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般若品4 顿教法门,持无相颂


   日期:2017/6/11 11: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接着看六祖讲的一个无相颂,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这几句说的是佛陀的正法眼藏。修行所有的方法也是为了彻证如来藏,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个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的差别。外道和佛法的差别在慧方面,一个是见性,一个是没有见性。外道也有戒,也有定。外道它不了解诸法实相,也就是不了解般若智慧,不了解自己的真心,心外取法。所以顿教法门叫见性法门,也是破外道的法。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意思是说佛性本来就没有什么顿渐,没有什么快和慢的差别,但是每个修行人有的先见道,有的后见道,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有的人一句话可能就解决问题,有的人十句话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人有差别,而法没有差别。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迷惑颠倒的人不容易理解这个见性法门。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是说当愚痴的时候烦恼就来了,当慧力现前的时候烦恼就消除了。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当达到最了悟的时候,说什么:“我有智慧,我有般若,我在修行,我能成就,我是阿罗汉,我是佛。”统统没有这些概念。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半路上修行的人必须要这么修,就是要常见己过,就是要时时改变自己的过失,圆满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看别人这儿也不好,那儿也不好的话,说明自己心里本来就烦恼。烦恼就与道相悖,就不能“与道即相当”。

  有些人爱传别人的谣言,人云亦云,从不作自我判断,别人说这个人不好,他马上也说人家不好。别人说不好你得了解后再判断,要想想别人为什么那么说,是不是这人真的不好?智者就不传言。为什么不传言呢?因为他知道个人的看法不能代替别人的看法,而且谣传也会使自己产生业力。他不好,他还会变好,因为他的智慧还在。即使他是恶人,他的佛性并无善恶,他只是迷得深一点,等他觉悟的时候,照样与佛无异。正如六祖讲的“迷悟有迟疾”嘛!憨山大师讲:“不管这个人对我有多坏,通过三五年,忍他让他,慢慢你会发现他已经变好了。”我们的处世态度也应该这样。还有,如果从长远看,每个人将来都会成就。

  当我们遇到那些逆缘、恶缘的时候,要善于利用这些事情锻炼自己的定力和慧力,增长自己的道力。所以说,“常见己过,莫论人非”也是修道特别好的一个方法。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这几句的意思是,修行一定要找到正路,要是找不到修行的正路,光在枝枝叉叉上用功,那永远也断除不了烦恼。一定要知道,修行的正路就是智慧的道路,唯有般若智慧才能降服自己的烦恼。禅坐舒服了,这个不是道;修行中出现光啦,这也不叫道;甚至有的还给人家看这个光那个光,这都不叫道。真正的道是什么呢?是了达诸法实相,而且不被万法所迷!要入这个道之后才能入圣位,才能断烦恼,这才是佛法的正路。如果执著感应、神通、觉受,以及各种禅定,那就不能进入解脱道。不管再怎么修,戒律怎么好,禅定多么坚固,一坐能坐五六天,那也只是外道,而不是正道,就只能“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修了一生一世最后也没能开悟证果,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明了修行的正路,一定要走智慧之路。

  六祖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修行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没有别的,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要追求享受,追求觉受,追求光芒,追求佛相,这些都不是道。比方说我们的眼睛能透过这个墙看到外面去,这也不叫道。为什么?因为你执著这个能力,利用这个能力的时候,仍然会分别,仍然会烦恼。唯有证悟了心性,获得了般若智慧,看与不看都知道它是幻的,才能解脱烦恼,这就是觉受和智慧的差别。

  在座的在修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爱好,我告诉大家,你这种爱好无论多深多广,都是修行的障碍,将来一定会延迟证果的时间。如果能把这些都看淡看轻,并且能超越的话,证果就非常快。因为只有般若的智慧,才能够证果。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意思是想要见真道,行为正直就是真道,就是要行持正道,正所谓:“直心与正道,是为最吉祥”。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这里面有些话六祖讲得挺深。比如“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的修道人,整天处在智慧光芒显现的时候,所有的过失就不叫过失,所有的事情都是智慧的光芒,哪有过失啊!哪有对错啊!杀人者将来他要受杀人的果报,你能帮得了就帮,帮不了就不帮,要随顺;他在造业的时候,你也阻拦不了。作为一个菩萨行者,能转就转,转不了也要随缘。一个人做不如法的事情,自然有他的因缘。修行人在解脱当中一切都是光芒,没有什么对错,就是这个道理。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意思是别人有错误,你不要责怪他,你一责怪他,你也就迷惑颠倒有过失了。换句话说,他迷惑颠倒的时候,他肯定会犯一些过失。他有过失,你再执著他的过失,那你也有过失了。作为一个智者可以允许别人执著,却不能允许自己执著。任他随便执著,执著也是光芒,这样心里边就豁达了。所以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自己不能因为别人的过失,再妄加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这样的话,自己就有烦恼、妄想和执著了。真正的修道人,时时刻刻在智慧光芒显现下,所有的是非都是佛法,所有的烦恼也都是佛法,烦恼自然也就消亡了。

  “憎爱不关心”是说恨和爱并无分别,并不影响般若智慧的显现。“长伸两脚卧”是一种形容,实际上就是说时时刻刻在自性的光芒当中安住它,心性就得到究竟的休息了。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想教化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有自己一套的方式方法,不要随便地帮助人。帮人要帮到家,要有方便善巧,要帮到点子上。你随便发心,又帮不到点子上,会出乱子的。比方说,你要做某件事情,本来因缘不成熟,应该等一等再做,但是你不了解事情的原委,没等就直接做了,这就容易出乱子,这就需要有了解因缘因果差别的智慧,就要等待因缘。《易经》就是专门讲做事法则的,六十四卦就是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易经》也是一本智慧学。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真要教化他人的时候,一定要使他慢慢消除心中的疑惑,生起决定的信心。没有疑惑心就是满信嘛,得到满满的信心后,觉照的力量和禅定的力量自然就有了,所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生起信心之前要除疑,除疑就是让他了解到事情的真实相貌。往往我们看不到真相,疑心就来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除疑严格讲是需要慧力的。什么叫“疑”?就拿我们禅堂来讲,我们都知道这儿放着一张桌子,又有桌帷裹着桌腿,还有摄像机,还有这么多座垫和披风……了解禅堂的布置,也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之后,就不疑了。假如你没进来过,对里面的情况不了解,我问你这里边有什么呀?你不知道吧!你就想:哎呀!到底里面有什么呀?你生起的这个心叫什么?这就叫“疑”。这个“疑”怎么去除呢?清楚了达了就不疑了嘛!清楚了达靠什么呢?这就需要洞察力,这种直观的洞察力就是靠般若光芒。了达世间所有的相貌,也就是对这个直观的整体全部看清楚的时候,对万法就不疑了,对诸法实相就不疑了。不疑就成就了满信,满信了正定正慧就出来了,心性也就显现了,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的。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六祖讲得非常好,也非常深,我们一定要理解透它。一旦我们明白了佛性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世间法就都变成佛法了。走路是不是佛法?工作是不是佛法?吃饭是不是佛法?逛商场是不是佛法?……这都是佛法!当所有的事情都变成佛法之后,就是六祖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了。佛法就在世间,在每一分每一秒中,佛法从来就没离开过我们。不是我们现在讲经才叫佛法,听经也叫佛法,打坐也叫佛法,所有的事情都叫佛法。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句是说,离开了世间的事情找佛法,就像寻找兔子的犄角一样,是找不到的。我们知道兔子是长不出犄角来的,所以说,明白了真正的佛法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是佛法,离开事情就找不到佛法。这个就是六祖所提倡的当下解脱,当下断除烦恼的顿教法门。在座的大家领悟、理解它的时候,就是在承事如来呀!这就是如来的真实义呀!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具有这种般若智慧的时候,就是正见现前了,世间也就变成出世间了;当邪见炽盛的时候,无论我们每天念经也好,打坐也好,做功课也好,做佛事也好,这些看似都是出世间法,实际上都是以邪见在摄持,这些也就都变成世间法了。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六祖怕我们不是执著邪就是又执著正,所以要我们“邪正尽打却”,既不执著邪也不执著正。包括什么菩提啊,什么佛性啊,都是没有的事情,都是如梦如幻一样,这样我们的佛性才能宛然显现。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六祖讲的这个颂修学,并且能做到的话,就是真正的顿教法门。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出家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如果都能按照这个方法修,都能做到“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度人有方便善巧,正见邪见都不执著,包括我们证悟的体会、觉受和境界都能统统去掉,就把所有的世间法都变成佛法了。如果在生活中就这么修持,就这么观照,那肯定会得到解脱。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意思是迷惑的人听经闻法虽经多生累劫而不悟,但一旦理解了,了达了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那悟道也只是刹那间的事。

  “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六祖大师接着又说,我今天讲的这个顿教法门,普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见性成佛,这是六祖发的愿。包括我们每天修行回向:“惟愿一切诸众生,无余获证如来位”,跟这个愿都是一样的。

  大家听到六祖大师这么一讲都醒悟了,于是向六祖大师顶礼,并赞叹说:“太好了!想不到我们岭南有佛陀出世了!”赞叹六祖就像佛陀在世一般。

  我不知道大家听懂没有?如果有能听懂的,就等于听受了解了佛陀的教法,也如同接受六祖的亲自加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能上师       坛经心要直解)(五明学佛网:智能上师       坛经心要直解)  

 智能上师:怎么防止觉受生起后又消失? 

 智能上师:打坐时没有妄想了,感觉脑子特别清醒,那种感觉特 

 智能上师:《六祖坛经》的禅法是不二法门吗? 

 智能上师:请师父说一下《金刚经》的重要性! 

 智能上师:修行的目的要明确 

 智能上师:修行要抓住关键 

 智能上师:修行就是挑战自己 

 智能上师:修行中见地的重要性 

 智能上师:禅修与气脉 

 智能上师:实际修行中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智能上师:法门、宗派都是方便,都是一家 

 智能上师:修行的阶段不同,则偏重面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