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二十一卷


   日期:2017/9/22 9: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般涅盘经第二十一卷》(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第一节 十功德与五事)

  ―― ―

  大般涅盘经

  成就篇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分目录

  第一节 十功德与五事〈一〉五事之一〈二〉五事之二〈三〉五事之三〈四〉五事之四〈五〉五事之五〈六〉不动世界 佛菩萨与会

  第二节 断善根时 佛性不断

  第三节 修行大涅盘经成就初分功德

  第四节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一〉菩萨修大涅盘得第二功德〈二〉修大涅盘得第三功德〈三〉修大涅盘成就第四功德〈四〉成就第五功德〈五〉成就第六功德

  第五节 第七、八功德〈一〉成就第七功德〈二〉成就第八功德

  第六节 第九、十功德〈一〉成就第九功德〈二〉最后第十功德

  ―― ―

  大般涅盘经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本品主题:

  1 修行大涅盘可以成就十件大功德。

  ―― ―

  大般涅盘经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第一节 五事

  本节主题:

  1 佛法秘藏深义在于:众生无我,而有业果;众生五阴灭尽,所作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盘,亦无灭者。

  2 因有五种,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远因。

  3 布施和布施解脱到彼岸的区别。

  ―― ―

  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一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第一节 五事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盘经,得十事功德,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不可思议,闻者惊怪,非内非外、非难非易、非相非非相、非是世法、无有相貌、世间所无。

  何等为十?【十大功德见本品第三节到第六节】

  一者有五【在讲十功德之前先说五事】,何等为五?一者、所不闻者而能得闻【从来没有听说的,现在能听说】,二者、闻已能为利益,三者、能断疑惑之心,四者、慧心正直无曲,五者、能知如来密藏,是为五事。

  〈一〉何谓五事

  §1不闻而能得闻

  何等不闻而能得闻,所谓甚深微密之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法、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涅盘者,常住无变。

  如来涅盘,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非色非不色、非名非不名、非相非不相、非有非不有、非物非不物、非因非果、非待非不待、非明非暗、非出非不出、非常非不常、非断非不断、非始非终、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阴非不阴、非入非不入、非界非不界、非十二因缘非不十二因缘,如是等法甚深微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

  复有不闻,所谓一切外道经书、四毘陀论、毘伽罗论【字本音声之论】、卫世师论【印度古六派哲学之一,无胜论】、迦毘罗论,一切咒术、医方、伎艺,日月博蚀、星宿运变、图书谶记。如是等经,初未曾闻秘密之义,今于此经而得知之。复有十一部经,除毘佛略【方广经】,亦无如是深密之义,今因此经而得知之。善男子,是名不闻而能得闻。

  §2听闻利益

  闻已利益者。若能听受是大涅盘经,悉能具知一切方等大乘经典,甚深义味。譬如男女,于明净镜,见其色像,了了分明。大涅盘镜亦复如是,菩萨执之,悉得明见大乘经典甚深之义。亦如有人在暗室中执大炬火,悉见诸物。大涅盘炬亦复如是,菩萨执之,得见大乘深奥之义。亦如日出,有千光明,悉能照了诸山幽暗,令一切人远见诸物。是大涅盘清净慧日亦复如是,照了大乘深邃之处,令二乘人远见佛道,所以者何?以能听受是大涅盘微妙经典故。

  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听受如是大涅盘经,得知一切诸法名字。若能书写、读诵通利、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知一切诸法义理。

  善男子,其听受者,唯知名字,不知其义,若能书写、受持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能知义。

  复次善男子,听是经者,闻有佛性,未能得见,书写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得见之。听是经者,闻有檀名,未能得见檀波罗蜜,书写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能得见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听是大涅盘经,则知法、知义,具二无碍,于诸沙门、婆罗门等,若天、魔、梵、一切世中,得无所畏,开示分别十二部经,演说其义,无有差违,不从他闻,而能自知,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是名闻已,能为利益。

  §3断疑心

  断疑心者。疑有二种,一者疑名、二者疑义。听是经者,断疑名心,思惟义者,断疑义心。

  复次善男子,疑有五种,一者、疑佛定涅盘不?二者、疑佛是常住不?三者、疑佛是真乐不?四者、疑佛是真净不?五者、疑佛是实我不?听是经者,疑佛涅盘则得永断,书写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四疑永断。

  复次善男子,疑有三种,一、疑声闻为有、为无?二、疑缘觉为有、为无?三、疑佛乘为有、为无?听是经者,如是三疑永灭无余,书写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能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不闻如是大涅盘经,其心多疑,所谓若常、无常,若乐、不乐,若净、不净,若我、无我,若命、非命,若众生、非众生,若毕竟、不毕竟,若他世、若过世,若有、若无,若苦、若非苦,若集、若非集,若道、若非道,若灭、若非灭,若法、若非法,若善、若非善,若空、若非空 听是经者,如是诸疑悉得永断。

  复次善男子,若有不闻如是经者,复有种种众多疑心,所谓色是我耶?受想行识是我耶?眼能见耶?我能见耶?乃至识能知耶?我能知耶?色受报耶?我受报耶?乃至识受报耶?我受报耶?色至他世耶?我至他世耶?乃至识亦如是。生死之法有始有终耶?无始无终耶?听是经者,如是等疑亦得永断。

  复有人疑,一阐提人、犯四重禁、作五逆罪、谤方等经,如是等辈有佛性耶?无佛性耶?听是经者,如是等疑悉得永断。

  复有人疑,世间有边耶?世间无边耶?有十方世界耶?无十方世界耶?听是经者,如是等疑亦得永断,是名能断疑惑之心。

  §4慧心正直

  慧心正直无邪曲者。心若有疑,则所见不正。一切凡夫,若不得闻是大涅盘微妙经典,所见邪曲,乃至声闻辟支佛人,所见亦曲。

  云何名为一切凡夫所见邪曲?于有漏中见常乐我净,于如来所,见无常、苦、不净、无我,见有众生、寿命、知见。计非有想、非无想处,以为涅盘。见自在天有八圣道、有见、断见、如是等见,名为邪曲。菩萨摩诃萨若得闻是大涅盘经,修行圣行,则得断除如是邪曲。

  云何名为声闻缘觉邪曲见耶?见于菩萨从兜率下,化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净饭,母曰摩耶。迦毘罗城处胎满足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释捧接,难陀龙王及婆难陀吐水而浴,摩尼跋陀大鬼神王执持宝盖,随后侍立,地神化花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满足七步,到于天庙令诸天像悉起承迎,阿私陀仙抱持占相,既占相已,生大悲苦,自伤当终不睹佛兴。诣师学书、算、计、射御、图谶、伎艺,处在深宫,六万婇女娱乐受乐。出城游观至迦毘罗园,道见老人乃至沙门法服而行,还至宫中见诸婇女形体状貌,犹如枯骨,所有宫殿冢墓无异,厌恶出家夜半踰城,至郁陀伽阿罗逻等大仙人所,闻说识处及非有想非无想处,既闻是已,谛观是处,是非常、苦、不净、无我,舍至树下,具修苦行满足六年,知是苦行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复到阿利跋提河中洗浴,受牧牛女所奉乳糜,受已转至菩提树下,破魔波旬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波罗奈为五比丘初转法轮,乃至于此拘尸那城入般涅盘。如是等见,是名声闻缘觉曲见。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听受如是大涅盘经。悉得断除如是等见,若能书写、读诵通利、为他演说、思惟其义,则得正直无邪曲见。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盘经,谛知菩萨无量劫来,不从兜率降神母胎,乃至拘尸那城入般涅盘,是名菩萨摩诃萨正直之见。【这句话的意思是佛祖久已成佛,降生、出家、得道、转法轮、般涅盘都是隨顺世间所作的示现】

  §5甚深之义

  能知如来深密义者。所谓即是大般涅盘,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秘密之义。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甚深之义?虽知众生实无有我,而于未来不失业果。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盘,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

  〈二〉不动世界 满月光明佛 琉璃光菩萨与会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闻不闻义,是义不然?何以故?法若有者,便应定有,法若无者,便应定无,无不应生,有不应灭。如其闻者是则为闻,若不闻者则为不闻,云何而言闻所不闻?

  世尊,若不可闻是为不闻,若已闻者则更不闻,何以故?已得闻故。云何而言闻所不闻?

  譬如去者,到则不去,去则不到。亦如生已不生、不生不生。得已不得、不得不得。闻已不闻、不闻不闻亦复如是。

  世尊,若不闻闻者,一切众生,未有菩提即应有之,未得涅盘亦应得之,未见佛性应见佛性,云何复言十住菩萨虽见佛性,未得明了?

  世尊,若不闻闻者,如来往昔从谁得闻?若言得闻,何故如来于阿含中复言无师?若不闻不闻,如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不闻不闻,亦应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若当不闻如是大涅盘经见佛性者,一切众生不闻是经亦应得见。

  世尊,凡是色者,或有可见,或不可见。声亦如是,或是可闻,或不可闻。是大涅盘非色非声,云何而言可得见闻?

  世尊,过去已灭则不可闻,未来未至亦不可闻,现在听时则不名闻,闻已声灭更不可闻。是大涅盘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说,若不可说则不可闻,云何而言菩萨修是大涅盘经,闻所不闻?”

  尔时世尊赞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知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乾闼婆城、画水之迹、亦如泡沫、芭蕉之树,空无有实,非命非我,无有苦乐,如十住菩萨之所知见。”

  时大众中,忽然之顷有大光明,非青见青、非黄见黄、非赤见赤、非白见白,非色见色、非明见明、非见而见。尔时大众遇斯光已,身心快乐,譬如比丘入师子王定。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今此光明谁之所放?”尔时如来默然不说。

  迦叶菩萨复问文殊师利:“何因缘故,有此光明照于大众?”文殊师利默然不答。

  尔时无边身菩萨复问迦叶菩萨:“今此光明谁之所有?”迦叶菩萨默然不说。

  净住王子菩萨复问无边身菩萨:“何因缘故是大众中有此光明?”无边身菩萨默然不说。

  如是五百菩萨皆亦如是,虽相咨问,然无答者。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何因缘故,是大众中有此光明?”

  文殊师利言:“世尊,如是光明,名为智慧,智慧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无有因缘,云何佛问,何因缘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名大涅盘。大涅盘者则名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佛问,何因缘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光明者名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者名为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光明者即是念佛,念佛者是名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光明者即是一切声闻缘觉不共之道,声闻缘觉不共之道即名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云何如来问于因缘?世尊,亦有因缘,因灭无明,则得炽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灯。”

  佛言:“文殊师利,汝今莫入诸法甚深第一义谛,应以世谛而解说之。”

  文殊师利言:“世尊,于此东方过二十恒河沙等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动,其佛住处,纵广正等足满一万二千由旬,其地七宝,无有土石,平正柔软,无诸沟坑,其诸树木四宝所成,金、银、琉璃及以颇梨,花果茂盛无时不有。若有众生闻其花香,身心安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周匝复有三千大河,其水微妙,八味具足,若有众生在中浴者,所得喜乐,譬如比丘入第二禅。其河多有种种诸花,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香花、大香花、微妙香花、常花,一切众生无遮护花。其河两岸亦有众花,所谓阿提目多伽花、占婆花、波咤罗花、婆师罗花、摩利迦花、大摩利迦花、新摩利迦花、须摩那迦花、由提迦花、檀㝹[少/兔]迦利花、常花、一切众生无遮护花。底布金沙,有四梯梐,金、银、琉璃、杂色颇梨。多有众鸟游集其上,复有无量虎狼、师子、诸恶鸟兽,其心相视,犹如赤子。彼世界中,一切无有犯重禁者、诽谤正法、及一阐提、五逆等罪。其土调适,无有寒热、饥渴、苦恼,无贪、欲、恚、放逸、嫉妬,无有日月、昼夜、时节,犹如第二忉利天上。其土人民等有光明,各各无有憍慢之心,一切悉是菩萨大士,皆得神通具大功德,其心悉皆尊重正法。乘于大乘、爱念大乘、贪乐大乘、护惜大乘,大慧成就得大总持,心常怜愍一切众生。其佛号曰满月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随所住处,有所讲宣,其土众生,无不得闻,为琉璃光菩萨摩诃萨讲宣如是大涅盘经。”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修行大涅盘经,所不闻者皆悉得闻。彼琉璃光菩萨摩诃萨问满月光明佛,亦如此间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所问,等无有异。彼满月光明佛即告琉璃光菩萨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二十恒河沙佛土,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其土多有山陵、堆阜、土沙砾石、荆蕀毒刺、周遍充满,常有饥渴、寒热、苦恼,其土人民,不能恭敬沙门、婆罗门、父母、师长,贪着非法,欲于非法,修行邪法,不信正法,寿命短促。有行奸诈王者治之,王虽有国不知满足,于他所有生贪利心,兴师相伐,枉死者众。王者修行如是非法,四天善神心无欢喜,故降灾旱,谷米不登,人民多病,苦恼无量。彼中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大悲纯厚,愍众生故,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为诸大众敷演如是大涅盘经。彼有菩萨,名光明遍照高贵德王,已问斯事如汝无异,佛今答之,汝可速往,自当得闻。’”

  “世尊,彼琉璃光菩萨闻是事已,与八万四千菩萨摩诃萨欲来至此,故先现瑞。以此因缘,有此光明,是名因缘,亦非因缘。”

  尔时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诸菩萨俱,持诸幡盖、香花璎珞、种种伎乐,倍胜于前,俱来至此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己所持供养之具,供养于佛,头面礼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问彼菩萨:“善男子,汝为到来,为不到来?”

  琉璃光菩萨言:“世尊,到亦不来,不到亦不来,我观是义,都无有来。

  世尊,诸行若常,亦复不来,若是无常,亦无有来。若人见有众生性者,有来、不来。我今不见众生定性,云何当言有来、不来?

  有憍慢者见有去来,无憍慢者则无去来;有取行者见有去来,无取行者则无去来;若见如来毕竟涅盘,则有去来,不见如来毕竟涅盘则无去来;不闻佛性则有去来,闻佛性者则无去来;若见声闻辟支佛人有涅盘者,则有去来,不见声闻辟支佛人有涅盘者则无去来;若见声闻辟支佛人常乐我净则有去来,若不见者则无去来;若见如来无常乐我净,则有去来,若见如来常乐我净则无去来。世尊,且置斯事,欲有所问,唯垂哀愍,少见听许。”

  佛言:“善男子,随意所问,今正是时,我当为汝分别解说。所以者何?诸佛难值,如优昙花,法亦如是,难可得闻,十二部经中方等复难,是故应当专心听受。”

  时琉璃光菩萨摩诃萨,既蒙听许,兼被诫敕,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有能修行大涅盘经,闻所不闻?”

  尔时如来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欲尽如是大乘大涅盘海,正复值我能善解说。汝今所有疑网、毒镞,我为大医,能善拔出。汝于佛性犹未明了,我有慧炬,能为照明。汝今欲度生死大河,我能为汝作大船师。汝于我所生父母想,我亦于汝生赤子心,汝心今者贪正法宝,值我多有,能相惠施。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宣释。

  善男子,欲听法者,今正是时,若闻法已,当生敬信,至心听受,恭敬尊重,于正法所,莫求其过,莫念贪欲、瞋恚、愚痴,莫睹法师种姓好恶。既闻法已莫生憍慢,莫为恭敬、名誉、利养,当为度世甘露法利。亦莫生念,我听法已,先自度身,然后度人,先自解身然后解人,先自安身然后安人,先自涅盘,然后令人而得涅盘。于佛、法、僧,应生等想,于生死中生大苦想,于大涅盘应生常乐我净之想。先为他人然后为身,当为大乘莫为二乘,于一切法当无所住,亦莫专执一切法相,于诸法中莫生贪相。常生知法、见法之相。

  善男子,汝能如是至心听法,是则名为,闻所不闻。

  善男子,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有闻不闻、有闻闻。善男子,如不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生生,如不到到、不到不到、到不到、到到。”

  “世尊,云何不生生?”

  “善男子,安住世谛,初出胎时,是名不生生。”

  “云何不生不生?”

  “善男子,是大涅盘无有生相,是名不生不生。”

  “云何生不生?”

  “善男子,世谛死时,是名生不生。”

  “云何生生?”

  “善男子,一切凡夫是名生生,何以故?生生不断故。一切有漏,念念生故,是名生生。

  四住菩萨名生不生,何以故?生自在故,是名生不生。

  善男子,是名内法,云何外法?未生生、未生未生、生未生、生生。

  善男子,譬如种子,未生牙时,得四大和合、人功作业,然后乃生,是名未生生。”

  “云何未生未生?”

  “譬如败种及未遇缘,如是等辈,名未生未生。”

  “云何生未生?”

  “如牙生已,而不增长,是名生未生。”

  “云何生生?”

  “如牙增长,若生不生则无增长。如是一切有漏,是名外法生生。”

  琉璃光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若有生者,为是常耶?是无常乎?生若是常,有漏之法则无有生;生若无常,则有漏是常。

  世尊,若生能自生,生无自性;若能生他,以何因缘,不生无漏?世尊,若未生时有生者,云何于今乃名为生?若未生时无生者,何故不说虚空为生?”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云何不生生不可说?不生名为生,云何可说!何以故?以其生故。

  云何生生不可说?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可说。

  云何生不生不可说?生即名为生,生不自生,故不可说。

  云何不生不生不可说?不生者名为涅盘,涅盘不生故不可说!何以故?以修道得故。

  云何生亦不可说?以生无故。

  云何不生不可说?以有得故。

  云何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十因缘法,为生作因,以是义故,亦可得说。

  善男子,汝今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众钝故。

  善男子,有为之法,生亦是常,以住无常,生亦无常。住亦是常,以生生故,住亦无常。异亦是常,以法无常,异亦无常。坏亦是常,以本无今有故,坏亦无常。

  善男子,以性故生、住、异、坏,皆悉是常。念念灭故,不可说常。是大涅盘能断灭故,故名无常。

  善男子,有漏之法未生之时,已有生性,故生能生。无漏之法本无生性,是故生不能生。如火有本性,遇缘则发。眼有见性,因色、因明、因心故见。众生生法,亦复如是,由本有性,遇业因缘,父母和合,则便有生。”

  尔时琉璃光菩萨摩诃萨,及八万四千菩萨摩诃萨,闻是法已,踊在虚空,高七多罗树,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殷懃教诲,因大涅盘始得悟解,闻所不闻。亦令八万四千菩萨深解诸法,不生生等。世尊,我今已解,断诸疑网。”

  然此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无畏,复欲咨禀,唯垂听许。尔时世尊告无畏菩萨:“善男子,随意问难,吾当为汝分别解脱。”

  尔时无畏菩萨与六万【一本云与八万】四千诸菩萨等,俱从座起,更整衣服,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此土众生当造何业,而得生彼不动世界?其土菩萨云何而得智慧成就人中象王,有大威德?具修诸行,利智捷疾,闻则能解?”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害众生命,坚持诸禁戒。受佛微妙教,则生不动国。

  不夺他人财,常施惠一切。造招提僧坊,则生不动国。

  不犯他妇女,自妻不非时。施持戒卧具,则生不动国。

  不为自他故,求利及恐怖。慎口不妄语,则生不动国。

  莫坏善知识,远离恶眷属。口常和合语,则生不动国。

  如诸菩萨等,常离于恶口。所说人乐闻,则生不动国。

  乃至于戏笑,不说非时语。谨慎常时说,则生不动国。

  见他得利养,常生欢喜心。不起嫉妬结,则生不动国。

  不恼于众生,常生于慈心。不生方便恶,则生不动国。

  邪见言无施,父母及去来。不起如是见,则生不动国。

  旷路作好井,种殖果树林。常施乞者食,则生不动国。

  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花,则生不动国。

  若为恐怖故,利养及福德。书是经一偈,则生不动国。

  若为悕利福,能于一日中。读诵是经典,则生不动国。

  若为无上道,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斋,则生不动国。

  不与犯重禁,同共一处住。呵谤方等者,则生不动国。

  若能施病者,乃至于一果。欢喜而瞻视,则生不动国。

  不犯僧鬘物,善守于佛物。涂扫佛僧地,则生不动国。

  造像及佛塔,犹如大拇指。常生欢喜心,则生不动国。

  若为是经典,自身及财宝。施于说法者,则生不动国。

  若能听书写,受持及读诵。诸佛秘密藏,则生不动国。”

  §1到与不到

  尔时无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已知所造业缘,得生彼国。”

  是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普为怜愍一切众生,先所咨问:“如来若说,则能利益、安乐,人天、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

  尔时世尊即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于此当至心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因缘故未到不到,有因缘故不到到,有因缘故到不到。有因缘故到到。

  何因缘故,未到不到?善男子,夫不到者是大涅盘,凡夫未到,以有贪欲、瞋恚、愚痴故,身业、口业不清净故,及受一切不净物故,犯四重故,谤方等故,一阐提故,五逆罪故,以是义故,未到不到。

  善男子,何因缘故不到到?不到者名大涅盘,何义故到?永断贪欲、瞋恚、愚痴、身口恶故,不受一切不净物故,不犯四重故,不谤方等经故,不作一阐提故,不作五逆罪故,以是义故,名不到到。

  须陀洹者八万劫到,斯陀含者六万劫到,阿那含者四万劫到,阿罗汉者二万劫到,辟支佛者十千劫到,以是义故,名不到到。

  善男子,何因缘故名到不到?到者名为二十五有,一切众生,常为无量烦恼诸结之所覆蔽,往来不离,犹如轮转,是名为到。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已得永离,故名不到。为欲化度诸众生故,示现在中,亦名为到。

  善男子,何因缘故名为到到?到者即是二十五有,一切凡夫、须陀洹乃至阿那含,烦恼因缘故,名到到。”

  §2闻与不闻

  “善男子,闻所不闻亦复如是,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有闻不闻、有闻闻。

  云何不闻闻,善男子,不闻者名大涅盘。何故不闻?非有为故、非音声故、不可说故。云何亦闻?得闻名故,所谓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名不闻闻。”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盘者不可得闻,云何复言,常乐我净而可得闻?何以故?

  世尊,断烦恼者名得涅盘,若未断者名为不得,以是义故,涅盘之性本无今有。若世间法,本无今有,则名无常,譬如瓶等,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名无常。涅盘亦尔,云何说言常乐我净?

  复次世尊,凡因庄严而得成者,悉名无常。涅盘若尔,应是无常,何等因缘?所谓三十七品、六波罗蜜、四无量心、观于骨相、阿那波那、六念处、破析六大。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盘因缘,故名无常。

  复次世尊,有名无常。若涅盘是有,亦应无常。如佛昔于阿含中说:‘声闻、缘觉、诸佛世尊皆有涅盘。’以是义故,名为无常。

  复次世尊,可见之法名为无常。如佛先说,见涅盘者则得断除一切烦恼。

  复次世尊,譬如虚空,于诸众生等无障碍,故名为常。若使涅盘是常等者,何故众生有得不得?涅盘若尔,于诸众生不平等者,则不名常。

  世尊,譬如百人,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则多人受乐。若使涅盘是平等法,一人得时,应多人得,一人断结,应多人亦断,若不如是,云何名常?譬如有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国王、王子、父母、师长,则得利养,是不名常。涅盘亦尔,不名为常,何以故?如佛昔于阿含经中告阿难言:‘若有人能恭敬涅盘,则得断结,受无量乐。’以是义故,不名为常。

  世尊,若涅盘中,有常乐我净名者,不名为常。如其无者,云何可说?”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涅盘之体,非本无今有,若涅盘体本无今有者,则非无漏、常住之法。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盘,便谓为无。菩萨摩诃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已,便得见之。当知涅盘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

  善男子,如暗室中井,种种七宝,人亦知有,暗故不见。有智之人,善知方便,然大明灯,持往照了,悉得见之。是人于此,终不生念,水及七宝本无今有。涅盘亦尔,本自有之,非适今也,烦恼暗故,众生不见。大智如来,以善方便,燃智慧灯,令诸菩萨,得见涅盘、常、乐、我、净,是故智者于此涅盘,不应说言本无今有。

  善男子,汝言因庄严故得成涅盘,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涅盘之体,非生非出、非实非虚、非作业生、非是有漏有为之法、非闻非见、非堕非死、非别异相、亦非同相、非往非还、非去来今、非一非多、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尖非斜、非有相非无相、非名非色、非因非果、非我我所,以是义故,涅盘是常,恒不变易,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集善法,以自庄严,然后乃见。

  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一切众生而不能得,有智之人,施功穿掘,则便得之,涅盘亦尔。譬如盲人不见日月,良医疗之,则便得见,而是日月,非是本无今有。涅盘亦尔,先自有之,非适今也。

  善男子,如人有罪,系之囹圄,久乃得出,还家得见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涅盘亦尔。”

  §3因有五种

  “善男子,汝言因缘故,涅盘之法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因有五种,何等为五?一者生因,二者和合因,三者住因,四者增长因,五者远因。

  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业烦恼等,及外诸草、木子,是名生因。

  云何和合因?如善与善心和合,不善与不善心和合,无记与无记心和合,是名和合因。

  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则不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内有四大、无量烦恼,众生得住;是名住因。

  云何增长因?因缘衣服、饮食等故,令众生增长;如外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如诸沙门、婆罗门等,依因和上、善知识等而得增长;如因父母,子得增长;是名增长因。

  云何远因?譬如因咒,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凭国王,无有盗贼;如芽依因地、水、火、风等;如水攒及人,为苏远因;如明色等,为识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如时节等,悉名远因。

  善男子,涅盘之体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当言是无常因?

  复次善男子,复有二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如陶师轮绳,是名作因。如灯烛等照暗中物,是名了因。

  善男子,大涅盘者,不从作因,而有唯有了因。了因者,所谓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

  善男子,布施者是涅盘因,非大涅盘因,檀波罗蜜乃得名为大涅盘因。三十七品是涅盘因,非大涅盘因,无量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为大涅盘因。”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不得名为檀波罗蜜?云何布施而得名之檀波罗蜜?乃至般若云何不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名涅盘?云何名大涅盘?”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方等大般涅盘,不闻布施,不见布施,不闻檀波罗蜜,不见檀波罗蜜,乃至不闻般若,不见般若,不闻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不闻涅盘,不见涅盘,不闻大涅盘,不见大涅盘。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知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无有和合觉知之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热时炎相、乾闼婆城【音乐幻城】虚空之相。菩萨尔时得如是相,无贪、恚、痴,不闻不见,是名菩萨摩诃萨真实之相、安住实相。菩萨摩诃萨自知此是檀【布施】,此是檀波罗蜜【布施解脱到彼岸】,乃至此是般若【佛智】,此是般若波罗蜜,此是涅盘,此是大涅盘。”

  §4云何是施

  “善男子,云何是施,非波罗蜜?见有乞者,然后乃与,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若无乞者,开心自施,是则名为檀波罗蜜【布施解脱到彼岸】。

  若时时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若修常施,是则名为檀波罗蜜。

  若施他已,还生悔心,是名为施,非波罗蜜。施已不悔,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财物中,生四怖心,王、贼、水、火,欢喜施与,是则名为檀波罗蜜。

  若望报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施不望报,是则名为檀波罗蜜。

  若为恐怖、名闻、利养、家法相续、天上五欲,为憍慢故、为胜他故、为知识故、为来报故,如市易法。善男子,如人种树,为得荫凉,为得花果及以材木。若人修行如是等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盘者,不见施者、受者、财物、不见时节、不见福田及非福田、不见因、不见缘、不见果报、不见作者、不见受者、不见多、不见少、不见净、不见不净,不轻受者、己身、财物,不见见者、不见不见者,不计己、他,唯为方等大般涅盘常住法故,修行布施。为利一切诸众生故而行布施,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行于施,为诸众生,不见受者、施者、财物故行于施。

  善男子,譬如有人,堕大海水,抱持死尸,则得度脱。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行布施时,亦复如是,如彼死尸。

  善男子,譬如有人,闭在深狱,门户坚牢,唯有厕孔,便从中出,到无碍处。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行布施时,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贵人恐怖、急厄,更无恃怙,依旃陀罗,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病人为除病苦,得安乐故,服食不净,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婆罗门值榖勇贵,为寿命故,食噉狗肉。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善男子,大涅盘中如是之事,从无量劫来,不闻而闻,尸罗【持戒】、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佛智】、般若波罗蜜,如佛杂花经中广说。”

  中华佛典宝库 大正藏

  第 12 册 No. 0374 大般涅槃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李鑫森注释

  欢迎传播 欢迎指正

  2017-01-26修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