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人与人如何相处 第二集


   日期:2011/1/24 12: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与人如何相处

寒假大专营(台湾) 第二集 2008/1/24

●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的心在起作用

尊敬的诸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我们刚刚讲到苏东坡先生的这一个公案,其实这些圣哲人他们的表演,都是给后世很重要的人生提醒。其实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用,所以心中时时看人都是看人家的优点,时时就见人是佛、见人是好人;心中都是时时盯着别人的缺点,那当然每个人都好像看不顺眼。

所以记得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提到说,有一次他因为跟另外一个同学关系处得很不好,常常在心里面骂他。那一天走过这一位同学的位置,刚好看了一下这个同学在他的桌上放了一张纸,纸上刚好写到在骂他的一些言语。结果让这一位朋友看了更惊讶的是什么呢?是这一个同学骂他的,跟他心里骂的差不多,都是那些句子、都是那些气愤。所以从这里我们感觉得到,当你对对方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可能对方也对你很有看法。所以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坏脾气,才会看到别人的坏脾气。

今天假如一个人很有修养,当别人恶意对他,态度很恶劣,他不只不会生气,他还会觉得对方很可怜。因为他脾气很好,感受得到心平气和对自己身心的那种益处,看人发脾气反而会担心他把身体给搞坏了。所以没有坏脾气的人,不会看人坏脾气;没有傲慢的人,也不会嫌弃人傲慢。往往是我们心里有傲慢,才会瞧到人家种种的傲慢;心里有怀疑了,才会觉得别人都在怀疑我。所以这个心病心药医,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开始改变起。不然我们的心偏了,还会去误导其他人的心。包含你对这个人有看法,其实你已经看错了,他根本没那么坏,你看得很坏然后又去告诉别人,又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这样人际关系会越搞越糟。

所以有修养的人,绝交都不出恶语,要跟他暂时不联系了,都没有一句不好的话。因为不好的话只会伤了这个人和,甚至于会影响到他人的心境,这个都不好。所以一个人从不谈人家的是非,一定受到身边人的尊重。

●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遇到事情先反省自己

而有一次朋友找我去参加他们的谈判,刚好两边已经闹得不行。那我跟着朋友他们要去之前,朋友们就跟我讲对方哪里不好、哪里不好,哪里过分,脸色又非常地臭、非常难看。结果我先听他们的话了,对我有没有影响?有啦,我修养没到那里,有影响啊。结果我看到这个对方的时候,就觉得怎么都是青面獠牙。真的,我已经看到他们就说:哇,好像真的这么坏哦。结果后来谈完了不是很愉快,但虽不是很愉快,基本上我们做人还是有一种态度,毕竟人家来到你的地盘跟你谈事情,你总有个礼仪、基本的礼貌要做,我还是亲自把他给送下去了。结果送完以后我心里想,本来回头要对这些朋友们说:哇,他们的脸很难看。我话还没说,当我一转头,送完以后一转头,我发现我们的人的脸比他们还难看。所以听话不可听片面之词,一个巴掌怎么样?拍不响,冲突发生双边都有责任。

因为我接触一些人群,比方说夫妻冲突了,我假如听她先生讲,他太太不是人;假如我听他太太讲呢?听完之后觉得她先生不是人。好!诸位同学们,到底谁不是人?变成我不是人,我不知怎么处理了。所以真的,为什么人的话都离事实差异那么大?因为都是要求别人,没有反省自己。

所以这一段话就给我们非常大的提醒,今天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两性关系,遇到事情首先反省自己就非常地重要。

●转贪心为付出的心,转要求的心为感恩的心

    诸位同学们,大家不要想说:蔡老师今天怎么还没跟我们谈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我都快等不住了。同学们,从第一天讲到这里,没有一段话跟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无关的。我们今天要认识自己、尊重自己,你才能去尊重别人哪。你要跟自己身心能和谐了,你才能去跟人和谐。这个基础很重要,都要先扎好了。你今天跟父母处不好、跟朋友处不好,你能够跟另外一半处得好,哪有这种道理呢?所以今天去掉贪心,能够是付出的心,而不是要求的心,而是感恩的心,那这个时候两性就和谐了。

比方说今天夫妻之间、男女之间,给父母一些经济上的奉养,假如这个太太说:给你爸爸、妈妈两千块,给我爸爸、妈妈两千五百块。这样行不行?这样会不会有冲突?会呀,人家心里不平:怎么不平等呢?我们同样都是父母拉拔长大的。所以这个时候要去掉分别的心、贪心,要平等的心去对待对方的父母。所以《弟子规》句句话,都跟和谐尊重的人际关系有关系。我们看到《弟子规》当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真的句句都跟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全地相关,而且是关键所在。

●“父母呼,应勿缓”都做不到的人,企业敢用吗?

我们看《弟子规》第一句话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大家冷静想想,今天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回应的?“阿明”,当妈妈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回应?马上跑到面前来:母亲大人,有什么吩咐吗?顺便一鞠躬。你妈妈马上摸摸你的头:你怎么去桃园上完课之后变成这个样子,你是不是吃了什么药?所以这个时候妈妈这么反应,代表我们已经把正常变成不正常。妈妈本来还在那里等着“干什么啦?”,还等着我们回这一句话,居然是这样的回应让她这个落差太大。我听说现在的小孩都守着是一言九“顶”,父母讲一句,顶回来九句话,这个叫“一言九鼎”新的解释。

大家冷静想想,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遇到父母呼是一言九“顶”的人,你用不用?父母叫他都拖拖拉拉的人,你能保证他来企业服务能高效率吗?能有服务、服从的态度吗?所以《弟子规》不单是我们在家庭的家业传承,也是我们往后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凡出言,信为先”——不失信最亲的人

而两性之间互相尊重,当对方有需要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很快地回应:啊,先生,你需要什么?太太你需要什么?那当然就和谐了嘛。假如另外一半交代你买瓶酱油,一拖拖了两个礼拜,那显然一瓶酱油都会出事。彼此尊重,也要守着“凡出言,信为先”嘛。

其实我们很冷静来看看,我们今天最容易失信于谁呀?最容易失信于我们的父母,最容易失信于我们最亲的人。为什么?反正失信哦,我还是他儿子嘛,没事。那个朋友我一次失信,他可能就不理我了,以后出去工作了:哎哟,那个客户我失信于他,我以后就没钱赚。所以特别怕失信于这些人,反而自己的父母,对亲人的承诺容易忽略掉。这个要调整,有点颠倒了。照顾我们一生的人我们还失信于他,这样的心态那是虚伪的心态,那个都是利益的心,而不是道义的人生。

●“恩欲报,怨欲忘”——儿子孝不如媳妇孝

好,所以今天我们感恩父母,我们也感恩另外一半的父母。所以面对另外一半的父母,就当作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地去爱护、去奉养。该买什么,看到公公婆婆、看到岳父岳母的需要,主动地去买。比方说先生可能工作忙,结果公公的生日忘记了。这个时候太太先买了公公需要的礼物,然后在那一天问先生:今天什么日子,你知不知道?先生说:什么日子?“今天是你父亲生日啊”。这个时候先生马上:哎呀!我怎么都忘了!太太马上说:不要紧,东西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来,你赶快拿去孝敬父亲。大家想想,当她的先生拿着这个礼物走过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哪?你们的表情都很无辜的样子,显然没什么经验。

这个大家不要说:反正我还没结婚。同样的,当父亲忙了忘记了爷爷的生日、奶奶的生日,这个时候我们当孙子的、当孩子的,都能提醒得到:爸,礼物我已经帮你买好了,你赶快拿去给爷爷吧。那爸爸一定觉得这个儿子真贴心、真欣慰,都能够去时时看到家庭里人的需要,适当地关怀,这个和谐、和乐当下就现前了。

而当这个先生拿着礼物要去给自己的父亲的时候,他会觉得我这一辈子做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哪一件事?就是娶了这么好的太太。然后当真的把礼物拿给父亲了,老人家很高兴:哎呀,儿子,你真孝顺。儿子有点腼腆,笑着说:爸,这是媳妇想到的,买给您的。那这个爸爸更高兴。俗话说的:“儿子孝还不如媳妇孝”。

有个老先生去看病,他的媳妇跟着他去。结果媳妇怕听漏了医生的叮咛,所以非常仔细地询问,医生也是一一告诉这个媳妇。结果就在这个对应的过程当中,旁边看病的老人看到这么细心的年轻人,在那里为自己的父亲了解、关怀,所以就在旁边笑着说:哎呀,老先生,你的女儿真孝顺。结果老先生马上笑得很灿烂,对着大家说:她不是我女儿,她是我兒媳。所以媳妇孝比儿子孝,更让老人欣慰。

●“财物轻,怨何生”——夫妇要关怀对方的家人

所以这个是“财物轻,怨何生”。但我们现在看到现在不是结婚以后“财物轻”,现在是结婚以前财物就不轻了,首先就要财产公证。什么意思啊?这个意思就是还没结婚,就先打算离婚以后怎么样?那你看这个婚还结得久吗?还没结就想着离了,果然心想怎么样?而且我们来想想,男女之间来自于不同的环境、成长背景,个性跟思想一定有一段磨合期。而这一段磨合期,彼此都想我们已经是道义结合,要走一辈子的,他不会轻易地去离婚。可是假如现在没有互相体恤、互相磨合,然后就已经先说:财产公证了大不了跟你离婚。一遇到什么小冲突,可能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这个离婚率都跟心态有直接的关系存在。假如都财产公证了:那个冰箱是太太的、那个冷气是先生的。结果一有摩擦了,这个太太马上说:冰箱你不能用哦、什么东西你不能用哦。那不离婚才怪。所以这个“财物轻”重要。

因为我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父亲很主动关心我母亲那一边的兄弟姐妹,还有那一边的晚辈。所以当我那些表哥表姐、表兄弟,他们生活有困难甚至于学费缴不出来,父亲都会很主动地去帮助。而且我那时候,父亲并没有言语告诉我说:哎呀,亲戚有困难,我们要尽力去帮助。我从没有听过我父亲这么跟我说过这样的话。可是虽没有讲这样的话,但是父子连心、母子连心,父亲拿出钱来帮助,他那种态度都让我们当儿子的感觉到父亲拿出这一笔钱,就没有打算再要回来,因为父亲觉得那是我当长辈应该做的事。所以我都可以感觉到,当父亲这么做的时候,母亲会非常地感动。母亲不用提出要求,父亲主动去做,就会感觉父亲、先生把她家里的事,就当作自己家的事一样去爱护、去解决。所以“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一句话也就是提醒我们:言语忍,忿自泯。

●人际关系和谐的源头——与家人相处和睦

不只我们刚刚讲的夫妇关系是这样的,所有的五伦关系:“君臣”、“父子”、“兄弟”……人与人的关系绝对不外乎这五种关系,而这五种关系的一个核心在“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而延伸从家庭……这三个关系在家庭里面。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能力、人生正确的价值观,根基都在家庭当中。再延伸到社会、国家就有“君臣”;同学、同事都包含在这个“朋友”关系里面。五伦关系处好了,天下太平。

而我们看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为什么现在企业家在那里一个头两个大,都找不到尽忠职守值得信任的干部?因为现在孝道比较缺乏。

今天在家里面兄弟姐妹都处不好,而且还直接叫哥哥的名字、姐姐的名字,讲没三句话可能兄弟都吵起来了,这样子还能够去跟同学、同事友爱吗?难!我有两个姐姐,我对她们都非常尊重,从小到大都是姐、二姐这样子叫,叫得很亲。你叫都叫那么亲了,怎么可能会对姐姐无理或者傲慢呢?而当人家问说:欸,你姐姐叫什么名字?我们把姐姐名字念出来都浑身不自在,觉得不够恭敬。而当我们是这样的心境去对姐姐,姐姐一定是更加地爱护我们,所以“兄友弟恭”。

这个整个五伦关系要和谐,其实我们刚刚讲的每一个心境都是关键所在。今天夫妇之间要能够各自责,相同的父子之间发生冲突也要先反省自己,包含兄弟、君臣、朋友关系。

●团队的和谐——先反省自己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面刚好办完了一个活动,然后主要办活动的几个干部上台来,假如他一开始就说:这一个活动,我有哪一些做得不妥的地方。他首先反思自己:我有十点做得不妥。他就列出来。当他把这十点讲完,我相信底下的氛围都是自我反省。接下来接话的同学一定说:社长,你已经付出太多了,是我们没有做好。我也有哪一些做得不好,不是你的错。下一个又说:啊,这一位同学,你也付出很多了。整个会议开下来,都是彼此反省。所以大家都反省了,就积累了每一个人宝贵的经验。这一个会议开完,下一次活动一定是比这一次更加地提升。俗话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句话大家听过吧?所以每一次事情经历过,大家能反思、找出问题来,下一次一定会办得更好。

可是假如今天这个干部上台来了,他首先是说:某某同学这里不好、某某同学那里不好。那麻烦了。他先指责别人,接下来上台的统统在指责别人:谁说只有我不好,他也不好,他比我还糟。所以这一场会,开会、开会最后变成什么?批斗大会。越开越误会。大家有没有经验那个开完会之后,乌烟瘴气,越开越不会?所以开会、开会,要越开越生智慧,互相反省,越开能够越加地和谐,而也是在我们的心境。

所以今天同学之间办活动如此。往后我们到公司里面去,君臣关系,我们是主管,我们首先反省自己;我们是同仁,我们也首先反省自己。这个时候君臣关系就会是良性的循环。好,这个是跟大家提到,瞋恚心转反省的心。

●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

而这个言语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大家有没有去上过如何讲话的课程?孔老夫子说的,他的孔门四科:德行第一位。第二位是言语。第三位政事,政事其实就是做事的能力、处在大众当中的能力,能不能各司其职、能不能团结众人,这个都属于政事。第四个是文学。四科。但是诸位同学,我们不要想:哦,说那是四科。那孔子这一句话是属于哪一科?其实他是大分四科,但是这四科其实是息息相关。请问言语会不会离开德行啊?不会。做事能力会不会离开德行?不会。写文章能不能离开德行?不行啊。他写文章离开德行了,写的都是错误的思想观念,把社会搞得乱七八糟。所以四科完全还是以德行为基础。

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今天要把坏脾气能转变过来,就从每一句话观照开始做起。因为我们的脾气往往就是在一句话当中,就可以感觉到了。出来了,一言既出,追不回来了,所以言语要谨言慎行。“少说抱怨的话”,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个时候我们再抱怨只会让事情越沉重。所以有理智的人,事情已经发生了,赶快如何解决,不要再互相抱怨。“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我们从这些句子当中都可以深切感觉到,记恨跟智慧差异很大,但是也是在一念之间。

●无怨的人生

我们刚刚提到范仲淹先生,他的母亲……因为他两岁父亲去世了,整个家族的人没有收留他跟他的母亲,他们是孤儿寡母离开的。假如你是范仲淹的母亲,你会不会抱怨?会不会怨恨?你们没当过范仲淹的母亲哦。但是我们冷静想想,当我们抱怨的时候,这个怨恨的态度会不会影响小孩?会呀!所以自己把仇恨放在心里已经痛苦了,又让下一代跟着痛苦,这个是不理智的。所以冤家宜解不宜再結了,不能又结到下一代去了。

而范仲淹先生的母亲不只没有结怨,甚至于是当范仲淹长大以后,她期许范仲淹要照顾好所有家族的人,尤其孤儿寡母、尤其家庭有变故的我们的族人,你都要尽心竭力。范仲淹先生照顾几百户人家,因为他不抱怨。因为他的母亲不抱怨,宽容了他人,所以成就了范仲淹人生的智慧、正确的态度。整个范氏家族现在已经超过一百万人,最大的功臣是谁啊?是范仲淹先生的母亲,那一份宽容啊!所以我们宽容了,不只自己受益了,我们后世子孙都受益了。因为他们以我们为榜样,效法我们。

●感恩的岁月

而我自己也回想,这整个家庭里面没有发生过吵架。跟姐姐还偶尔有啦,但是长辈之间,我整个二十多年成长,没有言语冲突过、吵架过,都没有。而留在我们心里面的都是……我的爷爷告诉我说:“你一定要记住你母亲的恩德”。爷爷都是讲感恩的话。因为爷爷在叙述的这一段,那是我们三岁、五岁,都还没长记性。“你妈妈又在小学教书,在校园里面已经相当地疲累了,回来还照顾你们三个孩子。有时候累到一下课就趴在桌子上,等于差不多就是昏死过去了,都是学生把她摇醒的:‘老师,打钟了,上课了’”。我们当孩子的听到爷爷讲母亲这一段,都非常感动,好像那个影像历历在目,所以我们对母亲那一份感恩心很自然就起来。

而我的母亲也是提醒我说:你要记住你爷爷从小对你们的照顾。像你们小的时候还在摇篮里面,妈妈明天还要教书,你们又在那里哭闹不睡觉。结果这个时候爷爷说:媳妇,你先去休息吧,孩子我来哄他们睡觉。都是看到自己媳妇的辛劳,主动地来付出。结果后来就我爷爷接手了,就开始摇摇篮,后来功夫提升,从用手变成用脚来摇。爷爷身高又很高,后来又研究出来,牵个绳子然后脚这样晃,他可以睡着以后脚还是在那里像钟摆一样摆。母亲提到奶奶,提到姑姑、叔叔,都告诉我们:你们生病的时候,这些长辈多么焦急,在病房外都着急得流眼泪。所以所有长辈对我们的爱护跟恩德,透过我们的这些长辈们互相对我们的提醒,这个时候我们都是感恩的心、都是这种报恩的心在我们的人格当中形成,而不是形成记恨的心。

●多体恤别人的不易,多肯定对方的付出

所以我们在人群当中,多去体恤别人。比方可能遇到节日了,这个父亲突然有急事要办,没有办法陪伴太太跟孩子。这个时候先生的心里已经有点不好意思了、有点愧疚了,是吧?那太太现在要说什么话?这个你们又比较没有经验哦,这个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假如这个时候太太说:你爸爸最失信的了,讲话都没信用。都是抱怨,哇,完蛋了。孩子只要抱怨爸爸了,他的人格就受影响。因为父母是天性、父子有亲是天性,这种天性又受到障碍的时候,对一个人人格有很大的影响。当对父母都有怨、都有恨,他还能爱谁呢?

所以为了成就下一代的健全人格,我们应该说宽容的话。“你爸爸也很辛苦啊,你看假日都得为了家庭的生计放弃了休息,出去工作”。那孩子听了他就不会抱怨,甚至于会感动。进一步你还能够跟孩子规划好:煮一些好吃的菜,还买个蛋糕。然后算好时间先生今天要回来了,然后一开门,还放音乐,还给他带个花环,欢迎回家!你看那个氛围好不好?好哇!你一点点的用心,都能让家里的人感觉到你时时都是体谅得到他、时时都是支持着他。这个时候爸爸、先生再累,他都勇往直前。

相同的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到对方的不容易。他可能答应你的事情,后来临时有一些状况来了,他没有办法赴约。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还是很不好意思的,而当他再面对我们,我们摆个臭脸,他更难受。这个时候你说:啊,你也是很不容易,你就别挂在心上了。他就宽慰许多了。甚至于去肯定他那种辛劳付出,那人与人当下就可以交心了、就可以变成知心的好朋友,透过宽恕、透过感恩的心。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

再来,“少说讽刺的话”。诸位同学们,我们在写这一段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观照、反思我们自己:我们现在的言语是抱怨多还是宽容、感恩多?我们现在的言语是讽刺多还是尊重多?是伤害多还是关怀多?是命令多还是好好商量多?是鼓励多还是批评多?这个就是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段的一个重点。“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人都需要被尊重,那个轻视一般大家都受不了。尊重增加彼此的了解,你尊重他的时候,他很多心里话,很自然地就跟你沟通了。

你看这个讽刺的话:我跟你说啦,你假如能成功哦,我的头怎么样?一定点头称赞你不简单。不要去否认别人,我们了解真相的人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当我们了解这个真相,都相信每一个人他有无限的潜能,你那种眼神、你那种言语就会让对方觉得很受鼓励、很受鼓舞。无形当中,人家就很喜欢跟你谈话,很喜欢跟你交流、交朋友。可是我们的话假如都是讽刺的,不要说交谈哪,很可能我们出现的时候,马上人家本来聊得还挺高兴的,三、五个人在那里谈话、谈天,突然你出现了,所有的人马上好像从春天来到了冬天。然后你还没坐下来,就有人站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去上厕所。看到我们就像看到瘟神一样,这个时候不能怪别人,怪我们言语、心态是不是造成人家的压力跟难受?所以“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

 

 

●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

“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伤害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而这个伤害,我们说恶语伤人就像六月都会像冬天一样地寒冷。曾经我们遇到一位朋友,他提到马来西亚有一位老师,刚好面对一个学生,这个小学生在学校的名声不怎么好。那刚好有一天这学生的行为又犯错误了,这个老师看到了正准备要教训他一顿、训诲他一顿。正要讲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是那种状态就是:你要骂就骂吧,今天被你遇上了,算我倒霉。其实当我们要对一个人讲话,他那种表情就是你要骂就骂吧,他已经被骂皮了。这个时候还要不要骂?这个时候骂对他没有帮助了,你又何必再讲呢?我们做任何事,一定是对对方有帮助再讲嘛。他都已经嫌你啰嗦了,越讲越反效果。我们人与人相处这一点要很冷静。今天他已经觉得啰嗦,你还继续讲,那是你自己控制别人的欲望啊。

所以他这么一看他的表情,这个老师就稍微冷静一下:好像不能继续批评了。又看到这个孩子的身体脏兮兮的。因为这一位老师自己也是孩子的父母,当看到一个孩子身体、衣服这么脏,突然心就软下来了,感觉到可能家里的照顾、温暖太少了,马上对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话:同学呀,你今天早上吃饭了没有?你看这是从指责的话变成了关怀的话。当下这个学生愣了一下,因为本来已经准备要被骂了,愣完突然就流眼泪了,很感动。所以老师看到这个情境也没说什么,就带着这个同学去吃早饭。

结果从那一天以后,这个同学感觉到这一位老师对他的爱心。一个人心中只要有爱,那个爱就会形成他源源不绝向上的动力。他觉得我要好好表现、好好提升,我不能让相信我的人失望,不能让爱护我的老师、父母失望。他那种内在的动力就开始出现了,所以这一个学生后来成绩就开始不断地提升上来了。所以我们一句是伤害还是关怀,很有可能影响对方的人生。所以言语为什么要谨慎,就在这里了。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

再来,“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这个命令让人家难受,命令最后就会变成了很跋扈、刚愎自用。到最后,人家都觉得你都听不进去他的劝告,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就会离我们而去了。应该要广纳什么?人家的谏言。所以唐太宗先生为什么有成就?因为他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能够接受众人对他的批评。其中有臣子来批评他,批评完出去了,旁边的臣子很不高兴:皇帝,他讲你的部分大多是错误的,都乱骂你了,你怎么没有制止他呢?唐太宗讲:我假如制止他了,以后还有谁敢对我谏言哪?所以肚量很大,跟大众一起商量,集思广益把最好的决策能够利益人民、大众。这个叫“多说商量的话,商量才是领导”。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

最后“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那这些话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去激发别人的潜能?我们有没有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这个都是我们言语上面的修养。

这个是我们从掌握情绪,去除瞋恚的心转成宽恕、感恩、包容,用在人与人相处、用在我们的言语上面。

好,这个接着还要转愚昧成为智慧的心。智慧在哪里表现呢?我们还要转傲慢的心为谦卑的心、受教的心。转怀疑,其实一个人怀疑他人,那个很伤自己身心的能量,疑神疑鬼看谁都怪怪的,那太辛苦了。转怀疑的心为信任的心、成就他人的心,因为你相信他一定可以越来越好。

●士先器识——读书人先要提升自己的心量和见识

而智慧在哪里表现呢?在知所先后当中。“士先器识”,这个“士”是指读书人,“而后文艺”,读书人先做的是德行的根基。“器”是指一个人的心量,其实就是仁爱的心。“识”是指一个人的见识,就是他的智慧可以看多远。“士先器识”,先培养好了智慧跟仁爱心,再来提升他的这些艺术能力、才华,这个先后顺序假如颠倒就麻烦了。

我们看到曹操的才华高不高、谋略高不高?都很高哦,你看曹操还写很多诗词,可是曹操的心量太小。曹操有一次在逃难当中,遇到他父亲的长辈对他很照顾。结果看他来了高兴啊,还在那里准备丰富的食物。而曹操听到动刀的声音,起了怀疑,当天晚上把他这个长辈全家全部都杀掉。后来了解到误会了这个长辈,当下曹操并没有反省哦,他马上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以天下人负我。心量小啊,你看小到什么程度?小到华佗给他看病,因为他头痛太严重。大家知不知道曹操为什么头痛?我在想每天都算计别人,哪有不头痛的道理!结果华佗说:你的病我能治,需要把你的头做手术。曹操一听:你是要我的命,来呀,重打几十大板。结果把华佗都给打死了,死在监狱里面。打死的不是一个人哪!一个神医受害了,往后成千上万人都没有办法得到神医的帮助。所以后来恶有什么?恶报,曹操的儿子病了,只有华佗能救,但是华佗已经不在了,所以曹操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来曹操走了,他的后代到第三代就被诛了三族。你看心量小,不只自己遭殃哦,连后代都要遭殃。

所以《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呢?“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会殃及子孙,历史上都可以看到这些真相。所以大家有没有遇过曹操的后代?没有吧。纵使是曹操的后代,他敢不敢上来说:你好,我很光荣,我是曹操的后代。他还得带个雨伞上来。

你看“器”,肚量重要。而同样是古人,范仲淹先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传了千年,他所有的子孙当中都有这样的人生态度、都有这样的心量,那怎么可能后代会不兴旺呢?所以有智慧的人首先是扩宽自己的心量。

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老师:人与人如何相处       蔡礼旭)(五明学佛网:蔡礼旭老师:人与人如何相处       蔡礼旭)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