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诚信极乐世界等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解脱的机会


   日期:2017/5/22 1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己四、明观其余眷属:

  大乘比丘十千亿,身皆金色相好饰,

  著三法衣黄灿灿。

  开过极乐法会的人都清楚,法会期间念诵《极乐愿文》时,从“唉玛吙”开始,一直念到“著三法衣黄灿灿”后,凡是参加法会者,都会边念弥陀名号边顶礼。其实,前边的念诵就是明观福田,也即一边念诵一边观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千百万比丘眷属;然后以他们为对境,而作积累资粮、净除罪障的顶礼。想必大家已清楚,为什么藏地开极乐法会念《极乐愿文》到这里的时候,参加法会者都会站起来礼拜,其原因就在这里。

  下面讲颂词,也即应如是观想:阿弥陀佛有十千亿发了殊胜菩提心、终生不退转的大乘比丘,以及无数将得大菩提的声闻阿罗汉眷属。此处所说的十千亿是数量词,表示数量极多,也即无量无边之义,而实际数量并非仅此而已。《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此处的百千也应如是理解。

  的确,阿弥陀佛的眷属根本无法统计。如《弥陀经》中说:“无量光佛之光芒、寿量、眷属、极乐世界安乐之因及功德普皆圆满,众多佛陀于数劫中说亦不能尽。譬如,比丘大目犍连获神变自在,彼若欲求,则一日内可数尽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辰,具百千俱胝如是神变者于百千俱胝那由他年中不做任何余事,亦无法数尽无量光如来声闻众之百分之一量。”请大家好好思考一下,目犍连尊者能在一日中数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星辰,而无数个目犍连那样的圣者,在百千俱胝那由他年中不停地数,不说其他眷属,就是声闻众的百分之一也无法数尽,可见阿弥陀佛的眷属无量无边。

  现在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他们因为自己在世间学校里面读过一点书,于是就自认为很了不起,还经常以傲慢的口吻说:“我要研究研究净土宗”、“我要考据考据极乐世界的合理性”,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分别念可信到什么程度,竟然想用庸俗的分别念来衡量极乐世界,以及诸佛菩萨的甚深境界。其实,凡夫的眼界就像井底之蛙那样狭隘,依靠它不可能了知清净刹土众生的数量,以及佛陀的智慧和力量等,因为这些远远超越了它的行境。就像一只小虫,不管它如何聪明,它也不可能理解人类的现代科技;同样,凡夫人再怎么样聪明,他也无法以自力了达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

  众所周知,佛陀乃量士夫,极乐世界等的存在是佛陀以金刚语宣说的,既然如此,那大家就应诚信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解脱的机会。而且,在值遇如此殊胜的净土法门时,大家再也不能拖延懈怠,而应及早实修,并争取早日从业惑烦恼中摆脱出来。相反,如果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不急于修行佛法,反而要对不是自己行境的甚深境界进行寻思观察,那就非常不明智。这就像一个病得非常严重、马上就要离开人间的病人,虽然医生给他开了许多灵丹妙药,但他却坚持在未搞清药性之前不肯服用,恐怕还等不到研究清楚,就一命呜呼了。佛经中也有类似的比喻:一个人被毒箭射中后,本来他应该立即取出毒箭,但他不但不拔箭,反而开始分析:这支箭来自何处?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这就非常愚蠢。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藏传净土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解脱)(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解脱)  

 吕澄居士: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杨惠南教授: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十四、供佛解脱众难分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十一、供佛解脱众怖分 

 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戒是解脱之本 

 陈红兵教授:出世与入世:佛教解脱论的双重维度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七章 悟、醒觉与解脱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一、认识“解脱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 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