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如是我闻种种利益与意义是什么


   日期:2017/8/5 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是我闻】是佛经比较常用的开头,世尊在临涅槃前回答了阿难的四个问题,阿难问佛陀,以后佛经要如何集结呢?佛陀回答:冠以如是我闻。有的经翻译过来叫【闻如是】,和如是我闻是一样的意思。

  一、闻是什么状态呢?

  佛经最最重要的点,在这四个字里,几乎已经占去了绝大部分。过去有同修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当时粗略地回答了所谓闻必须要拥有的几个要点。闻,并非耳朵听那么一下,经文里强调的叫做‘闻在本识’,也就是说这一听的深度是要进入到心识里,而不只是左耳听右耳冒那样。

  就像我们很多学佛的同修,在做功课的时候,最最开始是不容易跑的,因为对经文不熟悉,当熟悉程度越来越好了,就开始跑的容易了,就算是心念已经跑了,嘴还在念叨,而且还不念错,当一恍惚发现自己跑了,再回来一看已经几行几页都读过去了,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泛存在学佛同修中的。

  我们熟悉经文,达到就算心念不投入也不念错的时候,可以说是真得非常熟悉了,前后文一引一搭就能顺着背出一大段来。但是各位,佛经不是给我们这样读的,这样读算是糟蹋佛经,在经文里佛菩萨给我们修行的方法、给我们得利益的手段、给我们修行的路径方向,而我们像机关枪一样的扫射完毕,这些佛菩萨给我们的法宝,我们可拿到手呢?在过去问了大家关于《地藏经》的几个问题,很多同修对这些都没有考虑过,自然没有一个答案,在其中也没有对应的收获,这不是佛菩萨希望如此的。

  二、闻是深信、躬行、接受、认同、随喜赞叹。

  于是这个闻,就是深信。当我们听到一句经文,如: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一句我们是否真的相信呢?如果相信那么必然会趋同,也就是说必然会去做深入经藏的事情,如果说我信了这句话,但是我还是泛泛地开着机关枪做功课,那么这样就不能算做闻了。

  比如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我们听到了是否深信?很多人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对待佛法的,复合他自己利益的事情就大赞佛法的殊胜微妙,违背自己利益的事情,就说这是不对的、这是错误的,这种对佛法的信受能力,还不能叫做信,更不能叫做深信。

  闻,就是躬行。闻就是依教奉行,闻就是欢喜信受。当我们展开经本,看到一个方法手段,我们是否能思维一下这个方法要如何去用?是否有约束条件?是否有一个没有注意的门槛?

  比如说早先告诉大家要去读《悲华经》,这里不只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500大愿的事情,也记录了释迦佛和阿弥陀佛的关系,记录了转轮王的1000个儿子发愿并被授记的事情,这些都是很殊胜的,但是彼时的宝海梵志用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引导转轮王及千子发愿,又用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引领无量无边的众生趣入菩提?这个方法太殊胜了! 看到后,是否也想过也要这样去跟随佛陀的引领,也这样去做呢?

  不瞒各位,我看到这个方法,当下就这样去做了,可是我没有办法让你们也这样去做,所以只能告诉你们去读《悲华经》,并再三地提注意这块的内容。你自己不去读,这个方法就算告诉你,也依然用不了,这个门槛就在这里,不是法有问题,而是机缘不契合,于是这个缘我们必须自己去努力促成,如果自己不努力,只等天上掉馅饼,这种消极和怠惰可不是很正常的状态。

  于是,闻就是接受、就是认同、就是随喜赞叹。当我们听到佛陀讲的法要,我相信他说的都是对的,我也听到很高兴,但是我不去这样做,我不接受这样的方法,这些法也不会发挥作用。学佛就像是一盏灯,你要确定电源是可用的,还要确认线路是良好的,并确认灯泡是正常的,这三个条件都具足了,是否灯就能亮?还有一个开关,学佛的这个开关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行,如果心行跟不上,就算屋子需要光明,电源、电灯、电线都是良好,可屋子依然是黑暗的。

  展开说,电源就是佛法,就是我们学习的那个甚深的法要,如果电源有问题,我们学来肯定不会得到受用;电线就是法门手段了,我们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法门,才能满足点亮灯泡的受用?而灯泡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愿。 如某人希望有孩子,于是告诉他要去求菩萨,求地藏菩萨也好,求观音菩萨也好,都是可以的,他是否会去求呢?对于某些人来说,听到了嗤之以鼻不去求,自然保持没有孩子的状态;而求谁?这就是路线方法的问题了,至于你去求了是否相信佛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电源了,所以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关键的点还有一个心念行做,心念行做才是收到效果的开关,而有的人在其中去做了,但是却没有得到求的满足,就要去思维这四个部分,一电源;二电线;三灯泡;四开关。

  如果这四个部分中一个是有错的、有问题的,那么效果都不会有,学佛也是这样的。点亮灯泡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我们学佛到底是要实现什么效果?如果你想获得的效果不明确,你是安灯泡还是安发热片 ,还是安一个电视,还是安冰箱呢?当你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目标后,线路问题就马上浮出水面,到底这个线要如何走?也就是要选择什么样的法门,去满足我希望的效果,这样一来诸法空相,因缘而生,这个能生万法的缘就是我们的这个起心动念,我们想要什么?这个缘就促成了对应的法的效果产生。

  这四个部分的相互配合或相互蹩脚,如果细说就会非常复杂,各位可以自己去思维推演一下。当我们选择好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个方向路径,这都是外在的部分;而内在的部分,就是开关和这个用电器了,用电器是我们的根基根性的问题,开关是我们的心行,想要去点亮电灯,但是我这个根基很差,只是0.5W的,就算点起来也如萤火一般。

  三、闻是信愿行的配合。

  于是这个闻,就是信愿行的良好配合,就是闻思修的良好结合,就是戒定慧的良好运用,就是体相用的良好融合。当我们展开经本,这四个字,已经把绝大多数的佛法核心秘密都已经交付完毕了,只是我们开着机关枪,掠过宝山。各位思维一下,菩萨说这些是要做什么呢?于是佛留给我们那么多经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一言蔽之就是菩萨要把我们都复制成圣人,佛要把我们都复制成佛。

  四、如是我闻是复制佛菩萨成功榜样为蓝本,不断地去复制成功案例。

  如是我闻,就是一个复制,就是以一个成功榜样为蓝本,不断地去复制成功案例,让更多的受众成就一样的自己。这一句若展开说,就很容易理解佛的慈悲、菩萨的辛劳;也很容易理解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更容易理解,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法平等;再继续延伸,那就是虚空法界是一真如性,是一真法界,只是在复制的过程中,有的很乐意接受复制,而有的不那么愿意接受复制。

  这个开关,又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心行上了。过去常常说‘趋同’就是趋向一致,这个趋同就是复制的过程,就是完全相同的前奏。地藏菩萨很辛苦,我们想成就和地藏菩萨一样,那就要和地藏菩萨的心念一样、行做一样;如果有什么不同,就不能是完全的复制。当我自己还有一个小私心,我去复制一副伟大的蓝图,会因为这个小私心,而不能完成复制,这样就成了一个看上去很美、却华而不实的残次品。

  从佛教诞生到现在,残次品出现的太多了,这个现象不是任何一个参与者希望的,佛陀不希望这样,菩萨也不希望这样,我们的亲教师不希望这样,我们的亲人眷属朋友也不希望这样,为什么都不希望出残次品,却出现了呢?没严格按标准去操作。

  什么是标准?这个闻就是标准,闻了信受与否、愿意与否、心念行为不折不扣地躬行与否?如果这也差一点,那也差一点,这一系列的每个环节都差一点点,残次品就是100%的几率。

  当我们感慨佛教行至如今衰弱败坏了,失去了佛教的本意了,丧失了宏大的效果了,混迹得和世间的学术没什么区别了,当我们感慨这些的时候,是否也要小小的自责一下?正是因为我没学好,所以才这样;若我学得好了就会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多了一个优秀案例,能跟随的人越来越多,这股良好风气就会形成了,而如果自己看到了,却只会感慨,在行动上不去努力,这些实在是无济于事的。

  展开经本,佛陀叮嘱菩萨们做什么?叮嘱了护法菩萨们要去做什么?叮嘱了自己要去做什么?这些都要看得到,不然只陷入在文字相里,学佛就成了佛学,佛法就成了一门课程,他的必要性、唯一性也就丧失了。

  如是我闻,希望这次分享完,各位看到这四个字,起码能五味陈杂,不要机关枪一般地扫射过去,要嚼、要品、要深思维。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阿弥陀经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