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生活中的定律:贝勃定律


   日期:2011/1/26 17: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与已有重量的差别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普遍引述的一个验证实验就是: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其实,你若有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充满了“贝勃定律”。比方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再看看这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我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事实上,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动。可是对于亲友的帮助,我们更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所以,珍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吧!

  除开亲情,生活的其他事件上也可以说明“贝勃定律”无形地作用:

  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在单位拼命表现,兢兢业业,然后慢慢熟悉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矫情,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显得一无是处,懒散不守纪律,慢慢熟悉之后,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做到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表现越来越好,觉得这个人要求上进,比前者好很多。其实,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

  俗话说,好人难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劳全部葬送;而坏人却可以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从而,大家对事物的感觉也都产生错觉,似乎后者的“真小人”比前者“伪君子”更值得信任。其实这些都是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觉而已。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理性的分析事实,不要随意凭感觉论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活       感觉)(五明学佛网:生活       感觉)  

 黄夏年教授: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魏道儒教授:文字禅的兴起与禅僧生活方式有关 

 佛法与现代生活 

 宋智明居士:禅的生活运用 

 宋智明居士:禅与实际生活的观照 

 宋智明居士:佛法与生活的融合 

 楞严悲华法师:学会过寂寞的生活 

 成观法师: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法界法师:生活禅和出世禅的取舍 

 露意丝·海:生命的重建 第九章 每天的生活 

 陈红兵教授:生活禅发展趋势促进禅宗的现代化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