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生活中的修持态度


   日期:2008/2/1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佛教徒因为不以物质生活为满足,想要探究精神的生活:我们不想以世间之乐为乐,一心希望以佛法为乐;所以在生活上,现提出五点我们应有的修持态度。
第一,精神重于物质。佛教对于现实生活中物质的享受,多少有一些不重视,甚至有一点儿排斥。但这并不是说全部离开物质,完全不重视衣食住行;物质生活是离开不了的,但完全生活在物质里,就会被物质所牵累,所捆绑住。所以我们要扩大精神领域;只有扩大精神领域,我们才能超越于物质生活之外。
已经学佛的人天天仍旧计较衣食的好坏、行住的讲究,还是着重在物质上,怎么能够探讨出精神上伟大光明的世界呢?后唐的全付禅师,朝庭颁赐他的袈裟,他极力推辞,坚决不受。使臣奉皇帝的使命,再次送去,他还是推辞说:“我并不是想得到一个清高的名声而故意推让,因为恐怕后来的人看我的样子,贪图名利呢。”佛教中的大德,他们精神世界富裕了,就不再注意外境物质的有无了。像希迁禅师以石头为家,住的是石岩洞;像大梅禅师以松子为食,吃的是松树的果子;像高峰禅师冬夏一衲,一年当中只有一件袈裟;像大随禅师八十行脚,已经八十岁了,还到处去参访问道。这些大德不管肉体上怎么困苦,物质上怎么贫乏,他们仍旧坚持精神胜过一切,以精神生活为重,这就是学佛修持的受用。学佛修持不是不要物质,主要的是做到精神重于物质。因为这样,才能在生活里把住自己,掌握自己,不会被外面境界风所吹动。
第二,修行重于言说。中国自从明朝、清朝以来,佛教徒们都非常理解佛法,谈玄说妙,高谈阔论,差不多都能把佛法说得头头是道。可惜的是,大都没有修持和实证的功夫,只是把教理停留在口头上。一个对于正教大法没有实际体验的人,他们的实际行动难免会走样。如果你能够不但口说又能实行,你对横逆境界有大忍耐,不生退心;你对芸芸众生会慈悲喜舍,毫不悭吝小气;在五欲之前能去除贪念;在气恨的时候能去除嗔心;这样,你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可惜有些会讲佛法的人,就是不能实践佛法,把佛法一步一步地落实到生活中。“说到一丈,不如行到一尺”,佛法不是像哲学那样的只供我们谈论,它主要的是在生活上表现出佛法的行持,这个行持是在行、住、坐卧中间,而不是在言说谈话中间。
第三,不变重于随缘。在佛教里常听到两句话:“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意思是不变原则纲领而能随缘行道;随缘生活而能不变宗旨。说实在,这是很好的修行。但是很多人偏执在一个方面,不变的人养成墨守成规,死守规矩,不能变通,增加我执法执,反而成为佛法复兴的障碍;随缘的人有了这美好的“随缘”两字作藉口,就随心所欲地去行事,甚至坏事做尽,还说这是随缘;于是随缘俗化,跟随世俗同化,贪求名利食色而堕落。在这两者之间,那还是坚持佛法的宗旨,严守戒律,不变为好。
千余年来,由于佛法随顺世间,太肯随缘了,而忘掉了原则是不能变的,到今日已成为庸俗的、低级趣味的、社会化的佛法。可是我们所希望的是用佛法化社会,不可为社会所化。佛法对于做人的基本五戒是不变的,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是不变的,菩萨道的六度是不变的,其他如慈悲心、菩提心是不变的。变,是把坏的变为好的,不是把好的变为坏的。我们佛教徒现在主要的课题,是把佛教的本来精神、本来面目实现在人间社会。但我们不可忘记自己的立场,一味地随缘,而是要在随缘中不变我们的宗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法乐重于世乐。信佛学佛不是为了受苦而来的,信佛学佛是为了追寻快乐而来的,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以为信佛学佛以后,佛教就要我们不要吃好的,不要穿好的,五欲不可贪,六尘不可染,进一步的还要行布施、学忍辱,这不是说,不信佛不学佛还好,一信佛学佛反而太吃亏了?
其实,佛法不是叫我们不要快乐,佛法是重法乐不重世乐的。世间欲乐不去除一分,佛法的法乐就不能增加一分。世乐是短暂的,是染污的;信佛学佛的人不知道亲自去体验法乐,亲自去尝到法乐;不知道从慈悲布施忍辱行道以及各种修持法门中去领受到快乐,得到法喜充满,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僧团里有多少出家学道的人,远离故乡,抛弃亲人,过着简单的云水(四处参访)或茅篷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正如经中所说:“我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不能获得法乐(佛法的乐趣),而仍旧喜欢世间乐趣的人,他在佛法里就不能生根,至于成长那就更谈不到了。
第五,普遍重于神圣。佛法的真理,很多人都在有意无意间把它神秘化了。例如说,孕妇是不能诵《金刚经》的,没有净口吃素的人是不能看经书的,甚至有些寺庙请购了《大藏经》,也说那是供养的,不是给人阅读的。佛经太神化了,这也是佛法不能普及的原因。
我们尊重佛法经书,我们更要把佛法普遍化起来。文言体的佛经一般人不容易看懂,有心人想用白话重新译经,维护传统的顽固派固然要反对,就是看不懂文言体佛经的人,也认为白话经文不够庄严,不够神圣。
佛法是破除文字障的,想不到文字倒反而障碍了佛法的普遍化。修学佛法在道理上讲,我们固然知道,佛法是非常神圣的,但佛法的普遍化更是我们的希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持       生活)(五明学佛网:修持       生活)  

 黄夏年教授: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魏道儒教授:文字禅的兴起与禅僧生活方式有关 

 佛法与现代生活 

 宋智明居士:禅的生活运用 

 宋智明居士:禅与实际生活的观照 

 宋智明居士:佛法与生活的融合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楞严悲华法师:学会过寂寞的生活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风来波浪起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画龙点睛小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安心法要浅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金刚禅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