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98集


   日期:2017/9/20 5: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最后一行: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照前面经文完整的句子来念:「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这样句子就完整了。世间法,出世间法我们不谈,出世间法最低限度是讲四圣法界,严格的讲是一真法界,这个层次太高了,我们只讲六道。六道里面一切人与事,最困难的是人与人的相处。如果人与人的关系搞好,能相处,六道的境界跟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实在讲就没有差别了。由此可知,人与人相处,是六道里面第一桩大事情。古圣先贤的教学,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种种教化,无不以此为第一桩大事情,也就是教学里面第一个宗旨。何以四圣以上的法界,这些问题都没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证得的果位是正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没有真正觉悟,六道,包括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接受圣贤教育所为何事?无非是学得圣贤人他怎样跟大众相处,我们学这桩事情,这在世间称之为大学问。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其它都不成问题了。

  佛教导我们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这一句,『四摄』。「摄」是摄受的意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接近、亲近。佛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讲了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用这四种方法摄受一切众生。摄受里面最重要的是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欢喜、顺从教化,这就叫摄受。在世间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夫妻两个要是懂得四摄法,修行四摄法,这个夫妻真的是百年好合,我们世间人讲恩爱夫妻,从这个方法上建立。落实在一家,家庭和睦,中国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落实在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人人道业成就。四摄无论落实在哪一个团 体里面,这个团 体决定兴旺。如果没有四摄法,夫妻不和,家庭破碎。

  今天我们看世间有不少企业、公司做得很成功,细细去观察,它用什么方法?凡是成功的,他们所做的是接近四摄法,如果完全用四摄法,老板毫不操心,员工一定团 结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哪有不兴旺的道理?永远的兴旺,决定没有衰退。四摄里面缺了一条,缺了两条,问题就来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细细去研究,如何把它落实。圆满的落实,这是教育的问题,教育是教人觉悟。如果不教,佛菩萨对众生再好,为什么佛不度众生?佛这个方法这样圆满,为什么不到这个世间来度众生?佛不来,那就是佛不慈悲,大慈大悲怎么能讲得通?佛之所以不来,是现前众生不能接受;换句话说,不能接受佛的四摄法,这就与佛无缘,佛不度无缘众生。

  佛对一切众生的布施是法布施,不是财布施。诸位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生活是托钵,他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没有一丝毫多余的,所以说财布施他没有力量,他用的是法布施,教化一切众生。法布施实在讲,也离不开财布施,这个财叫「内财」,他的体力、他的精神,这属于内财,他是内财布施,而没有外财。辛辛苦苦四十九年,没有中断,天天在教学,天天为大家上课。什么人得利益?用中国话来讲,好学的人得利益。所以好学是我们这一生成败的关键,哪个人好学,哪个人就得利益。得利益多少是在他好学成分之多寡,他十分好学,他得十分利益;他三分好学,他只得三分利益。

  好学里头最重要的,这是佛在一切经典里面说了无数次的,我们展开佛经,从头到尾看一遍,记忆很模糊,有一句话应该记得很清楚,这一句话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什么记得很清楚?讲的遍数太多了,一部《金刚经》只有五千个字,这一句话讲了十几遍,这是不厌其烦、反复叮咛。你能不能成就,就在这八个字,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保持,你能不能读诵,你能不能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给别人看。把佛菩萨的生活行为做出来给人看,这叫「演」,演是演戏。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常常读到的「游戏人间」,他都是在世间做戏,在世间表演,让世间人看到之后觉悟,省悟过来。我们为佛弟子,我们是四众弟子,每一个人身分不相同,工作不相同,必须在现有身分、现前工作里面,做出表率、做出模范,这就叫「为人演」;你做出好样子,就有人向你请教、向你学习 ,你再教导他,这是「说」。换句话说,如果学了不能够做到,等于没有学,你教别人,别人也不相信,一定要做出来。所以每一部经到最后一句话,佛都是教导大家「信受奉行」,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四摄里的布施摄受。

  我们看到世间人跟学佛的人确实不一样,世间有没有善人、有没有好人?有,我们看到很多。像这些年来,提倡儿童扎根教育,提倡读圣贤书,了不起!大善人,但是他不是佛菩萨。怎么知道不是佛菩萨?这么多好的教材,后面一翻开,「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完了,这一道就封死了,不能够利益天下众生。为什么?你要读这个书,一定要花钱向他买,你要想翻印,他追究打官司,你就得上法庭,你还要判刑。所以这是凡夫,不是佛菩萨,心量很校我有好东西,但是你一定要来跟我买,我卖给你,不能流通。佛菩萨心量大,爱社会、爱众生,希望各个人得利益,决定没有版权。我们看真的好人、假的好人,就看他要不要版权,他有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没有放下,他行的好事,也不过是世间有漏的福报而已,世间有漏福报到哪里去享很难讲。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来生得人道;五戒十善修得不好,到哪里享福?我们看到许多外国人、富贵人家养的宠物,他将来就变成那个东西,他的前途就如此,畜生道去享福,饿鬼道去享福。他也行法布施、也行财布施,自私自利没有放下,所以多半都是到这两道去。小宠物很聪明、很懂人的意思,为什么?它前生修法布施。它的生活环境很好,你看一家人都爱护它,照顾得无微不至,它前生修的财布施。果报到哪里享受,我们要清清楚楚。

  我们看到世间有不少也算是有心人,看到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们就寒心了。为什么?不能普及,不能教化广大众生,非常非常可惜。他本来可以作大圣人,可以作救世主,这一下他还是个薄地凡夫,诸佛菩萨看到也摇头、也感叹。所以学佛最大的一个障碍,是怎样突破自私自利。李炳南老居士往年常常叮咛嘱咐我们,学佛要「改心」,改换心理上的观念。没有学佛时候,起心动念为自己、为自己家庭,这是凡夫,六道凡夫,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学佛之后,把这个念头改过来,起心动念想着一切众生的幸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为一切众生修福。修福不是我自己享福,修福让一切众生享福,不分国家(佛经里面讲国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一切都不分别,平等看待,普遍的利益,这是佛弟子。

  为佛弟子,起心动念还有自私自利,这是假佛弟子,不是真佛弟子,为什么?佛不是这种心,佛不是这种行为。我们看看古书,古书没有「版权所有」,古人没有这个概念。虽没有这个概念,还不够,后面还印上几个字,「欢迎流通,功德无量」,鼓励你去翻印流通。为什么?造福社会,造福众生,把这个智慧福德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所以佛常常教导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一定要懂。

  过去我在台中,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出版的一些东西,后面也痈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说了几十遍,错误,大错特错,完全违背佛菩萨慈悲度世的精神,培养自私自利、分门分派、破和合僧,阿鼻地狱的罪业。跟李老师三十多年的学习 ,学到最后还免不了堕阿鼻地狱,你说多冤枉!李老师没有这样教我们,我跟他十年。开经偈头一句,「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佛的人把佛的意思错解、误解了。头一个就不是佛心,依旧是凡夫心、轮回心,轮回心学佛法还是搞轮回,出不了轮回。要把轮回心改成菩提心,菩提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菩提心里头念念是为福利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

  所以我们的布施一定要用这样的心,欢喜布施,尽心尽力的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佛心。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存心、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跟诸佛菩萨起心动念完全相同,我们这一生在菩提道上就肯定成就。如果起心动念跟佛菩萨不一样,那就有问题了,自己就要想一想,将来会修到什么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我做善事,一生行善,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还是要堕落,你的善依旧没有离开自私自利;换句话说,你虽行善,你的根不善,枝叶花果很善,根不善,你那个善不是真的是假的,你那个善是一时的,不是长久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四摄法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太大、太密切,我们要多讲几次。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十善业道经)(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十善业道经)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