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史记》经典20句,读史使人明智!


   日期:2018/7/16 2: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三千多年的历史,又饱含着司马迁本人的情感,以及他对历史的感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史书,纵览世事变迁,从真实的人事中领悟人世间的道理、兴亡成败的规律。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人本就都有一死,要么死得比泰山还重,要么死得比鸿毛还轻。

  古人重生,也重死。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在乎小的过错。

  鸿门宴上,众人欲助刘邦逃走时,刘邦顾虑到没有向项羽行辞别的礼,樊哙就对刘邦说了这句话。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以大局为主,过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细枝末节,不能成就最终的大业。

  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引用自《易》)

  开始时出一点差错,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欲成大事,须做事严谨,注重细节,总满足于“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对一件事讲得十分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理论和实践有时是脱节的,比如赵括纸上谈兵,带兵打仗却大败。一位成绩好的人,不一定能把别人教好;一位好作家不一定掌握写作理论,一位理论丰富的批评家不一定写出好作品。

  5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轻飘的羽毛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堆很轻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众人的言论十分强大,足以混淆视听;毁谤发生多次,足以将一个人毁灭。

  人言可畏,强大的舆论能美化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判断,舆论不一定可靠,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断。

  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士之谔谔。——《史记·赵世家》

  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领狐腋(珍贵之物)。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春秋时期晋卿赵简子有位臣子,名为周舍。周舍是一位敢说真话的臣子,对赵简子的不妥之处直接指出,使其改正。赵简子也是耿直之人,颇为欣赏周舍。周舍死后,他伤心不已,感慨而出此言。

  有慷慨直言的诤臣立于朝,是国之大幸。不为君主的威势所摄,为君为国着想,直言敢谏。最典型的如后世唐太宗与魏征君臣之事,传为美谈。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语,可是树下自有人踩出小路来。

  李将军即西汉的名将李广,多次与匈奴作战,战功显赫。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

  待人宽厚真诚,富有人格魅力,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早年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休息时对工友说“苟富贵,勿相忘”,工友们笑他妄想富贵,陈胜有感而发此言。后来陈胜揭竿而起,名垂青史,成就了自己的“鸿鹄之志”。

  燕雀的眼光狭小,只有房檐附近的一片小天地,它们不能理解鸿鹄的长远眼光与广阔格局。格局与眼光往往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高下,比能不能做更重要的,是敢不敢想。

  9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史记·淮阴侯列传》

  功业难以成就,却很容易失败;时机很难把握住,却容易失去。

  抓住时机是成就功业的关键,机遇可遇不可求。时机来时,当断则断,错失机遇,很可能就会错失建功立业之机!

  10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列传》

  刚洗过头的人一定会弹弹帽子上的灰尘,刚洗了澡的人一定会抖抖衣服上的污物,谁要被污浊之物弄脏干净的身躯呢?

  楚国君王偏听小人之言,流放屈原。屈原宁投江自尽,也不会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以求宠。

  世事纷杂如染缸,但做人宜有自己坚守的底线,洁身自好,保留一些做人的尊严。有所为,有所不为。

  11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史记·儒林列传》

  务必要根据符合正道的学问来发表言论,不能歪曲学问来迎合世俗!

  此言是对世世代代学人敲响的警钟,正如《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一句话: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面对强大的权势,坚持自己的学说,心中的信仰不可动摇。

  1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士会为赏识自己的人献出生命,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梳妆打扮。

  “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士为知己者死”是中国士人一个很深的情结,知音难遇,一旦有人赏识自己,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13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史记·魏世家》

  平时看他与哪些人亲近,富有时看他与哪些人结交,显达时看他举荐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困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

  14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史记·平准书》

  事物达到全盛时就会转衰,达到极点就会转化,质朴之后有华丽文采,这就是终而复始的变化规律。

  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事总是如是变化。质文交互,就如西汉:汉初休养生息,武帝时文治武功臻于鼎盛。然而耗损了国力,紧接着出现平稳中正的昭宣中兴。

  15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女子无论美丑,一入宫就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或不贤,一旦入朝为官,就易遭到怀疑。

  人在显赫的地位,就会引人注目,遭人嫉恨,易成为众矢之的,人性使然。

  1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鸟快要死的时候,它的鸣叫是悲哀的;人临死时,他所说的话也是充满善意的。

  这句话是流传千古的名言,是对人性洞察之后的精准总结。人性中本就固有善良的因素,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世间的一切都将成为云烟,不再与世人有利害关系。此时,纯任善意流露。人性之常,令人感慨。

  17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报仇后,深知此理,便自觉隐居,以求保全余生平安。韩信临死时也曾发出“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哀叹,西汉诸位开国功臣的命运是最恰当的诠释。功成之后,要想自保,则宜“退步抽身早”!

  18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

  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这是蒯通游说韩信背叛汉王时所说的话。办事坚决果断,才能成就大事;优柔寡断,则往往败事。

  再有才能的人,犹豫不决,没有魄力,也是明珠暗投,最终只能庸碌一生。

  19隐忍就功名。——《史记·伍子胥列传》

  忍耐克制能成就一番功业。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在楚国被害。他流亡异乡,生活困窘,甚至以讨饭为生。但他忍受住了生活的艰难,最终破楚复仇,还在吴国助吴王成就了霸业。

  司马迁本人也是“隐忍就功名”的典型,他受宫刑而能忍受屈辱,在隐忍中写就了一部《史记》,传之后世。

  在人生路上,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波折。只要沉得住气,能忍一时之窘迫,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就有可能成就事业。

  20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史记·伯夷列传》

  隐居之人,取舍行藏有自己的标准与尺度,这些人名声湮没而不被后人称道,着实可悲!生活在闾巷中的普通人,想磨砺品行,留名后世,如果不依附那些有名望和地位的人,怎么能留传后世呢?

  司马迁对青史留名之事感慨颇深,历史如滚滚江流,绝大多数人都随其沉浮,被历史遗忘,极少数的人能被历史铭记。普通人建功立名,谈何容易?《史记》的可贵之处,亦在于太史公为闾巷之人列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让这些身份低微、但品行与事迹不凡的人,名彰于后世。史家有几人能做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史记       明智)(五明学佛网:史记       明智)  

 戒法法师:宁静与明智 

 宽运法师:明智显悲 至善达德──佛陀教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当你被别人“瞧不起”时,解释再多也没用,这样回击才更明智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全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来解释佛经,没有不说 

 印光大师:如何能得到有福有寿聪明智慧的孩子 

 道证法师:凡夫散乱妄想心作决定,未必明智,不如谦卑恭敬一 

 净土法门法师:佛教人修三种布施,得长寿​、得 

 印光大师:如何能得有福有寿聪明智慧之子 

 净土法门法师:你要相信你这一生當中命里头有多少財富,你有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六回拜明智居士 

 净土法门法师:财物从财布施来的,聪明智慧从法布施来的,健 

 《安士全书》:佛教早期传到中国来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