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这段话你们千万要抄下来!这叫“法王法”


   日期:2017/10/19 11: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世尊于无漏方便中。先说三摩地。后说解脱。由三摩地善成满力。于诸烦恼。心永解脱故。于有漏方便中。先说解脱。后说三摩地。由证方便究竟作意果烦恼断已方得根本三摩地故。或有俱时说三摩地及与解脱。谓即于此方便究竟作意。及余无间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与彼解脱俱时有故。】(十一卷)

  这一段你们千万要抄下来,既然学佛出家,这是正修行之路。不管你是修净土、密宗、显教、禅宗——无有此说皆为魔说,皆是魔言,有此道者是为佛说。我沉重地告诉你,这叫做法王法。这句话有业障的人都听不进去,马上就听不到了,很不懂,非常重要。什么叫得定呢?“三摩地”?“谓于所缘,审正观察。”我讲累了,你们哪一位代我讲讲看?讲错了没有关系,当学生的谁不错啊?到了无学地才可以说是少错。你们连有学地还谈不上呢。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还是有学地啊,到了大阿罗汉得灭尽定者才是无学地啊。所以你们尽管讲这两句话,同时也是考你们呢。

  不要讲下去,全错了。你们之所以不能得定,所以我平常告诉你们注意教理,修止观、参禅、参话头也好,念佛也好,数那股气做会计师也好,学念佛机,密宗的观想也好,修定必须以所缘的境界来修,缘于境界。念佛一定,这一句佛号就是你修定的所缘;观想白骨观,比如从趾头开始这个白点,这一点就是所缘;修准提法,观准提菩萨的一只手或者一只眼,这就是所缘。所谓修定,意识境界一定要有一个所缘,缘境而修,缘影而修。《楞严经》上说:六尘缘影都不是,那是讲本体,讲做功夫必须要意识起所缘。所以你们基本上是一路(都)错了,有些人,比如从智师(即首愚法师)、张尚德,有一部分对,有一部分不对,逻辑不清楚,因明不清楚,就是说要定在所缘上。你们讲不出来的就更要注意,本来就胡涂,修什么啊?

  所以,念佛一心就是意识所缘在佛号上;观想的时候,意识就起在观想上;看光的时候是眼根,意识就起在光上。这个所缘境“审正观察”,这个时候我是作意修,修本来是不作意,你作意要使它成:我要观阿弥陀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者观眉间白毫光相,或者观胸前万字轮相,就观这一点,正思维,“所缘”“审正”。观万字轮的时候:“我等一下,这个我不适合啊,我还是看这个好了。。。哎呀,这个头上恐怕血压高啊,我还是看佛的手指头好了。”这已经不是“审正”“所缘”了。

  比如,你们有些没有受灌顶,有些受过灌顶的,修准提法,叫你观心月轮中的Ong字,就是所缘境,行住坐卧都是这个所缘上,不能断,要清明自在,要“审正观察”,此心专一在这个境界上。你们讲的“所缘”,佛学都对:“所缘者,耳朵眼睛反省自己观察。”那是行为,观空所缘,念念观空,那么,观空,空也是一缘,坐下时万念放下,就是观空,永远住在空上,就是所缘在空。我万念不起,这个所缘就是空。身体丢掉了,所缘在无相,也是所缘。八万四千法门,大小的修法,无一不是所缘之境。所缘缘到什么叫定呢?不是昏沉,也不是散乱,“审正观察,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于所缘,心住一缘,专一了,“心一境性”,这就是得定。你们得定了吗?打起坐来在那里干什么?你们打起坐来是缘散乱,对不对?缘散乱心而修,有没有功德?有功德,好一点的,他生来世人中再来,不然变猴子啊变那些爱跳的种种,因为是依散乱心而修,很精灵,而有业果,是恶果,所谓种善因而得恶果者的修行人。所以要正思维修,很严重地告诉你们,包括了显教密宗的正法修行之路,此说者是佛说,非此说者即魔说,你们注意。(有问:。。。)那是缘空啊,什么叫(坦然)?缘空而已。你有所不懂,以为自己懂。“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

  “世尊于无漏方便中,先说三摩地。”一切佛经,教我们修行之路,释迦摩尼佛教我们出家在家的人先要修到无漏果,就是大阿罗汉。修无漏果的方法里头,必须先要修定,不修定不叫修行,不叫出家,也不叫学佛。

  “后说解脱。”得了定以后,再谈解脱。定都不能得,你解脱个什么?身心粗重,烦恼重重,你解脱个什么?懂了吧?这一段你们要抄下来啊,不是贴在墙上,贴在额头上,这就是真学佛了。

  “由三摩地善成满力,于诸烦恼,心永解脱故。”佛教我们修行之路,没有哪种大小乘不叫你修定的,得了定以后才能真解脱。定的境界,“三摩地”,就是至善,因为烦恼不起,妄心不起,既不行恶,也不做善,是名至“善”,无善无恶。就是六祖告诉我们的不思善不思恶的境界。“善”成就了,圆“满”了,这个定的力量对于一切“烦恼”不起,此“心永”远得“解脱”。

  “于有漏方便中,先说解脱,后说三摩地。”所以佛说法,在这个欲界世间里,告诉我们世间人,我们都是有漏之(人),六根都在漏。“有漏”的当中,“先说解脱”,方便变了,有时候佛是先告诉我们“解脱”,这个解脱是方便,先看透,解脱了世间。但是,解脱了干什么?解脱了要去修定,光求解脱不修定,他生来世的果报是外道。或者是哲学家、思想家,你看很多文人、艺术家、画家、诗人,文字好的,苏东坡的境界,“人生踪迹似如何,应是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迹,鸿飞哪复计东西。”非常解脱,没有真功夫,不得定。所以有那个有名的故事,苏东坡与佛印师两个的,他自己认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师看后提:放屁!给人送回去,他就来了:“我这个境界,你怎么说我放屁啊?”“既然你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有解脱,不得定,有什么用?理解上解脱了,以为自己对了,不能心一境性。故佛有时候“先说解脱,后说三摩地。”

  “由证方便究竟作意果烦恼断已,方得根本三摩地故。”为什么有时候先说解脱呢?就是方便教育,解脱以后要你开始修,悟到这个理后修。因为“由证方便究竟作意果”,你要晓得我们起观,心缘一境的修法还是方便方法里头的过河的一只船,过了河这个方法要丢,但是你没有过去时不要丢,你根本没有过去。方便究竟,所以起心动念“作意”修,不是不作意修。比如净土法门的念佛,为什么叫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呢?“作意”修,转意识业力,转成那个境界,故唯识讲转识。慢慢作意成就,世间“烦恼断”,世间烦恼断了以后,才得到“根本”的定的境界,“根本”定,不是方便定。自心本定,“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知道清净,理论上知道,有解脱知见,没有解脱功夫,没有得定——你不清净。所以一般学佛的,不管在家出家的:口口谈空,步步是有。都讲空,脾气一来:“格老子的!”你看有没有?你们空了个屁?屁不空的。一碰到境界就不解脱了,为什么?没有定境。那有什么用?所以佛说法有几种方便,重点还是要你修止,定境。

  “或有俱时说三摩地及与解脱。”有时候佛经教育我们的方法是同时说定的境界以及解脱的方法。

  “谓即于此方便究竟作意。”总而言之,佛是告诉我们:一切修定的方法都是“方便”。怎么方便修呢?“究竟作意”修。当你没有听过净土时,你不晓得修净土,修了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过是作意在净土境界,是意识造作出来的,天堂、地狱、人间都是意之作意。

  “及余无间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与彼解脱俱时有故” “无间道”即没有间断性,行住坐卧,坐时醒时随时在定中,在解脱中,这叫“无间道”。入定的时候得到解脱,解脱了烦恼;不入定的时候,烦恼又来了,这不是“无间道”。要昼夜六时,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即“无间道”,没有间断性。在这个“无间道”的定境界里,由于这个三摩地定,一切烦恼当然解脱。“与彼解脱俱时有故”同时存在,这就是佛法的正修行之路,懂了没有?这段要抄下来啊,说不定我哪天就考你们,至少你们背下来这一段,就答一百分。若做到了,明天就可以下楼了,就可以毕业了,就不要在这里再读了;做不到啊,你在这里修一万年也修不成功。这里的教育目的是这个,至少我要求的教育目的是这个。不是这个目的,老实讲,我迁就你们一个学期,做不到的,我不干了,不干就关门大吉,今天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人干,我可以吹这个牛。千万注意啊,此生出家所谓何?为得。。。

  “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盖。”已经讲过了,今天到这里为止吧?这一段那么重要的东西啊,回去好好地如牛吃草一样反刍,先吞下,再吐出来慢慢嚼,嚼烂。一切修行之路皆是这个。所以你们上座静坐,于所缘境“审正观察”,达到“心一境性”就是止观双运。“审正观察”是观;“所缘作意,无间不断”是止。一切佛法,禅宗也好,密宗也好,都不离止观,乃至成佛之路,成佛之果也是止观而已,千万注意啊。

  以上摘抄自南师《瑜伽师地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法王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法王法)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三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二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