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


   日期:2017/7/20 10: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就是最有名的第十八愿,称为十念必生愿。

  

  此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根本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阿弥陀佛之所以发大誓愿,建立极乐世界,无非就是令一切众生往生,而十念必生愿,就是往生净土的正因,其余的四十七愿,都是让众生对极乐世界生欣求心而入此愿。如果没有这一愿,就没有往生的因,没有往生的因,其余的愿也就形同虚设。所以其余的四十七愿都摄在此愿。这第十八愿是弥陀誓愿的根本,也是愿中之王。

  下面我们来看愿文。十方众生,这是弥陀大愿所被之机,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是要摄取什么样的众生呢?这里说明,就是要摄取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的一切众生。在汉译和吴译的愿文中指出,乃至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也就是,阿弥陀佛不嫌任何众生的罪业,不要说是恶人,连畜生道的众生,饿鬼地狱的众生都要救度,都要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成佛。所以说阿弥陀佛真的是无上的大慈,平等的大悲,如一轮明月浮于万水,不嫌浅深;如一个太阳照诸世界,不选高下。摄万机于一愿,纳千品于念佛,不舍一人,平等度脱九法界一切众生。这就像慈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不论是贫穷的也好犯错的也好,乃至是进了牢狱的这些儿女们,反而是更加的惦念、关心,想尽办法来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设立一个怎样的修行方法,才能让这个根机千差万别的所有众生,都能往生净土一生成佛呢?阿弥陀佛在因地观察了诸佛刹土,看到一切的众生,无量劫以来造作种种的恶业,一切时中,贪爱之心常染污善心,瞋恨之心常燃烧法财,所以这个三学六度难修,诸行万善难成。孝养父母等世间的这些善法都难以做到,更何况出世间的善呢。如果是以造像起塔作为往生的条件,那贫穷的人往生就没有希望,毕竟富贵的少,贫困的多;如果是以持戒作为往生的正因,那这个破戒的,肯定就没有希望了;如果以智慧高才作为往生的条件,那这些愚钝,还有这些下智的众生,就往生不了。所以阿弥陀佛用了五劫的时间思惟,舍掉六度万行,选择以念佛作为往生的正因。十方一切众生,只要你信愿持名,就能乘佛愿力往生净土。净土宗的四祖法照大师在《五会法事赞》中说:“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来迎,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我们今天能够遇到如此方便易行,而且还能一生成佛的念佛法门,一定要生希有想,一定也要更加的珍惜。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非常的来之不易。阿弥陀佛为了让我们这些根机陋劣的业障凡夫,脱离生死苦海,思惟五劫,又修行了无量劫才成就的。

  我们怎样来报答阿弥陀佛的这个恩德呢?不只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修行,多去烧香、多去上供,我们要真正的发起这个信愿的心,我们关键是要以经文来信愿奉行,也就是说的依教奉行,就像我们《弥陀经》当中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什么样的才是《弥陀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呢?就是依佛教导,依净土法门的教理,信愿持名,就是我们净土宗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大家现在学佛有好多的错误的信仰,所以世间人都称我们迷信。我们学佛要不就是求富贵、算命,想了解自己的福报,古人说嘛,君子问灾,小人求财。我们学佛不只是去求平安,这些都是世间法,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以佛的真理,作为我们觉悟的方向,作为我们修行的目标,真正的发起信愿求生净土的心,这就是依教奉行。我们学佛的觉悟,佛令我们舍的我们要舍,佛在经中要求我们做到的,我们要去做到。佛给我们制定的戒律,都是自利利他的,帮助我们恢复我们的觉性的,不是对我们的约束,也不是对我们的束缚,而是帮助我们解脱的。所以我们要处处和经教要相应,随顺佛意,随顺佛愿,这样才是真正的报佛恩。

  好,我们看下面的经文。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段经文就把我们净土宗的信、愿、行,全部都包括在内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三资粮。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是行。我们先看至心信乐,至心就是我们说的真诚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所谓至者,真也;诚者,实也”。所以至诚心即真实心,一切众生的身口意业,必须于真实心中作,不能外现贤善精进之相,而内怀虚假,甚至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调。师父现在观察到,我们现在有的居士,在寺庙里护持三宝、护持寺庙,也非常的发心,每天也在念佛,可是一遇到事情了,这个学佛的心真的就没有了。我们一定要时时来检讨自己,不是说看你每天怎么做,而是要看你每天的心思安住在什么地方的。就像我们在寺院里面护法,大家相处总会有一些磨合,在磨合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的不如自己意的时候,有的居士就会生出嗔恨心,不肯原谅对方,这都是什么?这都是没有真正的至诚求生净土的心。大家都念佛,将来都是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去做法眷属,哪有什么可以不去原谅的问题,是不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检查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是念佛的,是不是真的求生净土的。一件小事互相嗔恨半年、一年,老死不相往来,那我们用这种心念佛,我们想想,起不起作用?和阿弥陀佛的这种平等慈悲心,相不相应?还有的居士口是心非,口口声声是说想学佛,其实,每天所作所为和念佛根本不相应。出现这种问题师父也检讨自己,真的检讨自己,因为什么呢?都不是你们的错,都是我的错。谁让我生在末法,到极乐世界是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是真的有福报,真的有善根。而师父今天是和你们聚会一处,不是你们的错,都是我的影像所显现出来的。所以都是师父没有修好,都是给师父的一个提醒,当我遇到这种境界的时候,说明我的阿赖耶里面,还有这些依报不够庄严的现象出现。为了求生净土,应该更加的去信愿持名,更好的念佛。这样,把你们也感招到随着师父这个正报,这个依报也是庄严,就像极乐世界一样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看,阿弥陀佛在因中行菩萨道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都是真实心中作。所以修行人如果不真实,就和阿弥陀佛的佛性,师父说阿弥陀佛你们很难理解,师父说就和阿弥陀佛的佛性不能相应。那和阿弥陀佛的佛性不能相应,那我们念佛的这个清净慈悲平等的心性,怎么能够显相出来?显相不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口里是念,心性和清净平等觉,和无量觉无量寿无量光不相应。所以我们一定要深深的理解这个至心信乐,一定要深信,决定相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绝对相信,我们要信愿持名就能和阿弥陀佛感应,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不能有一丝毫的疑惑的,哪怕就是释迦如来在你面前,劝你改变修行的法门,你也坚决不违本愿。如果能这样做的话,佛祖现身尚不能改变你的信愿,更何况邪魔外道,虚伪邪说也不会迷惑动摇,那能够这样信的话,才能称为深信。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反省,自己是不是有这个疑心潜伏于内心深处,什么样的疑心呢?我们经常有这种现象的,好多居士来问师父,说师父,你看我能不能往生?这就是一个疑心,不相信自己,不相信阿弥陀佛。有的还疑惑,我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不去做点善事,我能修到福报吗?这个疑心也非常可怕的。甚至,我们每天来念佛的一个居士,经常说了,就凭你们还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么好去的吗?这些都是疑心,真的是对净土法门不了解,这个都是怀疑阿弥陀佛本愿之心。我们一定要信自信他,信自己的佛性和阿弥陀佛等无差别,不管你有多大的习气,不论你有多大的业障,但是,你本来成佛,只是被业障所障碍住了。只要你真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的清净本性自然显现。就像拨云见日一样,太阳本来存在,只是被业障所障碍住了,当我们念这一句弥陀名号的时候,我们的清净本性他就自然显现,阿弥陀佛的本愿之心自然和我们相应,他的本愿加持我们往生净土,就是这个道理。说净土法门,是一个难信易行的一个法门,难是难在信上面,你只要深信了、切愿了,师父说,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加持,你肯定往生。

  那怎么样来破除这些疑心呢?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说:有的三昧能除贪,有的三昧能除瞋,有的三昧能除痴,除过去的、除现在的、除未来的,只有这个念佛三昧一切都除。所以念佛能除掉疑。在《无量寿经》中也讲,“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也就是说,听闻到弥陀的名号,能发起信心,疑心自灭。如同明来则暗去,当下一体成就。因为佛号中具足佛的愿力,众生称念,佛力自然运作,摄念佛人佛心入凡心,心生起信,归于净土。就像偈子中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年要举办几次的精进念佛七?不但是为了增加大家的念佛的功夫,还要增加大家的信愿,对往生能够生起大的信心。这个第十八愿是承接着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而来的,十方诸佛,在各自的国土上称叹弥陀名号,十方众生闻而生信,至诚真实,无疑无虑,欢喜爱乐,对往生生起好乐之心,向往之心,这就是至心信乐。这个乐也含有愿的意思,相信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但是不见得一定要愿意去,有了这个好乐之心,就会非常的向往,能够生起欣求心,所以下面接着就谈到了愿。 欲生我国,这个欲就是愿的意思。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具足深信,就发起了欲生我国的大愿。蕅益大师说:“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誓愿是菩提的正因,所以持名念佛必须有信愿为先导,那么持名之功,才不致于落在人天小果上面去。就像行路人,要先看清道路,然后才能启程达到目的地。由此可知,净土法门以信愿为往生之券,如果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乃至一念,也决定往生。因此有信愿,则与佛有缘,有缘便蒙佛力加持,蒙佛接引。如果没有真实信愿,纵将这个名号念得如铜墙铁壁一样,即使你念到一念不生,也不能得生净土,因为你没有愿往生的心。

  那既然愿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发真实的愿呢?愿的内容很直接,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做到真实发愿,就要我们在平时要多下功夫。不管任何的情况下,我们都要先观照一下我们的心,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和往生相恒顺的。如果我们和往生是违背的话,那我们就赶紧转过念头来。其实,师父也经常跟大家说,行住坐卧都能考验出我们是不是往生的心。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出来了不要紧,赶紧想想,我和往生是相应的还是相违背的,相违背的赶紧阿弥陀佛。我是要求生净土的,我是发起了求生净土的菩提心愿的,转过来念头来。这样更增加了你求生净土的根,时间长了,他自然就会产生力量,处处你都是为了往生而去做的。在《净土十疑论》中的序中说,这是杨杰居士,我们在《弥陀经》中讲过他的公案。杨杰居士在《净土十疑论》中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也会被此爱所牵,而不得生。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的牵挂,多少的这种欲望,这种爱,父母、妻子、财产,现在我们有的居士喜欢文玩,玩珠子,看了都是为了念佛,其实,是对这些东西生起了这种贪心,生起了爱。你有一物不轻就是妄,有一念不除也是爱,这都是与我们往生相违背的。当我们临欲命终的时候,这一物这一念就会牵挂我们,就会成我们的束缚,耽误我们往生的。一定要放下这些贪爱,往生才能够没有障碍。但是要想放下,确实也非常不容易的,如果要是容易的话,释迦世尊不会在《弥陀经》中三次劝愿了。但是从这个净土的角度来说,障道的因缘多,跟大家说也不是坏事的。就像师父刚才讲的,甚至他可以帮助我们增上我们的信愿的根。如果在每一次的贪爱的时候,都能告诉自己,都能提醒自己,我是要往生的,那我们这个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了。一次发愿是一种力量,两次发愿就是两次的力量,如果你在每一次的出现逆缘的时候,你都能够觉起,你都能觉悟,发起愿来,那这个力量就会越来越大的。那我们的这个生命,逐渐的随着往生的这一个方向来去生长,就是为了往生而去活着,用我们的话说,巧把尘劳作佛事了。行住坐卧都是为了往生,利益众生也是为了往生,我们就这一个方向。其实,还不离世间法,但是还是在做着往生的事业,求生净土的事业。我们做一个比喻,就好比一棵树,它始终都是向着西方去长,时间长了,无论何时,你把这棵树砍断的话,那它都会向着西方去倒下的。如果我们就是为了往生而生活,那我们可以说,在我们临欲命终的时候,跟大家说不需要助念,他顺其自然的他就向往极乐世界了。所以我们平时要发愿,把这些障碍的因缘都变成增上缘,你平时做得了主,那往生的时候跟大家说,你一定可以自在,自在什么?自己做得了主,才是自在。

  唐朝的道昂法师他修行的非常好,他平时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当他预知时至的时候,到了约定的时间,他升上高座,这时候香炉中发出了奇异的香气,道昂法师于是引领四众弟子,受菩萨戒。他说戒的时候言词义理,切中心要,让听闻的人非常的感动,生起虔诚恭敬之心。这个时候,天空中演奏着美妙的天乐,声音响彻云霄,道昂法师向天空中看去,然后他告诉大众,兜率陀天的天人来迎接我升天,然而天道是生死的根本,不是我所愿,我常起愿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此愿不能完成呢?才一说完,诸天大众一下子就散去了,马上,极乐世界的香花伎乐,充满了整个虚空,像美丽的云彩一样,莲花马上腾空而出,回旋围绕在大众的头顶上,在场的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的。道昂法师又对大家说了,大家珍重,好好安住,现在西方极乐的祥瑞已经现前,我要往生去了,才说完,只见香炉从他手中坠落,即刻他就坐在高座上,他就往生了。那我们知道,兜率陀天的快乐不是我们人世间所能比的,那如果道昂法师平时不是这个信愿坚固,面对这种境界的时候,也很难做得了主宰的。这就是因为他有坚固的信愿,再好的境界都不是我所愿,我只信愿极乐世界,这就是信愿坚固。

  那我们大家信愿坚固了以后,我们就要落实到行上了。经文中就说了,乃至十念。善导大师说:“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无疑也”。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理解乃至十念。学佛早的可以从现在开始,念几十年的佛,尽形寿称念弥陀名号,一直到临欲命终的时候;学佛晚的人呢,甚至在临欲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开导,发愿求生净土,乃至十念甚至一念都能往生。能不能往生,不是跟你学佛的时间长短有关系,而是和你的信愿有无有关系。当然你念佛念的越多越好,就像这个彻悟禅师说的,“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只要具足信愿,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出家,不论你是聪明人还是愚钝之人,不论你是善人还是恶人,只要能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所以善导大师把这一愿,称为念佛往生愿,而不是叫做十念必生愿。因为信愿具足,上尽一形,下至一声,不在乎称名遍数多少,都能够往生的。大家一定要有信心的,听完这个以后,大家不要再麻烦老和尚,说师父,我学佛晚的不能往生。学佛早晚不要紧,看看你有没有信愿,哪怕你现在有信愿,下午都能往生,马上都能往生,是不是,是和你的信愿有关系的,师父讲的经一定要多听几遍的。

  那我们讲到了十念必生,一念都可以往生的话,那有的人可能就会生起侥幸的心理。认为既然一生造恶,临终十念都能够带业往生,又都不退转,弥陀如此大愿不可思议,那我们先玩玩,先忙于世间的贪嗔痴吧,到临终再念佛也是可以的,这是错误的思想。师父曾经看过,有一位法师,居士提问他,说的打麻将,然后临终再念佛,可不可以往生呢?这位法师回答:可以往生。师父今天说呢,从理论上来说有机会,但是微乎其微。我们试想一下,每天都是贪嗔痴的心,每天没有安住在求生净土上面的心,我们这个临欲命终的时候,怎么能生起信愿的心?今天听到弥陀名号了,都没有发起大感动的心,大求生心,那我们到临欲命终这个四大分离的时候,你能舍掉哪一样?舍不掉的。你临欲命终的时候,你的哪一个种子熏修的重,哪一个种子会起现形的。你贪爱儿女的心重,临终准是贪爱儿女而生起来;贪财产的人,临终准舍不掉他的财产。所以蕅益大师说:“业道如称,重者先牵”。我们现在没有厌离娑婆的心,都是喜爱娑婆,对求生净土没有欣求的心,那你临欲命终这个四大分离的时候,我们试想一下,怎么能够生得出来?也许能,微乎其微。但是只要你能生得起来,就可以往生,从理上说是可以这样的。但是,师父可以说微乎其微的。你就敢保证你有这个大善根机,你有这个大福德因缘,很难的。我们千万不要抱着这种侥幸不老实的心态,从现在就培养我们求生净土的信愿,每天都要把你所做一切,回向求生净土。就像师父刚才说的,每天都要把你的一切,都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这样,往生有把握的。维则大师在《净土或问》中说:“砒霜鸩酒是毒中之毒,这种说法比砒霜鸩酒还毒”。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平时不修行,临终想侥幸往生,比砒霜鸩酒还毒。不但耽误自己,而且耽误天下人。所谓造恶凡夫临终念佛的,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在临终遇到善知识,才能念佛往生,万万人中也没有一个半个。你又不是神通圣人,怎么知道自己是好死还是恶死?万一偏风失语或者遭遇横祸而死,那又如何念佛?假如好病而死,临命终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螃蟹落汤,痛苦逼迫,心里恐慌,恐怕也念不成佛。就算你是无病而死,但是妻啼子哭,再加上自己贪生怕死,以致胡思乱想,杂念纷飞,也念不成佛。不是你们临欲命终,都能遇到师父来给你们助念的,万一师父出去讲经,没有时间赶到,你说你们这一辈子不白过了。所以一定要先每天锻炼,我们每天提高我们的信愿心。彻悟禅师说:“但此一念不可侥幸而致,必须存之以诚,操之有素,是故我辈于此一句弥陀,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者,无非为熟此一句而已,果得一念纯熟,则临命终时,唯此一念,更无异念”。智者大师也说:“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这个惟此一念,更无异念,就是临终在定之心。通俗地来说,就是心中只有一句佛号,没有其他的念头,心中只有求生净土,不是一会儿想到东,一会儿想到西。要想提的起这一句佛号,要靠平时的千念万念,念到纯熟,把往生的盘缠备的足足的,才有把握。

  著有《念佛三昧宝王论》的飞锡大师,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这个十念,并非是具体的单指这个十的一个数字,不是单指的十声念,其实是鞭炮的捻子和引子,捻子和引子多长无关紧要。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捻子十厘米也好一厘米也好,念佛十声也好三声也好,哪怕一声也好,就好比捻引子一样,而这个一声响,是在引子的最后一闪,往生也是在最后一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大家能听明白吧,不论多长,只要你最后一闪,他就成功了。你念一辈子,但是你没有信愿的心,东想西想,也成功不了,你最后一念,就是一个愿生西方净土,他就成功了。学佛后,每天都念佛,这就是捻引子,捻子和引子别断了,念佛就是为了临终最后这一念。所以我们平时要多检查自己平时所起的念,是为了往生净土而念佛,还是为了名闻利养。我们要多检查自己,看看我们的念头与哪一法界相应,是与十法界相应呢?还是为了求生净土,和极乐世界所相应呢?都在我们的念头当中了,我们自己反照一下,反观一下。永明大师说:“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将来能不能往生不需要问别人,对照一下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明白了。大家能听明白了吧,就是这个意思,千万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我们从现在开始生活照旧,该怎么生活你就怎么生活,该怎么利益众生,就怎么利益众生,该工作的,好好为社会服务,该照顾家庭的,好好照顾家庭,但是,这个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什么?愿生西方净土中。这就对了,都能听明白,是不是。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段经文非常的重要的,五逆和诽谤正法,都是应该堕落阿鼻地狱的重罪。五逆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诽谤正法就是诽谤佛法,我们今天说的不信有佛、不信真理,诽谤佛、诽谤菩萨、诽谤正法。这里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说如果这两种罪都犯,就不得往生。可能有人就会问了,如果就犯其中的一条罪,能不能往生呢?《观经》中说:“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也得往生,但是如果只诽谤正法,不犯五逆,不能得生”。就是这么一个概念。昙鸾大师在《往生论》中说:”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你诽谤正法了,没有别的罪,任何错都不犯,哪怕你修十善,你也不得往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人会觉得犯了五逆罪,伤害到别人罪过极重。他有行为,他有现行,他会伤害到别人,而只是说说无佛无法,怎么会比五逆罪还重呢?《往生论注》中说:“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出世间善道,教化众生者,岂知有仁义礼智信耶?如是世间一切善法皆断,出世间一切圣贤皆灭,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就是把根子断了。昙鸾大师这个说的非常的好,五逆的罪人为什么会犯五逆?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正法。如果我们大家都知道因果报应,知道为善得福,为恶受报,应求解脱,消除这些贪嗔痴,就不会犯五逆了。因此诽谤正法的罪比杀父、杀母这五种逆罪还要重。所以古人说:不怕破戒,就怕破见。你破了戒了,在行为上我们还可以忏悔,还有忏悔的机会,还可以再修正过来。如果你要破了见了的话,根子断了,连修正的机会都没有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根子就断了。《往生论注》中还说:“此生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就是这样愚痴的人,既然诽谤正法,那他怎么还会发起求生净土的心呢?所以不得往生,是这么一个道理的。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散善义中开示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对未造这种罪业的人说的,目的是为了警戒众生,不要犯这样的重罪,所以说犯了这种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不是说已经犯了这个罪的人,佛就不再摄受你了,如果犯了这两个重罪,还是可以忏悔的,还是可以得到摄受的。佛法就是这么的慈悲、就是这么平等。因为我们众生本来成佛,你只要犯了以后,你只要去改正,只要去忏悔,还可以得到佛的加持,佛的摄受的。但是犯了以后,往生会有障碍。第一,在莲花中莲花不能开,你见不到佛及诸圣众。第二,听不到正法,不能出去供养诸佛,除此以外更无诸苦,没有别的不好了。我们说这个莲花不能开,不是说马上就开,他需要十二劫莲花方开,是这么一个理论。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你就没有别的诸苦了,只是莲花十二劫以后才开,但是他享受的快乐,这里面说了,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就像有三禅功夫的,享受这种快乐。善导大师说:“应知,虽在花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这个不胜,胜在古文的解释,是受的意思,那善导大师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虽然花多劫不开,你也不要受阿鼻地狱之中,长劫永劫受这么大的苦痛了,有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就得这个快乐。善导大师的这些观点,和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下卷中说的是一致的。昙鸾大师说:“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呰贤圣,捐痹尊长,如是人应受拔舌,瘖哑等苦,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皆得解脱”。我们今天不要说我们能不能往生,犯了五逆十恶的,诽谤正法的,他只要后不再造,现在发起精进念佛,求生净土的心,一定可以往生的,是我们最大的一个解脱,多方便。阿弥陀佛的慈悲真的到了极致。

  那我们说,我们犯的这些重罪,怎么样去忏悔呢?跟大家说,就是信愿持名就是忏悔。蕅益大师说,“信愿持名就是菩提心”。我们的佛性就会显现出来了,就是这么一个真理,对我们末法众生,慈悲到了极致。由此可知,唯除的意思,其实是止恶之意,使还没有造这个恶的人,不敢再造。如果已经造恶之人,你只要能够信愿持名念佛,那么阿弥陀佛仍旧来摄取,仍旧来接引,无有遗漏。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真是平等普度。我们讲了这一愿,大家就能明白什么叫平等普度了,不是因为谁好我来度谁,谁不好我不去度谁,没有分别心的,佛菩萨没有分别心的。更不会因为你造了恶了,极乐世界的菩萨去排斥你去,那这不是平等大愿了,谈不到平等了。所以善导大师赞叹第十八愿:“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这第十八愿,确实是四十八愿的心要,是愿中之王。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四十八愿)(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四十八愿)  

 张秉全居士:学习《四十八愿》摘记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