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无量寿经试讲第8集文字稿


   日期:2018/5/10 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下面,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讲。

  请大家看这两句经文: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

  这两句经文,就是帮助一切众生降伏魔怨。

  再往下接着看: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这两句经文,前者是破迷,后者是开悟。

  〖垢污〗就是染污。

  今天,人类的身心染污是前所未有,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生理的污染无不具足。这些染污不外乎两大类:一是烦恼障,二是所知障。

  烦恼来自于贪、瞋、痴、慢、疑。所知是知见,邪知邪见。比如说,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这些都属于邪知邪见。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哪来的那么多我的这个、我的那个。要把这些东西洗刷得干干净净,恢复到自性的清净。

  〖显明清白〗这一句经文,就是要把众生的真心本性显露出来,这是佛经教学的目的。如果有人问你,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内容是什么,你就把这几句话告诉他,就一点都没错。佛经教学的目的就是〖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这么几句话就是佛经教学的目的。大家想想看,就这几句话哪里有什么迷信。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把上面的这一整段经文大意总结一下。

  这一段经文:

  天人知道菩萨示现成佛,他们非常仰慕、欢喜,虔诚恭请佛陀演说正法。佛陀接受天人的请求,为大众说法四十九年,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说的道理、教训,可以帮助众生破除贪、瞋、痴等坚固的烦恼,降伏众生种种错误的欲望,去除心理、思想、见解的垢污,开显自性本有的清净,这是佛经说法教化众生的目的。这一段概括总结,就是我们所说上面一段经文的意思。

  请大家继续看下一段经文:

  【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下面说说几个具体的词汇。

  〖调〗,〖调众生〗的〖调〗,是调伏、教导。

  〖宣妙理〗的〖宣〗,是演说。〖妙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贮功德〗的〖贮〗,是储藏、积累。〖功德〗是指修戒定慧所得的清净心。

  〖示〗是指示。〖福田〗是能生福的意思。

  〖诸法〗指佛所说的一切法。〖药〗是比喻。

  〖三苦〗是哪三苦呢?

  01

  第一个苦是苦苦。什么叫苦苦?由苦事而生的苦烦恼。再说一遍,苦苦是由苦事而生的苦烦恼。

  02

  第二个坏苦,是由乐事失去了而生的苦恼。

  03

  第三个行苦,由变化无常所产生的苦恼。

  这就是“救疗三苦”的“三苦”是什么意思。

  下面讲讲〖调众生〗

  〖调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断烦恼。

  用什么方法来调?就我们净宗而言,净宗所用的方法是读经。读经的目的是调伏身心,读经不是为了求解,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性完成。

  读经一定不能求解。这是老法师告诉我们的,读经一定不能求解。一面读一面想这个经文是什么意思,那是世间的读书。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如果你那么读经,就是一边读一边想经文的意思,你这种读经法,就是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你一边读一边想,就是打妄想。结果,戒没有了,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读经要老老实实去读,千万千万不要想这一段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不可以这样打妄想。

  如果你在读经的时候,忽然有意思现前了,不是你想出来的,不是你琢磨出来的,那这没有关系,这是相应,是你有了悟处。就像我经常跟大家说的,就像一个小灯泡突然亮了。虽然是有悟处,但也不要理它,不要把它当作事挂在心上,还是老老实实地读下去。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意思很好,那又是妄想,又错了。根本不去理会它,一直老实读下去,这就对了。

  我们净宗同修选择读诵《无量寿经》。这部经典长短适中,读熟了快一点的半小时就读完了,慢一点的一个小时也就读完了。我读《无量寿经》是比较慢的,正常的速度我大约是70分钟读一部经。

  在这里我想说,我在听老法师讲经过程当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说我们现在读经,有的就像寺院里那样读,就是敲着木鱼儿念得非常快,老法师说,我们居士们在家读经,要和寺院那种读经方法要有一定的区别。

  因为什么?老法师告诉我们说:当你在读某一部经典的时候,有许多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可能都在听,有的天人在此经过也会驻足来听你读诵经典。如果你敲着木鱼,那么快的速度念,他们听不出你在念什么,听不出个数,容易引起众生的烦恼。

  老法师告诉我们,正确的读经方法是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让众生听得明明白白,这就对了。我的这个说法,可以给同修们作为参考。因为我现在也知道,我身边有的同修读经速度是非常快的。反正《无量寿经》对我来说,半个小时我是无论如何也读不下来的。

  如果每天我们能认真修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戒定慧,离念、离相,不打妄想,会很受用的。如果每天多读几遍当然最好,念个三年五载心就定了,定了以后,智慧就现前了,就开悟了。到开悟的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没有一法不通达。

  这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从读经下手,这是很好的修学方式。当然下手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修净土的念阿弥陀佛;禅宗参究、参话头、观心;密宗用持咒的方法等等。可见方法虽然很多,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把妄想、执著舍掉,恢复到清净心,这就是〖调众生〗。

  说到〖调众生〗,我们要搞清楚众生是谁。千万不要误会,众生不是指很多人,众生是我们自己。我再说一遍这句话,千万不要误会,众生不是指很多人,众生是指自己。自己的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调众生”就是调自己的身心。调自己的身、自己的心。身和心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如果身不清净、心不清净,你不能接受佛法。所以佛法很重视身心健康,身心调伏了,才有资格接受佛法。所以是〖调众生〗在先,〖宣妙理〗在后,这个次第不能颠倒。

  我们这一代人学佛,人数这么多,为什么不能成就?原因是身心没有得到调伏,就来学习大乘佛法。经典学了不少,没有增长智慧,而是增长了邪知邪见。必须是身心得到调伏,身心恢复健康,接受佛法才能增长智慧。

  老法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亲近一位老师,如果一开始这位老师不在德行上教我们下功夫,却天天给我们讲经说法,这不是真正的善知识,是个糊涂老师。比如一个茶碗很脏,你拿着这个茶碗去向老师要水喝。老师就盛水给你,你喝完了就病了。若是明白的老师,他必定教你先把碗洗干净,然后再盛水给你喝。〖调众生〗就是把碗洗干净,然后才能宣妙法。〖调众生〗是断烦恼,宣妙法是学法门,就是这个次第不能颠倒。

  学讲经的同修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经典和读诵经典一定要分轻重与主次。比如说,如果你每天研究经典是用两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你读诵经典的时间,最低不能少于六个小时。读诵为主,研究为辅。先不要忙于讲经,先把讲经的基础打好,这一条非常重要,是我们年轻法师容易疏忽的地方。

  我们有些年轻的法师发心要讲经弘法,恨不得现在就能讲经,这个心比较急切,这不行。老法师告诉我们是先不要忙于讲经,先把讲经的基础打好。如果你基础没打好就开始讲经,一个是基础不牢。第二个,是不是缘成熟了?这也很重要。如果你缘不成熟,你就忙着开始讲经,可能你的法缘不会殊胜。如果这个机缘成熟了,你基础又打好了,你的法缘会很殊胜的。

  下面看〖贮功德〗

  〖贮〗就是储蓄。功德是很难储蓄的,佛家常常讲“火烧功德林”,就是说这功德就像树林一样,成长起来很难,烧掉却很容易,一把火就烧光了。我们同修可能都有这种感触。

  为什么老法师一再告诫大家,千万不要火烧功德林。因为你辛辛苦苦地积了一些功德,生一次气、发一次怒,所有的功德都烧光了,都变成零了,你就得从头再起。再储藏到一定的程度,你又发了一次火,功德林又烧光了。到最后,可能你功德林一点没有,就是一个零。你说你这一生半生的佛是不是白学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贮功德〗的真正意义就是让我们断除瞋恚。断贪、修布施、持戒是修功德;忍辱、精进、禅定能保持功德。后面这两句话很重要,我再说一遍:断贪、修布施、持戒是修功德;忍辱、精进、禅定能保持功德。如果你功德修了,你不能忍辱,不精进,你没有禅定,你的功德会失去的,它保持不住。

  〖福田〗是什么?福田是布施、是持戒。世间什么样的人有福呢?持戒的人有福。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守法的人有福,肯布施的人有福。

  〖示福田〗是指修慧以前先要修福。从哪里入手修福?从净业三福修起。这个顺序,修福一定要修慧。从哪里入手修福呢?从净业三福修起。净业三福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再简略地带过,大家再复习一遍。

  净业三福

  01

  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福是人天福报。

  02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福是二乘阿罗汉、辟支佛的福报。

  03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福是菩萨的福报。

  这三福是有区别的,第一福是人天福报,第二福是二乘阿罗汉、辟支佛的福报,第三福是菩萨的福报。

  下面,我们看看前面的这一段经文,它表达的是什么。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

  调和教导众生,为大众宣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我们断贪、瞋、痴,修戒、定、慧,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精勤努力,积累功德。告诉我们修福的道理和方法。佛说一切法犹如良药一样,可以救治和医疗一切众生的苦难。

  这是上一段经文总的概括。

  下面,请大家看下一段经文:

  【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升灌顶阶〗是什么意思?是以大慈悲心将最高的修学方法传授给我们,这叫“升灌顶阶”。〖升〗是提升,〖灌〗是指大慈悲心的护念,〖顶阶〗指最高的修学方法。

  〖教〗是教导。

  〖阿阇黎〗,中文的意思就是轨范师,通指教导善法的老师叫轨范师。

  〖常习〗,恒常不断地持久地学习。

  〖相应〗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熟〗就是成就。

  〖善根〗:〖善〗是身、口、意三业都没有过失,〖根〗是比喻可以生长善法。

  〖无量〗是不可限量。

  〖护〗是保护。

  〖念〗是忆念。

  上面是把一些有关的词汇,给大家简要地解释一下。

  下面,我们看前两句经文: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

  这两句经文这是讲成就,讲佛菩萨教学的成绩。〖升〗就像读书一样年年升级,由小学升到中学,由中学升到大学,再由大学升到研究所,一直升到“灌顶阶”。这个“灌顶阶”就等于是佛教的研究所,这是菩萨的最高地位。灌顶就是毕业了,通常是指八地以上

  ——

  灌顶位,如果严格地来讲是十地菩萨。佛为他授记,预先告诉他,将来到哪个世界去作佛,是什么名号,度多少众生,这是授记。

  我们千万不要错解了〖灌顶〗的真正意义。〖灌〗是大慈悲心护念众生的意思,〖顶〗是把最殊胜的佛法传授给你,所以又称为顶法。这是〖灌顶〗,即是大慈悲心授予你最殊胜的佛法,这是真正的〖灌顶〗。

  明了了〖灌顶〗的真正意义,就知道最高的第一殊胜的法门是什么,就是这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的第一顶法。

  第一顶法,蒙诸佛如来大慈悲心护念,我们今天有幸得到了这部经。我们把这部经从头至尾念一遍,就是十方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我们把《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就是诸佛菩萨给你灌顶十次。这样的灌顶还得了?这是真正的〖灌顶〗。世间什么活佛、金刚上师、仁波切都比不上,那些都是形式,不是真的。十方如来给你灌顶才是真的。

  关于〖灌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状况,就是同修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灌顶,走入了一个误区。今天把这个理念给大家说了一遍,希望同修们能够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灌顶。

  所以说,《无量寿经》不但是显宗的第一经,也是密宗的第一经。但是能够这样认识的人,真的不多,稀有难逢。我们今天能遇到,怎么能不深感庆幸!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就是指众生有善根、有福德。《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能遇到这部经,就证明你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接受念佛法门,信解奉行,就是“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你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两句话是佛菩萨教学的成果。

  下面两句: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

  自己成就之后,要发愿行菩萨道,教化利益一切众生,代佛宣扬究竟、圆满、殊胜的第一法门。〖阿阇黎〗就是老师,也称轨范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模范。这句话就是佛家常说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真正发心想求无上道,就会遇到真正的好老师。怕的是我们没有真诚心,遇到了也是枉然,也是空过,所以发真诚心非常重要。

  下一句是: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

  要把佛在经上的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这句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菩萨要教化众生,要多才多艺,这样才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有殊胜的法缘,才能教化更多的有缘众生。

  下一句经文: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成熟〗就是要作佛,功德圆满才是成熟。无量无边的善根,我们今天得到了。佛菩萨度众生,要度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要度到你成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有多么大!我们的父母再爱护我们,也只能照顾我们一生。唯独佛菩萨照顾我们,永远是生生世世,直到我们成佛。佛恩之大,无与伦比。就是这样一个对我们有大恩大德的人,我们却常常轻视,常常疏忽,常常把他忘掉,佛却一时一刻也没有把我们忘掉。就像世间的儿女,常常把父母忘掉,而父母则永远把儿女记在心里一样。

  下一句经文: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我们都要求佛保佑,希望佛保佑。怎么样求佛保佑?依教奉行,就得诸佛护念。不依教奉行,你天天在佛前磕头,供这个供那个,求佛菩萨来保佑你,佛菩萨不接受你的贿赂,他保佑不了你。如果你真正地依教奉行,诸佛菩萨自自然然会护念你。这一段很重要,怎么样求佛保佑?依教奉行。

  上面这一段经文概括说,就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经所说的道理和修学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凡夫在这一生中,就可以提升到成佛的阶位。将现前苦难的生活,改变为佛菩萨大自在、大圆满的生活,并且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成佛的预记。为了教导菩萨,才表现做善法的示范阿阇黎,常常不断地学习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法,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持上。这一段经文是干什么呢?是赞叹这些大菩萨,能成就其他初学菩萨的无边善根,所以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

  这一段经文就讲完了,请看下一段经文: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先看看几个词汇。

  〖佛刹〗是指十方诸佛的国土。

  〖示现〗是指随类化现。

  〖善幻师〗比喻高明的魔术师。

  〖现众异相〗能变化种种不同的形象。

  〖彼相〗就是指上面所说的〖现众异相〗。

  〖实无可得〗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故能不执著。

  〖亦复如是〗,这是说明菩萨对一切法的看法,如“善幻师”一样。

  那刚才这一段经文,显示了佛菩萨能力之大,大到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象。他们能于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中,随类化现无量无边的身相,就如同善于变魔术的人,能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形象,这些形象虽然很逼真,但都〖实无可得〗。这一段经文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这就是佛经所说的,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诸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门得度,诸佛菩萨就说什么法门。诸佛菩萨能现无量无边身,能说无量无边的法门。

  虽然有这种能力,〖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真的。确实是“无可得”,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诸佛的化身,乃至于诸佛的报身,诸佛的法身都皆不可得。我们今天这个身体,当然也不可得。不可得,我们非得要得,所以你就苦。你想,诸佛的化身、报身、法身都不可得,我们这个身体怎么能可得呢?

  众生就是苦苦地不放这个身,认为这个身就是自己。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苦的缘由。我们现在是整天做这个臭皮囊的奴隶,真是迷惑颠倒,好可怜!人人都对对号,你对你这个臭皮囊是一个什么态度。

  前一节课我讲了,既不能糟蹋它,也不能过分地把它当回事,因为我们这个身也是不可得的。

  另外,我们凡夫看一切似乎是有生有灭,但我们确实是看错了。其实是“缘聚缘散”,没有生没有灭,这才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缘聚缘散,没有生没有灭。所以于一切法中,“实无可得”。假如我们把得失的念头给它打掉了,我们就很自在了,就很幸福、很快乐了。

  因为人的烦恼,多半是由患得患失中来。没有得到的,天天想得到。得到了以后,又怕失掉。其实根本没有得,也没有失。我们认为有得有失,这全是妄想、妄念。正因为这些妄想和妄念,带来了许多痛苦的灾难,真的是很冤枉。

  菩萨们对于这个情况,是看得太清楚了。所以菩萨度众生,实实在在讲,是无众生可度。菩萨们不着相,不居功,因此他能不失定意。他的自性清净心,永远保持不被污染。我们就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看明白,所以我们的清净心就被染污了。

  这一段经文显示,菩萨具有真实圆满的智慧。对于一切法的真相,清清楚楚,明了透彻,可以自在地受用,而绝无占有之心念。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能弄懂,弄明白了,我们就解放了,身心就解放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痛苦,甚至是灾难了。

  下面,请继续看下一段经文: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诸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本体。

  〖众生相〗就是一切法的现相。

  〖供养〗这里面从两个层面来讲。第一个层面,财供养。用财物庄严道场,流通佛法,提供修道者的生活所需,这是财供养。第二个层面,法供养。依教奉行,做众生的榜样,这是法供养。

  〖开导〗是什么意思呢?是开示教导的意思。

  〖群生〗指一切众生。

  〖化现其身〗是化作种种身形,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显示种种不同的身分。

  〖犹如电光〗,比喻菩萨化身的快速,相状美好,体性空寂。

  〖魔见〗就是邪知邪见,也就是不正确的见解。

  〖网〗是比喻多而杂。

  〖缠缚〗是比喻用绳子绑起来。是比喻烦恼。

  〖远超〗是远远地超过。

  〖声闻〗是闻佛音声教化而觉悟的一类人,叫声闻。

  〖辟支佛〗中文是缘觉的意思,是闻佛说十二因缘教法而觉悟的一类人,叫辟支佛。

  〖空、无相、无愿〗,这是通常称为三解脱门。修学时,随依任何一门,都可以永断烦恼,解脱生死,究竟成佛。

  〖空〗是从理体上说的。一切法都是众多条件和合而成,并没有一个实在的自体,当体即空。所以说是体空,也可以说是自性空。

  〖无相〗是从事相上说的。一切事相由种种条件和合而成,且不断地变化,虚妄不实,所以说无相。就是说没有一定不变的现相。

  什么叫〖无愿〗?“无愿”也称作无作,是从作用上说的。观察现相起作用时,与空性相应,毫无分别、执著,就称为无愿。

  〖善立〗善巧建立。

  〖方便〗是方法便用。

  〖三乘〗是指菩萨、声闻、缘觉,这是佛教化的三类学生。

  下面,我们看这一句:〖通诸法性〗

  〖诸法〗就是万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性〗就是本性。哲学里称作本性,佛法里称作法性。一切万法都来源于本体,也就是来源于法性。宇宙从哪里来,星球从哪里来,生物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都是从自性中来的。菩萨们完全了解这一事实真相,这是“一切智”。

  〖达众生相〗这个“相”就是现相,就是知道一切现相的真相,这是“道种智”。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这是教化众生,先要给众生做个样子,这是身教。“供养诸佛”是身教,佛都供养诸佛,佛都礼敬诸佛,佛都赞叹诸佛,以此为众生做榜样。佛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也是在给我们做榜样。〖开导群生〗是言教,就是讲经说法。这两句经文,〖供养诸佛〗是身教,〖开导群生〗是言教。

  下两句经文: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这两句经文是比喻佛菩萨不着相。〖电光〗有作用,但它不住,比喻不执著。佛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示现有作用,但不执著,不执著自己是佛。我是老师,能教你;你是我的学生,要接受我的教育。如果有这种想法,那就有能、有所,有自、有他,这就是分别、执著,身心就不清净。佛心清净,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他做到了什么呢?“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与无作同时发生。

  比如说,讲经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拿我自己来说,比如说我现在在讲经,我执著“我”在“讲经”,这个我是执著,讲经也是个执著。这就不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了。

  佛的教学跟世间教学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个,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因为这样,他才不会感到疲厌。

  《华严经》讲的,他不会疲倦,不会厌烦。为什么?因为是作而无作。我们凡夫做事情,做多了,就会讨厌、会疲倦。佛天天说法,等于没说,一尘不染,心里清净。就像机器一样,它不停地运作,但是它没有疲倦、没有厌烦。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念头。重点在这里,因为它没有念头。我们凡夫有念头,心想我做了这么多事,我累了;读经,我念了那么多遍,我烦了。因为我们凡夫有念头。

  下一句经文是:

  〖犹如电光〗

  这是说明什么呢?说明有用而不住,不着相。菩萨在十方世界度化众生,他能化身,普遍应各种不同的根基,随类化身,不着相。

  这里的〖犹如电光〗的电光,有四种含义:

  01

  第一个含义,是比喻快速。大家都知道闪电非常快速的,所以第一个含义是比喻快速,提醒我们人生苦短。我们平时可能联想不到这,电光一闪就过去了,它就是电光。但是这个电光,却是提醒我们人生苦短,生命无常。我们想,我们这一生几十年,七八十年、百八十年,实际就像闪电一样,一闪就过去了。

  02

  第二个含义是,它是比喻作用。说它虽然短暂,但是它有照明的作用,有能照的作用,帮助我们破无明烦恼。这是第二个含义。

  03

  第三个含义,比喻不住。《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就是不执著,于一切法都不执著。这是第三个含义。

  04

  第四个含义,比喻不分别。闪电普照,绝对不是喜欢哪个照哪个,不喜欢哪个就不照哪个。这么说特别简洁明了,大家一听,会听明白的。

  所以这个〖电光〗短短的两个字,它包含了四层含义。

  下面说说:

  〖裂魔见网〗

  什么是〖魔〗?这个魔呢,就是使我们的身心受折磨、受痛苦。我们的心里有烦恼是苦,我们的心里有牵挂是苦。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折磨我们的身心。古人说,“忧能使人老”。如果你常常有忧患,很快就会衰老。这种忧虑、忧患就是魔。

  “魔”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原来的磨底下用石头的石,是那个“磨”,梁武帝把它改成了现在下面加鬼的这个“魔”。就是比喻什么呢?比喻这个魔比遇到了鬼还可怕。所以魔不是指青面獠牙的魔鬼,而是指我们的身心受折磨的一切人、事、物。就是凡是能让你的身心受折磨的人、事、物,都是魔。

  大家说了,这“魔”怎么有这么大的力量。为什么呢?就在“见”的上面。在见上面,可见,魔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哪有魔呢?魔是我们错误的见解。刚才不说嘛,魔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就是在见的上面,是我们错误的见解实在太多了。这个错误的见解就像网一样,理都理不清。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有很多看法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却认识不到。由于把错误的见解,当成正确的了,才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无量无边的折磨。可以说这些痛苦是我们自己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找的。

  很多同修听到这,可能心里不服气,那怎么能是我自己找的呢,谁也不傻,哪能自己去找魔呢?真的是这样,你仔细想想。不是说要向内求,不要向外求嘛。我们找魔也向内去找魔,不要向外去找魔。魔在自己这儿,不在别人那儿。佛有方法帮助我们破除所有错误的见解,这就是〖裂魔见网〗。佛帮助我们把这个“魔见网”,给它破除,给它去掉,佛有这个方法。

  〖解诸缠缚〗:〖缠缚〗是烦恼,经典上讲,有“八缠、三缚”。我们先来说说〖八缠〗

  01

  第一种是无惭,就是惭愧那个惭。

  02

  第二种叫无愧,惭愧的愧。这是说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惭愧心的人,他是无恶不作的。

  这个惭,单一个字惭是这样解释:是受良心的责备,做了坏事,心里不安,这叫惭。愧是外人对他的批评,对他的谴责,因此他不敢做坏事,怕别人谴责。无愧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对外面的谴责毫不在乎,我行我素,恶事照办不误,这就是无愧。所以合起来,无惭、无愧就是前面说的,没有惭愧心的人,他无恶不作,就这个意思。这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无惭、无愧。

  03

  第三种,嫉妒。这是修行人的大障碍。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不但妨碍自己的道业,你还会造作很多罪业。造作罪业,将来是要受果报的。所以这个嫉妒心万万不可有。

  04

  第四种,悭吝。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抠门儿。自己所拥有的,不肯拿出来去帮助别人,这叫悭吝。这是第四种缠。

  05

  第五种,恶作。什么叫恶作?就是一切不善、不合乎道理的行为都是恶作。

  06

  第六种,睡眠。睡眠太多,昏沉。我们这个可能想象不到,说睡眠还是八缠里的一缠吗?就是这样,它排在第六位。我们有人就睡起来没完,那个就是属于八缠之一,你犯了。

  07

  第七种,掉举。心里妄念多,心定不下来,七上八下的,这就叫掉举。

  08

  第八种,昏沉。昏沉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提不起精神头,就昏沉。有的人,比如说一听经就睡着了,这就是昏沉;一念佛就睡着了,这就是昏沉。

  以上这八种,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八种缠缚——“八缠”。有了这些,你想,你能自在吗?以上八种是缠缚,有了这些,我们就不自在。

  下面,再说说〖三缚〗

  上面那是八缠,下面是三缚。缚是什么?系缚,就像用绳子绑上了一样。三缚是什么?就是贪、瞋、痴三毒。这贪瞋痴,我们时时都得提到它,它对我们影响是太重要了,太大了。

  现在,八缠、三缚都说完了。我们大家看一看这八缠、三缚,我们凡夫统统具足,一样不缺。只是多少、程度不同而已,是不是这样?谁能站出来说,我既没有八缠,我也没有三缚,我看没有一个人能说这样的话。

  佛大慈大悲,不忍众生苦,要帮助我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解八缠、三缚,脱六道轮回。所解的是六道轮回的因缘,所脱的是果报。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我们的业缘给它解除了。如果这个缘没有了,这个八缠也好,三缚也好,它就不存在了。如果我们这一生不想了生死出三界,那你就依然如故。如果说这一生真正地想求生净土,就要在修行上下功夫,不能依然如故。

  下一句经文是: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声闻〗是小乘四果罗汉。〖辟支佛〗是缘觉,也是小乘。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空、无相、无愿这三法比作“门”,从这里我们可以契入实相,这三法能帮助我们证入真如本性。从哪一个门契入,都可以证得。可以说,这三个门是证得明心见性的门径,就是途径。必须得走这三个门,你选择哪一个门契入都可以。

  01有人从〖空〗门入。

  但是如果你着了空的相,这个空门你就进不去了。为什么?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妄念。见到真相,再见这个“见”,见到真相,这个见本身它就是念头。有这个念头,就障碍了自性,你就入不了空门。

  02有人从〖无相〗门入。

  〖相〗是现相,相有,但是假相,不是真的。因为这些相是当体即空。

  举一个例子。咱们近代有一个出名的法师,叫圆瑛法师。圆瑛法师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在房间里打坐,心里很清净。突然想到一件事情,需要马上出去办。他从床上下来以后,就一直往外走。到了外面,他忽然想起来,门是关着的,我怎么出来的呢?回过头来去推门,门确实是关着的。

  他在那一念中忘了有门,所以他没有执著这个门,他就通过了。然后他再生一个有一道门的念头,所以他就进不去了。他出来可以通过了,他回去进不去了。为什么呢?出来的时候没有念头,没有执著还有个门。回去的时候,他执著“我门是关着的”,所以他回不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证明什么呢?证明这个“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着有相是错误的,着无相也是错误的,就是有无两边都离开,你就可以从“无相”门进去。你看这个难哪,是不是?既不让你着有的相,又不让你着无的相,有无两边都不着,这“无相”门就进去了,这是第二。

  03有人从〖无愿〗门入

  〖无愿〗就是无作。佛度众生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我们是什么都着相,比如说讲经,着相我在讲经。我在讲经那个“我”,就着了“我”的相,讲经就着了“法”的相。我执、法执都具足了。佛讲经,既不着能说的“我相”,也不执著所说的“法相”,更不执著听经的“众生相”,他就得大自在。所以在大小乘佛法里,佛讲契入实相,就从这三个门:入空、无相、无愿法门。

  今天的时间到了,这节课就说到这里,下一课接着讲。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刘素云)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