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是喜欢辩论的佛教法官么?


   日期:2019/12/3 17: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你是喜欢辩论的佛教法官么?

  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所有的道德、规范、戒律,更是全部拿来对自己,永远不是对别人。

  我们看到别人说不是佛经上的,立刻就生出嗔恨轻蔑,

  甩出两个字:“外道”

  因为,我慢排挤他派易,打开心胸借鉴难。

  我们外道的观念深刻于心, 只爱把佛陀说外道这句话挂在嘴边轻蔑贬斥乃至仇恨一切,

  却盲然无视佛陀说:一切法是佛法这句话。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观察,借鉴其中可取之处,不管是什么道。

  为什么数学系的学生不只是学数学一门课程呢?

  因为学习其他课程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数学。

  历代圣贤,还要向乡野粗民求教学习,难道说这些乡民就句句是对,是正道吗?

  不是的。祖师是要得到启发,对这种理论和看法,从中思考、观察,、实践可取的地方。他们的眼里,没有派系,只有知识和真理,这是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

  知识和真理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只能被“发现”。

  不论是佛教发现的,道家发现的,儒家发现的,基督教发现的,科学发现的,乃至一切学派发现的,都不是哪一家创造的,更不是哪一家的私有财产,而是全人类的、全体众生的。

  如果佛讲述或者不曾讲述的知识,由其他学派表述出来就是“外道”,那么,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人文、国学、国术、医学、摄影、心理学、金融、电影、生活常识、历史,大学里教的,一切都是“外道”;生活工作中的,遍地都是“外道”……我们一生之中,从来没有一天离开“外道”。

  《论语》说:泰山不辞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所以成其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解释这段话说:

  为人要善于接受所有的人,对于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兼收并蓄,这才是成就自己。

  我们讨论的时候,重点不是判断对方说得对与错,而是集思广益,开张圣听,打开心胸借鉴别人的话,给自己启发,增长自己 —— 大多数本身也就没有对错,而是多个角度。清朝闭关锁国发展的结果,是落后西方几百年,最后亡了国。

  先贤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这个意思是说:

  把自己求知的杯子放在低位,各种智慧的水,才流得进来。

  保持对知识的谦虚和观察借鉴态度总是好的——所以,佛家说贡高我慢是障道的因。

  宣化上人则说:

  如果我只学佛法,不学其他学派,我还是要对其他学派保持尊敬

  我没有达到可以轻慢其他学派的时候,我不该轻慢;

  我达到可以轻慢其他学派的时候,我反而不敢轻慢。

  修心的最终,是为了明白道理,然后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细微之处。

  常见我们把注重修心,修心是关键这类话挂在嘴上,但就是不实际做——

  一句话里的嗔恨轻蔑讽刺尚且管不住,这心修到哪里去了呢?基本的礼貌没有,只管畅快发表自己夹杂人身攻击的“破斥邪见,破斥外道”高论,这心修到哪里去了呢?

  修得最差的人,就是把自己当成佛教的法官,当成一贯正确的知见,脾气特别大,嘴巴特别尖刻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佛家讲修定,总看别人有过,永远不会得定,没有定就没有修为。

  因为心不停地随着别人的境界转,不停的着相。

  “见世间过”是什么?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想,他才见到世间过。如果不着相,他见不到世间过。自己改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

  一管别人,自己就先起嗔恨傲慢心。

  我们佛家还有句话说:有福报的人,从来看不到是非;没有福报的人,常常看到是非。

  法师说:把自己当成一贯正确的佛教里的法官、护法和卫士,好像天下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学佛者。听到佛门内一些不如法的事,耿耿于怀,评三说四。虽然你有一定的正知正觉,但满眼皆是是非,遍地都是“外道”。

  要知道,世上一切皆有因果,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你若有对与错的知见,自己的心就先着了魔,进入了魔境。要知道,就是真有外边的魔,也没什么可怕,应把魔当成帮助你成佛的善知识。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圣经上耶稣说:你不要去论断人,以免自己将来被论断。你不要去给人定罪,以免自己将来被定罪。

  我们总跟人斗诤,很少观察别人的看法,总急于压倒别人表达自己更高明的看法,这个心不对。

  

  有的师兄很喜欢辩论。

  辩论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往往大家辩到最后成了为辩论而辩论,而不是为明理而辩论,一堆嗔心、恶口,斗诤不停,把其他网友也卷进来看嗔恨、看恶口,一起发嗔恨、发恶口,乱成一锅粥。这样,实际效果就非常糟糕。

  所以,老子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孔子则说: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个意思是说:

  一件事情,你可以和别人好好说清楚,让别人明白,但是你不跟他说,不让他明白,这叫做“失人”。

  一件事情,你当时和别人没法说清楚,但是你硬要去说,这叫做失言。

  我们可以看看这个“辩”字的构造——

  辩字是左右两个辛,中间一个言。

  辛,是什么意思呢?

  辛是象形,在甲骨文里,像古代刑刀,意思是大罪。

  古人说:辛痛泣出,罪人之象。

  “辩”就是两个罪人说话

  所以,老子说: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那么,我们说话爱犯哪三种错呢?

  孔子给我们指出来——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翻译过来就是:

  第一种:抢话说。

  还不到或者不该我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说。这是急。

  第二种: 有话不说

  该我说话的时候,我不肯说出来,这是隐。

  第三种: 自顾自说

  我不注意听众的反应,就在那里一个劲说,这是瞽。

  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所有的道德、规范、戒律,更是全部拿来对自己,永远不是对别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口业       修行)(五明学佛网:口业       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