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遇灾难时念观世音菩萨如何才能幸免于难


   日期:2017/5/4 15: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有云:“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也就是说,遇到灾难时念观音菩萨圣号,他人执持的凶器会坏成一段一段的,于是临当被侵害的人就得到了解脱。

  刀杖凶器坏掉这并不奇怪,但是坏成一段一段的,完全超越固有的认识。一般来说,有一个非常非常有市场的认识态度,对某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冠以怪力乱神,把无法解释的现象推为超越自然状态的一种存在使然。就像古人没有办法理解电闪雷鸣,所以就要物化出一些能够掌握、超控自然能力的神。物化闪电是一个神拿了面大的镜子,闪电就是从镜子出的光;物化雷声为某个神在击打巨大的鼓。古人因为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就冠以神的名义,这都是神干的,所以神在古代虽然也见不着,却依然掌控了巨大的恐惧力量,人民认为神能掌控自然,当然能掌控大众的生死,所以就出现泛神论。泛神论就和自然崇拜、原始崇拜、图腾崇拜等等联系在一起了。是先有了泛神认识,还是先有各种原始崇拜?可能是交织在一起,并不容易理清的。先民们的各种原始崇拜是在各个种族、各个区域、各个原始文明、各个国度都有的,以此来理解各种神话体系、各个传说体系,就会多一分理解了。

  当人对生死现象的反思,对生所从来死所归处越多的不解,就会出现越多的猜测,也就越多的会描绘出各种各样能力的神来,分工越来越细。乃至如印度教一般有几十万个神需要供奉,这也很类似中国原始的神系,也很容易理解日本的那种泛神认识了。如果没有认识这些生死的真相,就很容易陷入在泛神认识的巢窠中,或者没有上升到泛神论的层面,但也会陷入在普遍恭敬的状态里。比如南方很多地区就处在普遍恭敬的状态里,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众生都可以被人供奉,人都不敢得罪他们,不管有没有,先供奉了再说,不管真假,先供奉了再说。这就是迷信了,过去推荐大家看的一部电影叫做《我的个神啊》,是印度片,男主人公在一个学校门口立了一块石头,点上红点,下面放上点零钱,不一会就有人来如此供奉、放钱、乃至礼拜磕头。这就是迷信,你连磕头恭敬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迷信吗?很多人学佛也是一样啊,你磕头对待的真的是一尊木雕泥塑吗?

  佛教强调智信,希望获得智信,因为只有智信学,才能趋近解读佛意,才能更多的理解佛意,才能更扎实的推行教诲,才能更坚固的奉行不失。我们周遭有很多人学着学着就不学了,放弃学佛这很遗憾,我们姑且说是福报不够,但是也要思维迷信在其中的影响作用,一个真正智信佛法的人,是不会丢失佛法,不会放弃学佛的。所以我们如果想坚持学佛,想不放弃,不被放弃,要争取获得智信。

  智信的第一关口就是不能人云亦云了,别人说了什么,你就不假思索的去说,这就很难脱离迷信的嫌疑。古人说“流言止于智者”,一个智慧的人会堪破流言,到这就停下了,不会由他再传递下去,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所以我们不传流言,这是有智的表现;于是不扒人家小肠,不八卦别人的是非,不造作是非,不搅乱是非,不参与释放是非,这是有智的表现。听到了一个事情,真假还不知道,就先传递出去了,这是没智的表现,是愚痴的表现。就像前几日某女明星传婚内绯闻,结果几日以来网络暴力升级为辱骂攻击,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孩子隐离,人家已经离婚多年了,那么这些参与网络攻击的键盘侠们有智慧吗?

  以为自己被欺骗了,以为自己掌握了正义、代表了正义,却在传播是非,这本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所以智信佛法的第一关口就是不能再人云亦云了,别人说的如山似海,那是他的事,你听了就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被搅乱,不参与传播。古时候有一个臣子将被外派,臣子临行前对君王说了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君王听后明白了臣下的意思:别人说我是非,可能说的多你就信了!因为这个预防针打完了,君主对这些会有一点免疫力,就不会那么轻易的相信诽谤谣言了。我们学佛也是一样,三人成虎的事情比比皆是,你整不明白的,就不建议去传播。谣言兴起很容易,休止却很难。为避免陷入这样的麻烦,我们就要常常思维。如电视综艺节目里那种传话的游戏,几个人传递一句话,结果笑点百出。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假思索、不分别是非善恶就传递了,就和他们闹笑话是一样一样的,只是他们闹笑话有钱赚,我们以讹传讹是没钱赚的,反而贴加了很多业力。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素质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咱们要提升自己的素质,不要去让人嫌弃。中国游客是最招外国人嫌弃的,因为民族的素质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过去的学佛人都要有基础的,比如古代出家人需要认识字,五祖因六祖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给他剃度,没有办法让他正式的进入丛林参与修学,所以六祖成了打杂的沙弥,连受戒的资格都没有。最后逃亡十五、六多年后,遇到一位法师,法师为他剃度受戒,他收法师为徒。

  咱们现在学习佛法确实非常方便,大家都认识字,网络上的学习资料又非常丰富,各种理论可以搜罗一大堆,想理解什么,想认识什么都可以。可是人的基础素质还是有待提升,古时学佛就很少强调这些,但是现在人心沦丧,说素质有的时候很奢侈,这也是大乘的大厦将倾的原因之一,就是根基太薄弱。根基薄弱,想获得智信就很难;没有智信,想理解事实真相就很难;没有真相义理的支撑,坚定行走下去就很难。就又会陷入到各种表象的陷阱里,沦为泛神论的信仰者,沦为鬼神论的传承者,沦为外道,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死客、地狱种。

  于是刀段段坏你怎么理解?理解不了就怪力乱神,就会说:那是菩萨加持使然!当然学佛这样说话是很万能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冠以佛菩萨加持使然,可是怎么加持实现了这样的效果现象?你解释不了,就依然无法脱免这个迷信的范畴。《普门品》很难信,因为信是中游的产品过程。信怎么来的?我们无缘无故的就要求别人相信你,可得吗?可行吗?于是来一个人说,我就是神你要信我!太平天国的起义,李渊的起义,朱棣发动的靖难,都不免借了所谓君权神授。我们平白无故的就让人相信,这合适吗?道理都不懂,真的有信可言吗?

  学佛是干什么的?佛法是做什么的?佛教在说什么、在研究什么、在思维什么?一问三不知,很容易迷信。你不想迷信就要学习,而且要深入的学习。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被老师影响,认为佛教是迷信的,结果走路遇到一本《佛教科学观》,非常不齿于佛教谈科学,认为非常可笑,于是拿回去看。这一看下来肃然起敬,佛教是超越科学的,我的那个错误认识就被这个学习打破了。如果没有这个学习,还会认为佛教是迷信的,这情况可能会绵延很久,可能很多生都无法逃脱这个囚笼。所以才感慨于在关键时刻还是要留点福报,有福报了才能遇到善缘啊。

  凶器段段坏,凶器在菩萨眼里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什么形态的?什么质地的?各位想一想这个问题,如果菩萨看到刀,也会认为是坚固的、是冰冷的、是锋利的,他就不是菩萨了,因为各种妄想都在,各种相的执著也在,四相都破不了,怎么好意思称呼为菩萨呢?在菩萨眼里哪里有刀?所谓的刀又哪里有相?所谓的刀的相又真实坚固吗?所谓坚固的刀的相,不就是妄想执著使然吗?于是四大和合为身,执著的能量捆绑了和合的现象,产生了一个所谓的相,我们接受了相的信息,在内心里继续激发和贴加了这个执著,让相更坚固。相更坚固的结果就是画地为牢了,我们就是在自己所画的牢笼里拼命的挣扎,结果不成功,为什么没办法成功呢?因为造作牢笼的是你,想逃脱牢笼的还是你,两个你相互博弈,哪个能赢呢?你的矛盾让力量分成两部分,两个部分的能量互相抵制,最多是一个和平共处的战平。

  所以想出牢笼啊,就要把贴加牢笼的能量撤下来,过去贴的姑且这样,但是现在不再贴了,这样在力量的角逐下,天平就发生了倾斜,我们出轮回就有更大的希望和可能了。所以要放下执著,放下贪爱,放下嗔恨抱怨,但是不能放下出轮回的愿念,因为执著、贪爱、嗔恨、抱怨等等是在画地为牢的能量,而出轮回的愿念是出轮回的能量,这个事情思维明白了,放下还那么难吗?这个部分思维明白了,还能胡乱的什么都放下了吗?还能连信愿都放下了吗?有人就搅乱的说:往生极乐的愿也要放下啊,不然不清净!这是鬼话,似是而非的骗人话,不可听,不能信的。

  打破生死囚笼,就如刀杖段段坏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借由菩萨的加持使然,激发了内在清净的能量,一个方面撤销了对凶器的能量贴加,撤销了对恶人、对恶境界的能量贴加;另一个方面破除了这些相的执著,所以这些相都可以化为虚空,碎为齑粉,段段坏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这是我们自性就拥有能力和状态,只是因为没有激发,无法获得使用,而我们又缺乏系统的修行锻炼,无法掌握这些技术;另外确实这些技术的修学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长时间努力才能见效的事情,在观世音菩萨加持下得到瞬间激活的受用了,这足以说明菩萨的大力、大智、大神通,不可思议了。

  所以我们称念的心越至诚纯净,接受到的加持也就可以越大的影响自我,从而展现出更多自性的功能来,获得了更多的修行体验。于是反过来说,我们想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修学体验,要懂得掌握方法,调整心态。

  对那些暂时无法理解的事物,可以存疑;对那些暂时无法通透的理论,可以存疑;对那些似是而非,又不能确定的说法提法观点,也可以先存疑。待有能力、有智慧、有手段、有方法的时候逐个看破,逐个解决,修学也会一路顺畅。

  从书本学习。想解脱生死,还是要依靠佛法,佛经是佛法埋藏之处。我们从学习对象来说,想解决生死的大问题,自己的经验不能靠,因为自己的经验没在过去生带自己出轮回,所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就是不应该相信和依靠的。他人的经验也如此理,所以可以听,但能否相信依靠这不好说,最稳定、最稳妥、最有力量的,还是要依靠经文。所以阅读经文,自己通过自我学习吸取经文义理,然后去使用,去适用在面对的事物上,再验证是否有效果,这就是会学习。这样学习,佛经就是活的,是法宝堆积如山如海,是珍宝充满虚空的。若各位同修也想如此学习,就不应该把做功课当成交作业,我不检查作业,也不会批复阅字,希望各位同修在做功课的时候能思维一下:如何学经?如何从经文中学会学习?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世音菩萨       感应)(五明学佛网:观世音菩萨       感应)  

 徐文明教授: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 

 观世音菩萨满愿孩子如愿被录取 

 占察感应录(2021版).pdf 

 关于观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开愿法师:学佛在工作生活中的感应变化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生佛互摄,感应道交。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如瑞法师:念佛的感应 

 许止净居士: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四 

 许止净居士: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三 

 许止净居士: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二 

 许止净居士: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