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别提空性,先问问自己是个好人吗?


   日期:2017/4/7 15: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俗话说:“走千里路,看第一步。”成佛之路漫长遥远,初学者怎样走好第一步呢?有的初学者在皈依以后,急于观修空性,想尽快开悟、证悟般若智慧,这样的想法正确吗?

  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侧重慈悲心的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侧重离戏无分别的般若智慧的胜义菩提心。对初学者而言,首先要努力修持世俗菩提心——从做一个真诚善良的好人开始,然后培养起利他之心、慈悲心,再逐步升华为世俗菩提心。那么,初学者为什么不能直接修持胜义菩提心、观修空性呢?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观修空性的两种方式——“观察修”与“安住修”。

  第一、观察修。

  比如眼前的一张桌子,在我们的概念里,会认为桌子是独立存在的,是实有的。实际上,桌子是由很多因素组合而成的:支架、板面、木料、木匠、工具等,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才能出现一张桌子。如果把每一个部件都拆开,根本找不到这张桌子。

  人类自身也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当我们说到某某人,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某某是独立自主的、实际存在的。但如果把某某的身体器官逐个分开来观察,根本找不到这样一个人。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每个人在投胎之前,只是处于中阴阶段的神识,这一世的生命是从父母的精卵融合开始的,此后,经过一周一周的生长发育,最终才出生于世。出生以后,又需要依靠食物、睡眠等很多因缘,才能生长为一个成年人。

  因此,无论是无情的物体还是有情的生命,自然界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因缘,而因缘的本质就是空性。如龙树菩萨所说:“没有空性之外的缘起,也没有缘起之外的空性。”空性和缘起是一体的,缘起是显现,空性是本质,一切显现的本质并无自性、并非实有,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以这样的方式认识空性就是观察修。

  第二、安住修。

  我们反观自心、寻找自心,无论怎样观察,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体的“心”,这时就会生起一种“空”的极短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要安住的焦点。即使我们能偶尔安住在这个境界中,由于过去世的业力和习气,这种境界一刹那就会消失,各种念头又会像海浪一样层出不穷。  

别提空性 先问问自己是个好人吗?

  行

  无论观察修还是安住修,对初学者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佛经上说,只有世俗菩提心生起了,才能确保生起胜义菩提心、证悟空性智慧。世俗菩提心就像燃料,空性智慧就像火焰,没有燃料,怎么可能燃烧、怎么可能产生火焰?

  金刚乘法教更具体地指明,要想证悟胜义菩提心的智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具足福德资粮,也就是生起世俗菩提心;第二,对传承上师生起无伪的虔敬心;第三,依靠上师的正确引导。

  龙树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更进一步指出:如果因缘没有成熟,直接修习胜义菩提心、观修空性是相当危险的。龙树菩萨以两个比喻来说明这种危险性:第一个是毒蛇的比喻,在印度有很多养蛇人,精通祖传的养蛇秘诀,因此他们所养的毒蛇不仅不会反咬主人,还能和主人亲密相处,一起表演节目。而如果没有掌握秘诀就去养蛇,一定会被毒蛇咬伤。第二个是诅咒的比喻:如果施放诅咒的人没有精通施咒的方法,诅咒的效果反而会落在自己身上,伤害自己。正如唐代禅宗大德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所说:“豁达空,拔因果,莽莽荡荡招灾祸。”

  基于以上原因,初学者要想生起胜义菩提心是不太可能的,甚至是危险的。然而,只要依照善知识的教导次第修行,坚持不懈,任何修行人都能生起世俗菩提心。有了世俗菩提心,会自然而然地引燃胜义菩提心的灿烂火焰,就像俗语所说的“爱心爆发智慧”。

  转自腾讯佛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空性)(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空性)  

 济群法师:菩提心与空性见 

 明一法师:管窥空性 

 能弘法师:空性 

 其它:由呼吸通达实相——佛教安般念对空性的开显(覃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通过空 

 杰克·康菲尔德:狂喜之后 第六部分:空与万有——空性之门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11 空性 

 曹越:五蕴与空性的关系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5 《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1 空 

 超定法师:缘起与空性的统一 

 传喜法师: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