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传记


   日期:2011/1/27 21: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李炳南居士著述

周杨慧卿居士传
钟张冰如居士纪念录书后
台中莲社碑记
印光大师圆寂十周年纪念回忆录
访雪公老师谈学佛因缘

  周杨慧卿居士传

  予廾角读书佛寺,尝闻内典而欣。中岁屯蹇仕进,检而研之。跃然曰:‘嗟!从有获于天爵矣。’惟善宜与人同,故三十年弘之弗辍。民国三十八年戊子徐蚌之役,流寓台中,讲席前得杨生慧卿为弟子。生籍瑞金,先是持大悲咒,诚勤有感通,至是兼修净业,寻受菩萨大戒。遂与言所志,且告之曰:‘世有天爵之尊,佛有菩萨之乘,而行其所学,为益于众则一也,生勉乎哉。’曰:‘诺’。后修持恒朝夕,参听无虚席,是可与共学者矣。异说兴,一其业,井臼劳,课必先,是可与适道者矣。因其介皈依者百千众,起于悲布施者数万金,是可与立者矣。至于魔外罔法,龙蛇集聚,多能善巧应之,与进不拒,是又可与行权者矣。呜呼,及予门能乐天爵,受大戒能学菩萨者,生有之矣。五十二年壬寅秋,为报四恩,复发愿诵地藏经,屡现灯花舍利。远近病者,益来求咒水,饮辄愈。予闻窃忧之,继而喜之。忧其净业成而将去也,喜其净业成而决生也。冬果病,予太息曰:‘其不起欤?’癸卯春二月,病革,北驰视之。生偃卧合掌,请曰:‘愿返台中得莲友助念,愿圆顶现比丘尼相。’予恐其失正念,慰之曰:‘当遣莲友来,薙发亦世相,未若现瑞相,有助于征信也。’生笑颔之。至二十五日,于莲友佛号中舍寿,室有香光,身柔,荼毗得舍利三百余。人讶其瑞,信已生;予观其行,知决生;瑞幻而行实,得其实可遗其幻也。此予之知其所知,与人之信其所信,而有异者。生为考选部次长周庆光邦道夫人,生男春境、春垺、春堰、春堤、春塘、女春垣,各得中外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育母德,咸奉佛。庆光亦师事予,力弘化。家范有吕文穆之风焉。生树德滋邻,向之者众,谢世后,为诔为传者累累。其世家及言行,详诔传,兹略而弗云。

  钟张冰如居士纪念录书后

  夫人性有智愚,行有善恶,莫不有所秉。愚学而近智,恶劝而近善,是皆后化之功。然受化又有顿渐之不同,此所秉之厚薄有与焉。秉者不纯谓天地之精,父母之气,乃觉性多劫所染之惑,而具其厚薄也。惑薄者见善思齐,遇智发省,厚者必久学剀劝,始迟迟有悟,若进若退,此钝利根所攸分,亦智愚善恶所由来也。张冰如居士,幼乡居,德容言工俱有仪。授诗书,聪悟得其旨,能体行所学,入则孝乎亲,出则济乎众。是家有教范,得乎学劝之功,实以俱生惑薄,故能闻一知十,见善思齐也。惟生逢不造,避乱流离,于苦厄中,睹梵刹,闻贝音,顿悟国土危脆,人命无常,皈依空王,净业是修。是启觉众缘,受乎顿化之力,实亦俱生惑薄,故能一闻百悟,遇智发省也。性多劫之惑如是,而由惑始觉,亦有浅深之异,觉必由乎佛法之熏,熏深者智朗,可触机即知,所谓根之利者,熏浅者智昧,能逢缘有悟,此根之钝者,是皆关于宿生。观张居士入佛知见,礼诵参修,无不发于猛利,宁非宿生惑薄觉深者欤。民纪岁庚寅,同寓台中,余之讲座,居士曾无虚席。其布施修福,更不人后,余导以正助双进,后遂专修净土。今夏突接居士夫骈百公书,附居士传略,见之愀怆。既读至临终瑞相,释然曰:呜呼!人生酬业耳,修短皆幻,夫何幸不幸之有哉。然亦可曰,有不幸者,惑厚觉薄,无学无劝,负此一生,从去头出头没,众人是矣。可曰亦有幸者,惑薄觉深,善思齐,智发省,灵光独耀,一生成办大事,居士是矣。余读毕,俯而思,仰而叹,曰:入乎世,敦伦尽分,仁人利物,是人中之善者,出乎世,悟无生法,不受后有,是人中之智者。既善且智,故来有所为,去有所归,为人若此,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居士世系俱详录中各传,此不赘。

  台中莲社碑记

  自庐山诸贤,肇基莲社,净土一宗,遂大宏中夏,佛日固因以彰,而世风亦赖归淳焉。吾华之有台岛,若印之有锡兰,不但形同,且均为佛法之寄藏。惟台学习,淹入时潮,尚乎乘急,以致行解定慧,呈有不均之感。辛卯之岁,国内净业修士,□集中台,播扬斯道。闾阎闻而欣之,景前迪后,乃有建社之倡。首由许克绥、朱炎煌两居士施赀。先购到绿川南湄民舍一所,继之净财齐输。不数月而庄严梵宇,涌出中逵矣。从兹修讲并进,恒无虚时。期年而四方多有慕之者。故南北名城,莲社竞起。不图十万佛缘,重见海外。夫江河之浩荡,实源滥觞之流。于斯盛美,宁无归欤。是以此次布施,有关风劝,似未可泥于破相,仅随其私德也哉。爰识因缘,以企兴乎来者。

  印光大师圆寂十周年纪念回忆录

  区区学佛因缘,自幼受家庭熏习,但以种种关系,其间若断若续,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可说是有信仰,此是沾了苏州宏化社的光。因以前所读之经无非是金刚、楞严、法华、圆觉之类,其实是囫囵吞枣,望文解义。后来见到宏化社流通之净宗册子,初还嫌其太浅,至读了两本以后,始觉以前学佛简直是闭著眼乱碰壁。从此发生了皈依印光之心,以无门径,不敢冒昧。又迟了数年,到了某县去办救济事务,遇见一位当地人,腕上套著一串念珠,谈话之间晓得他是印老之皈依弟子,遂向他说明素愿,蒙他慨然应允写信介绍皈依。不到一星期,印老回了亲笔开示,赐给法名。区区喜出望外,将开示供在佛前,叩首一百次,表示敬诚。老人赐给之开示,其中大要:‘学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行化他,同修净业。念佛之法,宜执持名号,口念清楚,耳听清楚,久久自得一心,不必兼修观想。因倘不明教相,境细心粗,反而生弊。’对于持斋戒杀,更是谆谆告诫。后又讨了一张相片,与开示装了一个镜框,供在佛前。

  又过了二三年,好容易挪了几天工夫,跑到苏州报国寺参谒他老人家。是时老人正在闭关,先由德森大师将关门轻轻敲了两声,启关后说明来意,导区区前去叩谒。见关门之间,探出半身,导师金容,安重如山,却是春风蔼蔼。此时区区心灵即同见了弥陀一样,急急磕了三个头。老人命坐,咳嗽了两声,遂不问自说,将区区昔年来往请教之函件,一字一板讲了大半天,却使区区吃惊不小。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万,区区个人之事,何能记得如此清楚。本来见面时打算有许多话要问,到了此时,简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壁上挂钟已到十二点了,德森大师来招午餐。老人谓德师曰:饭后教德明(区区法名)再来。退出以后,德师曰:老人今日特别欢喜,汝饭后再去听训,要细心听。常听人说,他老人家与人谈话不过一二十分钟就闭关门,今日真是宠从天降,那里还有心吃饭,胡乱敷衍了一碗饭就要去。德师曰:不要这样慌张先到我房里去吃杯茶,忽想起真是失礼,连说是要去又在德师房里谈了约二十分钟。仍是德师领导区区再到关门前叩谒。老人问:现在人不念孔子书了,你们山东人对于孔子学还尊敬否?听说有编剧毁谤孔圣,真有此事吗?区区不敢隐瞒,只得将鲁人某校长,编了‘子见南子’新剧,内容对圣人种种侮辱,说个大概。老人沉著脸半晌,微微叹一口气,曰人心如此,天下大乱,恐不久矣。老人又将宋儒辟佛发生之弊端,说了一大段。继说读书之人,必须德学并进,若是无德,不如无学,因他有了学问作坏事自比普通人大的多,现在越是读书人,越不如乡村人可靠了。当时是旧历十一月,天气正寒。有苏州城里一位大绅,带著工匠去到关房里装置洋火炉。老人坚决不受,遂对著区区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无德空去享用,那便是折福。这位大绅却十分诚恳,再三请求,必须供养。德森师也从旁劝请,老人说安在外间客厅里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的空气暖,这间里的空气也会变暖的。他们忙了半点钟,将火熊熊升起,老人只是微笑摇首。区区恐时间久了,老人疲乏。忙起身请出,老人将手摇著说,没要紧,可再谈一会,又问区区每日功课多少?境界如何?是否吃长素?这却教区区出了一身汗,因著虽然吃长素,功课作的实在不好。只得如实禀陈,老人又训诲了一番。德森师又派人来招吃晚粥,这才退了出来。谚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来到这有名之地,自然要去游览游览,饭后乘著月色,看了看枫桥,看一看报恩寺之塔,一时诗兴大作,还诌了两首七绝。记得枫桥是:‘山钟初动近中宵,斜卷江帆欲落潮,千里故人城畔月,霜天送客上枫桥。’报恩寺瞻塔是:‘宝幢涌出梵王宫,檐拂飞云角挂风,无数寒鸦才入定,半天铃语月明中。’区区那时还是公务员,因著假期关系,不得不急急北返。回寺后求德森师领去辞行。拿出两分供养,一分供师,一分供庙。老人向德森说:他出门能带多少钱,不必这样客套。老人同德师都这样分付,不敢勉强多让,只得收回。向二位老人顶礼告辞。临转身时,他老人家又说了一句:‘回去好好念佛!’不意赶到车站,竟然误了钟点。问知须明早五时方能有车,不好再回去,遂投了一家旅馆,这却来了魔事。茶房同著花枝招展的两个女子,进来教我留一个度夜。这好像阿难尊者遇了摩登伽女。费尽了唇舌,他们只是不出去,区区只得从怀中取出念佛珠来,在床上结趺暝目念佛。众生皆有佛性,他们却好见此光景,连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哄而散。这或者冥冥中有指使者,看区区道心若何,也未可知。

  民国二十四年,介绍皈依弟子,接老人的回示,谆嘱加工念佛。说人心太坏,是大乱之兆,好人坏人,是要统统遭劫,不过好人去处不同。当时并未措意,有位友人庄太史,他是习禅的,见了此信说不得了,这些大师说话,都有含蓄,时局恐怕有变化!迨二十六年芦沟桥之祸,就发生了,区区避乱入蜀,这才信庄太史有先见之明。二十九年秋又为介绍皈依弟子,老人的回示说:你们好好念佛,将来世界,要造成人间地狱,以后再不可介绍皈依,有发心念佛者,即皈依当地僧。时间往返恐来不及。区区这次却小有聪明,就疑惑他老人家恐怕不多住世了。果然到了旧历十一月初四日,就圆寂生西。而将来造成人间地狱之语,谁知应到今日。行荼毗礼时,因著战祸未靖,区区未得参加。甚为痛心!在重庆长安寺由太虚大师发起一个追悼会,一般同学,恭往顶礼念佛,只有相向而哭罢了。

  转眼不觉已是十年,回忆前尘,历历在目,现在大乱正殷,人不悔祸,惟有少数热心者弘扬佛法,终觉力量太微。老人在日,度人多在身教,是以读文钞,或见其一面,莫不倾心佩服!几至远近闻风而化,不独出世法拔人苦海,其淑世牖民之功,亦非浅鲜!今日纪念老人,区区以为不在香花诔辞典型,尚在希望吾等同学,要接受老人之遗教。以身作则,将净土法门努力弘扬。使无边大地,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弥陀的气味。把娑婆转成极乐,众生尽成佛陀,想老人在常寂光中,定然欢喜无量!

  访雪公老师谈学佛因缘

弟子吴聪龙敬记 

  三月十六日(民国六十二年),智海诸生往谒 炳公恩师,请示学佛因缘,多蒙开示,录之,以共沾法益。

  师曰:予之学佛,幼受家庭薰习,及上私塾,塾择处佛寺中。以幼之印象,此时再薰,乃因缘之起也。

  后有新式学堂,乃往就读,受新思潮,起造焚经像之业,此后六七年,皆为谤佛期间。后研哲学,涉及佛学,起探究心,始看楞严,不解而弃。后入文学界,与诸公谈文,多有推崇佛学者,乃复读金刚,仍不得其门而入,又废之。数次经历,于佛学不复排斥焉。

  后上法律专门学校,任教者为司法界人。时,法界学佛者多,法学亦讲其因果程序,乃日本刚田之法学也;日本法学,多半脱胎于佛学,故教授有时亦讲佛学,与闻之,甚有领略,较前之囫囵吞枣,截然不同味。时,梅撷芸先生于山东当监察厅厅长,于济南新西门小昌街之大明湖组佛学社,设讲座,法界同仁时去听讲,课程皆唯识,因与科学似,且余有旧底子,故闻得起劲,兴味旺然,每逢开讲必去,特与先生亲近焉,于佛学亦以师称之。时法界老一辈皆以谦虚待青年,然余独于先生有深刻印象也。后离先生,无师无友,失去因缘,遂又荒废。

  五四后,国内大乱,一次,西北军阀倒戈,攻莒城,据城池,中央军来援,围城,余亦困于城中,为期半年,过军据民舍、勒民饷,粮食殆尽,(请参考雪庐诗文集燹余稿下),乃就食于党部。此期间,城外日日炮轰城内,朝不保夕,时时死在眼前,然此正余之大助也。余之居处,具园圃,时正三月间,花开蝴蝶来,观彼逍遥自在,人反不如,乃有感焉!一日,又往党部,见有丰子恺之‘护生画集’,翻之,皆劝戒杀放生者,颇觉有趣,借回,一面阅之,一面赏花观蝶,乃叹于我放其生,谁放我生耶?!一时情生,乃誓曰:此难不死,后不再杀生食肉矣!此余第一次发心也。

  后两军撒离,围解(请参考燹余稿‘撤军’诗序),大难不死,遂力行誓言,从此不再食肉矣。时,苏州宏化社(印光祖师所设立)印书赠人,我与电报局长常相过从,一日,局长送来一信,载宏化社赠书讯,谓付数分邮资,即可获赠多本书,乃阅而大怒曰:‘人心危甚!战事方了,又来招摇撞骗,诚该死!’局长虽为解说,仍不信,彼乃曰:‘不信请试之!’遂代我办理。半月后,已忘之,邮差忽传来一包书,上标苏州所寄,不敢遽折,正踌躇间,局长又来,始恍然忆起,局长且莞尔笑曰:‘彼佛家不欺人也。’其书皆小册子,接引初机者,乃取学佛浅说而读之,甚得解,回顾昔读大经时,皆是妄作聪明,望文生义,真是闭眼乱碰壁也。于是一阅到底,接读‘佛法导论’、‘普门品’……等,信心生焉!且其中皆是介绍净土法门,昔但信唯识,而于净土念佛法门则甚反对,以为老太婆之事。今由书中之善巧开导,且畏于他宗之难,遂学念佛焉。唯惮于人知而讥之,故密行之耳。

  自行之,为全家说之,全家遂信佛,见书中言及皈依拜师之事,且言及印光法师,人多依之,而观其文钞亦甚好,暗想此必有道高僧也。时有济宁老友任教国文,路过必来访,后欲他就,不能再来,而普陀山(印祖闭关处)有佛学院,欲荐予往教国文,乃自愁乎佛学之不明也。彼慰以不必悲,并言及印祖乃由儒而佛之大德,且曰:‘我县张广传即佩服印光大师而为其皈依弟子者’,张氏为大文学家,固非吾所及,故对印光大师更加折服焉。既知老友亦学佛者,即坦然告以素来学佛情形与皈依之事,彼谓可皈依印光大师,然终不果。虽不果,已种其因矣。

  数年后,邻县有土匪死尸未埋,予发起埋尸事。事后,县推一位林姓代表来谢,林氏腕上套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彼为印祖之皈依弟子,遂说出皈依素愿,蒙彼慨然应允写信介绍皈依,说来莫非因缘也。不久,苏州来一信,乃印祖之亲笔开示,并赐给法名。接信为旧历七月十二日,翌日,依所示仪式于佛前自行皈依礼,正值大势至菩萨纪念日也。大师之开示,大要为敦伦尽分与念佛之法,从此始死心塌地而学之。后回济南服务于某法院,一次出差至南京,乃因势上苏州报国寺,此第一次参谒大师也。於戏!无护生集则无由感而发心;无济宁老友与埋尸之事,则无由介绍而皈依,诚不思议因缘也。

  芦桥役起,避渝州,重遇梅撷芸先生,太虚大师亦同在,组佛学社,每周会一次。大师倡监所宏法,选讲才,先生以予荐,乃偕蜀僧定公,遍莅讲述,绩佳,蒙大师器重,每逢讲必有我分。后先生病,辞公职,得以常亲近,被受益严,得益甚大!学密亦于此时,所师皆西藏活佛。计八年唯识,八年密宗。

  若夫学禅,则于避渝之前,济南城东之‘净居寺’,改建为十方丛林,开十轮金刚法会,请北平真空禅师来此开示,乃从之学禅,与方丈客观公同参究,共亦八年。

  再言宏法因缘。莒城解围后,第一对家庭,第二对电报局长。后与局长合作,每周举行一次座谈会,由我主讲,亦上监所宏扬。避渝,渝亦被炸,官民多迁居于‘歌乐山’,乃组一莲社,长期念佛讲经。此后,则走到何处,宏到何处。浮海来台,寓台中,仍不一日忘之。今全省净土、佛七、受戒,皆台中开其端也。

  今日佛教要兴,条件不在人多,如拉广告无用。第一:品行要好。品行不好,学什么也糟糕,台语‘好人办坏事,坏事亦成好事;坏人办好事,好事亦成坏事。’乃真实语。必须先择品行,再加栽培,同学间联合,道义相尚。易曰:‘开国成家,小人勿用。’小人参与,必定偾事。办佛事者,假公济私,盗法卖法,乃佛教所以衰极也!第二:必得懂学理。要明学理,中国书不能不读,中国佛学所以高明,即因儒学铺下好底子。再今之科学不可不学,科学助佛学处甚多。以品行为基础,加上中国文化与新科学,三者俱,佛教可兴,否则,无兴之理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