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 :学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日期:2017/12/2 4: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究竟圆满的佛陀果位,这个境界可以用“智不堕轮回,悲不离众生”来描述。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大菩萨们,他们都具备了“智不堕轮回、悲不离众生”的大境界。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高僧大德以及佛菩萨已经解脱了轮回,那他们为什么不在莲花中化生?却还要投胎?为什么不在空中飞翔?却还要走路、奔跑?为什么生病时也要吃药打针?……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度化我们众生而示现的。在凡夫能够承认和接受的情况下来度化众生,这是佛菩萨慈悲和智慧的善巧方法。

  试想一下,如果长了三只眼睛,人们自然会觉得太离奇古怪,甚至会产生排斥和恐惧感。如果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没有办法去度化众生,可能会被送进博物馆,仅供大家买票参观。

  因此,佛菩萨必须显现跟凡夫一样的相貌,跟凡夫一样地生活。真正的修行者会特别隐蔽,从不刻意显示自己的非凡之处,有时甚至会示现出更烦恼、更痛苦的模样来度化众生。

  不过,尽管他们的外在显现和我们凡夫没有两样,但内在就完全不同了。佛菩萨虽然和我们一样会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他们的心并不会被污染。

  就像莲花一般,虽然是从污泥里生长起来,但绽放出的花朵却纤尘不染,十分圆满、清净和美丽;而反过来看,尽管它圆满、清净和美丽,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污泥,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

  佛菩萨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第一,因为他们有大智慧。有了智慧,不仅自己不会堕入轮回,可以永远不受业烦恼的影响,永远保持清净,同时还知道该如何度化众生,如何以各种善巧的方法去根除众生的烦恼迷惑。

  第二,因为他们有大悲心。具备了悲心的力量,就能像大地一般包容:无论在它上面行走还是驾驶,无论是暴雨降下还是飓风刮起,大地都会一一容忍,其包容心不仅无比广大,而且无比坚强。佛菩萨的悲心和耐力便是如此,众生需要什么就变成什么,甚至是化作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些佛菩萨就会变成大树为众生挡风遮雨,带来清爽,而以人或动物的身份示现的佛菩萨更是不计其数。

  可见,佛菩萨离我们并不遥远:一方面,你所遇见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圣者的化现,佛菩萨就在身边。另一方面,我们最终能够去到哪里,并不取决于外表的行为或是所修的佛法,而是由发心决定的。

  所以,只要像佛菩萨那样去发心,在生活中随时记得转心向法,那么你就在一步步走向解脱,终有一天能够达到“智不堕轮回,悲不离众生”的佛陀果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境界)(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境界)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走出闭关中的境界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 

 明一法师:永嘉大师说境界 

 蔡日新居士: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 

 梦参法师:日常生活中,所有外边的境界相的一切现象,都是你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八讲、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体方法师:真正的境界跟受用就是在与人间万法的接触中 

 如孝法师:离境界 去执着 

 杜保瑞教授:《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