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发扬宗教教育 促进安定和平


   日期:2017/10/3 13: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阁下、世佛联主席宛纳梅提先生、各国大使代表、各位宗教领袖、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年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和平会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聚会,我们纪念已故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陛下,怀念他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贡献;我们聆听了古今治国宝典《群书治要》的理念与实践经验;我们探讨了多元宗教教育与和谐的密切关联;我们了解了多元宗教教育如何化解冲突、促进和平,以及宗教之间的关系、宗教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共同祭祀了世界各族的祖先,这在教科文组织是一项创举;我们聆听了传统文化与水结晶的报告;我们聆听了世佛联弘扬佛陀教育与促进世界和平的实践经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内容,显示本次的国际和平会议,在促进世界和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成果也特别丰硕。

  在本次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我想再次强调宗教教育当中「一体的爱」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当中,必须「重义轻利」;同时,基於对因果法则的了解,所以能够做到「安分不争」;然后,我想举出落实宗教教育的案例,来证明其可行性。

  一体的爱

  诚如我之前所说的,宗教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普世教育。世界各宗教的核心都是仁慈博爱,而仁慈博爱的根源是因为大家是一体的,如同身体的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一样。当牙齿咬到了舌头,舌头不会去报复,因为它们是一体的;当左手受伤了,右手自然会去抚慰左手,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它们是一体的。同样的道理,了解到无量的众生跟我们自己是一体时,我们的慈悲就是没有条件的,能够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真心。当真心流露出来时,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些性德就自然现前。

  在各宗教的典籍里,都有类似这样的记载:看到有人遭遇苦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对方的痛苦而伸出援手,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性当中本来具有的,这就是所谓的「良心」(真心),也就是「一体的爱」,也就是「神性」。将这种良心发扬光大,人人都能成为圣贤君子。但是人们的良心容易受到物质欲望所蒙蔽,而变得自私自利,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就需要宗教教育来教化人心。宗教教育的内容包括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圣贤教育。而宗教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使人回归到本性本善的良心、回归到一体的爱、回归到神性,那时,人就与神合而为一,就是圣贤,就生活在纯净纯善的天堂当中。

  重义轻利

  回归一体的爱,在实践方面,必须做到重义轻利。所谓的「义」,就是正当的行为,乃是依循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去实践的行为。

  自私自利是当今世界种种问题的根源。中国古代圣哲孟子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就已经看清楚了这个问题。有一次孟子去拜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老先生,您从老远的地方来到我的国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孟子回答得很好:「王何必谈利呢?还有仁义啊!」孟子不愿意谈利益,他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一个国家,从领导人到老百姓都在争夺利益,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国家如此,家庭亦然,如果家庭中夫妻、父子、兄弟都在互相争利,那么这个家就不成为家了。

  如果人们只重功利,不讲道义,为了满足自私自利,背弃了伦理、道德、因果、圣贤的教育原则,有利可图时就是朋友,利益冲突时就是敌人;有利可图就联手,利益冲突就消灭对方,这样的社会,人民无论贫富,都生活在不安、痛苦之中,这样的风气真的是祸患无穷!要扭转这种颓势,就必须振兴宗教教育,端正世道人心,提倡重义轻利。将道义放在第一位,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人才会清醒,才会深刻了解:遵循伦理道德,人才活得心安理得;遵循因果法则,人才能改造自己的命运;学习圣贤教育,人才能提升自己的灵性,获得永恒的真实快乐。如此落实,人才能恢复良心、恢复一体的爱、恢复神性。

  安分不争

  在前述四种普世教育当中,因果教育特别重要,但恰恰是最受忽视的环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因果法则是古人普遍接受的一种观念。但是现在人目光短浅,又利欲薰心、急功近利,往往不相信因果报应。然而,因果法则是宇宙间运行的自然规律,不会因为人们不相信就不产生作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要经历足够长的时间酝酿,善恶报应会分别显现在作善和作恶者的身上,丝毫不爽。

  举例而言,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必须知道获得它们的原因和方法。具备了因,加上种种适当的助缘配合,才能得到果,这不是强求所能得到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它们的因果关系。如果能够坚持,按照这样去布施,这三种福报都能得到。

  就财富而言,一个人今生能得多少财富,跟他今生与过去生所做的财布施密切相关。所以命运是存在的,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该是你的,终究你会得到;不该你得到的,你怎么争也争不到。所以福报是修来的,不是争来的;争,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反而会伤害自己。了解这个原理,人的心就安了,就会安守本分,不会作非分之想,更不会为了发财而违法乱纪、铤而走险了。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但是命运不是定数,而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一个人毫不行善,而是不断造恶,那么他的福报与好运很快就会消耗完,接著来的是无尽的灾难与厄运;反之,如果一个人努力断恶修善,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愈来愈好,灾难与厄运会很快度过,福报与好运会绵延长久。明了这样的因果关系,人自然会重义轻利,因为他知道,注重道义所修的是福报的因,将来自然会感召福报;争夺是受苦的因,将来必定会感召苦果。

  中国古代有个安分不争的故事传为佳话,后来编成《六尺巷》的戏剧,劝勉人落实礼让的美德。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故事的主人翁是当时在朝廷担任高官的张英,他一生为人处事以「敬慎」为怀。有一次,张英的老家与邻居吴家,为了住宅基地的问题发生争执,彼此不肯相让,地方官员也劝解不了,於是张家的总管写信派人送到京城,向张英报告这件事。张英回答给家人只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於是张家人主动退让了三尺;吴家见了深受感动,也退让了三尺,於是两家之间留出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张英之后,张氏家族世泽绵延、人才辈出,明清两代近二十世,族中秀才以上功名者近千人,其中进士二十六人,举人八十九人,贡生、国子监生七百余人,呈现了「父子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的光荣景象。凡此种种,都与安分不争、厚德载物的敦厚家风息息相关。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正与我们本次会议的主题相应:选择恶性竞争、斗争、战争,人类有受不完的灾难;放弃恶性竞争、斗争、战争,人类有享不尽的福报。这完全符合宗教教育与因果法则,值得大力宣导,普令世人觉醒。

  落实宗教教育的案例

  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二OO五年,我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向小镇的四万八千居民宣扬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三个月的时间就成效卓著:家庭里婆媳纷争解决了,家庭和睦;邻里之间的纷争没有了,邻里和睦;社区大家不再丢垃圾了,社区整洁;商店不再有人偷窃,商店安宁;离婚率和犯罪率都大幅度的下降,小镇祥和。有一个外来的人将钱包遗失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将钱包送到警察局。失主得到钱包之后非常欢喜,取出很大的一笔钱来酬谢司机,但是司机拒绝接受。司机说:您不用给我钱,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是从前,我会把钱包里的钱占为己有,不会还给您,但是我自从学习了圣贤教育之后,知道做人的道理,不应取非分之财,所以我把钱包还给您——不止我会这样做,我们小镇上每个出租车司机都会这么做。从这里可以看到,接受过普世教育的人,确实能够回归本善的良心,做到重义轻利,安分不争,这才是最吉祥的人生。

  二、道德讲堂

  这里所谓的「道德讲堂」,是指提供安稳的食宿环境,让人放下一切牵挂与干扰,七天的时间里,专注於学习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如此的密集学习,效果非常显著:七天之内,恶人改恶向善,暴戾的人变得和善,贪婪的人戒除贪心,忤逆的人变得孝顺,婚姻面临破裂的人和好如初……许许多多人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正面转变。这充分显示人性本善,人是教得好的,只是没有遇到正确的指导而已。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再度得到了肯定。

  三、幸福企业

  企业落实四种普世教育,员工定期轮流学习。企业以员工的幸福与顾客的满意为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整个企业就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老板是大家长,员工都是家人,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发挥一体的大爱。如此,虽然不强调营利,结果企业的利润自然不断增长;虽然不强调解决问题,结果企业的许多问题自然消失於无形。

  四、新加坡宗教团结

  一九九九年,我们在新加坡团结九大宗教,用的是佛教的「四摄法」,也就是四种公共关系法。第一个「布施」,多送礼、多请客,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二「爱语」,讲真正对别人有帮助的话;第三「利行」,做真正对别人有利益的事情;第四「同事」,具有共同的理想,从事共同的事业。九大宗教互相学习彼此的教义,互相参加彼此的大型活动,时常聚会交流,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新加坡政府非常欢喜,特别加以表扬,这对新加坡的社会安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图文巴宗教团结

  二OO二年,我在澳洲图文巴市成立「澳洲净宗学院」,开始做团结宗教、团结族群的工作。我们每周六举办温馨晚宴,准备美味的素食餐饮,免费招待任何愿意前来聚餐的人。晚宴上还有余兴节目表演,也有宗教教义的分享,在这个交流的平台上,大家互相认识,加深友谊。图文巴也举办青年学习营,参观各宗教的活动场所;宗教领袖定期聚会研讨;各宗教代表固定时间在广播电台播讲宗教教义。图文巴各宗教代表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区宗教人士一起,从各自宗教圣典里粹选精华三百六十小段,合集成为《宗教经典三六O》,方便各宗教人士互相学习彼此的教义。图文巴有志之士共同发起,希望将图文巴构建成全世界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从二O一三年到二O一六年,图文巴代表团连续四年在教科文组织汇报和谐的成果。今年三月,教科文组织九个国家大使代表访问图文巴,印象非常深刻,认为确实是落实了和谐的理念,做出了和谐的榜样。

  结语

  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历史的发展是先有宗教,然后科技再从宗教中衍生出来。科技从未能够替代宗教,并且我预计,它永远不能替代宗教。」由汤恩比博士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宗教教育是人类不可欠缺的。

  我从事宗教团结与宗教教育将近二十年,经验告诉我,宗教教育确实能够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关键在於宗教之间必须时常交流往来,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与情谊,才能真正达到效果。因此,多年以来我一直期望有人能够成立宗教大学,培养宗教教育继起的人才,让这些人才在一起学习,互相交流与观摩。现在,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准备设置「和谐博士」学位,请各宗教领袖推荐二十五位博士生,既深入学习自己宗教的教义,同时也聆听其他宗教的教义。几年之后,希望成立宗教学院,乃至进一步成立宗教大学。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各个宗教传教师,将在网络电视台讲解宗教经典,让全世界人都能收听。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计划!希望有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将宗教教育的理念发扬光大,进一步团结各宗教,造福全人类,这将是宗教教育对世界做出最杰出的贡献。

  最后,虔诚祝愿宗教教育普遍全球,带来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天下太平!祝愿在座的各位身心健康、六时吉祥、光寿无量!谢谢大家!

  摘自:发扬宗教教育 促进安定和平 2017/9/28 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宗教)(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宗教)  

 黄夏年教授:透过“神七”想到的宗教与科学关系 

 黄夏年教授:宗教和谐与城市文明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魏道儒教授:宗教融合与教化功能──以宋代两种华严净土信仰 

 魏道儒教授:宗教虔诚与爱国情怀——法显西行壮举的精神动力 

 赖永海教授:宗教与文化——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我国宗教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宗教与邪教问题的再辨别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