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修一切止观,应远离四种相


   日期:2017/8/19 16: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因缘相者,谓定资粮。应远离相,复有四种,谓沉相,掉相,乱相,着相。”得定,修一切止观,应远离四种相,就是不应该有的。“沉相”,是一打坐就昏沉,睡眠。“掉相”,是掉举,跳动,好像很清静,突然跳出一个念头来,发觉后又丢掉它。“乱相”,是散乱根本坐不下去。“着相”,即使得到空,得到静,也是“着相”。

  比如说观明点,如有光明点也是着相,连清净相都不着才对。譬如有分别影像的修行,本来要观明点或观佛像,但观不起来,而一个清净相来了,身心非常清净,假如贪图清净而定下去,自以为对了,其实错了,因为这就是“着相”,你被清净相迷走了。这样一来,你的清净专一,定境界之分别影像,离开了主体、觉体,反而不能得定了。所以许多修定的,到了边缘而不能得定,就是因为“着相”了。大家要特别注意,“沉相”、“掉相”、“乱相”、“着相”,这四种相不能住。《金刚经》上的四相(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是大乘菩萨依性体而论的四相,这里的四相是以功用而论的,属于应该远离的。

  “应修习相,当知对治此四种相,何等沉相?谓不守根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常悎寤,勤修观行,不正知住,是痴行性。”对治沉、掉、乱、着等四相,要特别注意。出家修行的更要注意,为什么打坐昏沉、不能用功呢?因为“不守根门”,六根不守,也就是身体放逸。所以戒律中的威仪,目不斜视,笑不露齿,就是守根门。哈哈笑就散乱了,所以笑要不露齿,微微笑,眼睛不要东看西看,要守六根根门。最重要的是饮食要知量,病从口入,所以不要贪嘴,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守身根,不能漏丹,所以别解脱戒第一条是淫戒。初夜是上半夜,天一黑开始;后夜是下半夜。“不常悎寤”是不勤提正念,贪睡,身心放逸懈怠,不“勤修观行”就是懒性。“不正知住”,因为没有正知性,这属于痴行性,痴的根性太重。

  “耽着睡眠,无巧便慧,恶作俱行,欲勤心观,不曾修习正奢摩他,于奢摩他未为纯善。”贪睡,找理由去睡,说太累了,自己又没有智慧,不懂得调整方法。然后一边出家,心里一边后悔;一边修道,一边生气;一边在这个环境,一边又埋怨讨厌,与烦恼一起来。虽然心想用功一点修止观,但是对正修行之路,修止、修定的方法根本做不到。就算是有一点练习,但在方法上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一向思维奢摩他相,其心惛暗,于胜境界,不乐攀缘。”总是想着修止得定的这个相,结果打起坐来,定还没有定,昏睡暗昧就来了。对于胜妙的境界,并不想进步达到。有些同学就是这样,很喜欢佛学,不过喜欢听听,真要下去修,那就做不到了,这属于痴性,都是愚痴无智慧。像世间的多情人、佛法的愚痴人,都属于昏沉根性种子的人。

  “何等掉相,谓不守根门等四,如前广说,是贪行性,乐不寂静,无厌离心,无巧便慧,太举俱行,如前欲等,不曾修举,于举未善,唯一向修,由于种种随顺掉法,亲里寻等动乱其心。”

  掉举心属于贪心的一种,不喜欢清净的环境,不喜欢定的境界,对于世间贪恋得很。经常碰到有很多朋友说:“学佛的人要离开婆娑世界,我不想,婆娑世界有什么坏?有电灯、冷气,哪一样不好呢?何必到极乐世界呢?那里琉璃为地,地都是平的,没有山爬,不好。”他们对这个世间没有厌离,没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喜欢胜妙诸欲之乐,没有修过止。“于举未善”,这些都属于散乱心,甚至想到家乡,修行不到几天就想家了,一想到亲朋故里,心就乱了,这属于掉举心,还不属于散乱心。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修行       南怀瑾)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