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法尊者:厌离​


   日期:2019/4/10 20: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厌离(nibbida)是厌恶常、乐、我、净的颠倒,厌恶贪瞋痴的纠缠。在阿含经谈到厌离是:「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杂阿含经》第1经),如此观察、厌离受、想、行、识,亦得心解脱。又说到:「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第9经)厌观是对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无常、苦、非我生厌离、不染着,这是从初发心修道到究竟解脱都需具备的。

  对物质与精神的本质无知,就会生起永远拥有的欲愿、思想、执取,爱乐于苦,与欲共缠绵,而不知厌离,更不得解脱。若知物质与精神的无常、苦、无我的本质,并加强厌离它们,如由戒律的遵守,得以出离染着、纠葛、无尽的爱恨情仇。而在禅法中,修十种不净观、念身体三十二种成分、念死、食厌想,都具有强烈的厌离观,而达到出离欲望;修禅那也须厌离在某种定境的过患或粗重,而更提升至较高的定境。

  厌离是修道中良好的助缘,也是一种智慧,经中所说的「厌、离欲、灭尽(烦恼)」即标示出「厌」在修道中作为火车头的地位。厌离的深化,基本上是有利于解脱,但有时会像修持某些道支一样,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如修不净观,欠缺平衡的修道的力量,会产生极端的厌恶身体,当然若予适当地引导,如改修出入息念或其它禅法,又可导正而直往解脱道。

  ——摘自《嘉义新雨杂志》第24期

  南无阿弥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法尊者       厌离 ​)(五明学佛网:明法尊者       厌离 ​)  

 明法尊者:智信​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