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金刚不坏,真谛永存(三)


   日期:2020/3/22 11: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

贤宗法师于“般若修炼”开示《金刚经》【三】

杜柯整理

   (十二)持经功德

  第十五章,持经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这是讲,一天当中三个时辰都布施。初日,就是早晨,以恒河的沙那么多的生命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数的生命去布施;晚上,也以恒河沙数的生命去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的力量,还没有“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以生命布施,对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难得的。可是以这么多的生命布施,还不如你听到《金刚经》这部经典后,真信不疑,心中欢喜信受,来的福德大。

  这就说明这部经的殊胜稀有,无可替代。

  所以,能听到这部经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能听到并且信奉的人,更是福报至大;能把《金刚经》的思想,贯彻到自己生活中,且影响身边的人,你的福报就呈几何级增长。

  佛的意思告诉我们,要以智慧去引导我们的生命,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持久和永恒,否则,以俗世的观念去做一切,都是短暂和生灭的,都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佛说,“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大乘是什么?乘,运载的意思。大乘就是大船,可以容纳几千人,渡到彼岸。“最上乘”呢,比那个大的承载工具还厉害,所以佛说金刚般若不是为小乘人说的,是为发大乘者,发最上乘者说的。我们平时活在世间,怎么看待自己的一期生命?你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为了自己活得舒舒服服,享受所谓的人生,还是为了自己身边人过的更好,为了这个民族的存在,为了整个人类的持续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生?为了自己的人,前面说已经过,一切荣华富贵,财色名利,爱恨情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梦幻泡影。你在红尘中陷的越深,越无出离之日。上辈子你是皇帝,说不定下辈子就在地狱中呆着了,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来,或者经过多次投生,成畜生、饿鬼,都有可能,再好不容易成为人身,好不容易又积累一点福报,于是又沾沾自喜起来,去享受,去造恶,死后又再一次沉沦……就是这样头出头没于苦海之中,大家说,有意义吗?

  所以,一个人自私,为了自己活,其实是万恶之源,轮回之本。

  《金刚经》自始至终就是在追求一种究竟圆满之法,究竟圆满是什么法?就是金刚般若思想,般若思想一定是让我们得到终极的智慧和解脱。

  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打开自己、审视自己、观照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想获得智慧还是愚痴?如果你希望得到智慧,那再没有比《金刚经》的般若思想再高的智慧了。

  多数人一生,永远处于纠结之中,不纠结这样,就纠结那样。不学佛纠结,学佛了也纠结,为什么?哎呀,纠结功课,我每天诵多少经啊,纠结因果,纠结怎么不开悟啊,纠结别人不吃素,我说他不听啊……

  所以要把佛法化到生活中去,如果你因为学佛和周围人产生敌对、摩擦,那说明你学得有问题,你是教条主义,生搬硬套。要把功课化为无形,不一定诵经才叫功课,每天拜多少忏才叫功课,你是一个妻子,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使家里的气氛愉悦祥和,这,本身就是功课,本身就是学佛,所以不要把学佛理解的那么狭隘,教条。

  此即是一种“破立”的思想——不破不立。把原有的框框架架打破,变成无形。把事物的精髓掌握,不被它的表象束缚。“无形”其实到处都是形,所谓的“无”是一种最高境界。《功夫熊猫》里,武功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一张白纸。原来他们那个编剧就是华裔,对中国文化谙熟于心。所以当你要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要进入无相境界,只有进入无相,才能生起一切。

  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禅定的力量,你进入了无相就是大禅定,因为不着相,自然是如如不动。禅定的境界其本质乃是幻空的境界,就是我们说的般若实相。那么什么是空呢?空,不是一无所有,不是消极,无所作为。空是认为这个世间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比如椅子,是由木头、油漆、钉子、人工等等组成,每一样都不叫椅子,只有这些东西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才叫椅子,其实我们也可以叫其他的,椅子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凡因缘聚集的东西总有因缘离散的一天,佛教把这种规律叫做“空”。世间的一切都在刹那变化,无常生灭。都是缘聚而生,缘散而逝,无论这把椅子,我们的身体本身,还是眼前所见的一切,皆是如此。所以“空”是宇宙人生的本相。

  《金刚经》是部我们可以终生学习的经,如果现在读不懂,不要急,也许你到中年、老年某一天,突然就懂了。

   (十三)业力障道

  第十六章,讲业障的不可思议。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於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这是在讲,如果我们有人听到这部经,产生怀疑,不信,并且嘲笑讥讽,认为是无稽之谈,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业障深重之人。反之,如果一听即产生信奉,一定有大善根,是业障轻微之人。什么叫业障呢?对真理产生怀疑,不能领受,得不到受益,这种人就是业障深重之人,就是愚痴,就是没有智慧,并且福报浅薄。比如今天,我们要来这里听课,也许我们通知的人有一千个两千个,为什么这么多人,只有我们这些人来呢?也有人愿意来啊,但是孩子感冒了,父母出差了,家里的狗没人养了,老板找你开会了,等等,很多事情障碍着你来,你的业力以种种因缘障碍着你来听经闻法经,所以你没有福报。

  佛说,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都不如听到一句《金刚经》的功德大,“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金刚经》的功德如此之大,但你没有这个福报,你的业障深重,就享受不到。

  听了之后,每个人信受的程度又不同,这亦与每个人的福报和业力有关。不过总而言之,只要你能听到,就已经是很大福报了。

  你今天听到《金刚经》一句话,从此对自己的生命、身体、名利、财富、家庭、情感,等等俱不执着,那你就走在成佛的道路上,那你其实就是一尊未来佛,——可以度化无量众生。然后这些众生成佛后又可以化无量众生,那么你想一下,这部经的功德力量有多大?你不光自己解脱,还能帮助身边的人解脱,身边的人又帮助身边的人解脱,连锁反应,以至于无穷无尽。

  一切法都不是无缘无故生起,都是因缘和合之物。我们今天能坐到这里一起,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我们一定至少有五百年的因缘。人之一生,你有多少朋友,谁会成为你的夫妻、父母、同事,都有着极深的因缘。道理如此。所以以后在为人处事中千万不要得罪身边某个人,要善待他们,你今生得罪了他,下一生他就不断给你找麻烦,报复你,跟你作对。所以今生谁和你过不去,一定是前世你得罪了他,比如借钱不还啊,欺骗过他的情感啊,让他痛苦啊,那他这一生也让你痛苦,他借你的钱也不还。你这一生不把这个冤结解掉,会延续到下一生。说这些不是无稽之谈,哪一天你把天眼打开了,会发现这些人原来都是过去生中围绕在你身边的人,很多生很多世都与他们有关系,过去生中,你们可能是父子,夫妻,情敌,朋友,亲戚,同事,师生,各种关系,就像不同舞台上的演员,演着不同的故事,但演员很多都是重复的。

  再看我们香海禅寺,有的老百姓就住在附近,但是从来没有进来过。为什么?无缘。以前有个罗马尼亚的留学生,在上海读博士,跑到我们寺院来,还有新加坡、香港,甚至法国的人,——我们这就有几套房子是法国人请的,说以后不住在法国,要住到香海禅寺,我说雾霾你不怕?他说住在法国不如住在中国,住在中国不如住在香海禅寺,哈哈。为什么这么远的人,在地球那一端的人都跑到我们寺院来了,而在寺院附近的人却从来没有进来过,这就是因缘了。故而,最终是一群有共同人生理念和价值的人才会跟你走到一起,我们在一起学佛,在这一起听课,也是如此。

  但是学佛,每个人都有一个层次问题,每个人的善根不同(也可以说业障不同),接受的结果也不同。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善根浅的时候,要勇于接受自己,因为你不可能一步到位。虽然老师也讲了,你也明白,但是做不到。这就像一个小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你让他跑、跳,可能吗?我们才学会走路的时候,就一步一步把路走好,这即是最好的修行。

  因此,在世间修行,要接受自己的好,同时也接受自己的不好。在自己好的过程中能不能多迈一步做的更好一点;在自己不好的过程中,能有所修正,有所克制,就是最好的状态。我们看慧能大师,他听到别人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一下子就开悟了,我们念啊念,念了不知多少遍,有人都会背了,有人听《金刚经》讲解无数遍,他开悟了吗?这便是人的根器不同使然,也就是基础不同。六祖慧能相当于一壶水,烧到90度了,人家稍微再烧一下,就开了;我们说不定还是冰水呢,你烧了半天,没有温度,才慢慢融化。

  因之,修行是个长久的过程。我常常讲,禅宗,你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想快点,就修净土,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创造的那个西方极乐世界,你到了那个净土,没有世间的各种习气障碍你,就可以安心修行。当然这只是建议,具体每个人适合修净土还是禅宗,还是其他门派,都要契合自己的根器才行。有的人就不喜欢念佛,他就喜欢打坐,打坐效果好,那更适合修禅。

  在修行的途中,要尽量避免和负面的人接触,你身边负面的人多了,他会拉你下水,你好不容易修到一点成就,因为自己的定力不够,他一影响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要多结交正面的人,他会拉你上岸。所以正面、负面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你有什么样的引力,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来到你的身边。

  因此,修行的过程中要时刻观照自己,是不是属于正行,正定,正精进?你属于“正”的时候,邪恶的东西就远离了。

  不要看到身边乌烟瘴气,很多负面的东西就害怕了,不能容忍。反过来讲,五浊恶世也不是坏事,三世诸佛就在这个五浊恶世成佛。为什么呢,你看那个莲花,开得那么洁白,根却扎在淤泥里。五浊恶世有菩提的种子可以转换,烦恼即菩提。它,即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真正原因。

  有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很容易苛责别人,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样的人,是没有福气、缺少福报的。福,来自包容、理解、与人为善,与自我超越。因此凡事能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他肯定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不要碰到问题就害怕,要把菩提的种子种下去,转化,就看你有没有这种转化的力量。有本书上讲,西藏一个活佛,跑到美国去,整天跟一群嬉皮士混一起,喝酒啊,跳舞啊,人家都说这家伙堕落了,但是几年后,这群嬉皮士全部被他度化了。

  还记得有篇文章讲过,一笔者某年回家,看到路边有株大树,一个师父在树底下打坐,前面放一个碗,每天有人给碗投几个硬币。旁边几个小孩子,看到师父在打坐,就去把钱偷着拿走藏了起来。笔者看到后想制止,但是想师父也许知道而无动于衷,自己何必管闲事呢。又过了几年,他回去一看,那个师父还在,还在树下打坐,只是旁边多了几个打坐的小沙弥。

  是的,身边的人又被他度化了。

  所以很多事不能只从表面上看。

  我们有人学了佛,觉得佛法好,回到家里,发动全家读《金刚经》,甚至吃素。然后看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这个有问题,那个也有问题。家人就担心,他到香海寺是不是中了魔?整天神叨叨的。那样的话,全家人当然反对你,你呆在家里不舒服,家人也不舒服,学了佛法后,你和家人互不舒服,这学佛就学出了问题。如果学了佛法后,你回去比以前表现好,以前不拖地板,现在拖地板,以前不洗碗,现在洗碗,以前爱生气,现在不生气,那他们就觉得蛮好,说你改变这么大,明天我也去寺里看看,这一去,就被你度化了。

  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如果自己不改变,永远也别想着改变别人。

  佛法讲福慧双修。福,怎么修?学会布施,给予,帮助,用这种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智慧呢?就要学般若思想,我们把《金刚经》学好了,理解透了,一直实行,就能得到无上智慧。这样你便能福慧双修,依正圆满。

  这一章主要讲人的业障,所以我们要转换自己的业障,转换自己的习气,转化这个五浊恶世,正确地面对自己。

   (十四)不执空

  第十七章。

  平常我们人对待问题很容易着相,比如说“四大皆空”,那我就执着一个空的实有,你执着那个空的实有,就是有相,是不究竟不圆满的。《金刚经》的思想自始至终都在提出,不断地“粉碎”,粉碎就是打破,粉碎什么呢,包括佛身,包括庄严国土,包括罗汉,包括一切都要破除。粉碎,你才能证入实相。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阿弥陀佛,也是一个方便假设。

  我们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其实我们和庄周一样,你说现在是在梦里呢,还是在现实里?你知道这个世界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你在梦里,还是世界在梦里?我们做梦的时候也感觉梦境栩栩如生啊,和真实的一样。想想我们小时候做过的事,经过的一切,和梦有什么区别呢,你现在做的事好像很真实,再过十年、二十年,回头看看,是不是又和做梦一样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十五)目异则色异

  十八章。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於意云何……”

  你有肉眼,就是凡夫的眼睛,你有天眼,就是天人的眼睛,你有慧眼,就是智慧般若的眼睛,你有佛眼,就是透视十方三世的眼睛。你以不同的眼睛解读这个世界,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同。

  想一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来解读、看待这个世界,你就有什么样的眼睛,你有什么样的眼睛,就会有相应的什么样的世界。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显差别”,所有的圣贤,都是以无为法而成就的,不过他们每人无为的层次不同,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这其实就是佛法的精髓,佛法其实是纯粹的无为法。

  我们要布施,要修福,但布施要三轮体空,修福要心无所求,这样福报才大,也就是说,这些看似的“有为法”都不能着相,所以,佛法之下的“有为法”其实还是无为法。我们“有为”,是为了更好地无为,我们为了无为,不过暂时“有为”而已。

   (十六)无所求,有所得

  第十九章。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记住最后一句话,“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它的意思和上面讲的一样,正因为你“无”,所以才“有”,你不着相,故能破除一切相。如果你念念不忘我的所作所为有多少福德,那你的福德就小了。

  《道德经》里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与此同理。我们提倡讲道德,那是因为缺少道德,如果本来就有道德,又何必去提倡呢?所以,最上等的德是看起来没有德,让你感觉不到德,你说太阳、大地有德吗?它们默默无语,让你感觉不到德,而它们的贡献大不大?相反,下等的德,天天在求德,使自己不至于失德,其实正是缺德。正因为缺,才求嘛。

   在我们佛教里,比如说布施,我布施了,还要感谢你。为什么呢?感谢你让我种福田。而不是我布施了,帮助你,要你时时想着感谢我报答我,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就不是佛教的智慧。佛教的六波罗蜜之一,就是布施,但必须是以菩萨心肠行菩萨道的布施,而不是市场上做交易,做买卖。有这种心理的,都不是菩萨道。

  所以,今天你们来听我讲课,我要感谢你们。你们感谢不感谢我,我不知道,也不关心,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如来从来没有把福德当做福德,没有把说法当做说法,所以,他的福德最多,他说的法是无上法。

  理解这个道理之后,你才能通达佛道,你的人生就没有任何障碍。

  所以,佛法是站在人生最究竟的高度来看待世间,面对一切人、事、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