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慧法师:祖源禅师十魔乱正中,十魔来自内外诸魔


   日期:2017/9/8 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九十五问:“祖源禅师十魔乱正中,十魔来自内外诸魔;若来自内,我是魔吗?若来自外,谁是魔呢?同时,本是善因反遭恶果,为什么?一并请善知识解释一下十魔乱正。”请您给予释解,使之明其义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清代高僧祖源禅师,嗣承临济宗。所讲十魔乱正,见地颇深,功在当代,利益后人。虽为禅师所讲,凡静坐、禅行、密修者,初行时皆可受益,且不可存门户之见,失闻义理法缘。十魔,并非皆实有生命相体的十种魔鬼,而是从魔法中演绎出的十种魔事。如此十种魔事,是修行人转凡入圣,次第证悟道果的十种障碍;也是修行人不慎误入歧途,身心所现的十种烦恼。乱正,并非是能恼乱修行人所证正定境界,而是能恼乱修行人修行正定。如此乱正,若来自内,为五蕴区宇魔事,非我是魔;若来自外,为见思二惑魔境,非谁是魔。凡能信佛依法修行者,皆为本是善因;但不能慧观顺逆因缘,不能审察起心动念,耽染胜境,怨憎差别,容易产生性情冲动,义气用事,将善因法缘恼害掉,堕于魔网,皆为反遭恶果;如世俗所说,“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否则,好心办坏事,因果独自受。若开愚明辨十魔义理,去除身心业习垢染,诸障化为无形,魔事反为助缘。下面,结合实修,略加释义;若要详参,可读原文。

  宿冤魔,亦为业障;即往昔世中所作诸恶业,召感一切怨亲债主,与今世业习因缘和合为障。如此业障,人人皆有,各个不无,只是轻重不同,还有缓急差别,佛住世时仍示现有余业未了。多表现为欲听经闻法、发心受戒、精进禅行、出现善境时,遇有诸事干扰不得清净,冥中常受恼害不得安宁,碍其修行停滞,失去成道圣缘。特别是净宗行人,刚想静坐念佛,便有业障现前,遭受魔事吓阻,只好念佛去了。若遇如此状况,当知辨别识破,及时转境摄心;在一忏二愧三改正的前提下,以诵经念咒功德为其回向,并发愿成道后依缘先度;可得佛力加持、菩萨护佑,一切宿业得化,诸怨不在为碍,可速成道业。

  外惑魔,亦为人障;自古善恶不两立,好似冰炭不同炉。人分正邪,事有善恶。若修行人正语、正见、正行、正命时,自有诸邪之人相伴,也有外道鬼秽相扰;打杀骂辱致其心生嗔念,诋毁攻击惑其身犯戒仪;令烦恼遮其本明,令恶毒损其道行。若遇如此状况,当知魔民相扰,鬼秽相侵。应适时自省己过,宽厚待人,忍辱不争,以德报怨;万事纷扰不动于心,任凭风浪不改初衷,不见不说他人是非,我行我素修道不误。人障有顺逆因缘,若遇顺缘时,不失礼义,不生慢心,不逞才能,不违戒仪,须谨慎防护染习滋生。天长日久,清浊自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增益功德,人天亲近,远离外道,修诸善行。

  烦恼魔,亦为事障;烦由尘入,恼由心生;根尘有偶,识入为缘;五欲有求,不足即怨,尽是差别,取舍行事。在由凡转圣修行中,身凡根有耽染,心凡意不清净。没静坐上几天,由脑垂体所分泌荷尔蒙下降,淫心生起;淫生邪念,行取爱受有等缘法;法起名相,有我追求荣辱得失,见杀盗淫,合贪嗔痴,爱憎俱私,浊现事端。若欲禅行无碍,先净其身,减压化气,断除淫习;渐净其心,无欲无求,放下执著,一切平等。若欲速得清净,可修避关、住茅蓬、行头陀、四加行等;还可参访善知识,有学对治之法,化苦行于谈笑间,终生受用不尽。

  所知魔,亦为理障;执我当先,理知为智,妄见成真,禅心不现;法尘合会,形成知见,不受他教,自毁根苗。理障也为智障,还为知见障;未证定观智慧,以理悟为第一,依修为修,依道为道。以知见在理上分辨菩提,以名相在恒河边上数沙;其未实知,身我空苦,诸法无常,语言文字言道不是道,理悟博知般若非般若。理障实为见思二惑过重,我法二执过度,妄念不空,妄心不定。故行人应休息世智,将有为知我证道、知我成佛等化作无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久禅必定,空境现前。

  邪见魔,亦为执障;以我法执著为根,以名相执著为苗,以有无执著为见,以两边执著为法。若以世智测度实相法理时,只可意知。以此缘故,自性不坏觉观非有见,自性本空妙有非无见,阶段生灭法则非断常,空无化有依缘非自然,气化形身为修非为道,自如有无证知非测知,一切虚幻不实为妄执,一切不正念观即邪见。执障邪见为外道法,非世俗邪见;邪执为碍,必堕外道邪定,或遭魔侵而坏正法。故行人应依智不依识,理悟可参不可执,不以已知为假定,修行定空识歧路,三界诸有亦为空。

  妄想魔,亦为自障;以不理智的信念,以脱离实际的想法,对佛法真理产生谬执,对修行规律产生误判。以诸法名相为实,以妄心取相为真,对迷影逻辑推理,对异想度量判断。其不知三界世法,皆从妄想生;一切业障山,皆从妄想起。以凡夫颠倒之心,坚固分别诸法,虚明差别念生,成十二种妄想;言说妄想,以种种音声词句为有性;所说事妄想,仅依其事相理解而不明义谛;相妄想,随事名相妄计起见而不明本性圆融;利妄想,不知世间财物无常而起贪著;自性妄想,执持诸法起自见而其他皆非;因妄想,分别缘生诸法起有无等见而为生灭法因;见妄想,计着梦见景象有异无异或俱同俱异;成妄想,假名实法起计我我所而成决定论;生妄想,计诸法若有若无皆从缘起而生分别;不生妄想,一切性法本无生无种而缘生无因;相续妄想,诸法执此与彼相计分别无有断绝;缚不缚妄想,于离妄无缚解中生执著。故有妄想悟道、妄想成佛等以妄逐明;须及时醒忏,知空想误道,而老实禅行,念观无所住。

  口业魔,亦为狂障;不经意间纵情谈,脱口而出无遮拦;嘴欠任性缺教养,轻重不分生事端。散乱妄念心不静,阔论高玄费时间;未修口德失正命,信口巧舌哪门禅。修行之人须慎言,交流有度忌狂宣;勿讥他过戒律在,口业如山一语愆。拔舌地狱因多嘴,偿还业报心胆寒;利刃割体犹可事,怨毒之气劫难消。故与人讲教说法时,知为知之;他人贤愚、长短、是非、得失,均可不见;古今兴废、善恶、灾祸、政事,与道何干;人前背后坦诚一样,沉默是金。否则,磨道驴,绕圈转,原处忙,是枉然;处事务,莫逢源,留进退,道相应。当知,修口即修心,心为人主宰,形质自如一,善结诸法缘。

  病苦魔,亦为害障;病分二种,身病心病;二病皆苦,痛有差别。身苦于表,心苦内煎;身痛求医,心痛自医。二病可以互转,又可合二为一。佛为心医,法为良药,若肯服用,护理自愈。故修行人须知病因,治疗病身,预防疾病。身病皆因前世业愆,与今世因缘和合,表里脏腑,肢体外伤,中毒传染,灾祸无常。治疗病身,除医者药术外,当知身有病时心不可病,受苦了苦应离世苦;虽病苦为魔,但不求无病,可转损害为增益道业,可化障碍为增长功德。预防疾病,在日常应调理饮食,养护心态,注意卫生,保持锻练;在禅行中应节量食,忌生冷味重刺激,讥渴切勿高声念唱,饱食莫要重力急走,熟食五谷不偏物味及不食不明物类;还应在坐卧睡浴、喜怒悲伤时,注意寒暑湿热、平和缓解等,保持身心健康,避免百病。世间有身方修道,心识房舍避风寒,修缮维护得坚固,加倍珍惜三宝缘。

  昏沉魔,亦为睡障;行人禅坐时,身感头昏脑胀、沉迷欲睡、神志不清、反应迟钝、郁闷寡欢、精神萎糜,无法精进禅行,故此为障。危害颇多,与痴有相近成分,难得神清气爽、心开意朗、念头分明、慧性敏悟等。原因多是,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过饱疲劳、口味过重、空气不畅、血液粘稠、体型过胖、缺乏运动、不勤精进等。对治方法,古有引锥刺肉、头撞柱墻、冷水浇头、按摩穴位、保证睡眠、香板警策、经行跑香、野外静坐等;今可选用常识,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劳逸结合、空气清新、适量饮茶、增强体质、深呼吸气、阳光沐浴、端正坐姿、坚固意志等。不可任其昏睡,而生懈怠放逸,以及贪求安乐,暗昧不生智明。

  大天魔,亦为鬼魅障;天魔皆俱五通,常有二类,一为欲界天魔,魔王及受魔法统摄鬼魅等;二为色界天魔,魔王及受魔法统摄精灵等。当修行人俱凡夫禅时,心识初静,心光湛然,便惊动欲界天魔来扰,身常不安,幻境频生,惊恐万状,坏乱禅定。当修行人俱初禅至四禅时,心识初净,心光辉明,便惊动色界天魔来扰,来去无方所,恼害不定时,常候其方便,坏乱其定境。凡受魔考者,皆为正修可证圣道之人。若经受不住魔考,皆为心有贪求、妄执名相等,而被天魔掌控其窍,暗昧心识;将禅者引入歧途,颠狂自谓成佛,害己后又去害人等;其后果惨烈,生遭王难,死堕无间。故古德告诫,“宁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日招魔。”凡修正定者,应一心正念,依智明辨,转化一切外缘,不为一切外境所染;特别是胜境不作圣解,更莫贪著虚幻境界;自然道心坚固,身心清净,魔众自退,得入法流。2016/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净慧法师       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