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二)~N 第301经(迦旃延经):本经叙述何谓正见。


   日期:2020/4/9 17: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301经(迦旃延经):

  本经叙述何谓正见。

  何谓正见?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会有着不同的阐解,如果从“纯”佛法的角度来讲,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都是邪见。而在本经中,佛陀对于“正见”的看法是:离开“有”与“无”二见而行中道,即为正见。尊者撒陀迦旃延问佛:“云何正见?云何世尊施设正见?”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什么叫正见;第二,佛陀说正见法的深意所在。

  佛陀是如何回答的呢?“世间有二种依,若有、若无,为取所触:取所触故,或依有、或依无。”这两种“依”分别为“有”与“无”。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有”即为常,而“无”即为断。世尊说:“若无此取者,心境系著使不取、不住、不计我苦生而生,苦灭而灭,于彼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自知,是名正见,是名如来所施设正见。”在这里,如来说离开有取与无取,即为正见。因为离开了有与无,才会使心不系著于境,如此才能不系于苦;离于二边而行中道,即为正见。

  我们知道,原始佛教讲中道,而大乘佛教也讲中道。名称虽相同,内容却有所差异。我个人以为这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个人修持的出发点与观点不同所造成。原始佛教最主要注重个人心性的修炼,比如说杂阿含经的说法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出家的比丘(极少数是比丘尼)。闻法的对象是出家比丘,佛陀自然要求他们要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少点欲贪;在个人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再来帮助其他人。因此,佛陀在讲法时,无论是离有还是离无,都是着眼于修行者个人(比丘),让他们正确对待物质享受,如何平息内心的躁动等等。而在后期大乘佛教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仅仅关注于个人了生死的封闭式的自我修炼,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因此必须对教理作出新的阐解(或者说在原有教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发展)。因此,此时的有与无,不仅着眼于社会大众,同时也着眼于现实世界与宇宙万法诸方面。有关大乘佛教的中道思想,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龙树的“八不中道”,即生灭、常断、一异。龙树在《中论》的卷首便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用“八不缘起”来对治世间的八种邪执,可以说是对原始“二不中道”教理思想的重要发展。

  第302经(阿支罗经):

  阿支罗迦叶是位外道信徒,但是他对佛教很有好感,于是在佛陀乞食归来的途中,向佛陀请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苦为自作、为他作、为无因作?

  佛陀起初不太乐意理会阿支罗,因为说法需要讲因缘,因缘不具足最好不要勉强,否则会引起闻法者的烦恼。但是这位阿支罗外道很执着,他再三问佛陀:“瞿昙,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陀见他很诚恳,便告之曰:“随汝所问。”

  佛陀对于有关“苦自作”、“苦他作”、“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这些问题,并不愿意回答,因为这些问题一两句话根本说不清,或者说越说越糊涂,干脆不要回答,是一种“无记”。

  阿支罗对此深感不解,他问“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既然是“无记”,是不是说世间根本就没有“苦”的存在呢?

  对此,佛陀予以了否定:“非无此苦,然有此苦。”

  既然有苦,这些苦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佛陀为什么回答说“无记”?在经中,佛陀给予了解答:苦无论是自作、他作,还是非自非他无因作,都是一种边见。那么“苦”因何而起?最明了的回答是:依因缘而起。具体来说,便是十二因缘。

  在谈起因果时,我们常常会说“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问来生事,今生作者是。”这四句话从表面上看很合理,实际上也有问题,因为其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前生之事是谁在“作”?今生又是谁在“受”?“作”与“受”之间,有无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要解答这个问题确实很困难,因此佛陀用“无记”来回答。如果我们将“前生事”与“今生受”或“来生事”与“今生作”联系起来,就必然会产生一个“作”、“受”主体的问题。而这个观点用佛法来衡量却是有问题的,理由是它无形中等于是承认了“我”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的唯识家们用“阿赖耶识”或如来藏思想进行自圆其说。我本人对唯识教理知道得很少,在此不好胡诌。

  经中记载,这位阿支罗迦叶后来被牛角顶触而死。但是他“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意思是说面不改色,安详而逝,获得涅槃。佛陀闻后,深为赞叹,称阿支罗迦叶“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已般涅槃”,并嘱咐弟子们去“供养其身”。

  第303经(玷牟留经):本经与302经大体相同,故略说。(6月30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