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人活着到底需要什么?


   日期:2017/8/13 20: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思想在主导,但一直以来我们所孜孜以求的都是怎么充实自己的知识、怎么把自己的外在形象做好,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好比煮一锅水,我们只看这个锅怎么漂亮,没考虑锅里面是否脏了。人的内心本是主导者,但我们没有好好反省。

  我们自称是非常优秀的民族,是礼仪之邦,拥有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反观现在社会,你看到彼此间有信可言吗?人与人之间都不打招呼了,邻居之间都不认识了,何来礼仪可言?连自己最亲的亲人都很少用心去沟通了,我们会把心摊开给别人看吗?这种冷漠是怎么造成的?

  当我们反省后会发现什么呢?人人都生病了。人们习惯于索求物质,用加减乘除来衡量自己现在拥有了多少,而很多东西并非我们数学好就可以掌控的。很多时候是整个社会、整个环境掌控着你这个人。你认为你拥有了,有时候反而很快失去了。

  我们总是认为人的快乐与否与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相关,所以盲目地追求物质。就像二战以后的日本,整个国家经济崩溃,那时候强烈的危机意识造就日本快速累积了大量财富;经历了二三十年的经济繁荣,日本却成了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就是大家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忘记了信仰。

  很多人不是没成功而自杀,而是成功后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一辈子的拼搏努力终于得到,可是以后为何而战?

  同是战败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这样的情况?很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认为二战后德国人会发疯,因为他们遗弃了上帝才会成为魔鬼发动了战争,造成了对犹太等很多民族的伤害,所以战后“找回上帝”是德国发展经济时的另一个目标。

  由此可以发现,在物质积累的过程中要有信仰才能达到内外的平衡和谐,才能够在物质发达后心灵也同等强大。信仰不是固定的,并非只是指某种宗教。对自己所认定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种想法,为它付出、追求一辈子,也许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最后也不会后悔,你因这种坚持获得了强大的力量和支撑,那就是一种信仰。

  比如科学家信仰科学,为了造福人类发明新科技,音乐家谱写乐章,如痴如醉去追寻,科学和音乐对他们而言就是信仰。就我而言,我坚持我的信仰,因为深信而充满力量,永远不会畏惧困难挫折,我活着就是因为我相信佛陀的教诲。我相信它并不是它能带给我什么,而是我要为我的信仰而奉献自己。

  我有个弟子是芭蕾舞团团长,她告诉我她一辈子的信仰就是芭蕾舞,一辈子就想在舞台上跳着芭蕾舞,一直到死为止。她接触我以后开始学佛,到了拉萨以后,我们在雄巴拉大酒店,有一个舞台很漂亮,我说,你去好好跳一支舞,她说没有问题,跳了半小时,太兴奋了,她因为缺氧倒在上面了。她后来说,在跳到感觉到快死亡时,她才发现自己虽然喜欢跳舞,但真正信仰的还是佛教。

  通常来讲,我们追求财富和健康都不是错,但如果在追寻的时候,它带给你的是承受不了的痛苦,带给周边人的也是无尽的苦难,这就表示你已经变成它的奴隶了。思想跟物质两者无法分离,我们的灵魂跟我们的身体怎么分?灵魂离开身体,人就不叫人,叫尸体;如果只有灵魂,没有身体,我们叫鬼魂。这两者必须综合起来,才是一个正常的人。灵魂掌控不了身体,叫做植物人。这两者一定要健康地并存才可以。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大脑也是正常的,我们就需要追问几个问题: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们对物质的追求难道不是为了让灵魂快乐一点吗?我们想拥有钱,拥有车,拥有房,就是希望让我们的灵魂有安全感,起码让它不恐惧。一个人没有房子是不会有安全感的,有了房,然而自己的心无家可归,安全感很快也会消失。

  身体、灵魂都需要一个家,只要用心找寻都不缺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中国人只花了三十年时间寻找物质,就得到了,得到了以后该怎么去维持它呢?人脉也好,财富也好,都可以累积。我多次提起,赚钱靠聪明,花钱要靠智慧。

  任何时候,不管得也好失也好,我们总有一杆秤。失去的不代表永远失去,总是会找回来,而找回来的不代表你会永远拥有。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会变化。变化的时候,得的失了,失的得了,能够不让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灵起起落落的,就是我们的信仰。

  几千年下来,那么多人拜佛拜观音,如果没有一些神奇的加持力,没有通过我们的虔诚心去改变我们一些命运,这种信仰也不会传承至今。两个人坐在一起,彼此都有不同的能量,没看见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们没有空气能生存吗?可我们有谁看得到空气?不知不觉中得到的加持力,是我们凡夫俗子肉眼看不到的。但是,用心能感受得到。空气的存在是因为你要呼吸,你去感受它的存在,你就发现它是那么鲜活那么清楚地存在。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满足自身生活的物质需求,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至关重要。信仰是一种面对生命中困难挫折的强大力量和依靠。一个有信仰的人,遇到重大选择或困难,极度悲观而失去信心,可以找他的宗教师以疏解情绪。

  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因果业力造成的。人们可以净化,净化完了,生命中的痛苦挫折就结束了,就可以开始新的生命。忏悔过去所做的恶业,反省后新的生机又开始了,“我”便永远存在。这就是宗教可以延续几千年依然那么有影响力的原因。它永远不会给你关上一扇门,让你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而是会给你指引道路,点燃希望。

  人活着到底需要什么?是让生命超负荷的运转还是活得快乐、自在呢?这种抉择就是一场人生博弈。因为对于答案的确定和选择,基本也就是给人生的轨迹标清了方向。超负荷的人生追求多半都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名闻利养的追逐,这样不停地忙碌,内心总会被不安全感笼罩从而患得患失。想要踏实、知足、快乐地度过一生,需要学会让内心成长,让善心善行作用于我们当下的行为,学会分享会比独享更有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善行)(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善行)  

 雪漠:让善行改变你的心灵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护生与善行 

 蔡礼旭老师:教孝是所有善行当中最重要的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 

 魏德东教授:雾霾源自心霾 善行创造净土 

 印良法师:随缘与攀缘的善行 

 贤崇·贤宗法师:善行千里,明于一心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思善言善行善,专治意YIN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