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夫妻相处之道,多看对方优点


   日期:2008/7/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伦就是四千多年来圣贤智慧当中最精辟的一个教诲,就是伦常大道。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诸位朋友,这五伦哪一伦最重要?你觉得哪一伦最重要?「父子。」还有没有?「夫妇。」诸位朋友,我们来分析一下,有家长说父子最重要,我会问问他,父子从哪里来?会不会走到街上抓一个人说「来,你当我儿子吧」,不可能,这很不自然。五伦关系是自然发展出来的,所以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而一对夫妇假如相处融洽,家庭气氛很好,孩子在这种气氛之下成长,请问对父母会不会孝敬?会。兄弟会不会友爱?会。在这种和谐气氛中成长,孩子的人格发展非常健全。

我的父母从小没有在我们面前吵过一句话,私底下我不知道。但是依我们对母亲的了解,我确定也没有吵过一句话。因为我母亲有一个功课修得不错,叫什么?叫忍。忍要忍到什么时候呢?你看这个「忍」字,中国字,上面一个刀刃,下面一颗心,忍要忍到刀子架到心口的时候都如如不动,还能忍得下来,有一个家长就说:「蔡老师,中语文化很好,但是忍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我跟她说:「你一定要忍到火山爆发,然后忍得前功尽弃,忍不住了发起脾气来,说我已经忍你多久了你都不知道吗?」旧帐通通翻出来,这样真的就前功尽弃。所以忍要忍得明白,忍要忍得为大局着想,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而当你是真正忍下来,真正退一步,慢慢的你的家人会感受到你的宽容,你的德行,就会唤醒他的惭愧心,唤醒他的良心。圣贤人不是用嘴巴劝人,而是用他的力行、行为去感动别人,去转化你的家,转化社会国家,他们确实做到了,我们也能做到。

所以夫妇这一伦一正,夫妇这一伦择正了,父子就亲。父子一亲,孩子对父母懂得感恩,他进入社会之后遇到好的贵人,对你提携帮忙的贵人,他那种对人的忠心就油然而生啊。一个连父母都不孝的人,他会效忠你,你相信吗?所以中国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不是没有道理的。兄弟友爱,兄弟在家里都懂得互相扶持、互相帮忙,他一出社会或者是在学校遇到这些同学朋友,他很自然地就懂得帮助别人,那他对朋友自然就有信义。所以夫妇之道太重要了,夫妇一正,五伦皆正。而现在的夫妇之道,夫妇这一伦的情况怎么样,情况好不好?情况不算很好。所以只要夫妇出状况,整个社会绝对出状况。一个家庭就像一个细胞,一个社会就像一个器官。细胞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夫妇,细胞坏了,社会会怎么样?器官坏了,社会也就乱了。夫妇的结合对下一代要负责,对社会要负责。

我第一次在海口跟一些朋友吃饭,吃饭的时候坐了一桌人,其中有四个是女性。结果了解之下,三个已经离婚了,一个准备要离婚。我们读圣贤书就要力挽狂澜,因为另外那个女士的儿子才一岁,我们不希望再见到下一个悲剧。表面是在吃饭,事实上脑子里在想应该怎么样跟她们讲,饭不能白吃。所以当话锋一转,我就说夫妻相处有一句真理,这一句话做到了保证白头偕老,这一位朋友眼睛瞪得很大,耳朵都竖起来了。我就说了,哪一句真理?结婚之后,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诸位汕头的朋友,你们的表情让我很感动,你们听得都很能接受。我这句话出来,我们那个同事的眉头马上皱了起来,她说蔡老师,好难啊!难不难?小孩说不难。我们有一个学经典的孩子学了两个月,回去之后跟他妈妈说:「妈妈我这两个多月以来,拉小提琴,你说拉一个小时,其实我只拉半个小时,我都是骗你,我今天跟你道歉。」学了两个多月,开始知耻近乎勇,懂得过而能改,归于无。他妈妈很高兴,讲完之后他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们老师说,要多看别人的优点,见人善,即思齐,所以你以后要多看爸爸的优点。」七八岁的孩子,他妈妈听了肃然起敬。有被圣贤教导的孩子确实不一样。结果我这个话说完,这个同事皱着眉头沉思。有一次我在珠海也是这么讲,我这一句话讲完的时候,底下一位珠海的女士就说「没有优点」,没有思考直接就回答说没有优点。我就看看她说:「这位女士,我真是佩服你的勇气,没有优点你还敢嫁给她。」我说人都很健忘,我又开始把我的「时光回溯机」借给她们,叫她们坐回夫妻还未结婚,在热恋时的情状,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在热恋的时候,每一天下班看看手表,「怎么还没六点半?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我要跟我的朋友去看电影,我们要去吃饭,过得这样慢。」念念都想着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用的,念念都想我能为对方做什么?当对方是用这种心境,对待你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什么感觉?很舒服、很温暖。甚至于坐在哪里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还会笑起来。有没有这种经验?热恋的时候是这种心境,结果当这个结婚证书的印一盖下去,手印签上去,这个念头变了。本来是我能为对方做什么,结婚之后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所以有一句话叫婚姻是爱情的什么?坟墓。你们说的,我没有讲。所以你看一念之差,从天堂到哪里去了?天堂跟地狱是谁造成的?自己。在这里,一念之间天堂可以变地狱,地狱也可以变天堂。

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那种感人的场面,自己哭得死去活来。「啊,好感动」。哭了五分钟之后,回到自己的现实状况,开始骂东骂西,会不会感动?感动不出来。为什么不把人生的好戏搬到自己的人生演,那才踏实,那才充实。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么讲的:有一个人,有一个机缘遇到一个天使,小天使跟他说:「你要不要去看看天堂跟地狱?」这个人说:「好啊,那我先去看地狱如何。」一到了地狱,看到一排长桌子,这个桌子宽差不多有我们双手张开一样,上边摆了很多菜,桌上每人拿了一双筷子,这筷子是一公尺长。「好,开动。」所有人争先恐后,要把菜挟到谁的嘴巴?挟给自己。因为筷子太长了,在饭桌上面打起仗来,菜掉了一地都是,都吃不到。这个人看了,惨不忍睹。「好了,我不看了,我要去看天堂。」到了天堂一看,桌子还是那一张长桌子,菜还是那些菜,筷子还是一公尺长。他就很纳闷。结果一听到「开动」,所有的人菜一挟起来往对方的嘴巴送,「来,给你一筷,给你一筷。」有一个人人缘特别好,一下子三四个人把菜挟到他嘴巴里来,他说哎哟我吃不下了,等一下再给我。所以天堂跟地狱在哪儿?一念自私自利,跟人都冲突,活在地狱;一念处处替人着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家庭的气氛,要经营成天堂的气氛,要从自己开始做起。

我的国学老师,杨淑芬老师,我曾经在她们家住了七个月。诸位家长,我有没有花一分钱?没有。我不止没有花一分钱,杨老师怕我没钱,在冰箱上面放了一个钱包,跟我说:「你如果没钱,就在上面拿。」说完她就走了。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啊?怕我这么大一个人,没钱时还真是不好意思跟她开口。所以她对我特别照顾。刚好他们夫妻怎样相处就被我学习了,他先生假如提了两包东西回来。很多太太看先生提回来就说:「你又买什么了,你是不是又乱买啊。」她的先生很无辜,提着那些东西不知道怎么样才好。他们夫妻不是这样。看到先生提东西进来,马上跑过去,「哎哟,来就来,还这么客气干什么,还带东西。」家庭的气氛全靠自己,不管谁进门,我后来也成为他们家里的一员,一份子,一进门一定先说:「我回来了。」里门的人不管在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反应一句话:「啊,你回来了,欢迎你。」这样一下子就有家庭温暖了。不然先生回来,太太在哪里做自己的事,看他一眼,还是做自己的事。先生是什么感觉啊?他觉得我是不是不该回来,是不是再出去一下。所以这个气氛全靠自己经营。他先生只要切了水果,她一吃,她就说:「这苹果怎么切得这么甜,真会切水果。」他先生只要给他泡茶,她一喝:「哎呀,好茶,会泡茶,手艺真好。」他先生下一次帮不帮她泡啊?所谓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

所以你多看对方的优点,他就不断地把他的优点表现出来。一个人优点能够看见,他的缺点就自然慢慢地下去了。你不要每天只盯着他的缺点,他就会告诉你:「你就当我这样,那我就坏给你看吧。」这叫心想事成。当我们把家庭气氛经营好,当我们树立教育孩子的正确观念了,你这一生就开始走向幸福美满。

我们在北京有一个「大方广」网站,上面有很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学习中语文化的故事,还有圣贤经典的教诲。我们在上海和抗州演讲的带子都挂到网上去了,可以用MP3刻录下来。诸位家长,你假如希望好好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希望更深入去了解,你可以上网去查。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北京大方广网站http://www.dfg.cn》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夫妻)(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夫妻)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夫妻生活的事理二障 

 心律法师:你怎么看待夫妻缘分?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