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能医治千百万种心病的万灵丹


   日期:2019/11/26 16: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的万灵丹

  佛陀传了八万四千种法门,重点可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法可说是非常广大深奥,光是《大藏经》,只是翻一翻也要花我们很长的时间。然而,佛法也可说是非常简单,因为其重点只有一条,就是不可以伤害众生——这也是所有佛法的精华。

  能医治我们千百万种心病的万灵丹,就是菩提心,它是非常殊胜的宝物。

  九百多年前,印度佛教大学者阿底峡尊者将它称为至妙宝。

  有这样一种精华之法就可得解脱,若是缺乏这种菩萨之心,绝对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得到解脱。因为我们要累积福报,必须依赖慈悲心与菩提心。

  慈悲心与菩提心,只是对众生心态大小的差别,即使是罗汉也要有对众生的慈悲心,如果不依靠众生,福报绝对无法增长。

  想要透彻地忏悔业力,必须依赖对众生的慈悲,因为业力是缘众生而造作。

  为了要消业障、累积资粮,于是我们观想意念佛菩萨或持咒,如此不断地精进,最后能慈悲、智慧双运而成佛。在此过程中一切的善巧,是为了让纯正的菩提心能够如实生起,而且坚固地于心中不断增长。

  没有任何法门可以不依赖菩提心便可成佛,绝对没有。

  如果拥有菩提心,持咒持错了,观想观错了,念经念错了,甚至不会念经都没有关系,到最后你还是会成佛,因为你的心本来就是具备佛性。

  念经、持咒、观想这些善巧,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对众生的慈悲以净化自己的内在,进而能让胜义菩提心产生出来。

  胜义菩提心产生时,也就是当菩提心达到遍满一切,对每一个众生遍知的智慧及慈悲都是一体双运的。

  当你拥有菩提心时,无论修任何一种法,不管表面是以小乘、大乘或金刚乘的方式来修,或是只会持咒、只会观想,最后都会成就佛的果位;

  倘若没有菩提心,无论表面修的是大圆满、大手印等深奥的法门,或是净土等法门,都无法成就圆满菩提。甚至,最终这些修持可能会变成心魔的来源,因为心中没有佛的心、菩萨的心时,所修持的一切只是为了达到自己世俗的权力、欲望,或是某种幻想的境界而修。

  当一个人具备菩提心时,修行自然而然会走上正道。

  所以,我们可以用是否具备菩提心来观察自己有没有误入偏差的修行道路。

  一生中我们努力地修行,就是让菩提心从心中生起并增长。能产生永恒不退转的菩提心,当然最好;

  如果目前尚有困难做到,就尽量每一天好好地思维菩提心的真义。

  要如实生起广大殊胜的菩提心,一方面须借由修菩提心,一方面要通过学习佛法的空性智慧,消除因无明而产生的一切执着,以此来训练自己的心。

  修习菩提心首先须从四种无量之心,也就是慈、悲、喜、舍开始观修。

  通过修习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不仅是奠定菩提心的基础同时也能很好的对治我们自己贪、嗔、痴、慢、疑的习气。

  当“我执”的作用慢慢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及言行举止中被淡化时,那就说明我们慈悲心和菩提心在渐渐增长。

  当一个人因为自我而产生的痛苦减少时,说明心量是在被不断扩展的,同时也说明这种根深蒂固的自私是在因为我们付出的慈悲喜舍之心而不断被转换的。

  修行好不好的检验标准不是看我们理论知识增长了多少 ,加行完成了多少,而是要看我们能否把佛法用在自己的心行上,当再次处理问题、面对问题时,烦恼和痛苦减少了多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菩提心)  

 净界法师: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净界法师: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陈兵教授: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张秉全居士:悲智双运,即菩提心 

 张秉全居士: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梦参法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 

 梦参法师:出离心--菩提心的第一步 

 如瑞法师:修行要发菩提心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劝发菩提心文(唐相国 裴休) 

 体方法师:发菩提心即至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