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超法师:无论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两个字


   日期:2018/1/24 2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西安香积寺首座兼监院

  编者按:慧超法师,现任净土祖庭西安香积寺首座兼监院,法门寺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华严五祖圭峰寺首座,周至瑞光寺首座,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等职。本文摘自2018年1月19日,香积寺义工到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开展慈善慰问活动出发之前,慧超法师为大众开示。

  现今社会上很多个人与团体都在做慈善,这种慈善和我们佛教的慈善有什么差别?在我们出发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意乐,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慈善?我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做慈善?

  今天是星期五,可能有很多义工菩萨都暂时放下工作,特意请假来做慈善。为什么要请假来做慈善?做好事在哪里都能做,比如扫大街,或是去孤儿院,不一定非要去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做慈善。明白在寺院做慈善与社会上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佛教徒在做慈善活动之前,会有一个“意乐”或是“缘念”,这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

  虽然我们所做的事情过程相同,但是附加的内容以及赋予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因此所得到的果报也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我们都上过学,一个教室里有50人,同样听一个老师的课,但是领会的多少,是个人的问题。考试的时候有考一百分的、七十分的、刚及格的、以及不及格的,甚至考零蛋的。同样都在一个教室里听一个老师讲课,耗费同样的时间,所做的卷子也相同,而答案却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明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同样都是去参加慈善活动,穿着我们“香积慈善”的马甲,去了之后搬搬抗抗(物资)、然后照张相合影,OK,大家就都回来了。或是在帮助小动物或是参加类似的慈善活动而后朋友圈@一下大家,为了让大家来称赞你很有爱心,那这样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我们学习佛法,明白宗旨之后再做这个事情,我们的一点一滴,哪怕一个善念,或是一句言语,一个动作,所赋予的都是菩提的种子,都是在向成佛的道路上进发的。

  《华严经》上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如果我们没有提倡意乐,没有注重发心,我们所做的这个善业将来就会成为有漏的福报,而有漏的福报多数情况下都会让我们去造作恶业,也就是我们将来堕落三途的正因。有了权利与财富会让我们容易做错事,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改变一群人的命运,成为了魔业。

  我们做的福业,若是不赋予菩提心,将来还是会在三界之内轮转。只要我们没有出离三界,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法都是魔业,会成为魔的眷属。

  今天我们在出发之前做这个缘念就是策励我们的菩提心,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策发出猛烈的菩提心。这与社会上其他人的做善事有所区别,是因为我们的意乐不同。善事谁都可以做,但是赋予的意乐不同,今天我们把所做的善都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对于我们修净土的佛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更注重的是净业三福。三福当中有世福、戒福以及出世的行福,我们把它都共同回向给极乐世界,作为往生成佛的资粮。这就是重要性所在。

  既然是我们成佛的资粮,又为什么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三三两两的或是自己私下去做,与我们集体一同去做有什么不同?佛经上经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护持”,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众跟随他教化,即便是孔子还有七十二贤,在周游列国讲学之时还有很多的弟子跟随。也即是说,一个人承办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如果大家共同助办成就一件事是非常容易的,用现在话说就是“共赢”。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的时候,有很多的佛菩萨会化现成他的弟子跟随他去教化众生。将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管是我们在世间示现某一个身份去做事业做教育,乃至成佛这件事情,都是离不开集体的,没有一个人是孤家寡人成佛的,未来的弥勒佛也是一样,也会有一千多人的团队跟随着他去弘化,将来我们如果成佛了也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完成此善举,相互爱助,我们要多发慈悲心,有统一的行动与统一的大局观念,穿上义工马甲之后代表的不是我们个人,我们属于集体,代表的是香积慈善,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香积寺,这是对我们的素质、教育以及水平的反映。所以要多注重我们的威仪形象,在一起要相互扶助,注意安全。在我们的修行的菩提道上也是一样要相互拉拔、扶助,相互策励。有的人在修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违缘,但是能靠同修之间的相互帮助而消除,这就来源于我们的相互成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件事情,少了任何一个人的帮助都是难以承办的。

  无论我们做事业、做生意、做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缘起。今天就是一个好的缘起,香积慈善搭建这个平台让我们相聚在这里来造一个和合的共业,增上的共业,让大家在这个平台当中成就自我,完善自我,作为往生的资粮,成佛的资粮。

  如果大家不抱定意乐与菩提心去做事情的话,那么做不做这件事情,从成佛上来说意义不大。经典上讲“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如果我们以抱定的菩提心来出发做慈善,会比你在那里静坐的功德更为殊胜。

  在此与大家相互共勉。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善       慧超法师)(五明学佛网:慈善       慧超法师)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与当代社会互动的前导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既要解身苦 更要解心苦 

 温金玉教授: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陈红兵教授: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陈星桥居士:关于佛教慈善的若干思考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荆三隆教授: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 

 于凌波居士:高鹤年居士与佛教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