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出家人请教佛或佛大弟子的相关问题。


   日期:2020/4/15 6: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出家人请教佛或佛大弟子的相关问题。958经是婆蹉种的出家人至目犍连尊者处,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问题,事实上佛陀对这些问题是从来不会予以回答的。佛陀为什么不回答呢?因为在佛陀看来,在没有搞清楚五阴以及其集灭彭泽患离等问题之前,回答这些问题纯粹是一种徒劳。当我们把五阴的问题彻底搞清楚了,就不会去在如来生死问题上纠缠不清了:“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然,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皆悉寂灭”。959、960经与958经大体相同。

  961经是婆蹉种请教佛陀:“云何,瞿昙!为有我不?”佛陀再三没有回答。这位出家人见佛陀再三保持沉默,觉得很没趣,便只好离去。此时阿难正在佛后执扇,于是阿难问:“世尊!彼婆蹉种出家三问,世尊何故不答?岂不增彼婆蹉种出家恶邪见,言沙门不能答其所问?”意思是如果一直不予回答,可能会招致人家的诋毁之心,认为这位大和尚连一些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事实上佛陀很是高明,他对阿难说:

  “我若答言有我,则增彼先来邪见;若答言无我,彼先痴惑岂不更增痴惑?言先有我从今断灭,若先来有我则是常见,于今断灭则是断见。如来离于二边,处中说法,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谓缘无明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佛陀这段回答十分经典。从这段经文我们明显地看出,佛陀的保持沉默,远远比回答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位婆蹉种出家人的问题是“为有我不”,也就是这个“我”是否真实在。如果回答说“是”,这本身就是一种邪见;如果回答说“无我”,可能人家会更加摸不着头脑,徒增疑惑,一定会说,先前认为有我,从今以后就变成没我了(我之断灭)。我们知道,“有我”落于常见(身心常住不灭),“无我”落于断见(认为是一期生命,死后什么都没了,从根本上否定轮回)。如来从来不会落于两端,故而如来既不说有,也不说无,所行的乃是中道。这个中道,就是我们常说的因缘相依所生法。

  662经乃是婆蹉种问佛:“云何瞿昙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耶?”佛陀对这种说法予以否认,说他从来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因为这种见解是“倒见”、“观察见”、“动摇见”、“垢污见”、“结见”。正因为这些不正确的知见,才导致我们的苦、阂、恼、热,使愚痴无闻凡夫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随之而生。而如来之见便是如实知见四圣谛,唯有四圣谛乃是如来知见,其余皆为颠倒邪见。当我们一旦达到解脱,便所谓“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佛陀作譬道:“犹如有人于汝前然火,汝见火然不?即于汝前火灭,汝见火灭不?”婆蹉回答“是”;佛问“向者火然,今在何处?为东方去耶?西方、南方、北方云耶?”婆蹉回答说“若有于我前然火,薪草因缘故然;若不增薪,火则永灭,不复更起。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则不然。”此时婆蹉的回答,算是比较正确,这就是火依薪草而燃,当薪草烧完了,火自然就熄灭;如果不断地朝火里添薪,那么火就会一直燃烧下去,这就便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因缘和合道理,即“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经中与后面的963经都是提到了十四无记,此十四无记的主要内容为:

  1、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

  2、有边、无边、边无边、非边非无边;

  3、命即是身、命异身异;

  4、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

  以上分为四类,共计十四个小类。

  964经是婆蹉种请教佛陀有关善与不善法,以及比丘、优婆塞的各自果位。

  1、婆蹉问:“有善不善法耶?”

  佛言“有”,主要有:

  贪、瞋、痴为不善法,离贪、瞋、痴为善法;

  十恶行为不善法,十善行为善法;

  邪见为不善法,正见为善法。

  2、问:“颇有一比丘于此法、律得尽有漏,无漏心解脱,乃至不受后有耶?”

  佛回答说不仅有一比丘(比丘尼),哪怕是数不清多众多比丘(比丘尼),都可以达到“不受后有”(四果阿罗汉)的修持果位。不过像诸如优婆塞一般最高成就阿那含的果位(断五下分结)。在本经中,佛陀提到了修持“止观”法门,“有二法,修习多修习,所谓止观。此二法修习多修习,得知界、果,觉了于界,知种种界,觉种种果”。(6.2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