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5)


   日期:2019/7/11 16: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5)——大安法师

  五逆重罪是要杀害众生,众生受到伤害。他不知道见解上的伤害重于所有的伤害。所以回答,说这个世间没有诸佛菩萨,在这里说世间善法和出世间的善道,没有这些教化众生的法,那世间人做人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不存在的,佛的五戒就是谈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这种内涵的。没有诸佛菩萨的存在和诸佛菩萨说的法存在,那世间的一切善法都被终断了,划句号了。世间善法都没有,出世间的、彼岸的、超越的、解脱的,这些以无为法而证的贤圣法,一切贤圣也都不存在了。

  也就是你否定佛菩萨和佛菩萨说的法,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全都被你终断了,你只知道五逆罪为重,你不知道他为什么造五逆罪,根本来说就是没有正法生起来的。这些在监狱里面坐牢的,触犯刑法的贪官污吏就是没有闻信佛法,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他才敢这么去做,所以没有正法众生苦啊!无明长夜里面没有一点亮光。我们在悬崖峭壁里面狂奔,本来充满珍宝的暗室里面没有亮光,不能得珍宝之用反而被宝所伤。这就是诽谤正法的人他的罪过超过五逆的罪过,最重。这个意思。

  第六个问题叫“十念往生疑”。首先依据业道经来提问,经言,业力报应这个道就像秤,秤重量重的地方就先牵过去,重业先牵这是因果之道自然的法则。《观无量寿经》说,有人造作五逆十恶具足诸多的不善业,应该要堕到地狱历经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转,与三恶道的痛苦永远隔开,这样因果的法则,业力先牵的道理怎么去理解呢?这是从因果的法则来产生第一个疑问。

  第二个疑问就是说旷大劫以来,我等众生造作诸多烦恼有漏之法,这些烦恼法一定是像绳索一样,系在三界六道不得出来的。那怎么净土法门只是十声念阿弥陀佛,就能出离三界呢?他无量劫以来造作三界轮回的业,要捆绑在这里的,怎么一下子没有了?这就是“系业之义 复欲云何”。这都是用通途一般的因果业力的道理,去对这个特别法门的,不可思议的内在的威德的一种怀疑。这种怀疑有普遍性,现在仍有。

  看看昙鸾大师是怎么回答的,说,你只知道五逆十恶,以及无量劫以来造作烦恼法,“系属三界”,好像是很重,而在你的意念当中,以为下品下生人临终十声念佛为轻,轻重是这么考量的,所以在概念当中,应该被为重的罪业所牵,先堕到地狱里面去,先在三界里面系缚不出来,怎么就能往生呢?

  这里就对于到底哪个轻哪个重,要有一个智慧的考量,要从它本质上去考量。业力哪个轻哪个重?是决定于三个要素,哪三个要素?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于说它的时间的长和短。

  他所质疑的就是,我们无量劫以来时间很长在这里系缚,那临命终时十念时间很短;无量劫以来造作的恶业很多,那念十声这个善业很少。他是从事相上去觉得,无量劫以来造作的业有烦恼的法,应该更重。但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

  先看这个三要素。第一,云何在心。云何在心是从一个虚和实的界面进行比较的,就是这个造恶业的人,他依止什么样的见解去做的。这个造恶业的人,自己自然依止虚妄颠倒见而生,颠倒见就是身见我执,有身见我执他就必然自私自利,必然要占有最大限度的五欲的享受,别人妨碍了我,我就要干掉他,造作恶业。但是这样的一个身见我执颠倒见,本质上是虚妄的,既然是虚妄的见,根据虚妄见所生起来的这个心就弱一些。

  五逆十恶的罪人,临命终时那十声念佛是怎么出来的?他是依往生善知识用善巧方便来安慰他,来跟他讲实相法,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名号是实相法,因为一句名号全体是实相,所以他十念念佛是闻实相法生起来的,无量劫造作的那个恶业是依虚妄的法出来的。所以一实一虚它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就比如暗室一千年都是黑暗的,忽然一个火把进去了,火把进去马上那个暗室就亮了,你不能说这怎么可能?我这个黑暗已经一千年了,怎么一下子我的黑暗就没有了?黑暗就是没有了。不能说有一千年的黑暗,这个火把进去还要等一千年。那种火把的力量就照明千年暗室。这句闻实相法生的一句名号,就超过颠倒见的罪业的力量。他用这个来比喻。

  第二个来说“在缘”,这个缘就是外部条件。我们内心都有善的种子或者恶的种子,但到底是什么种子起现行,是跟这个外在的缘分有关系,无量劫造作恶业的人依止的缘是妄想心,就是我们这个心意识攀缘的心。这攀缘的心里面特点是烦恼,贪、瞋、痴、慢、疑等等烦恼,烦恼本身也是虚妄的,这个心也是虚妄的,他所得到的一个果报也是虚妄的。所以这个业报身,是依止的这个缘是虚妄的。临终的十声念佛他依止的这个缘是什么?是阿弥陀佛的功德。

  对阿弥陀佛功德产生了无上的信心,无上信心这个缘是什么?就是名号。这个名号的内涵有三种。第一是方便庄严,这个名号很能入心,叫方便中第一方便。如果临命终时已经地狱相现前,让他去念经卷,让他念《地藏经》,跟他讲解佛经来不及了。这时候赶紧要给他一个救命神丹,就是越简单越好,就让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四个字阿弥陀佛,它是方便庄严。这个方便,不是说由于方便就没有什么功德,实际上这个第一方便当中,具有着至极的真实清净,实相。所以这个名号是真实清净,是实相的一种音声化。这种实相又有阿弥陀佛因地无量的功德来庄严的。所以这十声念佛的缘就是强缘、增上缘,跟一般人造恶业的缘那是有天壤之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依止真实实相无量功德名号生起的十念力量大,依止虚妄的业报身的烦恼力量弱。

  譬如有人被毒箭射中了,射中了那你的筋骨就会破坏,如果这个毒进去了,你的生命就呜呼哀哉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闻到鼓声,鼓声叫灭除药鼓,那箭就出来了,毒就没有了。《首楞严三昧经》就谈这种不可思议,譬如有一种药名字叫灭除,如果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个药涂在鼓上,击鼓鼓舞士气,士兵闻到这个鼓声,如果被对方的毒箭射中了,那听到这个鼓声箭就出来了,毒自然没有了。用这个来比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够住在首楞严三昧,一切事究竟坚固的三昧,就闻到这个菩萨的名,贪、瞋、痴三毒的箭自然拔出来了。你不能说,哎呀,那个箭射得很深,那个毒药很厉害,怎么闻到鼓声箭就出来,就没有毒呢?缘不一样。这是增上缘、不可思议的缘。所以谈名号功德这个缘。

  第三是“在决定”,一切法由心想生。一般造恶业的人依止的心是什么?是有后心、有间心。有后心就是他做这个事,无非是为了财、色、名、食、睡,但是他又害怕,又要给自己留后路,又犹豫不决,又可干又不敢干,这些都是他心里那种委屈之相、害怕之相,这种心念就决定了他的力量弱。

  念佛临终十声他依止的心是什么?是无后心、无间心。无后心是什么?地狱相已经现前了,已经没有后路了,这时候念佛就是突围了,已经被敌人层层包围,只有突围一条血路,才能够得到生命的安全。这时候他是无我的,他是破釜沉舟的,他是背水一战的,没有退路的,而且这时候他做这个事是不间断的。鸠摩罗什大师讲十念念佛这种心,就好像一个怨家对头拿着刀要砍你的头,这时候你逃命,逃命的时候看到河,这时候你只有一个心的,我是穿着衣服渡这个河,还是脱了衣服渡这个河。如果穿着衣服渡又怕游不动,脱衣服又怕冤家赶上来把生命砍掉,所以他就是一个念头。这时候不会再想其他的事情的,不会想银行存多少款了,不会想子女怎么样了,命都没有了还想什么?无间心。所以临命终时地狱众生那种恳切的心,那是全生命去念,全人格地去念。那真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这是极为猛利的心。这一念猛利的心,可以胜过他平常百年的善恶业的力量。所以就看当下做这个事情心是不是决定,决定心就猛利,有后心、有间心力量就弱,就是不决定。

  所以从“在心,在缘,在决定”三要素来考量,实则是临终十声念佛力量重,重者先牵,能够出三界,能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无量寿经》和《观经》所谈的殊途同归,道理是一样的。

  第七个问题,几时为一念疑。既然是十念他又谈,多长时间就为一念呢?十念怎么去理解呢?回答,一百个生灭就称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各种经典对一念或者刹那,或者须臾,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但昙鸾大师说,在这里谈的十念就不按一般的经论去说了。这个十念只是说忆念阿弥陀佛。

  “若总相”就是阿弥陀佛相好光明的总相。“若别相”或者系念他的白毫,或者无见顶相。随所缘之境,这个心不想其他的,十念相续就称为十念,这是从观想来说十念。如果执持名号,只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字,也亦复如是,不要去想其他的,是这样来解释这个念。

  “依何可得记数疑”第八个问题,众生都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心想其他的境缘,把它摄过来,可以知道能够记这个念有多少。如果念是不间断的,或者全心都在注想某个境缘,依什么方法来记这个念头多少呢?昙鸾大师这个回答很有智慧,经典当中讲这个十念,不要执著念的数量多少,它只是在阐明一个道理,往生的这桩业事,就是净业的事情成办了,至心称念佛号跟阿弥陀佛感应上了,只要感应上了,就被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摄取,往生的事情就成功了。这里或者是十念、或者是一念、或者是三念,这里不是在具体数字上来说的。所以就不必要知道到底有几个数量。

  进一步就为什么不要知道这个数量呢?因为这也不是你能知道的。这就是说,“蟪蛄不识春秋 伊虫岂知朱阳之节乎”,这个是用了一个典故,《庄子.逍遥游》里面讲,“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

  这个朝菌就是早上的细菌,它是见到阳光就死的,这种菌它是不知道一天的时光的。蟪蛄这是蝉知了的一种,它是春生夏死,春天生夏天就死的。所以它是不知道一年的情况的,蟪蛄是不知道冬天的情形的,这就叫小年。

  实际上是说我们众生被我们的认知,我们的寿命,我们所处的空间,井底之蛙,被井里的那个环境所局限,是不了解大海的。你是短时间的一个生命体,你是不了解无量长的时间段的这种情形的。

  伊威虫也是这样的,伊威虫是生在夏天和秋天相交的那个时候,一般生在墙脚底,或者盆盆罐罐底下的湿地,所以生在春夏之交的伊威虫,它是不知道夏天,三伏天那种骄阳,烈日当空的节气的。他用《庄子》的包括《诗经》里面所说。说明我们业力凡夫,认知上是有缺陷,是有局限的,对这个十念往生的本质含义,不要用你的心意识,用你的常识、经验去执著它。

  知者言之耳就是说,蟪蛄不了解整个一年的情况,但是有一个更高的生命体他能了解。十念净业成就亦复如是,这是“神通者”。能够跟神妙的那个净土的境界能够相通的人,才能知道他的本质。

  总的来说就是只要把这个念头相续,不系缘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不必一定要知道念数的数量,但众生还是执著,我还是想知道到底几念才能往生?那昙鸾大师在这个情况下也只有幽他一默,如果你必须要知道的话我也有方便,但必须口耳相传,机密不传六耳,必须口授,不能写在文字上,什么时候我单独跟你说。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往生论注       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往生论注       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七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五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四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三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二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