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富贵是一时因缘的偶得,唯有善恶业永在


   日期:2018/6/25 13: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红尘觉悟》

  人们渴望发财,崇尚富贵,是因为人们相信金钱富贵的作用,如鲁褒在《钱神论》中所讲的,可以带来所需要的一切。古人讲有钱能使鬼推磨,今人讲金钱万能。表达的就是人们的这种想法。而由于人们相信金钱和富贵能够满足一切欲望,因而人们也认为金钱和富贵所拥有的价值是真实不虚的。应该承认,社会的物质生活,是以金钱为媒介来转动的,个人在以金钱为传动纽带的物质生活世界中是通达还是碍难,是由富贵与否来表征的,因而金钱富贵对人来说,确实有其不虚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当年秦琼偌大一条好汉,沦落到卖马的窘迫境地,不就是因为没有钱吗韩信一代英才,饿得向漂母乞食,不也是因为贫贱吗如果他们当时就富而且贵,像他们后来那样,就肯定不会遭受如此落难。

  然而佛家认为,金钱富贵不过是身外之物,用终极关怀的眼光看,并不具备实在的价值意义,因而也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满足人的一切需求,佛门《贤愚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大富豪,娶了四房太太。大太太贤惠,但是不漂亮,因而不为富翁所喜欢。二太太年轻灵俐,替富翁掌管家中一切事务。三太太和四太太都年轻貌美,甚得富翁宠爱,特别是四太太,最讨富翁欢心。后来富翁得了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心里希望四位太太中有一位愿同他到阴间作伴。于是一天,他把平日最宠爱的四太太叫来,向她说明自己的愿望。可是四太太冷漠地拒绝说我不答应。他只好叫三太太来,希望她能陪他一道去阴间。然而三太太也断然说免谈!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再问二太太意思如何。二太太立即回答要我到你墓上祭拜没问题,可是要我陪你去阴间,我办不到!最后富翁不得已只好把自己并未善待的大太太刚来,不抱希望地向她讲明自已的意思。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太太竟果断地告诉他我愿意陪你一起去阴间作伴,即便下地狱,上火山,我都愿意终生陪伴在你身边。

  这是一个表达佛家觉悟的隐喻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四太太,用来比喻人所最珍爱的自己的身体,因而不愿跟他到阴间去。三太太用来比喻金钱、财富、地位、名声、权力和下切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同样也无法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二太太用以比喻结发妻子,无论彼此多么相爱,也不能陪自已到阴间去。大太太指人们白夜所做的善恶,只有它会像影子般跟随人们,永远与人们形影不离。

  佛家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启发钦羡富贵,发财心切的芸芸众生明白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人的富贵,生不带来;死不能带去,是没有永恒实在意义的。佛家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无常变化,人的生命无常流转,现实人生在人的生命流程中,只不过是极有限的一环,因而人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和拥有的一切,包括富贵和象征富贵的一切内容。都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而起的一种偶遇,并不属于人的本质,缘尽之时,相互也就离散。所以人在短暂的现实人生中所拥有的富贵,相对于流转不休的生命因果流程而言,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不值得为之念念于心、焦虑烦恼,甚至为之冒险犯难,把自己拖向痛苦和毁灭的深渊。古代的帝王,在生前拼命敛聚财富,拥有人所不及的富贵,到头来又怎么样呢他们迷恋富贵,想永远享受富贵,因而往往想方设法,求仙访道,炼丹服药,意图长生不死,如秦始皇就是如此。但结果仍不免一死,与自己的富贵分离。于是他们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陵墓,在死后用大量的金银珠宝、锦衣佳肴,甚至仆役侍女陪葬,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富贵从人世搬到阴间,让富贵永远陪伴自己。殊不知他们使用大量财物陪葬,却正好成了盗墓贼凯觎的最佳对象。以致少有幸免地遭受毁墓裂棺、尸骨敞露之害。反不及一般百姓在死后安息得安宁自在。

  另外,富贵既是一时因缘的偶得,那么即便是在生前,富贵者也随时可能会因一时两因缘而先去已有的富贵。如南唐后主李煜,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但后来国破位丢,成为宋朝的阶下囚,富贵顿失。两相对勘,昨日富贵恍然若梦,使他因之哀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现在的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上,我们更能够体会到富贵如云烟,这两个市场是当今人们追逐富贵的重要场所,一夜之间可以造就许多百万、千万富翁,但一夜之间也可以消灭许多百万、千万富翁,使之沦为贫民。富贵真是如云如烟般来去无定,谁也不取说它就永远属于自己。明白了富贵如烟的道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就应该以随运任缘的心态来看待富贵与贫贱,富贵来了不必惊喜忘形,富贵去了也不必悲哀落魄;不必为了富贵而患得患失,使自己活得既累又苦,更不能为了贪恋富贵而违德背律,使自己成为社会的罪人;

  其二,富贵并不能使人随心所欲,占有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根据佛教的宇宙结构论,佛家把世界划分为三千大千世界,在空间上无量无边,在时间上无穷无尽,人所居住的欲界,在大干世界中地位极低。人间的一切事物,芜杂纷繁,都由因缘和合所决定,因而本身献出因缘和合所决定的区区富贵。不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其他一切。佛经故事中那位富翁,虽然富贵,但却无法使自己所喜欢的几位太太愿意陪伴自己;可见富贵之人有时候也很渺小无力。我们从实际生活的事例中,也很容易发现富贵并不能为人带来一切,汉武带的皇后陈阿娇,从小就被汉武帝喜爱,汉武帝还是儿童的年纪,就发誓说“若娶阿娇;当贮之黄金屋。”后来阿娇果然成了汉武带的妻子,无比富贵。然而她的富贵并未使汉武帝更加宠爱她,相反却是渐渐厌恶她,最后干脆不见她。阿娇为了能让汉武帝回心转意,就花一千两黄金,请当时的大文人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用来打动汉武带的心,但结果仍然未能如愿。所以后来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一首词中说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阿娇用钱买得来司马相如的文章,却买不来汉武带的感情。

  其实,又岂止阿娇,世界上的许多极其富贵之人,在向富贵的顶峰迈进的同时,却又在不断地丢失人世间许多最珍贵的东西,如爱情、友谊、真诚等。他们明白,周围世界整日围着自己转,对自己阿识奉承和唯命是从的人,都是冲着自己的富贵而来,充满虚情假意。因而当他们终于攀上富贵的顶峰,一边清点自己的财富,一边想要享受一下人间真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在精神生活上早已是一无所有,一片空白。由此在内心深处深感寂寞孤独。这说明,金钱富贵之于人,毕竟是生活中比较外在的东西,用之可以与其他同样是外在的东西相交换,但若想用之来交换那些内在于人信念和理想的价值,就必然显得太菲薄。试想,如果有人心存超越物欲世界羁绊的理想,视富贵于我如浮云,用金钱和富贵又岂能收买他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浅薄之人,不懂得金钱并非万能,富贵亦非唯一的道理,以为有钱就可以横行天下,因而常常是耀武扬威,到处用金钱开道,甚至在违法犯罪后也公然向执法人员行贿,结果遭严词拒绝,落得个罪上加罪。

  其二,对富贵的求取,应该不离正道。按佛家的因果报应观点,人所作的业,将随人一道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对人的未来命运产生重要的影响。行善者,在大道轮回中可开大比人界更高级的天界,或是在下世为人时,有一个好的命运而为恶者,则将沦为饿鬼、畜牲,或坠入地狱,遭受无尽的痛苦。这就是佛经故事中,只有代表人所作善恶的大太太誓将跟随富翁到永远的寓意,而其目的,则是意在诫告世人,人死时,不能带走富贵,却能带走善恶业报,因而富贵如果来之不正,人死后不仅富贵成空,而且还将受到无情的恶报惩罚。这里,佛家虽然是以因果报应的非科学观念,为人们灭除贪欲树起丁种威慑力量,以制约人的作恶行为,但对指导我们的生活仍然不无意义。我们可以不相信、不顾及死后报应的说法,但以非正道的手段谋取金钱和富贵,在现实人生中就难免遭到法律的无情惩罚,很多贪婪者的悲剧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只有通过正当劳动来赢得我们应得的财富,才能在享受财富时,真正享有一份坦然和欢乐。

  富贵如烟,唯有善恶永在,我们应该撩开过眼云烟,去追求人生更真实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以上佛家大觉悟对我们的启迪。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富贵       因缘)(五明学佛网:富贵       因缘)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净界法师:你是不是具足被佛度化的因缘 

 时空因缘与内修外弘 

 韩清净居士:十义量 因缘业果义第六 

 温金玉教授: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蔡惠明居士:“圆瑛大师年谱”的编辑因缘 

 蔡惠明居士:郑板桥与佛门因缘 

 蔡惠明居士:徐悲鸿的佛教因缘 

 许智铭居士:谈摩诃迦叶与阿难尊者的因缘关系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善护因缘 

 蔡日新居士:禅家悟道因缘分类释例 

 梦参法师:我与弘一法师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