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为人首先应该把什么承担起来?


   日期:2017/11/9 6: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没看到你们的时候,觉得很多话心里话想讲;看到你们的时候,又觉得好多话是多余的!因为大家修得太好了,什么都看破了、超越了。只有我没看破、没超越,所以纠结的是我!

  其实修行人做事与不做事,无非都是为了转化心中的纠结。如果心中没有纠结,你已经安住在当下了。也许你也在做事,但你是带着一种随缘的心在做;你不做,也是带着一种随缘的心不做。

  人就怕活在中间,纠结来、纠结去。当然,有时候纠结也是好事,会让我们思考很多问题。当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去请教高人了。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智慧,没有经验,好像请教多了,反而更迷了。

  过去是一个不懂,你请教三个人,结果变成三个不懂了,怎么办呢?继续请教!

  你每请教一个人,人家就给你上一堂课,课上多了,你是不是就明白了?其实当你请教别人时,无论谁给你提建议,都是把他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他都要担风险。就相当于宰相给皇帝提建议,当皇帝采纳之后,宰相承担的风险更大。如果方案实施不通,皇帝会怎么做呢?(有人答:杀头)对!杀头。而我们会怎么做呢?是不是把他抱怨一番,甚至还可能把他骂一通?看来你们都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你们的修为好啊!

  如果别人向你请教某方面的知识,你会不会把你的所学全部告诉对方?(众答:会)你不会保留一半吧?噢,你给我钱,我再告诉你第二部分,会不会这样?(众答:不会)

  当你们请教我怎么修行时,我是毫无保留,希望把我三十年所学的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你们。有时候你们听不懂,不能马上吸收,我还急得不得了,认为我的教学能力太差。但是如果你在我面前牛哄哄的,我也懒得告诉你。

  所以向人请教,体现的是一种态度。别人给我们解答,体现的也是一种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方的素质和心量。甚至有时候对方不懂,他还会请教第三者,然后再回答我们。

  人在世间上不可能门门通达,如果你觉得自己门门通达,那说明你门门都不通达。不是你的智商、能力不够,而是你的精力有限。在一个领域里,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积累,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个领域的核心知识的。

  作为一个世间人,你们认为首先应该把什么承担起来?

  (众答:家庭责任、护法责任)对了,首先要把你的家庭责任承担起来,其次要把你的工作责任承担起来。

  那么,我们作为出家人,首先应该把什么承担起来呢?

  首先应该把修行承担起来,把弘法的责任承担起来!你自我修行的能力很强,这固然可贵,但你只是完成了做和尚的第一步。第二步需要做什么呢?(众答:弘法利生,引导众生)对了,弘法利生,引领众生修行,这是出家人要做的两件事。

  人在世间,需要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独立生存、独自存在。表面上看,有些人是独立的,但实际上他们与人群是有联系的。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一个人都无法独立生存、独自存在。

  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难免会有磕碰、摩擦和争斗。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和什么样的人玩心眼?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必须知道你不可以和什么样的人玩心眼。

  你们认为有哪几类人我们不可以和他们玩心眼啊?(众答:父母、朋友)还有呢?(有人答:斗不过的人)斗不过是因为你和他玩过了,才知道斗不过他;你没有和他玩过,怎么知道斗不过他呢?说明你是他的手下败将!

  我认为以下几类人我们一辈子都不可以和他们玩心眼。第一类是父母;第二类是师长;第三类是朋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哥们、兄弟。还有什么人是不可以和他玩心眼的?(有人答:天天在一起的人、同事)同事也有敌对面的啊。(有人答:一个团队的人)一个团队的人?我不认可,你们认为呢?不能和自己玩心眼啊!还有一种人不能和他玩心眼,就是你把他界定为善良的人。一旦你把他界定为善良的人,你就要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和他玩心眼。

  人在世间上生存、发展,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时候你不想和他玩心眼,但环境逼得你不得不和他玩心眼。

  因为这个环境里就是充满着权术,这个人本身就喜欢搞权术、玩心眼,他的整个心思、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搞业务上,而是在搞争斗上。

  当你碰到这样的环境时怎么办?

  (答:走掉)碰到这样的环境就走掉,找一个没有争斗的环境,你们能不能找到这样的环境?(众答:找不到)你们说东华禅寺今天有没有争斗啊?(众答:有)寺庙都有争斗,你们还能找到没有争斗的地方吗?你家里爸妈之间有没有争斗?(答:有)你和你的父母之间有没有争斗?(答:有)你和你的兄弟姊妹之间有没有争斗?(答:有)你的牙齿和舌头有没有相碰的时候?(答:有)那你就找不到一个没有争斗的环境了,只是争斗的形式、性质和力度不同而已。

  人的群体里有争斗,动物的群体里有没有争斗?植物的群体里有没有争斗?水生动物的群体里有没有争斗?(答:都有)但是,有争斗的群体里也有没斗争的地方。比如老虎那么善于争斗,但是老虎生的小崽子和它们的母亲之间是没有争斗的。

  争斗是有界定对象的,如果是不该争斗的人,你和他争斗,玩心眼,这叫做什么啊?(有人答:失德)回答得非常正确!如果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师长、哥们、兄弟……玩心眼,那是不是叫失德?如果和你的敌对面玩心眼儿,怎么能叫失德呢?如果你不玩心眼,说明你无知。

  在人群里是不可能没有争斗的,所以人要学会在争斗中成长,在争斗中发挥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争斗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在争斗中悟道。

  自古以来,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文艺界,都充满了争斗,你们说宗教界有没有争斗?过去六祖拿到衣钵后,师兄弟们要追杀他。过去还敢追杀,今天你们敢追杀吗?如果我把我的衣钵传给我的侍者,你们敢追杀他吗?那是不要命了吧?现在是法制时代,我把衣钵传给谁就是传给谁了,你不服气,有本事,就把他推翻掉。

  实际上,衣钵只是一个信物,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当你真正开悟了,还需要那个信物吗?只有当你艺不如人又利欲熏心的时候,才会想要那个信物,想靠外界的力量来抬高自己,证明自己:我是继承人,我有能力,我有修行。在当时的环境下,六祖大师想斗吗?根本不想斗,但是别人要跟他斗。一路上有很多人追杀他,要夺他的衣钵,别人打过来的招,他只能接着。

  接招就能体现出你的智慧、你的格局、你的心量、你的德行。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是不可能没有争斗的,只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而我们学佛的人,可以说多半都是处于被动的争斗中,就是回避,也是一边接招一边回避。

  所以,唯一的办法是什么?(答:提升自己的素质)对了!就是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为,你比他强!

  如果释迦牟尼佛不争斗,他的思想、他的教团是不是早就被别的教团取代了?为什么他在占领了印度的所有市场之后,还要让他的弟子到周边国家去传教呢?如果他没有这一系列的计划、一系列的争斗,就让佛法顺其自然、自生自灭,佛法能流传至今,传到中国吗?

  今天的印度已经没有佛教了,所谓的佛教只是其他一些佛教国家为了寻根拜祖,在那里象征性地建一座寺庙,立一尊佛祖的像,每年去祭拜祭拜。

  也许释迦牟尼佛当时已经看到了这一天,所以就派他的弟子到周边国家去传教。例如东华禅寺的开山初祖——印度的智药三藏禅师,就是在南朝梁武帝开国元年走水路,经过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到南中国海,然后北上到广州、韶关,最后才来到翁源。

  作为一个传教士,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无人答)看来你们真的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不清楚自己的本位,所以你们想开悟,却仍然在迷途中徘徊!

  你拜了我这个师父,我认了你这个徒弟,我们之间还有争斗,为什么呢?

  无明、愚昧、无知啊!你不知道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不可取的,杀了我的头我也不取;该取的,杀了我的头也要取。为什么走两个极端呢?其实两个极端就是一个极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有自己明确的人生定位,所以才会该取的杀了我的头也要取,不该取的杀了我的头也不取。

  子女跟父母斗,你们认为谁斗得赢啊?说父母斗失败的举手(众举手)。说子女斗失败的举手(部分人举手)。说两败俱伤的我看看?(也有多人举手)哟!好像都认可这个观点。

  我认为子女和父母斗,失败的一定是父母!父母不会和子女一般见识,只会忍让,宁可自己死掉也会满足儿女的心愿。儿女要江山也好,要权力也好,要金钱也罢,父母都会掏心掏肺给他们。父母希望子女能成就,能干一番事业,哪怕是滴尽最后一滴血,也希望能帮到子女,是不是这样?(答:是)咦?你们都说是,那为什么说父母斗输的只有少数人举手,多数举手的都认同两败俱伤呢?

  看来刚才有两种人举手,一种是没做过父母、也没做过师父的,所以他们认为父母会赢,做过父母的都认为父母会输。另一种认为子女会赢的说明你们不是好子女,子女怎么会跟父母亲争输赢呢?有本事出去跟外面的人争,而不是把爹妈干倒!(众鼓掌)

  好儿女不依靠父母,不用爹妈的钱。我们先不谈你有没有孝心,如果你成年了还用爹妈的钱,我可以给你下个死定义:你是个没本事、没出息的儿女!当然,在你没长大、没工作之前,是应该用父母亲的钱。但是毕业之后,如果因为工作太辛苦、太累,工资低,你就不找工作,当“啃老族”,那说明你好吃懒做,没有能力、没有出息!

  在座的成年之后,有多少人是让父母买房子、攒钱娶媳妇的?举手我看看,一个都不敢举手啊!有几个是不让父母给钱娶媳妇、买房子的?举手我看看,(几个人举手)噢!我也算一个(师也举手)。八六年,我出家当和尚之前,给父母存了八千块钱,还有一百多头羊、三十头牛、二百亩水库,我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了父母。我从来没想过要他们给我攒钱盖房子、娶媳妇。当时我想自己攒钱盖房子、娶媳妇,没想到跟媳妇没缘分,倒是跟这些弟子们有缘分,收了这么多弟子!(众鼓掌)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要明确争斗的界限。如果你真的有智有勇,你要选择争斗的对象,该斗的你才跟他斗,不该斗你就不能跟他斗。

  例如我们的父母、师长、兄弟姊妹,你把他们斗倒了,取代了他们的位置,又有什么出息呢?你这是无知!失德!你只会众叛亲离,失去亲朋好友和周围人对你的信任,失去你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你想要金钱、想要权力,应该出去另起炉灶,不应该在窝里斗!

  一个年富力强的人把自己年迈的爹妈打倒了,把你的大傻子哥哥、大傻子姐姐打倒了,有什么出息呢?如果你把泰森、李小龙打倒了,那才是英雄。有很多当大哥、当大姐的不读书,把钱留给弟弟妹妹,甚至自己赚钱供弟弟、妹妹读大学,结果弟弟、妹妹读完大学之后,却嫌弃他们没知识、没文化。社会上是不是有这种现象?(答:有)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我们东华禅寺,你们看,我们东华禅寺的大当家、二当家,大徒弟、二徒弟都不出去,都在东华禅寺做牛做马,还有我们的CE、ZY,他们就相当于大傻子哥哥一样,兢兢业业地经营、维护着东华禅寺这个大家庭,供小弟弟、小妹妹们出去读书,是不是这个道理呀?(答:是)

  我说话都是有寓意的呀!你们要会听弦外之音。今天这个话题我不是无缘无故地说的,我早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只是没找到好机会说,今天是话赶话赶到这里,我才把这个道理讲一讲。

  人在某个阶段是回避不了争斗的。就如同六祖的师兄弟们要追杀他,争夺他的衣钵一样。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六次中毒而没有死,谁给他下的毒啊?居士不会给他下毒,只有和尚会给他下毒。和尚想当老大,争夺衣钵嘛!

  好在今天是法制社会,宗教信仰自由,可以随处开山建寺。你与其窝里斗,不如跳出这个窝,到外面花上几年时间清清白白地开辟一片天地,那才是你的真本事,还体现了你的德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修行)(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修行)  

 济群法师:菩提心的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