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信佛与学佛


   日期:2017/7/11 14: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有很多人都觉得学佛很久了,为什么没感应、没进步呢?实际上是把信佛和学佛给混淆了。现在很多人是在信佛,并没有学佛。你只是信佛,成不了佛,也做不了佛;只有学佛,将来才能够成佛、做佛!

  信佛,它不包含学佛;而学佛呢,它包含着信佛。学佛是在信佛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它没有停留在“信”的台阶上。学佛是需要一些方法的,你只是信佛,总停留在“信”的层次是不够的。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初在修行的时候,他也拜了很多位老师,也都是有一些方法的。

  修行啊,仅仅凭我们有虔诚的信仰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方法,再加上虔诚的信仰、毅力、自己天资的聪慧(也就是根器),这些结合在一起,学佛才会进步,才容易像我们通常说的——开悟!否则的话,你单单凭个信仰,力量根本不够!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以为吃吃斋、念念佛、烧烧香就这样学佛就够了,实际上根本不够!这些只是最初学佛的入门。就像一个读书上学的人,读了很多年还在读一年级,那你就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学佛这么久了,天天还是停留在烧香、拜佛、念经上,那就不对了!如果是刚开始,是对的;如果学了十几年了,还是在搞烧香、拜佛、念经这一套,就不对了!

  你拜的是佛还好,如果你拜的是精灵鬼怪,就和它们沟通、相应,那么你临终的时候,它们就要对你负责,就把你接引走了。接到哪里去呢?接到精灵鬼怪那个层次里面,去做它们的子民!你拜什么就和什么相应。拜佛就和佛相应,拜精灵鬼怪就和精灵鬼怪相应,道理就这么简单!

  你们在座的,已经皈依了的人都知道,受皈依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皈依佛竞,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你既然皈依佛了,已经学佛了,就不要再拜那些鬼神、精灵了。你拜了它,就承认把自己交给它了。你既然把自己交给它了,它就要对你负责任,你临命终的时候,它就要把你接引走了,你就去做它们的子民,也成为精灵鬼怪。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就不会去拜这些精灵鬼怪,而是去拜佛。因为整个宇宙的层次里面,虽然有很多不同层次的众生,但是,佛是最高的力量,只要拜佛就行了,其余那些民间的精灵啊、鬼怪的,不必要去拜它。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有附体呢?就是因为经常拜那些精灵鬼怪。假如他们有很虔诚的心,拜久了,就和精灵鬼怪沟通了。如果真是“神”,还不错!问题还不是神,就是那些精灵鬼怪!神的层次比那些精灵鬼怪要高很多啊!可是我们现在相应的不是神的层次,都是一些精灵!

  你如果和这个精灵是善缘,它有可能就跟随着你。再严重的话,就附在你身上,利用一些神通啊,说是神通,实际上哪里有什么神通?都是一些鬼通!它附在你身上,你就有了“鬼通”,可以发个小财、出个小名,就是这些而已!

  因为你生前用了它很多的力量,那么临终的时候,你就要偿还,你就要做它的子孙后代!你什么时候把这个债务偿还完了,你才能脱离它那个层次,再做人。

  所以说,你没有遇到明师给你指点,你以为自己天天拜的是佛,实际上都偏差了!我们在世间做事都需要老师教,何况学佛呢?怎么不需要老师教呢?你说:我不学佛,我仅仅信佛。你不了解佛,你怎么信佛呢?信佛还需要了解佛,我们现在是学佛,更需要掌握佛!你不掌握佛,怎么学佛呢?

  你要开车,不会掌握方向盘,你一开车,车就翻了!学佛啊,方向很重要!当你没有搞清楚方向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去学。必须要找一位修行过来的人,如果你碰到个一知半解的老师,那么你最好不要马上迈步,先要自己弄清楚。

  佛门里还有一种现象,喜欢说:“我的法门高,你来学我的法门;他的法门高,你去学他的法门”!现在有很多法门,把我们这些学佛的人,都搞得颠三倒四、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学什么好了。

  实际上你会用、会掌握一种方法,所有的方法你都会用功;你如果这个方法不会用,没有掌握,再好的方法,对你而言也没有用,你也不能掌握。一个法你修通了,所有的法也都修通了。就像开车一样,你学会开“宝马”的车,“奔驰”的车你一样会开。不存在你只会开宝马,而不会开奔驰。一种类型的车你会开了,其余的车你摸一下、熟悉一下,很快就会开了。不管是什么牌子的车,都是要靠我们的手、我们的感觉去开。修行的方法也是这样,你掌握了一个方法,所有的方法也都会了。

  有的人说净土宗高,有的人说禅宗高,不论哪个法门,都是我们用“心”去修,如果你会使用这个方法,驾驭这个方法,对你而言,这个方法就好;你不会用这个方法,对你来讲,这个方法就不好。对你来讲不好的方法,也许对另外一个人来讲是好的,所以你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

  对于修行的法门来说,也有个根器、因缘的问题,可能你以前修过某个方法,这一世再修,这个方法就很容易上手。你的心量放宽了,学习任何一种方法都很容易上路!你有一颗佛的慈悲心,能把心量打开,然后进入佛的智慧,再接下来就有佛的神通!

  学佛的第一步,是要把心量打开,不打开不行。我们通常说佛的心量包虚空、包宇宙!我们哪有那个包虚空、包宇宙的心量啊?!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包容不了,连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包容不了,还怎么学佛呢?必须要把心量打开 ,能够包容周围的人。

  我们可以想一想,佛的心量多大?!各个类型的人,各个层次的众生,他都能包容。在他的眼里真的是没有好、没有坏。就譬如我们看小孩子玩玩具,我们觉得并不好玩,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讲,就觉得非常好玩。你如果不让他玩,他就要哭、就要闹!所以聪明的大人,他就不会干涉小孩子的游戏,想玩什么,你就玩什么,不去管你。

  佛菩萨他不会打乱我们的生活,你自己就按照你的生活习惯去生活。除非等到有一天你醒悟了,他才会告诉你:本来这就是个玩具车子,你怎么现在才醒悟呢?因为当你没有醒悟的时候,他怎么告诉你也没有用。

  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圣人、一尊佛,他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是让我们自己用心地去玩、去投入、去感受。只有当你用心投入了以后,在你醒悟的时候才会彻底、才会快!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全心投入,如果你做世间上的事情不能够全心投入,当你来学佛的时候,你也不能够全心投入。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都是来帮助我们做人、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熟的。而且我们学佛了以后,乃至说你不学佛、你做人,都要能够适应眼前的环境和现状。你不适应眼前的环境和现状,就会被环境和现状淘汰掉!你可能还会抱怨张三、李四,实际上不是张三、李四把你淘汰掉了,是这个大的环境你不适应,被环境淘汰掉了。

  你说残酷啊、无情啊,这只能说明你自己没开悟!为什么冬天有冬天的花草,夏天有夏天的花草?为什么冬天的花草在夏天不开花,夏天的花草在冬天不开花呢?它不适应这个季节的气候。它只能够在它适应的季节里开花结果。

  我们做人、修行也是这样,你适应了以后,你就会成长、就会成熟;你不适应,就被这个大的环境给淘汰了,结果你还怨天尤人,不从自己身上找毛病。

  不要眼睛总是盯着对方、看着外面,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成熟,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不要光在别人身上挑剔、找问题,怪这个、怪那个。环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所谓的“不一样”,是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后,再去看环境,它就不一样了。

  譬如我自己,我来到翁源县,我是这个县的第一个出家人,我把这个佛法带到了翁源县。我来的时候,就只有上面的一个山洞,我闭完关以后,是准备回福建的。县统战部和信徒把我留了下来,要我恢复东华寺。我说:哎呀,要在这个地方恢复东华寺,要消耗我十几年的心血!恢复东华寺,需要好几个亿,我到哪里去筹钱呢?我还没有那个能力。

  犹豫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了。之所以留下来,有两个原因:第一,我考虑到自己还年轻,当时是三十岁,花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把东华寺恢复起来,我才四五十岁,还是个年轻和尚。还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翁源没有佛法、没有寺庙,是一个空白区。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就应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没有佛法就把佛法带到哪里去。所以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结果一留,想走也走不掉了。这里因缘成熟了,就在这里扎根了。

  建寺庙,确实很辛苦、很累,也受了很多冤枉气!但是最后把心静下来想一想,还是付出得少,得到得多。得到了什么?并不是得到了金钱,就是得到一种体验、感受,得到一种道理。这种道理,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不能得到,你感受不到。

  如果说我不建寺庙,还去读书,或者到外面去讲经说法,得到的可能是另一种感受。但是我通过建寺庙,接触了各个不同层次的人,在和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我永远处在一种环境、一种形式、一种层次里面,那么我所体验到的只是一种感受。

  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让我们去感受它的,你不要去留它,也不要去拒绝它。实际上你也拒绝不了,也留不住。用佛教的观念来讲:一切都是无常,不会长久。譬如说你们这帮朋友来了,我能拒绝得了你们吗?即使我把你们拒绝了,从另外一个地方又来了一部分人,是不是也拒绝不了?反过来,我想留你们,能留得住吗?留一天、两天,时间久了,你们还是要走。因为既然有来,就有去,道理就这么简单!

  过去寺院里有这么一句话:“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寺庙它是一直不动,而寺庙里的僧人一年就换好几轮!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把心转到我们做人做事方面来观察,你就会发现:你喜欢的事,你也留不了多久;你厌恶的事,你也不需要回避,去赶它走,因为它自然会很快走掉。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的心只要不随境转进去,就不会被境牵连 。你只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站在旁边去看它,用心去观察它就行了。我不知道讲这些你们听懂了没有?

  你们来到东华寺,你想学习佛法,可是这里的条件比较差,你说不适应,那你就被东华寺的环境淘汰了。你说是万行把你淘汰了,那你就冤枉万行了!你如果适应这里的环境和条件,就可以住下来。譬如说再过三年,又是一种新的环境,你来了以后,还是要适应,你不能适应,还是要被环境淘汰掉。

  人啊,永远是要去适应环境的,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别想,永远不可能!譬如天气热了,我们就把衣服脱掉一层;天气冷了,就再穿一层。你不能说一年四季就穿一层衣服,让老天爷来适应你,这怎么可能呢?只有我们去适应天气变化、适应老天爷!道理就这么简单。

  学佛、做人就是这样,永远是我们去适应他,而不是让他来适应我们。我们适应他,我们就生存,就活下来,就可以发展,结果还是他适应了我们。第一步,是我们去适应他,但是最后还是他适应了我们,他为我所用。

  当我们两个僵持不下的时候,我退步,结果我们两个达成了协议,最后我的理想也达成了。你说是谁适应了谁呢?如果我们两个僵持不下,我就是不让步,结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最后两个人的理想都无法实现,都失败了。

  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够因为一点点不和、一点点意见不一致,就不交流了,不去做事了!有时候虽然双方有不同的意见、有分歧,但是更多的还是有相同的意见,我们为什么不把那多的、相同的先做完,把那些不合、不同的先放到一边呢?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小事谈不来,大事情也不做了。

  譬如我们拜一位师父,或者看一位师父的书,可能会因为师父说的某一句话不符合你的思想、你不喜欢听,就把这位师父全部否认了,把这一本书给扔掉了,把他的整个理论都否认掉了。也许你觉得不中听的这句话,对别人来说恰恰点中了自己的要害,又是至理名言!道理就是这样。

  我们学佛的人有一个通病:说佛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实际上这只是对佛教徒而言,人家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道教徒,不说释迦牟尼佛伟大,是不是啊?人家说耶稣、上帝伟大,说太上老君伟大。可见伟大不伟大,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自己的信仰上来讲的。如果抛弃我们信仰的框框和范围,再来看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对的!

  学佛要把过去的成见,就是已经形成的概念,打破掉,跳出来,这样你就解脱了!所谓的没有解脱,不是谁把我们束缚、捆绑起来的,都是我们固有的成见,原来形成的概念把我们套得太深了!

  譬如说我们佛教里面有一个规矩:和尚不能跟别人握手。我当初落发的时候,我师父就告诉我说:当和尚有许多规矩的,不能够这样,不能够那样,不能握手的!我说我学佛第一步就不遵守这个规矩,所以我这个和尚也握手、也合掌。只要是对方把手伸过来,我绝不会回避,我绝对不会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尚不能握手!”只要对方把手伸过来,我马上也把手伸过去。你合掌,我也合掌;你伸手,我也伸手。

  还有一种学佛的人,自己吃素,要求家里的人也都吃素;自己的筷子、碗,不让别人碰,别人碰了以后,就气得要死!这样,你周围的朋友怎么会接受你呢?我不知道,碰了你的碗、碰了你的筷子,你就把我骂一顿!或者嘴上没骂,肚子气得鼓鼓的,心里还在抱怨。带着这种心态来学佛,就学不好,别人也不会跟着你学佛!佛就是替众生消业障的。

  因为人家不了解佛,只能通过你这个学佛的信徒来了解佛。实际上我们学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代表佛的形象,代表佛的手、佛的口、佛的心!人家不了解佛,只能够通过我们佛教徒来了解佛。

  譬如说你是我的徒弟,人家不了解万行,要通过他的徒弟来了解万行,如果你这个徒弟了解师父,你讲出去,有可能人家就了解了你的师父;如果你自己不了解师父,人家通过你嘴巴里了解到的这个师父可能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学佛,首先要了解佛,如果你了解得不对,就容易引导周围的人误解佛教!

  作者:东华禅寺开山方丈释万行,万行大和尚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从农禅并重的祖训,“堂上坐禅,堂下禅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岁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四十岁创立东华禅,让学人通过学修“东华禅”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