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这是临终关怀很重要的程序,能帮助临终者度过最孤独的过程


   日期:2020/1/5 13: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关怀的方式很多,重点是在心灵层面上。一个人,特别是在年纪大时,在家居士、大修行者都一样,随着整个“四大”的衰弱,心灵上会比较倾向小朋友。就像对待小朋友需要哄一样,老年人也很需要别人哄。前提是关怀者必须有颗善良的心,常常用心地以语言的方式,让他明白你对他的关心,而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和父母常常有心灵上的沟通,讲几句好听顺耳的话语对我们不会有什么大损失,或是用心选购一些贴心的小礼物也很能表达关怀之意。可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以老年人的状况来说,物质上的温饱不需要太多的花费,而心灵上的照顾非常重要。如果只是时常塞一些钱给父母,却让他们孤苦伶仃地生活,到最后面临病痛时也都没人照顾,这不是真正的关心。他对你的所作所为虽没有明说,却会对你怀有怨恨地离开这个世间。

  所以,临终关怀应该延长到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因为自己现在对长辈的所作所为将会变成子孙们的榜样。如果自己现在做得不好,未来孩子们也会学着自己的作为来对待自己,到时候就不能埋怨孩子不孝顺,因为他看到你就是如此对待长辈——没有一个好的表率让他学习,怎么能怪他们呢?

  亲友活着的时候,就要对他们多多付出关怀,特别是当他们在病中即将进入此生最后的过程时,不要有刺激他们的心态或行为出现。很多人认为,在病人罹患不治之症时,早一点告诉他事实可能对病情会有帮助。很多医生也有这种观念。可是,从我与病人接触的经验发觉:很多人对自己能活下去抱有很强烈的希望,如果我们提早告诉他病痛将会带走他生命的真相,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会打击他强烈想活下去的愿望。所以这需要很多的善巧。

  最重要的是,让别人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与爱护,能让他们从内在认同我们的慈悲,并不是侃侃而谈的道理。当他们产生信仰之后,为了让他们明白如何取舍,才是讲道理的时候。

  特别是一个已接近死亡的人,真的很无助,因为他知道今生一切的财产他无法带走,也知道这一切对他没有意义,可是又放不下这种执著。

  当他对亲戚朋友,包括在前面的你,都会有执著时,就一定要安抚他,告诉他家人的关心:一方面希望他能够恢复健康,另一方面让他放心家里的一切。

  当眼睛看物比较模糊、耳朵开始有幻听或者听不清楚你的声音的情形发生时,他就会相信他真的要往生了;那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事实,要他放下家里的一切,因为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现实世界的执着,现在对他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他精神上的信仰。如果信仰佛教,那就要他忆念佛陀。如果有其他助念者,希望能够以他的善念跟助念者的加持力结合在一起。这时候,要不断地开导他,可以让他放下执著。

  很多时候,临终者虽然知道自己要往生,可放不下家里的一切财物,放不下孩子。我见过一个全身瘫痪的母亲,躺在床上,还执着地挂念儿子还没结婚。这种执著对他们并没有意义,可就是放不下,我们要尽力让他们放下。在其过程中,他在精神上会有强烈的失望、甚至绝望的失落感存在;他的眼睛已无法看到你真实的面目,前面站一排排的人也没有用;耳朵的听觉消失了,你用语言在旁边安慰,他也无法听得清楚……

  这时候,家人或亲戚朋友在他的旁边,要用手去触摸他的身体,摸摸他的手,或者摸摸他的额头,让他感觉你就在他的旁边,来帮助他度过这最孤独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程序。我们不要以很烦躁的心态面对亡者。很多人看到亲人要往生了,就号啕大哭,或是大喊大叫、抓住往生者等等。这都是要避免的举动。

  为什么?因为往生者对自己未来的一切有种不确定的恐惧感。

  不要说亡者要往生到另外一个境界,我们从生长的国家要到另一个国家,对那边的语言、环境不熟悉时,上飞机之前心情就会忐忑不安,存有这种恐惧心态。如果在世间换个居住的地方都存在这样的恐惧,那么在面临今生结束以及来生的开始时,恐惧会更强烈。

  处于那种恐惧时,如果你又引发他今生的执著,让他回忆,他当然会更舍不得放下,免不了地苦上加苦了。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孝顺或对他的爱护,很难放弃他,但这时就要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希望他往生的整个过程能够很顺利。唯一能帮助他的,是在精神上的给予。大喊大叫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对他产生更多的伤害;因为杂念会形成执着,这对往生过程会有很不好的影响。很多人面临即将往生的时候,放不下今生,用手抓住自己的身体,或想抓住别人。我们绝对不能这样做。

  对于临终者修往生法时,一段关于安抚意识的转换有这样的描述:“现在临终中阴已降临在我身上,我将放弃一切攀缘、欲望和执著,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并把我的意识投射入本觉的虚空中;当我离开血肉和合的躯体时,我将知道它是短暂的幻影”。

  给予临终者临终时的关怀并注重他(她)心境的变化很重要,因为凡夫心是受习气作用的,心的意识随时都会受到习气的任何影响而活跃起来。

  在死亡的时候,长久以来所熟悉的习性都会自然地表达出来,并引导再生的方向。

  死亡前的最后念头和情绪,对于往生者的未来,都会产生极端有力的决定性影响。

  所以我们说,在我们现在的修行时断恶修善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当我们面对临终的那一刻,想要控制自己的心念和意识,那都是靠平时的修行功底所累积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临终关怀)(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临终关怀)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林克智居士:临终关怀手册 

 仁焕法师:关于临终关怀的开示 

 道坚法师:“林妹妹”之死,佛教“临终关怀”浮出水面 

 王孺童居士:略述“临终关怀”与“临终助念”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第二节 临终关怀之范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饬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露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静波法师: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