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转知识


   日期:2011/3/4 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转知识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不思维》,讲了我们做功夫要“不识好歹”地去做功夫;要尽量少去思维分别地去做功夫;要精进努力地去做功夫。因为去掉分别心之后,真的是损之又损,损到就剩下一个“精进”努力了。这也是佛佛祖祖一再要求我们做功夫的方式。所以,这一切的过程离不开“精进”努力。这样我们才能够随顺世缘无挂碍。

因为,思维分别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但是我们停下思维分别之后,我们原有的知识就会转变为智慧。所以我们常常说“智慧前身是知识”。学佛的人可能都知道有一本书,名字叫《转识成智》,这本书基本上是讲知识是如何转变为智慧的。

因为智慧是一个无相的东西,没有办法描述。同时,智慧每一个人平等拥有,在圣不多,在凡不少,从来不会因为你聪明而增加,或者说是因为你愚顿而减少,只是因为我们的迷惑而不能展现出来。相反,佛教中还有一种说法叫“世智辩聪难”是属于八难之一。也就是说,世间的知识太多,反而会障碍我们修道开智慧。所以,智慧不等于知识,只是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变为智慧。所以,我们常常说智慧的一个来源或者说是表现就是丰富的知识。

不管是什么教育方式,都是通过知识的传授,点亮学人的智慧之灯。因为智慧每一个人都有,是个无相(无法说明)的东西,需要一个载体才能把自己的智慧显现出来。如何把你自己的智慧显现出来,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你学习知识的目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处理问题,所谓问题就是引起我们烦恼的原因。用知识处理问题,那还不如计算机(二十多年前自己就说计算机是用最笨的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做事情,实际上是个笨蛋),是个死家伙。只有智慧,才能让我们的烦恼一扫而光,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就是计算机永远无法取代人的原因,因为智慧是学不到的,而我们众生却不用学就具备的,只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这就是佛陀证到的道理:“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知识,来显现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

佛法就是一种教育,是佛陀把自己的经验教导给我们。也就是说,佛陀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通过这些知识,能够打开我们自己的智慧宝藏。可惜的是,我们福报不好,不能亲面佛陀。只能通过前人或者是前人记载的佛陀言谈,来传授这些知识。

为什么没有办法把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教给我们呢?因为我们的问题太多,甚至一个人会有完全相反的问题。所以佛教只能教我们基础的东西,只能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我们的八万四千种病已经是堕落入下等,因为这样只能解决八万四千种问题,第八万四千零一个问题怎么办?这也是佛陀不愿意承认自己有所说法的原因。

平常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太多,而且很多知识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要学会这些正确的知识,然后应用这些正确的知识来显现自己的智慧,去处理问题,去解决问题。所以,很多在校的学生毕业以后,总认为自己在学校的所学,一点也用不上,这就是典型的不了解自己。

因为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现象,没有发觉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比没有上过学的人来得强很多。这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的正确知识比你少。所以,在他们显现的智慧比你少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你弱的原因。所以智慧大家是平等的,随着你掌握正确的知识不同而显现出每一个人的智慧不同。所以说,知识是智慧的前身。如果我们能够明白我们的知识能够转变为智慧,我们就能够有更多的智慧显现出来,我们随顺世缘自然就会更加容易。

下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明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一法师       知识)(五明学佛网:明一法师       知识)  

 黄夏年教授:浅议佛教中的科学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陈永革博士:现代知识处境下的佛法信仰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 

 陈兵教授:怎样参访善知识? 

 张秉全居士:真念佛人,用不得禅门知识开示 

 明一法师:简易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