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佛陀为年少比丘作“临终关怀”,即在比丘临终之际为其说法,使其诸根喜悦。


   日期:2020/4/15 1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025经乃为佛陀为年少比丘作“临终关怀”,即在比丘临终之际为其说法,使其诸根喜悦。本经与1023经大体相似,一伴新少新学比丘“独一客旅,无人供给住边聚落客僧房中,疾病困笃”,着实可怜。佛陀前去探视,并问其为何变悔?该比丘回答说“我年幼稚出家未久,于过人法胜妙知见未有所得,我作是念:命终之时,知生何处?故生变悔。”可以看出这位比丘所担心的,乃是自己出家不久,所学的知识也很少,眼下即将离世,不知死后归处,所以心生忧戚。佛陀问其:“比丘!有眼故有眼识耶?”复问:“比丘!于意云何?有眼识故有眼触、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继而复问:“云何,比丘!若无眼则无眼识耶?”最后复问:“若无眼识则无眼触耶?若无眼触,则无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苦乐、不苦不乐耶?”对于佛陀提出的这些问题,该比丘均回答“如是,世尊!”

  在这里,佛陀所说的实际上就是根境识三者的关系,所谓“三事和合生触”。“有眼故有识”,根与识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物,就是“境”(内境外境)。当三者和合而引起心的萌动,即“触”——它是意识的前期阶段,不是真正的意识。由触而生起受,此时神经中枢开始发挥作用,便有了苦乐之感。若能感觉到苦乐,我们最本能的意识便开始有了分别。这种意识的分别,动物也有,但是没有人类那么具体。由触而生受,这个受,就是我们对内外二界的感受和心理反应。如果向上追溯,如果根境识三者不再相互杂染,那么触则不会缘生于受;如果受不生起,则无苦与乐的分别。所以从源头上讲,还是要从“触”上入手。故而佛陀总结道:“是故,比丘!当善思惟如是法,得善命终,后世亦善。”

  佛陀示教照喜后,从座离去。此比丘临终之际,“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呈现了很多瑞相。对此,世尊当着诸比丘的面为其授记道:“彼命过比丘是真宝物,闻我说法,分明解了,于法无畏,得般涅槃,汝等但当供养舍利。”所给予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所谓“为彼比丘授第一记”。(8.1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