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二十三


   日期:2018/9/26 19: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全论分四部分,今天是

  甲三、论义分二(乙一、造论分支;乙二、所造正论)

  乙二、所造正论分三部分

  丙一、今天是针对欣乐广讲者之八现观分 类,分二

  丁二、广讲彼等之义,分三

  戊一、广讲所抉择之三智,分三

  己三、(广讲所断基智)可分为五:一、基智自性;二、基智差别;三、基智分类;四、如何修持之理;五、如此修持之果。六、三智之结语。

  庚一、(基智自性):

  什么叫基智?所谓“基”指断除了增益而成为基础的蕴、界、处诸法。《俱舍论》里讲了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这三种分类都是针对不同根基意乐的众生而宣讲的。无论是五蕴、十八界还是十二处,都包含了即轮涅一切法。要在轮涅一切法上断除增益,从这个角度安立基。

  仅仅通达这一切的补特伽罗人我空性部分,为声闻之证悟;声闻,小乘阿罗汉在一切法上,了知人我之空,在一切法上证悟人无我,一切法之上都没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他了知这样的真谛,这就是小乘阿罗汉的境界。

  通达以二我为空性从而离戏之境界,为大乘之证悟。大乘证悟的二无我,不仅了知不存在自我、人我,还证得不存在法我,一切法无实有。

  佛在经中讲,为了小乘的修行人,佛宣讲了人无我,为了大乘的修行人,佛宣讲了二无我。那么这里主要讲的是基智,即无论是人还是法,都不是实有的,都是空性的。大乘修行人了知人和法都不可得,都自性空,这是大乘的基智。为什么说基智呢?主要是把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所摄的一切法,在轮涅一切法上了知任何法都不可得。无实有也就是自性空的意思,这是大乘的基智。小乘的基智,是在轮涅一切法上,了知人我、自我了不可得的真理。他们对法的耽着还没有断除,所以他们的证悟不究竟。

  在此处,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些论师认为直接宣说的是小乘的基智,但有些论师认为直接宣说的是大乘的基智,间接宣说的是小乘的基智。有些认为直接宣说小乘的基智,间接宣说大乘的基智。

  基智是通过九种法来表示的。这里主要讲的是大乘的基智,但也间接讲了小乘,小乘对于大乘来说是以所断的方式具足,所断就是所要抛弃的,不能堕入这种边,所以在这里也作了宣讲。大乘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难以形容,在这里以九种法来表示这种基智,前几个讲的都是小乘大乘基智的差别,通过这个了知所断基智,也能了知能断基智,就是自己能证得的境界。

  住于大乘证悟境界的基智,直接宣说了小乘之证悟境界,间接以所知共同必要的方式,而宣说了“以智不住三有”等能表示基智的九法。总共九种法来表示,其中前六法宣说了大小乘之差别分类,其余最后三法则以宣讲真实道的方式来抉择基智。

  经云:“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之般若波罗蜜多者,非此岸非彼岸,亦不住于此二之中间。”

  大乘菩萨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不住于任何一边,不住于涅槃,也不住于轮回,也没有住于此二之中间,也就是说他是不住的。住任何边、任何法都是不究竟的,大乘菩萨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住一切法,不住于轮回涅槃边,也不住中间、有无实、任何法之间,这就是佛在经中讲的,《现观庄严论》也在诠释这样的真谛。

  非此岸彼岸 不住其中间

  知三世平等 故名般若度

  在前面讲了,对治基智指的是菩萨相续中所具备的无漏智慧,不住于任何一边,不住于涅槃,也不住于轮回,不住于任何法。

  如果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从证悟对治基智的角度而不住于有寂呢?有是轮回,寂是涅槃。下面讲的都是不住的原因。

  实有而具备自性的五蕴,就是所谓的“此岸”,乃凡夫所行所见之境的生死之边;凡夫以分别念把一切法视为实有,认为有自性,这种耽着执着叫轮回边,也同时存在生灭边。五蕴相续断灭的无实有,即是所谓的“彼岸”,也叫涅槃之边,远离生死之边叫涅槃边。五蕴包括一切法,一切法都不存在、息灭的意思,即不存在,也是无有自性的意思。

  作为实相法性,并非是以本体而住于此二边,而是双运之大平等。如果对轮涅分别就是边,大乘是要远离一切边戏的。如果以分别心来造作,都属于边、戏,但是诸法的作为实相法性,是不住于任何一边的,这是双运大平等。无论轮回还是涅槃,若不存在都同时不存在,若存在都同样存在,都是无有自性、平等性的,都是一样的。菩萨所证得的是诸法的究竟实相。这里主要是断除分别就可以,断除分别之后剩下的就是平等,平等是究竟的,分别是暂时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实相,分别是尘埃,也是暂时的。

  也就是说,因不住于有实法、无实法,以及所有的边、法,以及位于其中间的第三种法之上,不住一切法的意思,了知有实无实法也是片面的,或者是偏堕之有法,并了知有实无实二者平等或者三世在法性平等界中也为平等的智慧,所以称之为般若度。

  三时是过去现在未来,也是分别心的范畴。不住三时平等的智慧,这是般若度。只要堕入任何边都不是真正的般若度,不是究竟的智慧,不能到达彼岸——大乘所宣讲的彼岸。对三时有分别是凡夫,平等是佛,平等才是真正的般若度。所以我们以这种平等性智,才可以度一切苦厄,才能到达究竟的彼岸。

  不住于任何轮涅之边的法性大平等之法,一切法的自性本来就是平等的性质。即称为“基般若”、“如来藏”或“法界”;这讲的基般若是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叫如来藏。大乘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就是二转法轮里讲的大空性,与三转法轮讲的如来藏是一个意思。

  法界、法性或缘于彼法的有境,主要是菩萨的境界,如是通达的智慧,即称为“道般若”。从不住于寂灭之边的角度而言,这种大乘菩萨具备的境界,是智悲双运,既不堕入有边——轮回边,也不堕入寂灭边。以什么不堕入寂灭边?以无缘大悲。为什么说无缘呢?真正的大悲心是平等的、本具的,是远离分别的,所以叫无缘大悲。分别心的范畴不是真正的大悲心。无缘大悲不堕寂灭边,而小乘修行人比如说小乘阿罗汉没有大悲心,会堕落寂灭边。

  道般若被称为“无缘大悲”;从不住于三有之边的角度而言,道般若则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这指的是智悲双运的部分。以智慧不堕入三有,指的是轮回边,有这种般若智慧,所以不会堕入轮回边;有无缘大悲,所以不会堕入寂灭边。不堕入两边,以此来安立大悲和大智,实际上是智悲双运。

  若能如理如实地证达上述之理,则不会堕入任何一边。轮涅平等,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均是此意。前面已经学习过,八地以上菩萨才能真正证得这种境界,现在很多人都是凡夫,说这些是没有意义,所以应该从基础开始修行,才是如理的。

  而作为所断之声闻道,则将轮回执为有实之法。他们认为轮回也是存在的。对于大乘菩萨来说这都是所断,要远离的所。又将诸蕴灭尽的涅槃执为无实的断灭,轮回是实有的,涅槃是无实有的。轮回是苦的,最后诸五蕴灭尽的这种寂灭是一种解脱,他们有取舍的分别,想超脱轮回,想获得寂灭的境界。

  他能了知无我,轮涅一切法上面,他也了知没有自我的存在,也能证悟人无我的境界,但是对这个境界还是有执着、有分别的,以大乘的智慧来分析,还是无法超越于偏执的心与心所之行境。

  心与心所之行境都是堕入两边、偏执的,所以也不能超离三界之境,故不能使心灭尽。三界之境是指不能超离分别的范畴。以小乘的观点,五蕴都灭尽,但以大乘的智慧来分析、观察,还是没有灭尽。他们进入寂灭的状态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心,大乘讲的阿赖耶识还是没有断除的。以证悟甚深平等性而将心灭尽的后得,这是大乘的境界,才是菩萨之对治基智。小乘是堕入二边的,大乘菩萨要对治这种基智。

  庚二、(基智差别):一、远近之差别;二、所治能治之差别。

  基智自性,讲的是轮涅一切法上了知二我不可得,人和法都不可得,这是大乘;间接讲了小乘的轮涅一切法上人我不可得,没有自我的存在。

  大乘小乘的基智都是了知诸法究竟实相的有境智慧,都能断除增益,但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菩萨以自己所证的大乘基智的智慧,可对治那些堕入有边无边等边际的分别和执着。

  辛一、(远近之差别):

  彼由缘相门 非方便故远

  由善巧方便 即说为邻近

  佛经中以“于名贪,于相亦贪”等间接宣说的声闻所具备的智慧。是因耽执于基道果法之相而不能如实证达平等之性,继而由缘于有实无实之相的方式而行持;他是有分别的。由于不是修持菩提之方便——大悲与智慧双运等等,所以是离真实般若对治基智或者果般若及其遥远的远基智,为小乘之教规。

  这是小乘佛法里讲的无我智慧,他们证悟了无我的境界,但是还有分别执着——分别执着基道果,对有实法无实法,轮回涅槃要做取舍,超脱轮回获得涅槃。他们的方便也不具足,主要是没有大悲心的摄持,最终还是落入寂灭边,所以他们离大乘之道,离究竟的佛果还是很遥远的,所以叫远基智。他们最后也会进入大乘道,进入寂灭持续好长时间最后通过佛的提醒,从入定中出来,重新进入大乘道修行。

  而作为菩萨之基智,则与前者截然相反。不是以有实无实来分别诸相而证达平等之性,由与一切真如之法无有远近并如理通达的善巧方便,即宣说为与果般若真正邻近的近基智。

  这讲的是二者的远近差别,小乘离究竟佛果很遥远,大乘基智里究竟佛果特别临近。

  辛二、(所治能治之差别)可分为二:一、所治能治;二、结语。

  壬一、(所治能治)可分为二:一、宣说基道之所治能治;二、宣说果之所治能治。

  癸一、(宣说基道之所治能治)可分为二:一、宣说所治;二、宣说能治。

  子一、(宣说所治):

  色蕴等空性 三世所系法

  施等菩提分 行想所治品

  经云:“以无善巧而言色空,其行亦为贪。”讲义里处处都有佛经里相关的教理。诸如将基位色法等五蕴视作以别义之我而为空性之类的想法,将三世所属的一切法也同样看待的观念,以及将布施等六波罗蜜多和菩提分法作行为之想,都是作为所断违品的所治基智。

  诸如五蕴等一切法上以我来空,即不存在自我,也就是没有实质性的我。过去时中种了善根,今生获得了善果;如果现在行持善法,将来就可以获得善果等三世的分别念。小乘,比如六波罗蜜多、三十七菩提支分,这些都是道,以这些道之智慧来断除违品。他们有这样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分别。所以对大乘菩萨来说,这都属于所断违品、所断基智,都是要对治、断除和远离的。

  子二、(宣说能治):

  施等无我执 于此令他行

  此灭贪著边

  对于布施等等,不但自己能安住于因布施者等三轮不可得,所以无有我执的境界,也没有法执的境界,并能令所调他众也行于此境,这是大乘菩萨。菩萨行持布施时不住于任何法,是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而行持的。这种息灭实执贪著之边的智慧,便是能治基智。

  能治基智不堕入任何边、不住任何法,比如行持布施时,布施的对境——众生,所布施的法,布施的补特伽罗都不可得,三轮都是本体空性,以这种智慧来行持。这就是能治,也就是菩萨之能断,以能治基智可以断除所断基智。

  癸二、(宣说果之所治能治)可分为四:一、所治贪著之本体;二、所治贪著之因;三、贪著之能治;四、此因所引之余义。

  子一、(所治贪著之本体):

  执佛等微细

  执着佛也是细微的贪执,这也是菩萨的所断。执着佛,比如供佛、想成佛;执着法,想学法、行法,包括僧,对三宝的贪执也是一种所断。

  佛经中云:“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取相忆念,皆是执著……”对三宝着相也是一种细微的执着、贪执。这个细微的贪执是相对于诸如世间的、不好的恶业方面等而说的细微。

  此处所说的贪着本体,就是耽执佛果,换句话说,将佛陀如来以及用“等”字所表示的正法和僧众执为所缘相,而作的顶礼等善法福德,虽然是业障之对治,但同时也是微细的贪执。

  刚开始是要执着善法,以此方式去对治恶法、恶业。但是到最后对善法的执着也要断除,对佛果、法、僧众的执着都要断除。否则,这都是细微的贪执,会障碍究竟的成就、究竟的菩提果。

  子二、(所治贪著之因):

  法道最甚深 自性远离故

  贪著的原因:因为诸法之道或者实相,是以自性而远离轮回涅槃二边、有实无实等戏论的缘故,所以其实相最为甚深,即使是对佛陀等等的贪著,也是不可成立。

  远离任何边——不是实有,也不是无实有。远离一切边,比如来去、生死、增减、净垢等一切边,所以其实相最为甚深。

  什么叫甚深?不堕落任何边,所以叫甚深,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不是来也不是去,不是死也不是生,不是增也不是减,不是净也不是垢,远离一切边,不增不减、不净不垢等来形容诸法的究竟实相,所以究竟实相就是甚深的意义。即使是属于涅槃的,比如佛菩萨的寂灭、证法等也是不可得、不可成立、不可耽著。

  子三、(贪著之能治):

  知诸法性一 故能断贪著

  贪著的能治:因证悟或者了知甚深平等轮涅诸法无有差异,自性大平等的一体性,所以能断除一切实执贪著,以此法便可以使有寂二边自然消除。

  究竟的实相中,轮回和涅槃一切法是平等的。清净染污、来去都是对立法,都是缘起法,都自然消除。

  子四、(此因所引之余义):

  由遣除见等 故说难通达

  色等不可知 故为不思议

  法性甚深之理由:作为法性之此法真的是甚深,诸法的究竟实相是即矛盾又不矛盾,若是按我们的思维方式来思维,都是矛盾的,但实际都是不矛盾的,所以叫甚深。

  作为法性之此法,并不是通过色法等任何有实法无实法之相来了知的。因为其有境,是已经遣除或者不存在世俗名言之量。比如我们的眼耳鼻舌身都是分别的范畴,无法了知究竟的实相。佛讲的是超越时空的真谛,远离言思的究竟实义。并非以眼识等等来看见,以耳识来听闻等等。所以说,其自性也是甚深而又难以通达,是超离于寻常智慧所思境界的各别自证智慧之境。必须通过禅定、修行才能证得。

  我们现在以分别念、言思只能抉择相似的,比如抉择大空性时只能以轮番交替的方式抉择,无法直截了当地抉择大空性,因为这是言思的问题,所以照见也是有问题的,故不是究竟的实相。包括科学家研究也一样的,无论用什么仪器研究也是言思的范畴,所以无法了知究竟的实相。它不是通过我们用眼睛来看、耳朵来听、鼻子来嗅的,而是远离我们的见闻觉知,所以叫甚深又难以通达。不是思维、分别心的范畴,普通的智慧、思维是无法了知的,是以各别自证来了知、通达的。

  如果有人问道:什么是并非所见等等的境界呢?

  为什么说不是我们六根的范畴?因为,从色法等直至十八不共法之间的一切法自身,都是不可了知的般若实相,不可了知、不可得,没有实质性的般若实相。色法是世间,十八不共法是出世间,佛有十八种不共的功德,都是属于涅槃的、出世间的。作为现空双运大平等之此法,是光明之性、无有离合,显现之际即为空性,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空有双运的境界和真谛,所以承许为不可思议。

  为什么叫不可思议?无有离合,不增不减。本来就是这样,我们成佛也没有什么增加,成为凡夫也没有什么减少,从佛性的角度来讲,始终都是一个状态、一个自性,永远不会变,远离迁变。大家都喜欢念《般若经》,都会背《心经》,但其中的内容是很难懂的,是不可思议的。《心经》里讲的境界,也就是物理学讲的叠加状态,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其实也就是不存在之意。

  由此可知,作为下劣根器的声缘诸众,因不了知这一切,所以会堕入寂灭之边;而所有通达此理的诸大菩萨不从道中退转的究竟关要,不堕入任何边的究竟关要,便是此等一切,因此,这也是般若波罗蜜多最关键的要领,在初、中、后的所有时际,我们都应懂得遵照此理进行讲解,并将其义铭刻于心间。这是麦彭仁波切的教言。

  壬二、(结语):

  如是一切智 所治能治品

  无余诸差别 当知如经说

  由上所述,关于一切智的观点或者道理,诸如针对所治品而言的声缘之道,以及属于能治品的菩萨与佛陀之道的所有诸等差别,我们应当了知,经中所说的一切也是如此。

  为什么说是一切智?五蕴、十二处都包含了一切法,在一切法上断除增益,虽然小乘和大乘断除的增益是有区别的,但是都是在一切法上断增益,所以叫一切智,但是此一切智和佛的遍知智慧是不一样的。

  麦彭仁波切在讲义中处处讲经文里的相关内容,即出处,是想让大家都明白,这都是佛经里讲的,也是佛宣说的,其作用和意义在于能让大家更加生起信心。

  今天主要讲大乘、小乘基智的区别,在《定解宝灯论》《中观》里也讲过这些内容,他们证悟的是不一样的。但是此处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以前也讲过,清辩论师、藏地的遍知荣敦巴、夏瓦秋桑等很多论师认为声闻缘觉只证悟了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他们认为声闻缘觉只要证悟无我、破除我执,就能断除烦恼、超脱轮回了,这样已经达到他们的需求,成就他们所求的果位,就可以了。月称论师在《入行论自释》中也讲过,佛为了声闻缘觉讲了人无我,为了菩萨讲了二无我。佛经里也是这样讲的,他们证悟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

  还有一些论师,比如宗喀巴大士的很多弟子,克主杰、贾曹杰等很多论师又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声闻缘觉不仅证悟了人无我,同时还证悟了整个法无我。如果他们不证悟法无我,就不可能获得这些果位。

  佛在《般若经》里讲三种菩提都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如果没有断除法我执,对法还有执着,就不能行持波罗蜜多。所以不仅证悟了人无我还证悟了法无我。

  遍知果仁巴等一些论师认为,在证悟人无我的基础上也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但这一部分法无我属于自身的五蕴,不管是粗大的还是细微的都了知不可得,都证悟空性。但是其他的属于他相续的五蕴还是没有证悟空性。自宗的观点也是认为证悟了人无我,在此基础上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但是跟遍知果仁巴的观点是不同的。

  自宗的观点,人我也是一种法,在其上了知空性这也是一种法无我。小乘了知五蕴的聚合体是不存在的,这种空性也是一种法无我。证悟了人无我,相当于也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

  佛经里也有很多小乘修行人——阿罗汉、独觉佛没有证悟法无我的说法,因为他们也不是没有证悟法无我,只是他们证悟法无我的范围太小了,所以说没有证悟法无我。他们仅仅是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没有证悟所有的法无我。

  关于基智的区别,《现观庄严论》《般若经》里讲过很多,有近的和远的区别、能治和所治的区别。所证上也是有区别的,声闻缘觉是否没有证悟所有的法无我,只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对此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定解宝灯论》里有七个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声闻缘觉有没有证悟法无我,所以此处不再赘述。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8月3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现观庄严论)(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现观庄严论)  

 任杰居士:《般若经》与《现观庄严论》之注疏 

 金易明教授: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思想体系略述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