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自序品9


   日期:2017/6/10 16: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六祖离开了猎人队,来到广州的法性寺。法性寺在广州市区,是六祖出家落发的地方。纪念六祖出家的塔,现在还在。

  当时寺院的主持是印宗法师。六祖到的时候,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这时候风吹着幡不停地摆动,于是就引出了下面这个禅宗公案:一个僧人说是“风动”,风吹过来,幡才动;另一个僧人说是“幡动”,而不是“风动”,因为看见的是幡在动嘛!他们俩就为此争执起来了。

  惠能走到他们俩跟前说,你们俩不要再争了,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俩的心在动。心要是不动的话,任“风动”或“幡动”,你不就能获得解脱了嘛。世间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不管好事还是坏事,心不执著的话,自然就能够消除好坏的烦恼了。六祖说出这句话后,大家都很惊异:这个人一下子回到心地上了,回归到自性上了,智慧超于常人。

  印宗法师也是位大禅师,他一听就知道,六祖肯定大有来头。印宗法师突然联想到:早就听说五祖的衣钵是传给一个叫惠能的,而且向南方来了,他不会就是那个惠能吧。

  于是印宗法师就把六祖请到上座,并问,莫非你就是五祖的传人?六祖很客气地说:“不敢!”其实这就是承认自己是五祖的接班人了。于是印宗法师连忙向六祖作礼,并请六祖出示信物。六祖把五祖传给他的袈裟和紫金钵拿了出来,以此确认了自己的身份。

  印宗法师看过衣钵之后,就开始向六祖问法了。他问,五祖教你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禅法?六祖说:“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印宗又问:“何不论禅定解脱?”六祖就说:“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什么叫做不二之法呢?六祖说,您所讲的《涅槃经》就告诉我们,佛性就是不二之法。换句话说,我们的佛性要远离好坏、善恶这些相对的概念,而不落两边,所以它是不二之法。

  “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六祖用这段经文的内容做了个比喻。什么叫犯四重禁?杀、盗、淫、妄叫四重禁。杀过人,偷盗过,又邪淫过,还有大妄语。大妄语是指没有达到证悟的果位,就说自己已经成佛了,已经成了大菩萨了,已经成阿罗汉了。犯了四重禁的人,就是指罪恶深重的人。

  五逆罪是指五种特别严重的罪。一个是杀父;一个是杀母;还有破和合僧。什么是破和合僧呢?比如一个僧团特别的和合殊胜,正在弘扬佛法,如果有人把这个殊胜的因缘给破坏了,这个果报是非常严重的;还有出佛身血。佛陀是最尊贵的人,如果有人伤害佛,比方说给佛刺了一刀,流了血,这个过失也特别的大,形成的业障也很深;还有杀阿罗汉。阿罗汉是圣者,有人做恶的时候把圣者给杀了,这个过失也非常大。

  一阐提是什么呢?一阐提就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听不到佛法,不光是这一生,在无量世,他也没有跟佛结过缘。换句话说,就是生生世世听不到佛陀的教法,得不到解脱。比如诽谤佛法,辱骂佛法的人,就叫一阐提。

  高贵德王问佛陀,这样的人是否就永断善根佛性了呢?释迦牟尼佛说:“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佛陀用这个比喻回答说,众生的业障无论多么深重,他的佛性是没有变的,将来也能成佛,只是时间有早有晚。他的佛性没有坏,他再怎么恶劣,下地狱多少劫,还要转生为人,最后还能够接触到佛法,直至成佛。

  “蕴之与界,凡夫见二。” “蕴”指的是我们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界”是指“十八界”: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内六根、外六尘和六识,加一块儿就是“十八界”。

  凡夫因为有分别心,认为有“蕴”又有“界”,而圣者观根和尘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分别。六祖以此告诉我们,一切万法都不离自性,只要识得本性的话,万法都非常清晰、了达。

  “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六祖把这个法要一讲,印宗法师就赞叹道,你讲得太精辟太到位了,句句不离本位,句句不离佛性,你讲的法义就像金子一样,我讲的经就像石头瓦片一样。印宗法师用石头瓦片和真金比喻两人对佛法诠释的差距之大。印宗法师知道这是禅宗法脉真正的传人到了,对六祖升起了极大的信心。

  六祖向印宗法师说出了要出家弘法的心意,印宗法师就马上给六祖剃度了。剃度之后,印宗法师反过来给六祖顶礼,拜六祖为师。从位子上讲,印宗法师是老比丘,又是寺院的住持,给六祖剃度之后反而拜六祖为师,这说明印宗法师有博大的胸怀,有深远的智慧。据说,印宗法师从此以后跟六祖大师修学禅法,之后得了大成就,成为六祖座下四十三位大善知识之一。

  六祖大师现出家相之后,就在广州的法性寺开始弘法。禅宗中讲的“南顿北渐”中的“顿”,就是六祖弘扬的顿法。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这段是讲顿教法门的殊胜因缘。

  这一品叫《行由品》,主要讲韦刺使和他的下属请六祖大师在大梵寺讲法,六祖从他的出生、悟道,到见五祖得法,还有在猎人队里面的经过,一直讲到他在广州法性寺剃度出家,也就是介绍六祖大师从见道位到修道位,最后到证道位的一个自证的过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五明学佛网: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  

 成观法师:禅伏述要― 六祖坛经开讲绪言 

 成观法师:六祖坛经义解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3)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2)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1)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0)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9)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8)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7)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6)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