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管东溟先生劝人积阴德文(有白话)


   日期:2018/3/21 9: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管东溟1先生劝人积阴德文

  (先生名志道,字登之,江苏太仓人,学者称东溟先生,生于嘉靖十四年,卒于万历三十五年,寿七十三。)

  昔人2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其义本于孔圣赞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庆而曰余,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必举家咸务阴骘3,而后可称积善之家。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受其余庆。是故余庆易晓,而本然之庆难晓也。书曰,考终命。又曰,祈天永命。此可以言本庆乎,未尽也。当以二氏4因果之说,参合易传之说。道家谓积功行者,天曹除其冥籍,升诸仙籍,以至于入无极大道。佛家谓修净业者,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至于成无上正觉。皆言此身之本庆也,其义隐然合于余庆二字中,而儒者未之察耳。

  有宋巨儒,兴起斯文。以忠孝节义之纲维5末造。真有罔极6之功于万世,而于此不无遗照7焉。乃廓然尽扫天堂地狱,以及三世修因证果之说也。程朱8盖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其勉君子至矣。以吾观于君子小人之心,无所为而为者至少也。君子之作善也多近名,苟不彻于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小人之作恶也多为利,苟不惕以罪福报应之果,必不足以夺其利根。程朱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忌而为恶耶。然后知孔子道及余庆余殃之际,乃彻上彻下9之言也。愚讲修身齐家之道,一一以孔子之庸德10庸言为矩。而所以行庸德,谨庸言,亦必归重于程朱之绳墨。独于三世因果,及三祇修证之实际,则不得不破程朱之关。正欲断君子之名根,拔小人之利根,而使之同修阴骘也。

  修阴骘亦岂易言。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充无穿窬11之心,则阴骘可修矣。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以深心提人于生死之海,而人以浅心钝置之,毋弃毋亟12。以热心共人于风波之舟,而人以冷心遐遗13之,毋忮14毋求。销大衅于曲突徙薪15,而勋名有所不必取。蒙极诬于明珠薏苡16,而心迹有所不必明。为国家扶欲坠未坠之纪纲,则众嫌不必恤,而又不以气节自有也。为世教发难明当明之道术,则众咻17不必虞,而又不以门户自标也。流俗之所争趋者吾避之,流俗之所共恶者吾察之。幽则必阐18,而过则必原。其道必不诡19于中庸20,而其心则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患人之不己知21,而求为可知。求可知之中,不求可为乡愿22知,而求可为狂狷23知。不求可为狂狷知,而求可为中行24知。不求可为一乡一国之善士知,而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不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万世之善士知。亦不必求为万世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依中庸之君子遁世25不见知而不悔者,默相知于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之中。又不求生前之遐福26,而求可质诸三界之鬼神。不求死后之荣名,而求可俟千百年之后圣。则阴骘之至也。阴骘之至,人不知而天知之。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人道而登天道。上帝27命之治世,诸佛提之出世矣。此非从身所感本然之庆欤。一身不足以尽积善之庆,故其余又及于子孙。皆感应自然之理也。传家28者审诸。

  --------------------------------------------------------------------------------

  译文研读

  北宋司马光曾说:积畜金钱留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守持。积藏书籍留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去读。不如积累冥冥之中的阴德,这是万世传家的宝训啊!这个意义来自于孔圣人赞叹《易经》的话。《周易·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善行,而说积累,这是不崇尚阳德,而崇尚阴德啊!有福泽而说留下,说明福泽不仅在自己一身,而能留给子孙。必定全家都崇尚奉行阴德,然后才可以称为积善之家。也必定是自己本身先得到福泽,然后子孙才受到他留下的福泽。所以遗留下来的福泽容易明白,而自身所得的福泽,难以晓了。《尚书》中说:享尽天年。又说:实行德政,来祈求上天延长自己王朝的统治命运。这可以来说明自身所受的福泽吗?这还是没有说究竟。应当用佛家和道家的因果之说,参合《周易》来说明。道家说:积修功行的人,天上官曹除去他的幽冥户籍,升到仙籍,以至最后入无极大道。佛家说:修习净业的人,临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至于最后成无上正觉。这都是说自身所得到的福泽。这个意义隐含在“余庆”二个字当中,而儒家学人未能觉察罢了。

  有宋朝大儒,兴起这样的文。对于忠、孝、节、义等儒家的法度来做最后的完成工作。对于万代后世真的有无穷尽的恩德。而对于这个因果的道理却遗漏了。于是大刀阔斧的来扫除天堂、地狱,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修因证果的道理。程颢、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说:一位君子,如果是有所求而行善,那么他所做的善事必定不真。为什么要谈到因果呢?目的在于勉励君子,达到至善的境界。以我来观察君子以及小人的心理,无所求而作善事的人,太少了。君子作善事,大多也是为了名誉声望,如果不通彻十方三世的因果道理,必定不足以涤除他贪图名声的习根。小人作恶事,大多也是为了利益,如果不警惕他罪福报应的因果道理,必定不足以夺除他贪求利益的习根。程朱等人勉励君子无所求而行善,难道唯独不顾虑小人无所顾忌而作恶事吗?然后才知道孔子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话,是贯通上位君子、下位小人的话啊!我讲到修身治家的方法,一一都以孔子的一般的道德规范、言语为规矩准绳。而要实行一般的道德规范,谨慎平常的言谈,也必定要借重于程朱理家的绳墨准则。唯独对于三世因果的道理,以及三大阿僧祇修证的实际道理,就不得不破除程朱理学的关隘了。正是想要断除君子好名的情根,拔除小人贪利的习根,而使二者同修阴德罢了。

  修阴德哪里又容易呢?一个人能够扩大发扬没有害人的心,扩大发扬没有偷盗的心,那么阴德就可以修了。其中大要不超出老子的三宝:仁慈、节俭、为人处事皆遵循客观规律,顺应自然,谦让冲和;而要以儒家的忠信来超越出来。回报他人的德行,不回报他人怨行。分担他人的过失,不分担他人的功劳。成就他人的美事,不成就他人的恶事。隐藏他人的恶事,不隐藏他人的善事。我不辜负他人,而任由他人辜负我。我不诽谤他人,而任由他人诽谤我。以深心提携他人于生死苦海,而他人以浅薄之心迟钝对待,不要放弃不要着急。以火热的心肠共与他人在风雨波涛的小舟,而他人以冷淡的心疏远遗弃,不要嫉害不要贪求。销除大的祸乱,在事先就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但是功名不一定要属于我。蒙受到很大的诬陷,如忠良之人遭到不明事实的诽谤;但是内心的事迹不一定要显明清白。为国家扶持摇摇欲坠的纲纪,那么众人嫌弃也不必要顾念,而又不以所谓的气节而自我保有啊!为世间教育发起难以彰明而应当彰明的道理,那么众人的喧嚷扰乱不必担忧,而又能不以门户之见而自我标榜。流俗人所争夺趋向的,我避开;流俗人所共同诽谤中伤(讨厌憎恨)的,我洞察。有隐情的必定阐明,而有过失的则必定原谅。这条道路不会违背中庸,而这颗心则不求他人了知,而求上天知道。不担扰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求值得知道当中,不求为胆小无识的人知道,而求为志向高远的人知道。不求为志向高远的人知道,而求为行中庸之道的人知道。不求为一个乡镇、一个国家的善人知道,而求为天下的善人知道。不求为天下善人知道,而求为万世后代的善人知道。也不必求万世后代的善人知道,而求为那些依中庸之道的君子,隐遁世间,不被人知道而不后悔的人,默契相知于天眼遥见,天眼遥闻之中。又不求在世的长远之福,而求可以坦然面对诸位三界的鬼神。不求死后的名誉,而求等待千百年之后的圣人。那就是阴德的极至了。阴德的极至,人类不知道,而老天知道。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开人道而登上天道。玉皇大帝命令他来治理世间,诸佛菩萨提携他跳出世间,不再受生死轮回了!这难道不是从自身所作而招感的本来福泽吗?这一辈子不足以享尽所积之善的福庆,所以其余的福泽就绵延给子孙。这都是感应的自然道理。传家给后代子孙的人,要好好审察这些道理。

  注释

  1、【管东溟】名志道,字登之,号东溟,(1536-1608),江苏太仓人。隆庆五年辛未(1571)中进士。居毛家市。任南京兵部主事。为明代会通三教的著名学者。

  2、【昔人】北宋司马光。《司马温公家训.庄东书》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此先贤之格言,乃后人之龟鉴。”

  3、【阴骘】默默地使安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 孔 传:“骘,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是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资。”2.犹阴德。

  4、【二氏】指佛、道两家。

  5、【纲维】总纲和四维。比喻法度。

  6、【罔极】无穷尽。

  7、【遗照】谓遗漏未遍照。

  8、【程朱】程朱理学代表人。其学派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最终由南宋朱熹完成。程颢(1032~1085),字伯淳,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称伊川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朱熹(1130—1200),字符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

  9、【彻上彻下】贯通上下;通达上下。《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朱熹 集注引 宋 程颢 曰:“此是彻上彻下语。”

  10、【庸德】常德,一般的道德规范。《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11、【穿窬(yú)】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窬:门旁像圭形的小洞。

  12、【亟(jí)】性急;急躁。

  13、【遐遗】疏远遗弃。

  14、【忮(zhì)】嫉妒;忌恨。《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15、【曲突徙薪】《艺文类聚》卷八十引 汉 桓谭 《新论》:“ 淳于髠 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傍,谓曰:‘此且有火’,使为曲突而徙薪。邻家不听,后果焚其屋,邻家救火,乃灭。烹羊具酒谢救火者,不肯呼 髠 。智士讥之曰:‘曲突徙薪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突,烟囱。又见《汉书·霍光传》、 汉 刘向 《说苑·权谋》。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16、【明珠】比喻忠良的人。【薏苡(yǐ)】1.植物名。2.指薏苡之谤。【薏苡之谤】《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 交址 ,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 援 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 援 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

  17、【咻(xiū)】1 喧嚷;扰乱。虞 忧虑,忧患。

  18、【阐幽】使幽深隐藏的显露出来。《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19、【诡】违背;相反。

  20、【中庸】1.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21、【不患人之不己知】《论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22、【乡原】指乡里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原,同“ 愿 ”。谨厚貌。《论语·阳货》:“子曰: ‘乡原,德之贼者也。’”一本作“ 愿 ”。

  23、【狂狷】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4、【中行】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5、【遁世】避世隐居。唐 皮日休 《移元征君书》:“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

  26、【遐福】久远之福。《诗·小雅·天保》:“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27、【上帝】天帝。即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忉利天之主。

  28、【传家】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积功累德       积善修福)(五明学佛网:积功累德       积善修福)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八、如何积功累德 

 法闻法师:如何积功累德? 

 只有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帮助你福慧增长,消灾免难 

 任何一个积功累德的机会都要好好把握住 

 积功累德 无我无相 

 怎样在世俗的工作中获得大福报?积功累德?! 

 勇断邪YIN、积功累德刻不容缓 

 任何一个积功累德的机会都要好好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一个人临终走的时候现​这个相, 

 净土法门法师:积功累德,是叫你修功德,不是叫你修福德 

 净土法门法师:有机会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能放过 

 黄柏霖:学佛业力现前即考试,通过就能积功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