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机缘品3


   日期:2017/6/15 13: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面我们看僧人法达与六祖大师的因缘。

  僧法达,洪洲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法达见六祖大师时,六祖已现了出家相,而且有了弘法的道场。法达顶礼头没着地,六祖就通过这个因缘,和法达有了一个交流。

  六祖说你顶礼头不着地,还不如不顶礼呢!说明你心中还有执著,你是怎么修学的呀?你还有什么心结没解开呀?

  法达说,我念《法华经》已经三千遍了。一天一遍也需将近十年的时间了,应该可以倒背如流了,这是法达认为值得骄傲之处。

  六祖对他讲,你就算念诵一万遍,了悟了经中的大意,也不以此骄傲自大,那么你就和我是同路人了。现在你诵经三千遍,甚至连经义也不了解,还以此傲视他人,这就有负于你这么年轻出家,又发心弘法利生住持佛的正法眼藏的本意了。因为你的修行方法是错误的,可你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六祖大师作为祖师,不拐弯抹角,直接指出了法达的错误。就像南朝的梁武帝一样,建了那么多寺庙,供养了那么多僧人,只有福德没有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不了达诸法实相,所以只有福德。如果了达诸法实相,明心见性了,解脱了,那才叫功德。法达的修行也是这个道理。

  接着六祖又对法达说了四句偈子:“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意思是,顶礼是为折伏我慢之烦恼,但你顶礼却头不着地,说明你内心有我执,有我执罪业就会升起来,用这样的心修学,虽有福报但无功德。

  师又曰:“汝名甚么?”曰:“名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这几句偈中有两句最好:“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意思是说,佛本来没有什么可表达,就像禅法无法用语言表达一样。但话还得从口里说出来,说的时候不作说想,不被语言所转,这是六祖的真实意愿。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听了六祖的偈颂,马上就觉醒了,因为他和无尽藏比丘尼一样,都是大根器人。他马上向六祖忏悔谢罪说,弟子从今往后,一定对一切都谦虚恭敬,再也不以诵经千遍而生我慢心了。六祖说,虽然你名字叫法达,实际对法理法义一点也不通达,你诵了三千遍《法华经》,那你说说这部经是以什么为宗旨的?六祖这是想通过法达的言语,看看他的差距究竟在哪儿,然后给他拨乱反正。法达悟道的因缘也就随之而来了。

  修禅宗的都知道,师徒之间的因缘很简单,也很殊胜,没有那么多麻烦事。面对六祖大师,法达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于是变得谦虚起来,不再傲慢无礼了。他说自己根器不行,只会依经诵念,虽诵三千遍,却并不了解经文的含义。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念诵一遍经文,我来给你解释。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耗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开始高声念经,当念到《譬喻品》时,六祖让他停下来,说别往下念了。这时候六祖已经完全知道佛陀讲《法华经》的大意了,于是给法达讲《法华经》的大事因缘,也就是讲佛之知见的四个程度,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其实它是了解、修行、证悟的一个过程。怎样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呢?经文讲:“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就好比现在,我讲经不作讲经想,你们听经不作听经想,就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

  比如我们禅修安住时,也不能执著于安住上。禅宗有句话:“有佛处莫执著,无佛处急走过。”意思是说有佛的地方别执著,没有佛的地方也不要停留,就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的意思。这就是佛的知见,也是六祖对佛之知见的理解,也是《法华经》告诉我们的重要内容。

  《法华经》不仅告诉了大家什么叫佛之知见,而且还告诉了开、示、悟、入的方法,也就是如何理解、进入并证悟的方法。而法达只知道单纯地念经,并不知道如何悟入佛之知见,成了一个只会单纯念经而不解经义的念经僧。六祖对法达讲完后,他马上就明白了,原来“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就是佛之知见,而且能够做到的时候,就是悟入佛之知见。口念心行,就等于是在修学《法华经》;口念心不行,仅在念诵《法华经》。

  接着六祖大师进一步开示道:“心迷法华转”当心糊涂不清醒的时候,就被“法华”所转。“心悟转法华”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能转动“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做仇家”,意思是只知诵经而不解经义,更不会运用,便与《法华经》的佛之知见无缘。“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意思是起念时不作起念想,念念没有执著,不停留,这就是无念;当妄想执著的时候就叫有念。六祖所讲的无念并不是什么念头也没有,而是念头照样起而丝毫不沾着。无论有念还是无念都不要执著它,就能进入到佛的修行境界中,也就是“长御白牛车”的意思。羊车、鹿车和牛车是对三乘佛法的比喻,白牛车代表佛乘,也就是最上乘佛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五明学佛网: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  

 成观法师:禅伏述要― 六祖坛经开讲绪言 

 成观法师:六祖坛经义解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3)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2)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1)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0)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9)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8)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7)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6)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