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83):需求.悟性


   日期:2011/2/17 1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沙弥日志(83)

    沙弥日志是一个成长经历,是过程,绝对不是结论,如果您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来阅读的话,我就会写得更自由一点。否则,我就大段引用经论,看得你头大,虽没有错,也看不懂。
  我想,等我成了比丘,可能会写的严谨一点,但也不会写结论,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结论。上学的时候,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就是一个有结论的教育模式,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判断题,一切都是有规则的。
  小学、初中、大学、博士,所学习的知识中都有定论,有评判标准,一百分是满分,六十分及格,零分就是大鸭蛋,说明我什么都不会,又该让我爸暴打我一顿了。
  后来,我一直就觉得这个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现在的想法是,给万物贴上标准,就局限住了我们的思维,可是万物没有标准我们又无法思考和生存。
  成年后,生活给了我另一个学校教育以外的规则,比如,我写了不少的东西,但是至今也搞不清楚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的区别,汉语语法我也不懂,上学的时候一考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我就晕。
  现在让我考初中语文,能考三十分,算我有福报,考初中英语的话,就更糟糕了。把我送到美国大街上扔掉,就等于给美国增加了一个文盲。
  有一年,我作为一个世界性体育比赛的重要赞助商的工作人员之一,在吉隆坡出差,翻译临时有事走了,有一件事情还非得我亲自出去办不可,可一句英语都不会说,怎么办呢?
  眼看着时间来不及了,硬着头皮出去拦了一辆出租车,上了车,傻眼了,他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互相大眼瞪小眼地瞪了一会儿,看看表,时间要耽误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耽误了事情很难收拾。
  一着急,我的脑子忽然开窍了,那一刻,我认为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觉悟,我当场开始发明哑语,发明手语,发明肢体语言,然后大脑如电脑开机了一样自动地搜刮我所掌握的所有英文单词,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子里过。同时也开始观察和思考、判断对方能听懂什么样的语言,哪怕是学两声狗叫,他要是能听懂,也行。
  司机也很配合,经过一番挤眉弄眼外加肢体语言和中英交加的语言的表达,天啊,我竟然讲清楚了我的意图,最后,司机还跟我开了玩笑,他的意思是,办完事了是不是顺便找个地方再撮一顿什么的。
  那时候,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需求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如果你没有需求,学的就很苦,也容易忘,学会也用不上,如果你明确地知道学这个干什么就会玩命。就会不用人逼,不用策励,如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自己就转开了。
  这个经验搁在佛门里,也比较灵验,通过做事情,寻找自己内心的需求,然后从经论,教理,善知识的言教中去获得启发。
  这个需求就是我要获得快乐,因为我确信我是个凡夫加笨蛋,本来有智慧,但是被无明烦恼障蔽了,变成现在这个倒霉模样。
  所以,我要学习。通过学习随时随地地都能拥有快乐,无所畏惧,无所焦虑。
  依师也有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智慧,出坡也有目的,上殿、过堂、打坐、呼吸、对治睡眠什么的都有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烦恼的束缚。
  当然,可能,我照样的理解并照样的行持,会很难看,算是野路子。但,照样有效,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教理要一点一点地学,但是,每一个教理我都会设法联系到我的内心,联系到我的行持,不然学来了只是增加点见识而已。
  如同开车,基本上我会开就行了,车的驱动原理是汽车工程师的事情,修理是修理工的事情,汽车的发展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当然,如果我既是司机又是汽车工程师也是修理工也是汽车工业历史学家那当然更好。
  但是,我的生命有限,好像搞不了那么多。
  我应该先学会开车,有兴趣和条件,尽可能地多了解多学习。这种判断主要是想表达一个学佛的入门方法,我觉得应该是边干边学。倘使时间不够,一定要有取舍的话,我选择先学会开车。别的以后再说。
  但是,一个有经验的司机再回过头学习理论,也不在话下,我就有一个朋友,开了多年出租车,对汽车非常非常了解,有一次,他自己就靠一本书和平时维修汽车的经验,把自己的松花江出租车面包车给拆了大修。
  说到这里,其实是在讲这篇文章的核心,悟性。
  道场里引导过,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先是感性,然后是理性,最后是悟性。我理解的悟性就是跃过那些思想的羁绊、过程,直接达到目的。
  比如说,放下。
  作为旁观者常常会替人捏一把汗,可以当时就放下的,就是放不下,比如,上面的法师让干一件事情,这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求服从者服从就可以,但是服从者觉得这个命令有问题,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
  为什么?
  我的观点是,没有什么为什么,照着做就可以,一群出家人,关在一个叫“庙”的封闭型建筑里,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打人、不骂人,天天行善积德,起个不好的念头都会跑到佛前忏悔,半月诵戒,这样一群人,能干出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呢?能下达什么样罪恶的命令而导致不惜烦恼去追问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我个人觉得,当下服从照做,不辩解,不废话,就是悟性,当下追问并常常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也很了不起,因为这样行事的风格会更加严谨。
  因为把这个问题追问清楚,会对今后的修行有更大的好处。基础会更牢靠。比如,法师一定会耐心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道场的建设和发展乃至我们个人的学修、依师以及经论上的种种论述……
  一大堆道理讲通了,再做,做着也很踏实。
  也很值得赞叹。只是,追问其实很苦的,倘使不这么苦,也可以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反正最后都要服从。不如当时就放下,当下就从是非中一跃而出,何等潇洒的事情啊。
  这就好比人类的跳高运动,我们付出毕生的精力苦苦追求一个高度,付出极大的精力,挑战肉身的极限,多少年,就为了提升一个厘米乃至半个厘米。
  我们为这半个厘米欢呼、赞叹、欣赏它的价值和伟大而深刻的意义。
  但是,无论这个意义多么的了不起,那也只是凡夫粗重肉身的意义,对一只鸟儿来说,这半个厘米就是一个笑话。
  所以,我觉得,如果感受到烦恼和痛苦,当下,就放。能放下,就不去管怎么放下的,是通过什么教理,什么法类放下的,反正放下了就行。
  大的痛苦可能比较难。但是,像听话啊,彼此的不和啊,不同的意见啊,审美观啊,还是比较容易放下的。
  要是还放不下,那也没办法,慢慢放吧,反正一辈子就搞这个事,最后了,死到临头的时候总该放下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五明学佛网: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  

 果林:亲近圣贤书老师 

 黄柏霖:负心郎枉读圣贤书,始乱终弃葬送性命 

 贤书法师:放下痛苦怨恨,其实很简单 

 净土法门法师:读圣贤书才能辨别是非善恶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改变他人的绝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不读圣贤书怎么行?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读圣贤书而得不到乐趣?这是由於我们在 

 释贤书: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成了手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