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定散门(九)


   日期:2018/9/27 7: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定散门(九)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

  上回我们说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五门定散门,定散门后面还有一段疏文,我们接下去看。

  【从此以下,次答定散两门之义。】

  下面善导大师继续用两个问答,来解释定门与散门的意义。第一个问答:

  【问曰:云何名定善?云何名散善?】

  【答曰:从日观下至十三观以来,名为定善。三福九品,名为散善。】

  第一个问答就是问:什么叫做定善?什么叫做散善?从第一观日想观,一直到第十三观杂想观,这叫做定善。三福九品就是上辈观、中辈观、下辈观,这三观叫做散善。三福,第一世福,第二戒福,第三行福。第一世福,有四句:“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戒福,有三句:“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行福,也有四句:“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福就是九品三辈往生。这三辈:上辈有三品,就是第十四观;中辈也有三品,就是第十五观;下辈也有三品,就是第十六观。

  定善与散善是指第一观到十六观的观法。从第一观到第十六观,世尊说完这十六观法之后,在咐嘱流通文咐嘱阿难尊者“持名念佛”。所以十六观的观法,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来包括所有一切定善与散善的修持,令我们看到《观经》〈流通分〉的经文,了解《观经》的修持,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来实行这部教法。

  第二个问答:

  【问曰:定善之中,有何差别?出在何文?】

  【答曰:出何文者,《经》言:“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即是其文。言差别者,即有二义:一谓思惟、二谓正受。】

  第二个问答:定善之中有何差别?出在经文何处?回答:出在《观经》经文“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此处。差别者,就是思惟与正受。善导大师以思惟和正受来分别解释。

  第一、先解释思惟:

  【言思惟者,即是观前方便,思想彼国依正二报总别相也;即地观文中说言:“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土”,即合上“教我思惟”一句。】

  这段疏文善导大师就是说,思惟就是入观的前方便。思想西方佛国依正庄严的总相与别相,也就是第三观地想观经文所说:“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土。”就合“教我思惟”此句经文。

  下面解释正受:

  【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三昧相应,名为正受;即地观文中说言:“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即合“教我正受”一句。

  定、散虽有二义不同,总答上问竟。】

  “正受”,善导大师于疏文解释“想心都息”,此句是解释“正”;“缘虑并亡”,此句是解释“受”。“正”叫做“想心都息”,就是思想分别的心,将它平息下来。“缘虑并亡”解释“受”。“缘虑”就是——“缘”是所缘之境,“虑”是能缘之心——心境俱亡,故云并亡。缘虑的心,和本性不相应;缘虑的心如果寂灭,就与本性相应。所以思想分别的心平息下来,所缘之境与能缘之心俱亡,就进入禅定,这就是“三昧相应”。清净的境是所缘,心不独起,必缘境起心,所以缘虑的心,如果充满着烦恼妄想,这个时候的心当然是散乱心,就不是三昧禅定之心。正受这个“正”字,是对“邪”而言,一切思想分别的心都称为邪。所以我们内心起妄想,这就是邪念,离诸邪念就叫做“正”。正受,“受”这个字就是领纳的意思,领纳定心,任运照见,领纳依正景象,如清水现影,故名为“受”。

  “三昧相应,名为正受”。于思想之中,心散乱,境就随着心摇动。譬如我们的心若不净,没有禅定的心,而内心散乱,外在一切的境缘随着内心散乱而摇动。譬如一桶水,这桶水若摇动,水所影现的景象就一直摇动,这个时候就是思惟之心。如果进入禅定、正受之心,在三昧之中,因为心寂静,所以境也随着寂静的心而寂静,就像这桶水,如果很宁静,没有任何的波动,这桶水所影现的境相,就寂静不动。

  那念南无阿弥陀佛,对不了解南无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而言,都很怕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不知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净土教法是特别法门,既然是特别法门,就不同于通途法门的修行方法。如果用通途法门的教理,来修持净土法门,就会如同印光祖师于《文钞》所开示的“横超的法门用竖出的方法修持”,这样往往会一边念佛,一边内心担心自己在打妄想,不知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现在所说的定善是第一观至第十三观的修持方法,这是属于要门,并非是弘愿门。在讲席之中,信愿也经常强调南无阿弥陀佛的弘愿,因为弘愿门是凡夫容易成就之门,要门是凡夫不容易成就之门,有自力与他力之别。所以修学净土法门,要跳脱圣道门通途的修行之法,这是印光祖师在《文钞》经常对我们开示的。

  如果这第一观到第十三观定善的观法成就,就如第三观的地观文所说“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若得三昧,当然见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圣地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今天为何无法像善导大师、法然上人证悟念佛三昧,亲见西方极乐世界殊胜依正庄严?因为我们的心是烦恼、分别、执着,因此像凌乱摇动的水,无法影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胜景,因此我们无法以凡夫肉眼目睹到依正庄严,就是这个原因。像善导大师与法然上人,这种佛菩萨来示现了不起的祖师大德,有这本事。但无论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或印光大师,教导一般的大众,却不是以定善的观法教导大众,而是教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靠佛的慈悲愿力。这些了不起的祖师,对众生都是非常的悲悯,一如世尊在《观经》到了最后〈流通分〉咐嘱阿难尊者“持名念佛”,并非咐嘱阿难尊者“观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观经四帖疏)(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观经四帖疏)  

 张秉全居士: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略释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