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E 1246经、1247经:在此二经中,佛陀以淘金、冶金的过程来譬喻修行的过程。


   日期:2020/4/17 21: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246经、1247经:在此二经中,佛陀以淘金、冶金的过程来譬喻修行的过程。

  佛陀虽贵为王子,但是对于民间工匠师的各种技艺并不陌生,甚至可谓是行家里手。比如说建筑、操琴、牧牛、幻术等等,以及冶金术,都相当精通。比如说在此二经之中,佛陀对冶金过程作如此描述:

  第一步,淘金:

  1、“积聚沙土,置于槽中,然后以水灌之,粗上烦恼,刚石坚块随水而去,犹有粗沙缠结。”这里所描述的便是最原始的淘金术。

  2、“复以水灌,粗沙随水流出,然后生金,犹为细沙、黑土之所缠结。”

  3、“复以水灌,细沙、黑土随水流出,然后真金纯净无杂,犹有似金微垢。”

  第二步,冶金:

  1、“然后金师置于炉中,增火鼓鞴,令其融液,垢秽悉除,然其生金犹故,不轻不软,光明不发,屈伸则断。”

  2、“复置炉中,增火鼓鞲,转侧铸炼,然后生金轻软光泽,屈伸不断,随意所作钗、铛、镮、钏诸庄严具。”

  原始的淘金分为三步,就是将含有金石的沙土聚到一起放入槽中或者放入簸箕中,用水慢慢地荡涤。由于金矿石比重高于普通的沙石,故而用水反复洗涤之后,留在槽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原始的金石。在冶金的过程中共分两步走,事实上其中的过程也不能用文字细细地全部加以细述。但是从上述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对淘金和冶金的过程可谓相当熟悉,完全不是什么途听道说,而是实地考察甚至亲手实习过。

  然而作为伟大的佛陀来讲,这些世间的琐碎营生之事,完全没有必要将它们搬到自己的讲坛之上来作为谈资——就是说,佛陀决不仅仅是单纯地谈如何淘金和冶金,他只是籍助于这些过程来阐述我们修行的过程。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修行的法门逐渐变得很多,也很杂乱。加之中国人从来就是不喜欢抽象思维而倾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对于那些繁琐的修行次第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于是独辟蹊径,找出了“顿悟法门”,也就是一步到位,此生成佛。我们不能决不能诽谤顿悟法门有任何瑕玼,我的意思是,如果过分地追求于一乘顿悟,弄不好便成了脱离实际的无限拔高。我对于这种现象的总结是八个字,即“理论高调,实践低级”。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的主要说法对象是广大的出家比丘。我们在读经的过程中便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佛陀对某一个问题(比如四谛五阴六入十八界等),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讲;不仅对刚出家的年少比丘讲,对早已成就阿罗汉圣果的舍利弗、目犍连等诸上座比丘,同样会反复讲。佛陀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这些道理深不可测吗?并非如此。佛陀的本意是,对于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我们能不能真正将它们落实到位?就算落实了,能不能落实一生一世乃至累世累劫?修行是急不得的,过缓则使人懈怠,过速则容易出偏差。犹如弹琴,不缓不急,方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来;犹如淘金冶金,需要不断地、反复地把我们心中的尘垢慢慢地用水过滤掉,在炉火中反复熔炼。如此这般,才能最后成为能屈能伸的赤足真金。修行实际上就是一个去芜存精、断惑证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身便是一个渐修渐悟的过程。首先,要按照1246经所述的那样,须在身口意三方面下足功夫;其次,要按照1247经的教诫,在“三相”方面多动脑筋。这里的“三相”,便是止相、举相和舍相。“应当专心方便,随时思惟三相。云何为三?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

  1、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有二种,一为所缘相,谓奢摩他(止)所知事同分影像,由此所缘,令心寂静。二为因缘相,谓依奢摩他所熏习心,为令后时奢摩他定,皆清净故。又,若心掉举,或恐掉举时,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作意,是名止相。

  2、举相:谓策由净妙所缘境界,策励其心,及彼随顺发动精进。另,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

  3、舍相:谓由所缘,令心上舍,及于所缘,不发所有太过精进。另,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于双运转道,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动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从经中所述来看,“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则于是处掉乱心起。若复一向思惟舍相,则于是处不得正定,尽诸有漏。以彼比丘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故。以彼比丘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故,心则正定,尽诸有漏。”这种描述实际上是思惟三相而不能停留于三相。(2.1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