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五)


   日期:2018/6/15 7: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五)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问:此愿以至心、信乐、欲生三信为要,为何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往生礼赞》除“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二句,而加“称我名号”,其意云何?

  答:此表三心即称名义,三心本于名号,此之深意,略解为三:

  特举行相示信体:今所言“称我名号”则示本愿三心之意,所以然者?至心等者,称佛名号,得往生益,是佛本愿,如是信知,是名“至心、信乐、欲生”。故发此心,即是“称我名号”之义,为显此意,除彼三心,加此称名。

  别以《观经》彰《无量寿经》:善导大师之意乃以《观经》注释《无量寿经》。《观经》下品下生说:“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明知,本愿十念,唯是称名十念,非观想之念。中国净土法门,自庐山远公以来,大多以观想念佛为殊胜行,未知本愿深意,在于称名一行。其至甚者,更以《弥勒菩萨所问经》所说之十念行法,以释本愿十念。善导大师为摧邪显正,故以下品下生十称,显明本愿十念,显彰本愿深意。

  为显示易行至极:《观经》下品下生人,平生具造五逆、十恶,临终苦逼,由善友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转教口称,其声幽闻,为其所引,十声相续,拔救如是急苦之机,唯弥陀本愿一法,故就易行至极言“称我名号”。若然,愿文何言“至心信乐”?盖《无量寿经》约平生而言,故开说三心;《观经》则约临终剎那,故就称示信。有人问法然上人曰:“善导大师释本愿文,略安心者,有何意乎?”上人答曰:“唯知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则自然具足三心。为显此理,略而不释也。”

  问:常闻念佛须至一心不乱,方遂往生,今本愿念佛,未净妄念得一心,如何往生?

  答:《阿弥陀经》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则言:“闻已思惟,系念不乱。”此闻乃闻无量寿佛之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及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净信,其心不乱,心能不乱乃因系念故,系念乃因净信故。依此意,系念即一心,一心即净信,是故一心,为信受名号之信心,非称念名号之定心。闻信名号,凡夫能行;定心念佛,凡夫难成,此为法藏发愿之本意,故令智愚善恶,称念皆生。一心不乱之义,诸师所释不同,天台家依附止观义,释为伏灭妄念之禅定一心;法然上人则释为一向念佛,其言:“一心者:心一于何事乎?一向念佛者,阿弥陀佛心与我心成为一体也。既心发一向念阿弥陀佛,则早与佛心成一体也,故云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释本愿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此但云称名必生,本愿不虚故,未言须念至禅定之一心不乱,方遂往生。

  印光大师复永嘉某居士书云:“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印祖此番开示即不以禅定一心为往生之要件。

  又复濮大凡书云:“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由此可知,印祖以信愿为要,不以念至一心示人。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亦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问:常闻念佛须具三资粮,方遂往生,今本愿念佛,未审具此信、愿、行否?

  答: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云:“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故知,信愿行三,往生资粮,缺一不可。大师又言:“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即摄信愿于称名之行中,信愿彰往生靠佛力之义,称名即仗佛力之行,故信愿与称名,非先后,非定三;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故大师于《灵峰宗论》云:“净土之诀,在信愿行。此三非三,三只是一;此一非一,一必具三。”

  此之妙义,与善导大师“六字释”不谋而合,盖六字名号,乃机法一体,具信愿行,是正定业,《观经疏·玄义分》显此义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此名为六字释,依此“南无”二字,有“归命”与“发愿回向”二义,“阿弥陀佛”四字,有“其行”一义。合六字成为信、愿、行三义。大师以此六字三义诠释六字名号所具德义,是《四帖疏》中最重要的释义之一,此文最能发挥楷定古今的精神。为了显明十声称佛愿行具足的原因,而言云何具足等,就法体举出具足之义。此六字三义所包含的意味有“机法门”与“愿行门”。六字有信愿行之义,信与行相对便成机法门之义,南无即是能信之机,阿弥陀佛即是救度之法,此名信行,或名机法;而信之中有愿之义,愿与行相对便成愿行门;故法体六字之中,机法一体,愿行具足。法体六字本来具足愿行,故不待众生修行回向,如实称名之中,一声一声,皆具足愿与行,故必得往生。

  本愿念佛人,信者,乃信弥陀为我成就不可思议愿行功德,纳入名号,回施于我,一念信受,当下具足无上功德,故《无量寿经》付嘱弥勒文言:“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佛口金言,何可置疑?又信者,机法两种深信也,善导大师《观经疏》云:“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此机法二种深信,意在导归称名之行,即是愿生报土之行相。故本愿念佛,圆具信愿行,信有愿行,愿有信行,行有信愿。

  问:因愿文言“乃至十念”往生,成就文言“乃至一念”往生,如何会通?

  答:乃至十念显口称之行,乃至一念表内受之信,信行皆缘本愿名号,是一非二。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此往生之业事,非由称念之数目决定,乃是名号决定机之往生,名号具本愿力故。无论众生称念多少、定心散心,皆由名号决定其往生,非众生称念之功而生,十声与一声之称念,功德齐等,往生无差,故或言十念,或言一念。言乃至者,乃至禅定而念,散乱而念;乃至智慧而念,愚痴而念;乃至平生而念,临终而念;乃至善人而念,恶人而念;乃至圣者而念,凡夫而念;乃至一生多念,剎那一念;无不往生,佛愿力故。故善导大师立此愿为“念佛往生愿”,不名“一念往生”,亦不名“十念往生”,唯言“念佛往生”,故《观经四帖疏》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无量寿经》言:“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由知,名号功德于一声中亦得圆显,虽一念亦得往生,然不废多念,是以经云“乃至”一念、十念,此即一多包容之义,善导大师释为:“上尽一形,下至一声。”法然上人则曰:“信取一念往生,行在一生称名。”

  故念佛者,不可思数量之多少,应自问信心之有无。言一念、十念,乃对众生之机而论,非对往生之法而言。往生之法者,本愿名号也,一念亦往生,十念亦往生,念念皆往生,故总名“念佛往生”,此即无始无终之往生也,不论平生,不论临终,念念即临终,念念即往生,故平生念佛,平生往生;临终念佛,临终往生,而不名“平生往生”,亦不名“临终往生”,唯名“念佛往生”。当知,本愿者,名号也,于名号之外,别无往生,众生称念,即得往生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 

 洪修平教授:净土宗的主要思想及信仰特点是什么?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八 往生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