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人生如果能看一遍《楞严经》就没白活


   日期:2018/10/10 20: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楞严经》住世就代表了佛法的住世。

  什么叫正法住世?正法住世就代表了成就,成就就是住世。有了《楞严经》我们就能成就,没有《楞严经》就不能成就。正法住世就代表了我们有成就的因缘,这个因缘特别殊胜,所以《楞严经》叫“开悟的楞严”。

  什么是开悟呢?开悟就是成就,就是当下成就。佛法不像外道法,修一个,增加一个。佛法是减法,就是不断地减,去毛病、去习气。因为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不是修成的。就像虚空一样,虚空不是修成的,所以说虚空不烂。如果是修成的,它必然有毁坏的时候。《楞严经》也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可修之器无不烂,虚空就是不烂,不烂就代表了我们的佛性。

  我们的佛性本来是不增不减,不是修成的,是现成的。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楞严经》的修行方式去做,就能很快地得到《楞严经》上所说的楞严大定。楞严大定就是开悟,开悟才是真正的楞严大定。

  我曾经跟他们讲过,“人生如果能看一遍《楞严经》,你就没有白活。”何况诵七天《楞严经》,这非常了不起,因为它是一个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在什么地方呢?每一个字都是无价之宝,每一句话都是无价之宝。因为佛在因地的时候,曾为半句偈子舍身。为了半句偈子为什么可以舍身呢?因为他舍掉了我执和法执,所以他证道了。半句偈子可以让我们舍掉法执和我执,能破除我们的迷惑颠倒,让我们从梦中醒来,能够证道。半句偈子都可以证道,《楞严经》又有多少句话!所以完全够我们成佛用的,每一句话都够我们成佛的。我们掌握了这么多的无价之宝,太难得了。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说明我们从无始劫以来是不断地修行,不断地努力,也是见过佛的。如果没有见过佛,没有这种善根,你是不可能读诵《楞严经》的。《楞严经》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无价之宝。

  有人对《楞严经》提出了很多怀疑的问题,这是难免的。因为《楞严经》讲了最真实的道理,一般的众生是很难有所了解的,所以有很多的疑问,这不奇怪。还有一些外道也害怕,因为他不能理解。由于不能理解和害怕,他就诽谤《楞严经》。这都不奇怪,因为众生的业力就是这样,对真正的佛法他是不会知道的。只有佛才有这样的大智慧,留下了这无价之宝,直截了当地就把我们修行的道路给指出来了。

  道路在哪呢?每句话都是道路。它深深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我们不断地按照《楞严经》的思惟去正思惟。你如果正思惟,有时候你可能连《楞严经》还没有看完,你就开悟了,就证道了。有可能你看到《楞严经》前面第一卷“七处征心”的时候,佛就现前了,它有这么大的威力。何况我们能够严持戒律,而且又能够不断地努力修行,所以我们是应该能够见道的。《楞严经》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听说大家诵《楞严经》,很生欢喜心。那是无价之宝,这个我多少有点体会。

  我在没出家前就看《楞严经》,那个时候可能总共没看过两卷吧。我看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就是看一段如果不明白,放下,再重新看。佛讲的这么明确的道理,为什么我不明白?我就看过了再重新看,几句话,看过了再重新看,就反复地这么看。我想:我反复地看,一定会慢慢地明白佛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是不允许看解释的。

  我们大家有时候看《楞严经》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都喜欢看解释。这个解释是不能看的,解释是别人的成果。就像饭似的,是别人的饭,别人吃饭别人饱,他替代不了我们。我们必须自己吃饭自己饱,所以我们就应该不看解释,直接看原文。原文就是磨刀石啊,每句话都是磨刀石。

  我们这把刀为什么不快?就因为没有在磨刀石上磨过,所以它不快,不能斩断无明。想把无明斩断,必须在这个磨刀石上反复地磨,一直到给它磨快了。如果你看了解释,你就不再磨了,已经开小差了,所以我们就失去了磨刀石的作用。这个体会供养给大家,大家可以参考,去体会。

  解释在什么时候看?当我们看到要起烦恼的时候。这个问题我确实弄不明白了,这句话、文字是什么意思,确实不清楚的时候,这时候稍稍看一眼,马上就放下,不能再看了。

  看经必须掌握方法。《楞严经》我们一定要把它利用好。并不是去掌握它的文字,而是用它来修我们的心,去掉我们的知见,入佛知见,这是很重要的方式。这是我们修行《楞严经》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天下来,大家有了很多的体会,不是这时就完了,我们平时每天都应该看一段。原先我在盖县茅蓬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看一段。这段时间也可能是一个小时,也可能是半个小时。看《楞严经》必须得这么做才能慢慢与道相合。当然,大家这七天打七下来,有很多人可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境界,可能也有开悟的,可能有更深的体会。这我就不太清楚了,主要是暂时地谈一点小体会来供养大家。

  这个《楞严经》它整个是为楞严咒服务的。楞严咒深深的意义就是整个的《楞严经》,《楞严经》就说明了楞严咒的深深的意义。它有多大意义呢?《楞严经》讲得很清楚,就是十方如来都要乘楞严咒的清净心而成无上觉、成佛的,哪个众生成佛都离不开楞严咒。这里有一句话应该注意,就是“乘此咒心”。这个咒心是指什么说呢?并不是指哪一段的楞严咒说的,是指受持整个楞严咒所得到的清净心,简称为咒心。

  现在有很多人,就对楞严咒提出了一个咒心的问题,说诵哪段为楞严咒心。有的说后面那一段是,有的说前面头一句话是。我的看法:哪句话都是,它是受持整个楞严咒,所产生的清净心为楞严咒心。不能把它割成哪一段,每一段有每一段的意义,每一段都可以成佛,每一段都可以反映整个楞严咒的深义。但是楞严咒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咒特别长。长是它的特点,这就说明了楞严咒有深深的意义,长就是深的意思。

  为什么楞严咒要长呢?因为我们众生的业力深、无明厚,所以楞严咒它就深、就长。它是根据众生的业力而说的。楞严咒能破除我们的无明,能破除我们的色受想行识,能破除我们的五阴区。它是一把真正的快刀,能斩断我们的无明,所以大家应该长期地去诵持楞严咒。

  据宣化上人讲,济公活佛就是专诵楞严咒。我们都知道济公活佛确有其人,而他那种潇洒、很自在地度众生,具有很大的神通本领,就是靠楞严咒。宣化上人也讲,说:“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本领和神通,能给人看病,一拍就好?也就是不断地诵楞严咒。它能满众生一切愿,令众生生起善根来”。

  举个小例子:咱们大悲寺道场——那是刚接大悲寺不长时间,大约一两年的时候。有一个专门信“仙”的人,他就被这个所谓的“仙”也好、外道也好,折磨得每天都要跪在床上。有一天他实在受不了了,跟这个“仙”就对话了,他说:“你别来折腾我,你应该找妙祥师父去。”

  原先咱们这个山上有道教、有狐蟒蛇仙,后来咱们都把它撤了,都给它清除了。他说:“这个事不是我做的。”意思是妙祥师父做的。“你去找他,你不要找我。你老折腾我,我受不了。”那个所谓的“仙”就跟他说了:“我去了,但是找不着那个地方。那满沟(注:大悲寺所处的山被当地称为“沟里”)全是红光,这红光把整个沟都罩住了,我进不去。”咱们自从接了大悲寺,一直都是每天诵十遍楞严咒,所以说这个楞严咒的威力不可思议。宣化上人曾经讲过:诵楞严咒就等于千朵红莲护住身,真实不虚啊!后来这个消息慢慢传到我这里,这才明白确实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每天都要诵十遍楞严咒,有多少魔事都因为有楞严咒的关系而转化了,所以说楞严咒是无价之宝。印光大师也讲过,修净土的人如果想要闭关,必须早晚诵楞严咒。如果不会怎么办?照本念,这是印光大师所讲的。所以说,不光是修净土要诵楞严咒,修禅也要诵楞严咒,修密也得诵楞严咒。如果想坐道场,不诵楞严咒,无有是处。你想远离魔事是不可能的。

  楞严咒的最大一个作用就是降伏欲望。我们修道最大的难处就是降伏欲望。虽然我们不断地努力,但是由于我们业力的关系,要不断地翻出一些种子来。一些习性要不断地现前,这种习性你想怎么克服它?有时候你甚至用种种的方法都很难降伏,而且就算降伏了,有时候效果也不是那么明显。楞严咒就不一样,如果诵楞严咒,就几句话,生起的这种欲望心马上就没了,就像火被这一团冰雪一下就浇灭了。《楞严经》上讲,如狂风卷细沙,了无痕迹,没有了,所以说这是无价之宝。咱们修道人一定不能离开楞严咒。

  楞严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忏悔。我们戒律上有不清净的时候,要靠各种方法来进行忏悔。《楞严经》上讲了:比丘、比丘尼犯了四弃、八弃,都可以通过这个《楞严经》、楞严咒来忏悔的,了无痕迹,这非常殊胜。你修道没有这个楞严咒的保障,你是修不成的。所以说,它是个无价之宝。

  另外,我也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小体会吧,和修行的方式。你们当家师知道,我在本溪闭关三年。这闭关三年也就是专修的楞严咒。这个楞严咒,我是那样修的:第一天要诵一百零八遍楞严咒结界。就是闭关的时候要结界,应该把周围变成金刚地,一切都能够有诸佛菩萨、还有一些护法来护持你,让你能够按照你的愿望来完成修行。所以诵一百零八遍楞严咒来结界。

  结界以后,第一个七天就是诵楞严咒其中的一段,可以诵后面的一段,也可以诵前面的一段,找出其中一段。这一段就是比较容易背诵的,可以选择一段,专门诵这一段,昼夜不停地诵。诵这一段不允许坐着,只允许立,立七天七夜。第二个七天,就是按照《楞严经》上专门修楞严坛的这种方式,应该专诵菩萨戒里的十大愿,要诵七天七夜。

  头一个七天,站着的时候,有时候身体往后跑、往后跳。往前走一走,它突然蹦起来往后跳。有时候一下冲动就奔着这个炕去了,那时候有个小炕,还不大点。整个人就像一枝箭似的,一下就窜出去了。但是不管它是往后蹦也好,往前窜也好,都不会受伤的,很有点意思。发现人有很多的功能,原先都不知道,它可以跳起来往后跑。原先光知道车有倒车,人还可以往后跳,这是原先没发现的。

  诵菩萨戒里的十大愿非常好,不断地发愿、不断地诵,一连气诵七天七夜。这个完了以后,第三个七天,再诵整个楞严咒,要诵七天七夜。站着的时候就不允许坐下,除了吃饭坐下来,其它时间就不允许坐下。等到坐下的时候就不允许起来,除了你去方便,除此之外就不允许起来,一直坐着。

  不断地诵啊,有时诵得口腔溃疡也犯了。那时候还没有药,有时候就用牙膏抹。那叫什么牙膏?丹东产的康齿灵。等到康齿灵没了,怎么办?上外面捡康齿灵的皮来抹,拿水涮一涮。有时候楞严咒都诵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诵一句就得抹一次牙膏。因为口腔溃疡太多了,刚止点疼,诵一句,马上又疼了,就是这样。口腔溃疡药,那时候有几块含片,这含片有时候都得含一点马上就得拿出来,马上就得放下再诵咒,诵完咒再含上,含上再拿下来。有时候这一片含片其中的一半,就得留给打下个七用,没有药。

  那时候打完七,一看这个衣服前襟淌的全是牙膏沫。那口水不断地往下淌,但它淌它的,我诵我的,两不相干。你疼你的,我诵我的,疼和我没有关系。我这个心必须在楞严咒上。有时候诵一诵就困了,睡着了,不知道了。那时候没有电灯,全是点蜡烛,蜡烛也是不多的。有时候点那个蜡烛,头一低就把头发烧了,就是帽子也烧了。有时候把眉毛也燎了,等烧疼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头低到蜡烛上去了。所以说那时候很有意义。

  经过这二十二天的努力以后,然后静坐一百天,昼夜坐着,不允许躺着,要坐一百天。坐着就不允许站着,或上地上溜达。我们有时候就想出去上外面看一看,那都不允许。那时候那个小房都有尺寸的,很窄,而且窗户都用灰袋子纸挡上。上面只留一拃大左右的空间透点光,其它都是挡上的,不允许看外面的风景。每天只能跟耗子做伴。(编者注:一拃: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张开后,两端间的长度。)

  经过这样一百二十二天,这为打一个七。在《楞严经》上讲,一个七下来以后,如果授戒十师清净,可以证到初果阿罗汉,所以说这是非常殊胜的。那时候三年期间正好打了八个楞严七。按道理,那个时间能打九个,但是九个打不了,因为四个月为一个七。打了一个七以后,要洗洗澡、剃头、要缝补衣服的。每个七下来,那衣服都碎得成条了,所以要利用这十天的时间处理这个事情。这十天也得打坐,也得修行,不允许躺下,但是可以洗澡啊、剃头啊、缝缝衣服,可以处理这些事情。因为每天还要修行,不能过多地做这些事情,要有连续性,什么事情也不做,就一心的办道。

  正好是三年期满就出关了,后来从那儿行脚到了营口。那时亲本也去了,亲道也去了,迎接我出关。那时候亲道跟我还挺不客气地,她一看这个出关的师父怎么埋埋汰汰的,也没放在眼里。

  这个楞严咒是非常殊胜的。佛法就是让我们能够速速地成就,楞严咒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现在有这个因缘,应该了解这个情况。我们将来有机缘要建立楞严坛场,专门修楞严,打楞严七。不光是比丘能打,比丘尼也能打,包括居士也能修。它是我们末法时期最好的一个无价之宝。

  那时候很有点意思。原先有个苏居士,还有这个本溪居士,我即将闭关的时候,起先选个地方,想闭关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也没有准备。这居士就说了:“师父要在这闭关,要闭关三年。”她给我喊出三年,我说:“好,那就三年吧。”就闭关三年。

  还没闭关时,这苏居士说:“师父,你得止语啊,一天讲得太累了。”有很多居士上山,她一看我老讲,说讲得太累了,得止语了。我说:“好,那就止语。”所以这三年多止语也是她告诉我的。刚开始还没有说常坐不卧的,有居士上山,这些居士就在外面说:“哎呀,师父可有修行了,成天是不倒单啊!”我一看,他既然给我喊出来,那我得做呀。要不出去以后和他说话不相应,这不是犯妄语吗?所以就不倒单,就这么坐了三年。所以说,有时候这个怎么修行很有意思,只要你好好修行,所有的众生和菩萨都护持你。他会帮你出主意的,也会告诉你,用不着我们操心,我们很轻松的。

  闭关的时候从来没缺过吃的,而且还吃到很多没吃过的东西,都是很好。所以说这个《楞严经》是无价之宝,龙天都护持,所有人都护持。我们今天能够学《楞严经》,诵楞严咒,我们是太有幸了,所以大家要好好努力。关于《楞严经》这个修行方式,简单地给大家介绍这些。

  另外,我想给大家讲《楞严经》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很重要。哪句话呢?就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句话在《楞严经》中占很重要的一个地位。我们现在就犯了《楞严经》中所说的毛病,我们的眼睛看到什么东西马上就明白。

  (师父举起一只手)

  亲道你说这是什么?

  一尼众:《金刚经》。

  这个呢?(师父的手换了一个方向)

  啊,这就不认识了。这个就不是《金刚经》了?你说说,这是什么?坐着,不用动。

  一尼众:一切唯心造。

  她说是一切是唯心造。答得都不错,看来《楞严经》没白看,这还有点层次。但是你怎么说,你眼睛都看到了。既然你瞅着这个物,就说明我们这个眼根没有离开这个物,这就叫知见立知。你所见的,你马上知道,就产生了你的知见,你认为的。我们见到人,知道是人,这就是我们的知见,这就是我们的眼根。我们看到什么东西,见到什么东西,认识,这就是眼根。六根对六尘,产生了六识。

  当我喊你“亲道”,你耳朵能听到是我喊你的时候,这就是耳根,这就是知见立知。我们为什么不能得道,就是因为我们有了眼根、耳根……这六根的作用。我们修道,不光看到别人的长处,有时候也看到别人的短处。你看长处都已经错了,何况看别人的短处,那是错上加错。“知见立知无明本”哪,那是无明。我们眼根所观察的一切都是无明,我们耳朵所听到的一切都是无明。有时候表扬我们,生起了欢喜心,那也是无明;批评你,生起了嗔恨心,那是无明加无明。

  有的人问:“为什么师父说那是‘无明加无明?’”因为无明有多种层次,大约要分五种层次,这个不深讲。虽然层次不同,但是整体都叫无明。我们所见的一切色相,那叫坚固妄想,是最大的一个无明,特别坚固。这个无明你不破,你不能成道的,首先得从它入手。

  我先说一说,我们怎么样从眼根入手来修这个道。因为我们眼根不断地放逸,不断地往外瞅、观察,见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分别心,这是不行的,所以必须把眼根收回来,不要瞅。

  怎样不要瞅?只要我们出这个门槛,就把头低下,不管是上哪去,就是十几步道,眼睛也要低下,不要分别。就瞅多大地方?卧牛之地。不要瞅,耳朵不要听,也不要听别人说什么,这样不断地用功。回到屋里也是,不应到处乱看的。这个眼睛的动作一定要很缓慢,需要瞅的时候我们瞅,不需要瞅的时候不瞅。

  曾经有一个禅师,是来果老和尚。住在禅堂,一次有个侍者站在方丈室门口,他在这个门口过的时候,只是往门口瞅了一眼,叫侍者给说了一顿:“你太放逸了!”就这一眼都叫放逸呀!他打七几个月下来,不知道禅堂里的释迦牟尼佛长的是什么样,有没有胡子。人家问他说:“那佛有没有胡子?”“不知道。”他连佛像都没有瞅。

  我在碧山寺的时候,它后边有一个戒坛,同在那个院里。除了受戒时候我进了那个坛,在受戒之前,我从来没进去看一眼,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就在那个院里住也没有去看,天天搁那儿走也没有去看。很想去看,但是控制自己的心念不去看。

  我们每走一步的时候都要摄心,都要把眼根收回来,把耳根收回来。这样不断地走,在行走期间,甚至你就可以入道,所以这是很殊胜的方法。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走上,而且有时候放逸了,这是个浪费。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功夫都要捡起来,不光打坐时我们要摄心,念佛时我们要摄心,就是走道时我们也要摄心,吃饭时也要摄心。凡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摄心,这才和道相应。

  我们知道,知见立知无明本。我们所有的眼根、耳根都要收回来,特别是互相不能看毛病,这是最大的弊病。我们好尚不追求,何况坏?更不能去追求了。我们有的可能有点层次,有的可能还差一些,但都应该知道,一念心动马上就是生死轮回,何况我们平时再起很大的无明,那就更不应该了。所以互相之间共住,第一个要改的毛病,就是不要看别人的毛病,应该是多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才行。如果你的心摄住了,外面的人就找不到你了,所以他就不会产生毛病。因为你摄不住,他就产生毛病。

  修行这个眼根很重要。原先在盖县茅蓬的时候,那茅蓬还没盖,在山底下住的时候。有一天我来回上下山,这一脚就踩到这个牛粪上去了。踩到牛粪的时候,他们就笑话我,当时我就弄不清他们笑话我什么?他们说我踩牛粪上了。我把这个鞋脱下来,看一看这鞋底下到底是不是牛粪,但我看这鞋底下就是黄泥,不是牛粪。等到下午的时候,一脚又踩到那里去了,还是那个地方。过后我又看一看,还是黄泥。只要我们把心摄住了,牛粪它也会变成黄泥的。如果你的心摄不住,就是黄泥也会变成牛粪的。所以说摄心有好处。

  我跟大家讲了这个道理,知见的问题。我们修行一定要破除自己的知见。你所有的想法都是知见,你现在所思惟的一切方法都是知见,都不是佛的知见,你这都是“无明本”哪。“哎呀,我的想法可对了,可好了。”“我今天想吃这个菜,明天我吃那个菜”,这都是无明;“想穿这个衣服”,这也是无明;“我想去参学去”,那也是无明;“明天我要管谁”,那也是无明;“我不服谁管”,也是无明。你起心动念都是无明。

  你知道了无明,才知道怎么去下手去做。连无明都找不着,就像敌人在哪都不知道,你怎么去消灭他?所以你必须知道敌人在哪,你才能修行。我们有时候盲目地修行,东一头,西一头,一会儿抓住了,一会儿放下了。有时候用无明对付无明,这就不正确了。所以说,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无明,我们才好用心。

  佛在《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就是不断地讲出什么是我们的心,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明。只有知道无明的时候,你才会用心。这个“七处征心”不是讲了吗,心不在外,也不在内,也不在中间。所以说这个“七处征心”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反复地看,不要自以为明白了就不看了。只要你没开悟,你永远不明白这个心在哪,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这个。

  当知道我们的心是无相的,是无住的,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无明,这时候我们就会更好地去修行和念佛了。我们念佛有时候往往都是以有求心去念佛,所以你就变成有相的念佛。有相的念佛功德就小得多,不是没有功德,也有功德,但要小得多。如果你无相念佛,那可就叫真念佛了。我们的心也就放开了,念佛的声音也会很洪亮,很真实,而心里又宽阔,而且不着急、不上火,越念越清凉,就会把我们这句佛号的种子种到了种子识里。

  ——妙祥法师于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为宝林寺尼众开示

  (每天多念诵文殊菩萨心咒,增长甚深智慧,文殊菩萨心咒:嗡 阿 若 巴 扎 纳 谛ong a ra ba zha na di)

  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祥法师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妙祥法师       楞严经)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二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一 第一篇 方便示导令悟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自序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