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二十三憍慢僻说戒


   日期:2017/11/11 1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十三、憍慢僻说戒

  《梵网经》:「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若法师自倚解经律大乘学戒。与国王太子百官以为善友。而新学菩萨来问若经义律义。轻心恶心慢心。不一一好答问者。犯轻垢罪。」

  这是第二十三条。佛灭度后,你发心要受菩萨戒,如果没有人可以传授你,你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但是要「见好相」,所谓或见佛、或放光,或佛菩萨直接跟你说戒,这样就得戒了。

  古来有些祖师大德是这样得戒的,因为以前交通不发达,有些祖师大德是住在偏僻的地方,没有讲大乘菩萨戒的法师,也找不到真正的大德法师,那就可以佛像前自誓受戒,但是「要见好相」,这是重点,「见好相」是在醒着的时候见到,不是在睡觉时,睡觉作梦的那不算。

  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的:他在睡觉作梦,梦见佛菩萨为他讲菩萨戒,在昙无谶大师的时候,就有出家人是如此,他们很诚心的祈求戒法,晚上就梦见弥勒菩萨为他说菩萨戒,所说的菩萨戒跟昙无谶大师带来的《地持菩萨戒》一模一样,因为《地持菩萨戒》就是《瑜伽菩萨戒本》的同本异译,那些梦中得佛菩萨教授菩萨戒的人,所背诵出来的内容,跟昙无谶大师带来的本子完全一样,所以能确定是得戒了,因此也有一些是例外的。按照规定讲是要,要在醒着的时候得见好相,才算得戒。但因缘特殊时,是有例外,可以拿这个公案来做参考。

  「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你要忏悔二七是十四天,三七是二十一天,乃至一年,一定要得好相。得好相「已」是「之后」,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自誓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如果没见好相,即使在佛像前发誓,你纵然把菩萨戒的仪范拿来从头到尾做一遍,也不会得戒。

  「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这一句话很重要,重点是帮你传戒的和尚他自己有没有得戒?如果他跟你讲:菩萨戒就是五戒。你一听就知道,像这种戒师根本没得戒!那你就佛前忏悔,得好相方能受戒。也有人是去参加菩萨戒,在菩萨戒坛上见好相,这种也可以。

  即使得戒和尚本身没有得戒,他不怕因果,敢无解作师,可是你的因缘就是如此,你在戒场那边忏也一样可以,重点是「得见好相」,一样得戒,所以不是死的。正常来说,传戒的法师一定是得戒的,但现在都只是靠名气,看哪一位名气大,就叫他出来传,或是在佛门时间久,僧腊比较高,叫他出来传,或是他的场地比较大,叫他出来传……,越来越离谱了。听过我们讲经的人,你一听那些来为你讲戒的人、传戒的人所说的,你就明白这些人根本没有得戒,他们连「光明金刚宝戒」是什么都不懂,那就是「无解作师」,你去找他求戒,根本不会得戒,受戒的重点是传戒的人有得戒,因为你在有得戒的法师那里求戒,他是师师相授,有传承,所以不须见好相,只要在那里求戒就可以得戒。

  什么叫「得戒」?能知道菩萨戒到底是在讲什么,知道众生有本具的佛性─光明金刚宝戒,透过观法来领纳,得无作戒体,这就叫得戒了。「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重点是要见好相。

  「若法师自倚解经律大乘学戒。与国王太子百官以为善友。」意思是如果有一些出家人自以为自己很懂,能解大乘经律,「与国王百官以为善友」是说:又攀缘豪门、权贵,或是攀缘现在有名气的法师。而新学菩萨来请问,若大乘经的意思、若大乘戒的意思乃至戒律的因缘,你却是轻心、恶心、慢心,不一一好答问者,不愿意好好正确回答,这就是菩萨恶作。

  所以,出家人要是真的有得戒,你就有传戒的义务,你有续佛慧命的义务,所以应当一一好答问,要接受他们的问答,因为这是恭敬心来求;如果不是恭敬心,而是轻心、慢心来求戒,那你可以不答,不答并没有过失,不为他受都没有过失,因为他没有真想学。

  ~~出处节录:《梵网经菩萨戒正说》一书,悟显法师讲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