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百喻经卷上》11之婆罗门杀子喻


   日期:2017/12/15 2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译文:

  从前在古印度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人,自称知识渊博,能掌握星象占卜吉凶的方法预知未来。他自称技艺高明,于是就来到别的国家,抱着自己的儿子,在人们面前哭喊不止。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哭泣?”这个婆罗门种姓的人说:“这个小孩,过七天后就要死了,我怜悯他的夭折,所以痛哭啊!”那旁边的人说:“人的生命难以预料,预测很容易出差错。也许过了七天未必死亡,何必预先就悲痛呢?”婆罗门种姓的人说:“太阳月亮也有黑暗的时候,天上的星宿也可能会陨落,而我所预测的,从来没有失算过。”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利益,过了第七天,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推测。过了七天,人们听说他的儿子死了,都感叹地说:“真是一个智慧的人,所预言的果真不错。”人们从心里对他信服,向他致敬。

  这就好比信奉佛教的比丘比丘尼和不出家的善男、信女,为了得到利益和供奉,自称已经悟道,用世俗的思想诱导,去伤害一心事佛的修行者,用伪装出的慈善品德骗人,从而使自己在轮回中受尽苦难。就像那个婆罗门种姓的人,为显示自己的预言灵验,亲手杀死儿子来愚弄大家。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11、婆罗门杀子喻

  昔有婆罗门①,自谓多知,于诸星术②、种种技艺,无不明达③。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④,以是哭耳。”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⑤。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预哭?”婆罗门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⑥,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注释:

  ①婆罗门:古印度的贵族集团,是四种姓中的第一种姓,掌握神权,成为知识垄断者。四种姓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贱民。

  ②星术:用星象占卜凶吉的方法。

  ③明达: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④愍其夭殇:愍,怜悯;夭殇,未成年而死亡。

  ⑤喜错:容易出差错。

  ⑥诈现慈德:诈,伪装;慈德,慈善的品德。

  解说:

  四众弟子为了贪得供养,自称得道,以欺世盗名,最终必将遭到倾覆。为理解此意,可抄出《杂譬喻经》(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译)的一则譬喻,以供并读,亦属以喻解喻的方法。

  昔有一比丘被摈(驱逐走),懊恼悲叹,涕哭而行,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为毘沙门天王(即四大金刚之一)所摈。

  时鬼问比丘言:「汝有何事,涕哭而行?」比丘答曰:「我犯僧事,众僧所摈,一切檀越供养尽失:又恶名声流布远近,是故愁叹涕泣耳。」鬼语比丘言:「我能令汝灭恶名声、大得供养,汝可便立我左肩上,我当担汝虚空中行,人但见汝而不见我身。汝若大得供养,当先与我。」彼鬼即时担此比丘,于先被摈聚落上虚空中行。时聚落人见皆惊怪,谓其得道,转相谓言:「众僧无状,枉摈得道之人。」

  时聚落人皆诣此寺呵责众僧,即迎此比丘住于寺内,遂大得供养。此比丘随所得衣食诸物辄先与鬼,不违本要(约)。此鬼异日复担此比丘游行空中,正值(遇)毘沙门天王官属,鬼见司官,甚大惊怖,捐弃比丘,绝力而走。此比丘遂堕地而死,身首碎烂。(《大正藏》第四册第五二三页)

  辨析:

  佛教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至上神权,抨击婆罗门教所规定的严格种姓制度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在揭露作为神权代表的婆罗门的虚伪上是深刻而不遗余力的。在佛典《中阿含》卷十七、《四分律》卷四十中,所历数的婆罗门的罪恶达十四项之多,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思想资料。

  在本文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作为婆罗门僧侣,为了维护所谓贵族的尊严,他们既是伪善的,同时又是极为阴险和凶残的,甚至不惜杀死亲生子女来欺愚世俗的人们,以取得思想和文化的统治权。佛教利用浅显的故事却反映出一个深刻的历史事实:佛教把成佛的范围推广到一切有情的人,它的大众化、平民化的思想特点,也可以证明其价值所在。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牦

  3、网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喻经       婆罗门杀子喻)(五明学佛网:百喻经       婆罗门杀子喻)  

 王孺童居士:《百喻经》之研究 

 《百喻经卷下》:99、偈颂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百喻经卷下》:97.为恶贼所劫失㲲喻 

 《百喻经卷下》:96、诈称眼盲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4、摩尼水窦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89、得金鼠狼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