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薛简问心,坐禅传灯


   日期:2017/7/2 10: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六祖在世时期的皇帝是中宗武则天,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不一,有说她不好的,也有说她是明君的。从历史记载上看,武则天是个善根特别深厚的人,她曾经出过家,后来还俗做了皇后,最后成了女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

  从因果上讲,武则天的佛缘特别深厚,她做皇帝的福报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佛讲法时,大家都到佛前做供养,武则天那一世是个小姑娘,她什么都没有,就只好捧了一捧沙子,走到佛前虔诚供养,佛接受了她这一捧沙子。因为她以清净心用沙子供养佛陀的缘故,她得到了做皇帝的果报。

  武则天做皇帝时,对佛法极力地护持,而且她自己也修持佛法,有人说她是开悟证果的大菩萨。

  当时有两个著名的禅师:一个是神秀大师,一个是惠安禅师。神秀大师在北方的名声非常大,惠安禅师也是另一个宗派里有名的大禅师、大法师。武则天虽然治理着国家,但是她还要请这两个大禅师到宫中来供养,来学习了解这二位禅师的传承及法要。他俩都推说自己的水平不行,说南方有惠能大师,他是得道的高僧,那是真正得到五祖衣钵的人,是确实了解诸佛菩萨法印、心印的人,也是真正的了解佛陀正法眼藏的人,你应该把他请到宫中来做供养,向他请教法义,这样更殊胜。我们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能让贤,这是他们的道德修为所至,这件事体现了神秀大师和惠安禅师的高风亮节。

  由于两位禅师的极力推荐,武则天就派了一个叫薛简的内侍去请六祖,薛简“驰诏迎请”,这就是当时的缘起。

  薛简到了曹溪南华寺,见到六祖说明来意之后,六祖不愿意去。请到宫中就是国师,也就是皇帝的老师,在法位上来说是有了最高的成就,但也意味着会离开寺院和大众,就不容易回来了。因此六祖就推托说,我身体不好,不能去宫中接受供养,我还是愿意老死在山林之中。

  薛简听六祖这么一说,也没有办法,既然六祖去不了,那就请教请教佛法吧。他说,京城里修佛法的人很多,修禅法的人也很多,大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我想向您请教获得解脱的心要,然后再把您解答的问题到回去,转述给中宗。

  六祖说,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我来给你解答。

  薛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想开悟证果得解脱,必须要修禅定吗?

  六祖的见解是:“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佛性是由心悟出来的,而不是坐出来的。

  由定生慧,获得解脱。这个观点对不对?应该说没有错。我们必须通过禅定爆发出智慧来,才能够得到解脱,但真正证悟了禅法,或是三昧、大圆满、大手印,到了这时候,解脱和坐还真没有关系了。因为远离能所进入不可思议的状态之后,跟打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打坐只是一个台阶。六祖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意思说悟道不在于打坐,但并不是不打坐。比如六祖在猎人队里的时候,每天都禅修打坐,而且他一座能坐很长时间。我们要明白六祖的心意是什么?禅不在坐卧,这是禅的本质。

  六祖说:“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如果说如来有坐有卧,这是还不了解如来的本质,如来是没有坐卧的。六祖接着解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我们的佛性,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来,也没有去。我们一旦了悟它、认识它、运用它的时候,就获得解脱了,这叫做如来清净禅。

  六祖又说:“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是说我们的佛性不生不灭。所有的法,就是一切的显相,一切的妙用,它尽管显相,显等于没显,诸法本来空寂,这个就叫如来清净坐,这才叫真正的坐禅。六祖讲这个坐禅和解脱,都是以不离自性为根本来宣讲法要的。“究竟无证,岂况坐耶。”佛性本来就没有修、没有证,哪还有坐和不坐呀。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薛简接着说,我回到宫中皇上肯定要问我,可我还是不太清楚,请祖师再给我讲一讲,再者说了,我回去之后,还要告诉京城里那些学禅学道的同修们。我听明白了,我的心就光明了;我再告诉别人,别人的心也就光明了。

  六祖听薛简这么一说,马上根据他的情况来开示:“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这个道没有明暗,你说你的心光明了,告诉别人,别人的心也光明了,但我们的佛性没有明和暗。“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你说灯灯相传无有穷尽,要说是无穷尽,那就又有尽了。因为你落到无尽当中,就会产生有尽。所以说:“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薛简反问六祖说,这个明比喻智慧,暗代表着烦恼,我们不是烦恼很重嘛。我们要用智慧破除烦恼,如果不破除烦恼的话,怎么出轮回呢?实际上,薛简还没有了悟六祖大师的本意,他的根器还差了一点。

  六祖马上给他解释说,菩提转烦恼,这个是属于小根器人所修的方法。上根器的人,菩提和烦恼是一样的,“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如果你是用智慧照破烦恼,这个属于是二乘的见解。所谓二乘见解,就是罗汉、辟支佛的修行,这种修行较慢,不透彻,上根的修行者不这么修。

  薛简问六祖,上根人该怎么修?怎么才能解脱呀?

  六祖给他开示最上根的人也就是大乘见解的人是怎么修持的,六祖说,明与无明,智慧和烦恼,凡夫见到的是两个,认为是有智慧和烦恼,有明和无明。在诸佛菩萨的解脱状态当中,明和无明是一个,世间和出世间法是一样的,轮回和涅槃也是一样的,这个世界和无量的诸佛世界也是一样的。“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凡夫认为这个是娑婆世界,想赶紧离开这个世界到极乐世界去,明白了这个无二的道理,这个地方就是解脱的地方。在诸佛菩萨的境界里,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极乐世界。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六祖讲,你了达佛性的时候,就知道它在任何时候都不增减。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认识了达这个本性之后,所谓的一切烦恼、菩提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你不一定非要转化它。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过去有个公案:有个徒弟问他的师父:“师父啊,什么叫做本来空?请师父给我开示一下。”师父说:“业障。”徒弟接着问:“那什么是业障呢?”师父又说:“本来空。”这个徒弟最后还是不明白。这个公案告诉我们,所有的业障它是空寂的,是了不可得的。一旦了知它了不可得的时候,这个业障就不叫业障。上根人就是这样修持,一下就能了悟到什么叫做业障,什么叫本来空。业障即本来空,本来空即业障,它们俩是一个。大家可以仔细地参悟一下。这个禅法要求我们一切都是平等的,没什么业障也没什么菩提,所有的法本质都是一样的,这样才能获得解脱。

  “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道,就是指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在内在外还是在中间?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究竟在哪里?找了半天,结果发现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但是我们要用的时候,它又在内,又在外,又在中间。我们的心不用的时候找也找不到,用的时候呢什么地方都有。

  比如现在能听声音的这个就是我们的佛性在用,用嘴讲话也是我们真心的妙用,明白能讲能听的这都是佛性在用,这就叫明心见性。我们现在都在见着性,我们的佛性都在放着光,那我们为什么没有解脱呢?因为我们不敢承认这是佛性在放光,也就是说我们不会运用这个佛性。

  明白现在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我们佛性的显现,这时候才知道,佛性从来也没离开过。噢!这个就是我们的佛性在放光啊!其实,明白了,佛性也没有增长;没明白,佛性也没有失掉。所以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六祖坛经心要直解》宣召品1 薛简问心,坐禅传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五明学佛网: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  

 成观法师:禅伏述要― 六祖坛经开讲绪言 

 成观法师:六祖坛经义解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3)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2)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1)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0)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9)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8)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7)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6)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