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昌乐法师:经历为什么是修行呢?


   日期:2018/6/8 18: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昌乐法师

  经历就是修行。

  经历为什么是修行呢?我们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没有一个人不渴望自己年轻,没有一个人不觉得年轻是个好事。可是这里面反映出了,我们都害怕老。老看上去是时间问题,实际上是经历问题,我们往往对一些小孩子、青年人的评价就是老气横秋。当一个人内心当中能够将昨天所经历的那些苦痛欢乐放下来,能够比较坦然地面对今天的时候,这个状态它实际上就是年轻的状态。

  也就是说年龄有两层,第一层是身体在成长和衰老的过程当中。但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除了有生理年龄之外,我们还生活在自己的感受和感知当中。除非有禅定的人,他有能力生活在身体年龄当中,他能感知到身体的衰老。据很多老人家说:60岁以后,一年一年不一样;70岁以后,三个月三个月不一样;90岁的人,一天一天不一样。他的身体的衰老程度,他能感知得到。而年轻人身体体力旺盛,没有能力感知这一点,我们是能力过剩型,所以感知不了这种经历的变化,感知不了身体的变化。但是我们是感知什么?感知经历。

  衡量一个人是否年轻的最重要的标志,实际上是他心里放了多少事。有的人,“唉……唉……”他唉声叹气三个月以后,你看他的那个样子,他的脸看上去就是一脸的雾霾、一愁莫展,你就会感觉到那个人与他的年龄实际上不相仿。有的老人家谈笑风生,我上次看到一个90多岁的,像60岁,没事儿,开朗,就是能够比较好地把自己的经历去处理好,坦荡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现在。

  也就是说,老实际上是面对过去的经历,被过去的经历所束缚的人。失恋的人一下子会老,白毛女一下子就老了,因为她被胁迫着要嫁给一个她不愿意嫁的人,所以她把自己的心思一下子扭曲成这种的状态的时候,连头发都会变白。发者血之余,说明气血已经耗尽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大家要年轻,也就是要生活品质提高的话,一定要学会面对自己的过去,任何的成长都是从面对自己的过去开始的。看上去我们是为了走向将来,而走向将来的前提是面对过去。所以高晓松的《晓松奇谈》的片花是:行万里路,只为到内心深处。我们要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就是要走向过去。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也是,面对现在的人,要走向过去,一定要面对过去个性养成的那个阶段,一定要走向过去经历的内心。催眠实际上也是这个原理,打开心结。

  所以任何一个人,特别在座各位,要面对自己成长的经历,你一定要去回忆自己在曾经的成长阶段,经历的某些特殊的事情,是什么使你的个性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比如说父母,我的父亲对我的抱怨,使我变成这个样子。我一直不了解我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开朗?哦,原来是我的父亲他比较开朗。我为什么这么极端?极端来源于被压抑之后的叛逆。

  那当我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就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大一些的宽容。因为我要化解自己极端的个性,最重要的不是让自己变得柔和一点——我是个钢,你没有办法把我变得柔和,我要把那个钢,放到炼钢炉里面去回炉,软化它——最重要的就是我要跟我父亲达成和解。不是我去原谅他,当你想原谅他的时候,你心里还没有能够原谅。而是你要去发现父亲,原来是可爱的,原来真的是为你好的,只不过是他的方法可能有一些些问题。那有什么关系呢?形成了现在独特的你。

  所以对我来说,我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是向佛学习,但是我的功课是原谅我的父亲。对我来说,做梦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跟我父亲坐下来聊天,对自己不满意的一点就是在梦里跟我父亲吵架,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因为这能让你发现自己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昌乐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昌乐法师       修行)  

 济群法师:菩提心的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