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梦斋山人:中观的实质是什么?


   日期:2018/1/14 2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来到这个世间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伟大慈悲的佛陀把宇宙真理的实相告诉我们,其目的是让众生觉悟觉醒而离苦得乐。佛法是圆融的,是不可以任意割裂的。我们后辈佛弟子,应该如何学习佛法,如何去实践佛法,这是每个佛弟子应当深思的问题。

  自古以来佛教内部就有空有、显密、大小、禅净之争。争到今天还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自赞毁他各行其是。为什么就不可以和睦相处呢?因为没有把佛法彻底的搞清楚,因为还有我执啊。

  中观一词来源于龙树菩萨的《中观论》,后来又有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慧文禅师和慧思禅师的基础上,弘大了天台的教理,创建了三谛三观:俗谛、真谛、中谛和假观、空观、中观。研讨中观的论师们,认为天台的中观与龙树菩萨的中观意义相差甚远,这个问题后面再论。

  龙树菩萨一生造论极多,后人把他敬奉为八宗共主。他所造的《大智度论》和《中观论》是颇有影响的两部大论。《大智度论》是解释般若经典的,《中观论》也是解释般若经典的。对中观论是否是解释般若经,后人有异议。有的大德认为中观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解释《四阿含》的。按天台宗的判教,也就是“五时八教”,是把四阿含判为小乘教的。因为阿含经讲缘起性空,中观论也将缘起性空,而且讲空的见的也基本相似。

  阿含经主要讲苦、集、灭、道四圣谛,再者就是讲缘起性空。佛在讲阿含经时,根本没有提到阿赖耶识,也没有讲到真如法性,更没有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研讨小乘法的论师,对大乘真常唯心系这一块,是有很多不同观点的,大乘佛法里的很多内容他们是不接受的。

  全世界佛教有三大传承: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已被公认为是小乘。再后来研读佛经的时候,才发现中观的思想对藏传佛教的影响是极大的。我读过宗咯巴大师的《菩提道次广论》和其他一些密宗法脉的佛书,才领略了中观思想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后来也陆续的拜读了一些印顺导师、法尊大师等的有关中观思想的论述。后来开始研讨三论宗,拜读了僧肇大师的《肇论》,吉藏大师的《中论疏》和《百论疏》,又看了界诠法师讲的《十二门论》,又拜读了北京佛学院刘长净教授编写的《三论宗纲要》和《三论玄义记》。看了这些书后,这才对三论宗的中观思想,多少摸出一些头绪来。

  这时才发现有很多大德和中观论师们,对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的理解有很大偏差。前几年我曾经拜读了一位大德的《中观今论》,细细研讨,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味。这位大德在此论结尾处写到:大乘真常唯心系的学者,不论怎么空也空的不彻底,就是还不能把那个“法尔如是”空掉!这个法尔如是,是可以空掉的吗?

  《中观论》说:说有亦不常,说空亦不断,业果报不实,是名佛所说。这个法尔如是,不是用相对的观念来表述的,所以中论又说: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中观的思想关键之处是破执着,不破事。如果按小乘法讲,缘起性空,一切都是缘,缘是假的。那么缘灭了,你修个啥呀?而且佛在讲楞严经时,就已经排斥了因缘和自然。佛说:妙明真心,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后来佛又说:真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这才是真正的中观思想。按中观论师的解释,如来藏不是实有,阿赖耶识不是实有。看佛说的吧:我说法无实无虚。你若执个实有或不实有,都是边见,都不是完全彻底的中观思想。

  中观论师要一空到底,也就不会承认佛所说的“妙明真心”,也不会认可佛在《涅槃经》所讲的常乐我净涅槃四德。那也就不会认可一真法界。那么中观论师们是否认可有佛呢?龙树菩萨是不会和佛说的法产生矛盾的。原因在哪里呢?是我们后人没理解大菩萨的真实义。《百业经》说:纵经千万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那么请问中观论师,佛说众生千万劫造的业不会消亡,那么在这个业力没有现果的时候,这个业在何处呢?如果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一粒豆种给它因缘,它可以长出根茎叶华来,如果这粒豆种煮熟了,你再给它因缘也张不出来啊。所以佛说: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在楞严经中说的很明白:我在二转法论时讲因缘法,那是对二乘人说的方便法。我们后人学佛,切不可将方便误为究竟法。中观的真实义是:不是两边,不离两边;不是因缘,不离因缘。

  前几年听一位大德讲阿含经,讲得很好。但涉及到大乘法这一块就无所适从了。最后讲到证四果阿罗汉的所依处,这位大德自己都茫然了。佛法不是子虚乌有,更不是形而上学的乌托邦。佛法是通过实践者的修行,可以体证的真理。

  佛说的中道和中观绝不是虚无主义和断灭见。

  佛所说的中道和中观思想,是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中道实相,离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但不要忘记了,虽然离一切相,可要即一切法。佛在楞严经中说:法性遍一切处,本具一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无有方所。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那么讲中观的论师,看了这一段文,又有何感想呢?大乘佛法并没有把这个自性看成实有或不实有。而是站在中观的思想,提出了三性和三无性。这是大乘唯识的法脉:三性,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无性,遍计执是相无性,依他起是生无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特别是胜义无自性,这就是中观思想。唯识讲的这个自性,可以说也是无自性的。

  华严经说:自性能依染净缘,具造十法界。又说: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不孤起,仗缘乃生。法华经说:诸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又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大乘佛法绝对没有把这个法尔如是的自性,看成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依缘而现,依缘而变。《解深密经》是讲唯识的。在经里,佛讲了“三时教”:一时是有时教,佛讲阿含经;二时是空时教,佛讲般若经;三时是中道教,佛讲大乘唯识。按印顺大师的《中国佛教史》判教,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判为大乘佛教的初期,这和《解深密经》佛讲的是相吻合的。

  佛陀讲法还有个了义和不了义,何况菩萨呢?因材施教吗。按缘起法讲,小乘法只讲业力缘起。而大乘法有:始教讲赖耶缘起,终教讲如来藏缘起,顿教讲性空缘起,圆教讲法界缘起。如果只用小乘法的业力缘起,来诠释《中观论》的中观思想,那就避免不了把人们带到小乘教法当中。这一点,是每一个佛弟子都要深思的问题。前期我拜读了一位大德的著作,他是研讨中观的,可他在书里把《楞伽经》判为不了义经。这是不可以的。楞伽经是禅宗验证开悟的经典,也是唯识宗的经典,你老人家怎么可以把它判为不了义经呢? 我们学佛要把佛法圆融起来,不可以把佛法分割断裂。

  我们没时间在这争论,我们应该把争论的时间用在实践佛法上。愿所有的佛弟子,不在争论,愿解如来真实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梦斋山人       中观)(五明学佛网:梦斋山人       中观)  

 胡晓光教授: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 

 胡晓光教授:略论中观思想本性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 

 姚卫群教授:从《百论》中佛教对“外道”的批驳看中观派的理 

 贾题韬居士:论开悟 第九讲 中观学派的开悟(续) 

 贾题韬居士:论开悟 第八讲 中观学的开悟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一章: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三)般 

 冯学成居士:般若中观和佛教的自我否定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二章 空宗与有宗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一章 中道之实践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九章 现象与实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