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越是贪生怕死,越需要学佛,学佛可以了生死


   日期:2017/4/26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众生这个词简单说是众多的因缘和合而生,所以叫做众生;复杂点说那就是众法生相,而众处受生了。众多因缘和合这是包括了无情众生和有情众生,有人常常说蔬菜也有感知啊,电击蔬菜也会表现出焦虑痛苦害怕等等,所以吃蔬菜也是杀生!我们是否也听过这样的言论呢?一切众生不论有情无情都有见闻觉知性,就像一个石头也有见闻觉知,佩戴珠宝玉石为什么有人能戴的光润,有的人戴完干巴巴的?这不是石头的见闻觉知产生的反馈吗?同样各种物品良好的使用、保养、维护,使用寿命也会延长的,这也是见闻觉知的反馈使然。

  植物也是这样,只是比石头反应更快一点。比如在一个藤蔓边挂一块肉,藤蔓会很努力的够向这块肉,不是因为植物贪吃,而是因为这个地方有更多他需要生长的营养,这是植物的本性。一般来说植物有两个本性,根部的趋水性,上部的趋光性,其实也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罢了。能更多的吸收营养物质,成长本体,这是植物本有的,不是因为有情绪心里影响使然。

  而有情众生就不同了,内心里的这个情绪很多,最为普遍的就是贪生怕死、不想受苦、喜欢享受。对一个动物施加伤害,动物的悲恸我们看得到,感受得到他们的那个贪生怕死的心和人是一样的,天人也是这样,饿鬼也是这样。所以有同修说念佛啊超度啊,发现自己贪生怕死,就算活的很不好也还是贪生怕死,这是普遍的有情众生的正常情绪,没什么不对的。

  这就引到复杂点的众生上了,众法生相,众处受生,因为这些情绪的影响贪生怕死,于是就会贪恋生、厌恶死,为此造作了种种业行,如此行必然招感如此果报。死亡对一切众生而言都是必然面对的,无情众生可以坦然面对死亡,有情众生就不坦然了,就很忐忑了。学佛的一大课题就是如何面对必然来临的死亡。于是佛讲宇宙世界存在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一圈这个世界就生灭一次;讲物质有成住异灭;讲生命有生老病死。大的世界如此,万物如此,生命也必然如此。就算我们再难面对,也要面对;再不想面对,也要面对。微观中佛讲生灭;实相中佛讲乍现乍灭,相续不断。这些内容从大到小的排列,哪一个能是真正恒常不灭的呢?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就必然要思维我这个身相、这个能思维的意识又当如何呢?最后也必然要面临如此的局面,再做无意义的抗争也是无法抵抗四大元素的分崩离析。

  于是就众处受生,这个地方死了,跑到其他地方投生,生来死去没完没了。就算已经死了千万次了,还是莫名其妙的惧怕死亡,这是否有点奇怪呢?佛教被誉为生命的终极安慰,各个生命阶段这种安慰都在,不只是临终安慰那么点范围。随后我要问了,各位同修:我们是否得到了这种安慰?是否当下生命阶段,就得到了来自佛法的安慰了呢?比如今天去办事情,很不顺利,来来回回跑了很多趟,如何安慰啊?如何调适我们的心境去面对这些呢?

  临终安慰这是不能错过的,但临终前的日子如何获得对应阶段的安慰呢?说安慰是从自我角度的受用出发的,是说我获得了安慰;换个角度,我们在这个事情里得到了来自佛法的帮助了没?佛法如何帮助我面临这样的事情呢?

  有很多的案例,或者禅宗的公案,或者很多禅语妙言,都在试图解决当下的问题,其实莫过于看透两字罢了。在哪个角度来看?看的结果如何?看明白了,就不会那么计较了,对不对?哪一个是你的,父母、孩子、夫妻、眷属,哪一个是你的呢?房子、车子、钱财、物品,哪一个又是你的呢?连这个身都不归自己管啊,连这个心都管不明白呢,哪一个是我们能拿捏把握的?细细算来,没一个是啊,所以学佛就发现这种终极安慰了。我们以现在狭小的状态无法触碰的部分,佛教给了我们方法去触碰。你想延长寿命吗?想不受苦难吗?想不遭受厄逆吗?想财富自然吗?想所求随意吗?想出入神护吗?过去可能没能力去触碰,现在学佛了你可以去触碰,乃至给我们方法去获得这些。所以学佛了才能真正的延伸出生命的质量,可以提升生命质量,而不再是无法捉摸无法拿捏的只能承受了。所以学佛啦,知道念佛求生极乐了,明白还有一个不被摒弃的希望,能抓住不放你就是聪明人,你就是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你能得大解脱;而那些以为自己很聪明,却对佛法不屑一顾的人,如何得解脱啊?这是你我的生死大事。

  所以我常常说,大家要把往生极乐的事情抓住,也就是抓住临终安慰,然后在此基础上获得当下的安慰,这事就绝对不跑偏;如果只求当下获得帮助,却对临终置之不理,这都是近视眼,或者可以叫做缺心眼。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